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密关系的变革-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男性的特点而提供了发展和巩固兄弟情谊的环境。然而,从纯粹关系特点的角度看,兄弟情谊——来自共同而且独特的男性经验的纽带——与友谊并不是一回事。对美国200名男女的一次深度研究表明,2/3被采访的男人都说不出一个?密朋友来。而即便有的话,那个朋友也是个女性。在被采访的妇女中,3/4都可以随口说出一个或更多的?密朋友,对她们来说,朋友实际上永远是女性的。已婚或单身女性都可以举出作为?密朋友的其他女性。莉莲·卢宾:《?密的陌生人》,哈珀与罗出版公司,纽约,1983。见司徒雅特·米勒:《男人与友谊》,盖特维出版社,伦敦,1983。
承认阳物权力对男孩和女孩来说都是一次冲击——因为他们已经发展的能力受到了威胁,即便没有被这一发现完全推翻的话。就男孩的情况看,在性这方面,阳物成了一个能指,表示要控制女人的一种模棱两可的能力。然而,阳物越是变成阴茎,它就越在集冒险与快感于一身的偶发性遭遇中得到“验证”。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是什么互补性,而是一种相互错置,在男孩和女孩的情况中还涉及一些矛盾因素。女孩要与父?认同的愿望受到严重挫折,尽管不必像男孩那样把个性分隔开来。不难看出,在女孩的心目中对男人的理想化何以与交替出现的对男人的绝望如此错综地交织在一起。父?象征着分离和对世界的“影响”,然而,他也是远不可及的。女孩爱的能力与压倒一切的被爱和被照顾的欲望融合在一起。
说顺从是女性性心理发展的独特特点,就仿佛脸谱一样,这有道理吗?我认为没有道理。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顺从和控制的冲动都是相互关联的,被控制的愿望是对母?早年影响的压抑性意识的强大残余。男性和女性都发展了照顾别人的能力,尽管这种照顾有各种各样的形式。男孩在婴儿期间或之后如果不是彻底地在心理上疏远母?的话,他就能保留照顾对方的能力和愿望;但是,这种照顾正常情况下具有“工具”性质。在情感支持的意义上,哺育与女孩在婴儿期间发展的各种能力是相对应的。然而,甚至在这里,由于两种性别矛盾地发展而假定一种性别的能力仅仅是对另一种性别的能力的补充,也将是错误的。
女性性征:互补性问题(2)
“缺席的父?”,在儿童成长的早期仅仅作为一个影子存在的父?,对女孩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可能由于距离遥远而被理想化,但他也似乎是个危险人物——他造成的恐怖气氛往往是他魅力的一部分。由于不像母?那样成为儿童生活的中心,父?也不太可能具备母?的交流技巧。必须“改变”、征服父?,而父?又远不可及,似乎在无意识的层面上高不可攀。若要获得自治性,就必须制服父?的倔强的性格;其悖论在于,如果要完全征服他,女孩就会认为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因为他不是作为对母?的性占有者而赢得女孩的尊敬的,而是因为他保持的“距离”。
愤怒和爱的欲望点燃了男人偶发的欲火;这往往是性受虐和顺从欲望的基础,与耻辱相关的一种综合征。然而,愤怒和耻辱也构成女性哺育的特点。女孩爱母?,但也恨母?:在通过与父?认同而疏远母?的过程中,她把愤怒转到父?身上。尽管父?已经被理想化,但他弥补了她为了征服他而不得不牺牲的一切。他的远不可及,比之儿童喜欢的母?的临近性,进一步增进了这种矛盾情感。男人不值得信任;他们总是让你失望。
要更充分地理解耻辱与性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弗洛伊德关于女性的阐释,在他的阐释中,女性与自恋密切相关。据弗洛伊德言,女人体内含有大多数男人都缺乏的一种自恋因素,这是女孩对其“阉割”事实反应的结果。女孩戒掉手淫,不再对阴蒂感兴趣,因为手淫显然并不足够。她的爱欲开始发散,而非集中在基本的快感部位。她仅仅从男性欲望的反射中看到自身。因此,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女人的需要并不“在于爱的给予”,而更在于“被爱”;“符合这一条件的男人便受到青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自恋》标准版,第14卷,第89页。妇女不需要别人的羡慕,但需要欣赏和敬重。她们在早年就被剥夺了自恋的证据,此后只能在爱她的他者提供的爱的镜像中寻找安全感。不必说,男人并不符合这一要求,并不能满足女性的爱欲。因此,妇女常常抱怨其男性搭档笨拙,并不真正知道何以给她们带来满足等等。珍尼·蔡斯古特…史摩格尔:《女性性征》,第76~83页,密执安大学出版社,1970。
弗洛伊德得出的结论固然有其正确的地方,但用以得出的结论的论点却不然。这些论点提出了两个不相关的问题:一方面是女性性征与身体的爱欲化,另一方面是希望肯定被给予爱。我们可以假定,这两种性别在与母?决裂后实际上都需要有仍然被爱的信心。然而,男孩对爱的需要,与弗洛伊德的观点相反,比女孩的需要更大、更迫切,这主要因为这种需要易于掩埋得更深。男孩的信心来自阳物规则(证明其社会地位和权力),而在性行为领域,则来自偶发性欲。这种性欲否认点燃这股欲火的情感依赖性。
弗洛伊德对女性性征的阐释给后来的精神分析文学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妇女的性征从本质上被视作被动的,这是强化了当下各种原型的一种观点。仅就当下性行为的变化而言,这已是显而易见的了,甚至这样一种描写也是与现实相符合的,这是社会对妇女限制的结果,而非其永久的性心理特征。当然,性贪婪的女性始终与被动的女性相共存;弗洛伊德的描述强调了一方而牺牲了另一方。
弗洛伊德谈到的这种发散的爱欲应该被正确地视作对“损失”的状况具有潜在的颠覆力量,而非是否定的反动。阴蒂在功能上并不等同于阴茎,由失败所限定的女性性快感也不能满足男性制定的标准。可以假定,两种性别在婴儿时期大都有从身体获得性快感的能力。男孩放弃了这种能力而热衷于集中于阳物的部位,这是俄狄浦斯过渡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女孩则更倾向于保留这种能力,因此更能够把特定的生殖器快感与其他经验和联系统一起来——事实上,她们往往认为缺乏这些广泛联系的性活动是不值得的。谢尔·海特:《妇女与爱》,海盗出版社,伦敦,1988。
性别、亲密关系和关怀
姑且总结一下上述讨论的含义。如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性心理多多少少具有一些普遍特征是可能的,甚至是非常可能的,但我还是把那个问题搁置一旁。近代的社会化的一个独特特征,标志着现代社会大多数阶层的一个特点的特征,始终是母?在照顾婴幼儿方面的重要作用。母婴关系受到“母?身份的发明”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其他变化,这些变化把现代与前现代制度区别开来。母?的主导作用对两种性别都发生深远的心理影响,是今天性别差异各个最流行的方面的根源。
男人有?密关系方面的问题:我们在治疗文献中以及在别处一遍又一遍地听到这一断言。但那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建议的分析是合理的,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说妇女比大多数男人更容易产生同情心。用一句俗语说,我们也不能认为妇女以不同于男人的方式表达情感。?密关系归根结底是情感交流的问题,在人际间平等的语境中与别人、与自己交流情感。妇女在革新现代情感交流这方面已经奠定了扩大?密关系领域的基础。有些心理禀性就是这一过程的条件和结果,正如一些物质变化使得妇女要求平等一样。在心理层面上,男性在?密关系方面的困难主要由于两件事:一是对妇女采取的一种分裂式观点,这可以溯至对母?的潜意识敬仰;另一件是被淹没的自我的情感叙述。在妇女不再与阳物角色共谋的社会环境中,男性的心理创伤便更加清晰可见了。
就个人的情况看,一切心理动力机制都是复杂的,男性和女性心理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互补性。因此,对作为整体的“男人”或“女人”加以概括化,甚至不顾前现代或非现代文化的多样性,都必须加以限制。如在本书的其他部分一样,当我无条件地谈到“妇女”或“男人”时,总是有一个隐蔽的括弧,意思是说“在许多情况下”。比如,如前面所强调的,偶发性性征不仅仅限于男人;它是一种权力机制,其防御性属性对妇女也是有用的。“男人不能爱”的思想显然是虚假的,据前述的理由,不能将其直接等同于男性的?密关系障碍。大多数男性性欲都是由受到挫折的求爱激发的,而爱既是欲求的对象,又是恐惧的对象。在?密状态下,许多男人不能把别人作为同等人来爱,但却能够为能力低下的人(妇女、儿童)或与他们享有某种未言明的关系的人(朋友、兄弟会成员)提供爱和关怀。
?密关系障碍也不仅限于男人。妇女与男权的关系是矛盾的。要求平等在心理上与寻找在情感上疏远和权威的男性人物相左。因此,基于对方的平等和独立能力而发展的尊敬同时为两种性别提出了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也渗透到同性恋关系之中。此外,情感的交流本身并不足以构成?密关系。仅就交流与自恋紧密相关这一点而言,交流是获得权力的手段,而非为发展融汇之爱提供条件。
失败的男性:这一主题与父权统治持续的现实相一致吗?性劳动分工在本质上仍然完好无损。无论是在家里,在工作单位,还是在现代社会的大多数环境中,男人都不愿意放掉手中的权力。权力有利于利益,显然。纯粹的物质考虑有助于解释这种情况。然而,仅就男权是以妇女的共谋、以妇女提供的经济和情感服务为基础这一点而言,男权并不稳固。
纯粹关系中的诸种矛盾
尤其是就前章所论的心理特征基本上或部分地被定位在无意识之中这一点而言,它们构成了新出现的纯粹关系世界内部的基本张力。为追根溯源,我将集中探讨同性邂逅——尤其是女同性恋者中纯粹关系的诸方面。把这一探讨放在对男女性征的心理特征的阐释之后,这个策略看起来有点儿怪。但是,为了看一看把男女分离开来的心理分化会在何种程度上颠覆纯粹关系,思考一下其内在动力还是值得的——而在某些方面,当排除异性因素后,这些研究就会顺利进行了。
姑且不论这份资料有多大的代表性,我将严重依赖那些绝妙的反思性文献的某些部分,这就是海特报告。海特调查的目的在于“绘制意识形态革命的进程的图表”,但也转达了这样一种意识,即所分析的文献直接促进了那个进程。海特的第一篇“调查文章”于1972~1976年间发行,继后发表了基于在美国对3500名妇女所作调查的第一部调查报告。这一调查和续后各份报告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强调了对性征的研究不能仅仅通过“专家”——如金赛、马斯特斯、约翰逊之流——的思考,而应依据平民百姓的叙述。用海特的话说,这一项研究的目的是“让妇女定义自己的性征”,让她们“说出关于性的感受,她们如何界定自己的性征,性征对她们意味着什么”。
海特在研究中发现(卷3),只有11%的妇女与其他女人发生过性关系;还有7%偶尔有过这种性关系。这些数字并不具有特殊的统计学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4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有相当比例的人生平第一次陷入与女人的性关系。实际上她们以前都处于异性婚姻关系之中。80%以上的女同性恋者在研究的当时都已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性关系。
大部分女同性恋者都可能保持长期的性关系,但是,她们很难获得一种安全感。一位妇女评论道:
一种没有规则的反常关系是很难维持的。在传统的婚姻关系中,如果传统教育所塑造的角色碰巧适合两个个体,那么,那种安排就是再好不过的了。……但在同性恋关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规则,真的,所以,你得在相处过程中制定自己的规则。你每时每刻都得努力弄清楚如何维持下去。
然而,由于“传统”婚姻正在消失,在这方面充当先锋的正是同性恋者——那些重要的日常生活实验者。他们长期以来一直经历的恰恰是异性夫妇越来越普通的经验。
纯粹关系:破裂与建立(1)
在早期的异性婚姻中,配偶双方通常把以前的性接触“载入史册”而使其对未来无关紧要。妇女通常带着完好无损的“贞洁”走进婚姻,而男人的不检点则被归属于偶发性性征的范畴而被接受。然而,今天的关系既要与以前的关系区别开来,又要与个人可能卷入的其他关系(不管是性关系与否)区别开来。以前配偶关系中的一方可以继续留在一方或双方的记忆里;即便以前的情感纽带已经彻底破裂,但眼下的关系中仍然可以充斥着过去的情感残余。如果承认成年人的个人情感都带有童年经验的印记,那么,失落的经验也不例外;而在纯粹关系的领域,个体往往要应付众多诸如此类的过往事件。
由于同性恋关系是经过协商达成的,尤其是由于同性恋自我认同的“开放性”,关系的破裂对女同性恋者来说就是一次苦难的历程。“关系破裂时,我真的不知所措了。我不知道我是否是一个同性恋者,不知道她是否是我爱的惟一女人。”这是一个女人与第一个与她发生性关系的女人分手时说的话。她还说,“我的许多女同性恋朋友也与我一样,第一次关系破裂是灾难性的,因为这使你对一切重又产生怀疑。”她还经历过一次维持几年之久的关系的终结。下面这段话是有代表性的:
有时,我真烦透了不断确定关系并使其顺利发展的生活。比方说,我真的能到达某座高原,终于能在那里收获我的劳动果实吗?即使你跑完了最后一段路程,他们也还会离开你而投向一个更年轻的、或更聪明的、或更年老的、或其他什么女人——或男人!
海特的调查对象大多承认,纯粹关系中存在着一种以忠诚为核心的结构矛盾。要长相厮守、共创历史,个体就必须把自己托付给对方。即是说,她必须在言行上为对方提供某种保证,使其关系无限延续下去。然而,当今的关系并不像过去的婚姻那样是一种“自然状况”,在没有极端境遇的情况下当然会持续下去。任何一方都可以在某个特定时刻多多少少有些随意地提出终止关系,这是纯粹关系的一个特征。若让一种关系冒永久持续之险,那么,承诺就是必要的;然而,毫无保留地承诺意味着在未来遭受更大的伤害,如果关系破裂的话。
海特的调查对象中大约有3/4涉及爱情方面的不安全感。“我总是怀疑她是否真的爱我,或是否我更爱她”;“有时我感到爱,有时感到被忽视了。我满意吗?不”;“我感到自己比她更需要照顾。我感到了爱,但似乎缺乏安全感。我想让她再多一点地需要我。可如果她太多地依赖我或耗尽我的精力,我会极其不愿意的。”然而,大多数人认为与其他女性的性关系比与男人的性关系更?密和平等。人们普遍意识到,应该发展新的爱情模式,同性恋关系为此提供了一个语境,这是显而易见的。如一位妇女所说,“坠入爱河是爆炸性的、偏执的、非理性的、妙不可言的、陶醉的、梦幻般的。爱是长期的努力、信任、交流、承诺、痛苦和快乐。”
在往往短命的性刺激与持久的关心别人的形式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冲突。然而,许多人也观察到,强烈的性反馈和满足取决于他们对对方的?密程度。80%以上的人说能够与其配偶自如?密地交谈。“她专心得令人敬佩,每当我需要时她就注意到我,我对她也一样。我更容易表达我的愿望,我也鼓励她做她想做的事,说出她的任何感受。”前面各段中的引文均引自谢尔·海特:《妇女与爱》,海盗出版社,伦敦,1988。经济上的不平等并不像在大多数异性关系中那样明显;而共同做家务似乎较为普遍,尽管这常常引起冲突。
在纯粹关系中,信任得不到外部支持,必须基于?密关系得以发展。信任是对对方充满信心,也是对共同抵制未来创伤的能力充满信心。这不仅仅是信誉的问题,因为信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信任对方也是拿个体实际能否诚实做人的能力做赌注。性关系趋于二分制(不能混同于一夫一妻制)的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那种无意识欲望的结果,即要重新获得婴儿独自占有母?的那种感受。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的“特性”,如弗洛伊德所说,就是这个意义上的“重新发现”。然而,性关系的二分制性质也可能由于假定的信任的性质而得以强化。因为我们所谈论的对人的信任并不是能够无限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