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县委组织部长-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门2
他出任南原市检察院常务副院长已有月余,感觉上却仍然游离在这个单位之外,工作态度没有实质性的进入。刘洪副书记找他谈话的时候,先前决定他兼任反贪局长的意见,因为常委会上有人反对而没能通过。作为对韩江林的补偿,市政府免去了他的副秘书长职务,却没有免去他驻深圳办主任的角色,说是不免职,实事上可能是领导的有意忽略,因为既然工作调整到了副检察长的位置上,驻深圳办主任这种无职无权、又没有油水的单位,对他本人来说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把文件签完字,韩江林想起了什么,忽然又把一份文件拿来过来,这是一件用手写的上访信件,尽管字迹端正,韩江林读惯了打字件,现在读手写信件不太习惯,阅读起来感觉有些吃力。韩江林只得一字一句慢慢地阅读起来,越读他心里越沉重,由沉重而变得有些气愤,信中所反映的事实令韩江林有一种窒息般的感觉,让人不忍卒读。把信读完,韩江林把文件夹一推,猛地拍了一下桌子站起身来。
当他抬起头望着桌子对面,什么人也没有。他早已不是当县长时的韩江林,可以呼风唤雨,肆无忌惮的批评人,现在他只是一个被边缘化了的副检察长。韩江林走了几步,坐下来,重新打开文件夹,翻看会签文件上的处理意见。最先接收上访信件的信访室工作人员大概见怪不怪,没有完整地阅读信件的全部内容,而只是看了一个大概,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交给院领导阅示,二是建议渎职科提出具体处理意见等两条建议后,附上了处理意见。信访室这么处理,看起来天衣无缝了。但由于没有把信访件中实质性的东西提出来,领导忙于事务,不能够通过建议了解事情的真相,更不能够切实地帮助上访者解决问题。文件在经过几乎所有能够处理问题的国家工作人员之手后,最后回到档案室里睡起大觉,再也不会被人提起。
群众利益无小事,眼下摆在韩江林面前的看似一个普通事件,却有可能引发巨大的矛盾和纠纷。
过门3
信件反映的是著名古镇青岩频频发生的怪事。近几年由于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青岩温泉成为炙手可热的开发资源。青岩古镇与一家公司签约,投资三亿元投资开发青岩温泉。在开发商投资开发青岩温泉以前,青岩温泉处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家家开办家庭温泉洗浴室,走上了致富路。现在青岩引资建设森林温泉之后,截流和占用了全部的温泉地下热泉资源,温泉村的家庭温泉失去了热泉资源,使温泉这座早先富起来的村子风光不再。积累了足够资本的人家和有关系的人家,入股森林温泉继续享受温泉带来的好处,没有关系和贫穷的人家,生活顿时变得困顿起来。温泉村的矛盾也多了起来,不少人选择上访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青岩镇来了减轻上访的矛盾和压力,选择从妇女这个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开办农村妇女培训班,把妇女集中起来开展培训。由于培训班管理严格到了限制人身自由的地步,人称魔鬼训练营。
韩江林第一次接触到这种信访件,一时不知道怎么处理为好。
这一封小小的信访件,使韩江林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对于处置这类矛盾经验和缺乏,经验是他人生经验的盲点。到这时,他才感觉接受出任副检察长这一职务,是一个多么盲目的选择。
韩江林对出任检察院副院长这一职务前,多方征询意见。官场中的朋友们多数持反对意见,认为韩江林有主持一县工作的经历,又是现任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完全没有必要接受一个条块分割的部门副职的角色,条块管理的单位领导目光相对狭窄,在官场中等于进入了一个狭小的胡同,很难得有较大的拓展空间,特别是对韩江林这样年轻、已经有了较好的政治基础的人才,进入条块性部门,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政治优势。商场中的朋友则支持韩江林进入这样的部门,他们的意见惊人地一致,说检察院虽然是一个条块性的部门,但目前社会风气并非风清气正的时代,反*的任务很沉重,如果坚持原则,勇于与贪污*的现象作斗争,则有可能因为拿下一个案子而一鸣惊人,成为新时代的包公,即使不升官,这也不失为为民除害,为社会造福。另一方面来说,即使不做包公式的人物,也能够因为查处案件的关系,接触多个方面的社会人士,积累一定的社会关系。事后,韩江林想起这些建议就好笑,一方面觉得他们幼稚可笑,以为官场就像做生意,结识的人越多就越有前途?或者还把他视为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关系,才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顺畅。像他这样的已经拥有丰富阅历的人,在南原这地界还需要积累社会关系么?更何况这种看法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并不能够看透问题的实质。到了一定的地位,大家的素质相差不多,如果不能够与高层结成稳定的利益同盟,没有坚实的政治靠山,仅靠表面的社会关系是不会再有人提携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过门4
人生亦如看病,因为透视更能看透病情,所能够检查出来的病变也越来越多,人生由此而变成悲观起来。韩江林本来也不太想进入检察院这样的单位,可能会像心理医生一样,看到了太多的负面人生而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生活质量。
如果不是妻子兰晓诗和母亲都支持他出任这一职位,他肯定会在组织部门进行任前谈话时,坚决推辞出任副检察长这一职务。
当你出任驻深圳办主任的时候,你已经被南原官场边缘化了,现在能够重新回到南原,不管是出任什么职务,都算是一次漂亮的回马枪。兰晓诗笑笑说,不管是杨家枪还是岳家枪,回马枪都是取对手性命的绝杀。
母亲梅虹说,你回到南原,就是抢占了一个滩头阵地,当稳固下来以后,可以依靠坚固的滩头阵地不断扩大战果嘛。
母亲和妻子都是从女人的直观来看待问题,他猜想直观的感觉可能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常态,这两个女人都深爱他,能够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更何况他们的建议具有乐观而积极的情绪激励,因而也更易于为韩江林所接受。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韩江林在新官任上却缺乏任何放火的激情,说明从出任副检察长这一职务开始,他的工作就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按照人们对于工作的一般心理规律,在一个职位上要工作两三年还没有取得大的进步,心理状态就会出现一个相对艰难的瓶颈期。在这种时期,人生仿佛进入“山重水复凝无路”的特殊时期。要打破这种心理瓶颈,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积极寻求工作上的突破,以职务上取得新进展;或者通过不断学习,以忍耐和坚持练就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状态。掌握了自己的心理状态,韩江林对于检察院院长和部属对他的冷淡也就抱着一种超然于物态之外的态度。
看完文件,韩江林还想找一些工作做,但是,韩江林却找不到可以花时间做的工作。检察院里面的人好像有意回避着他,把他这个常务副检察长当成一个摆设,一些重要和关键的工作和案件并没有让他深入接触,更不交给他处理。
过门5
韩江林十分理解检察院里面的人所持的态度,一者是他的到来打破了院里关系的平衡。杨建勇和和文荣荣两位副检察长一直期待着职务上有新的变化。前任常务副检察长出事,他们满以为排位上有所变化,或者应当由他们接任常务副检察长这一位置,以后才有机会交流到其它地位当副厅级检察长。韩江林的到来虽然没有完全阻止他们朝这方面发展,但至少把他们朝这一目标发展延缓了几年。特别是对于杨建勇副检察长来说,已是四十七八的年纪,如果再延缓两三年的话,等于直接宣告此生将与副厅级检察长的职务擦肩而过。文荣荣作为女性和非党干部,虽然出任正职检察长的可能性不大,但也并非没有,如果在检察院的排位靠前,她调整提拔出检察院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这一切还源于她年轻漂亮,据说还是前任市委书记、现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的“干女儿”。虽然民间对这种“干女儿”的关系多有诟病,但这并不妨碍她依重于这种关系,并对政治前途怀着美好的幻想。凭着韩江林对前任书记的赏识之恩,韩江林也对文荣荣有一种圈内人的亲近。文荣荣表面上和他保持热情的关系,等到触及实质性的问题,则有意无意地回避着他。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让韩江林无法与她进入良好的理解和沟通。领导的情绪是一种传染病,能够很快向群众传染。两位副检察长对待韩江林的态度无形中影响了其它人,使他们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判断,自然而然地把韩江林排斥在圈子之外。二者韩江林无意于打破这种僵持的局面。因为处于瓶颈时期的韩江林,仿佛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即使在检察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也在这里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方向,也就无意于刻意去打破这种局面。
暂时性的无所事事,对于韩江林倒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契机,他决定趁这段空闲,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许多年轻的领导干部,往往把学习的时间花在研究历史,好以史为鉴,让自己在官场混得更好。或者研究《易经》之类,以便在人生不如意时,能够通过《易经》等算卦的形式,来解释自己所遭受的挫折,调适自己的心态。韩江林对此多不以为然,他读过《易经》,也浏览过《论语》,在《论语》里说到孔子一生都不说“乱、力、神、怪”等东西,也就是说,孔子的讲学中,不讲乱世之道,不讲暴力,不讲神仙妖怪。两千多年前的人已经有了这种境界,现在的共产党人有何理由再相信封建迷信的那一套呢?韩江林倒是觉得,法律对于我们这个有着深厚历史、强调人治而从未建立完全法治意识的国度,依法治国将是一条振兴之道,也是一条寻求社会长治久安之道。
韩江林打开电脑在上面阅读一些法律文件。打铁还须本事硬,目前要在检察院混下去,或者以后要能够走出检察院,工作业绩还必须得到群众认可才行。他看到过一些自认为有本事或者后台者,不想从事某一类工作时,往往采取*或者与领导对着干,拆台而非补台的态度,这种人与街头混混无异,与他们甭用奢谈什么理想境界和政治信念了。 。。
过门6
过去一直忙于工作,没有静下心来读书,在现在的位置上,却意外地获得了读书的机会。书给韩江林解答了多年萦绕于内心的许多疑问,这种感觉就如同心灵走进了一段暗夜,一直摸索着前进,书中提供的答案宛如暗夜里看见了悬挂于天空的北斗星,心中豁然开朗。书到用时方恨少,或者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是政治家和社会学家的说法,倾向于强调书籍的功利用;阅读是与伟人的交流,这是老师们的说法。不管哪一种说法,就社会来说,不会学习的社会就会缺少灵性。就个人来说,不会阅读的人就代表了心灵在成长过程中缺失营养,人生就会相对地定格于某一个阶段,成长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程度。韩江林读到一则资料,说法国人给下属最好的奖励就是让他带职带薪进修,通过进修增加知识和涵养,能为人生下一步跨越搭建了基础和平台。一位老领导私下里和韩江林说过,他出道时没读过什么书、文凭低、政治思想水平不怎么样,但通过不断的进修学习,把无数的人抛在了后面。这确实是很多从农村出道的领导人生经历的写照。
韩江林用百度找到了《城市拆迁条例》。这部条例是所有法律文件中受专家学者质疑最多的一部法律文件。在县长任上,韩江林在县长办公会上多次请法律专家讲解条例。并依照条例来组织城市拆迁。认为拆迁条件推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心理上很是赞同这部条例的。
现在,当韩江林站在检察院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部法律文件时,觉得专家质疑条例与宪法、物权法相抵触是有道理的。城市拆迁条例中对于公共设置概念的介定是模糊的,从而给市长、县长等组织拆迁群众的房屋留下了很大的权力空间。条例还把政府本应在房开公司和群众之间充当裁判员的角色定位模糊以后,促成了政府直接充当了运动员,与房开商、建筑商一起促进城市的商业开发。政府中间人的角度定位发生了实质性偏差。
角度不同,看问题的方式就不一样啊,如果让市长首先拆掉制定这一部条例的人的房子,可能条例的许多内容就该是另一番样子了。
过门7
想到这里,韩江林苦笑了一下,许多法律条文不能照顾群众的利益,离社会生活有很远的距离,他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法律制定者的利益站位问题,往往只站在政府或者部门的角度,不站在全社会、或者群众的角度;法律制定者理想主义,完全按照他心目中的理想规则来制定法律,而不是出于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了解;法律制定者照搬照抄西方的法律文本,而没有照顾中国特色及现实情况。
天空暗了下来,韩江林抬头看了一眼墙头的挂钟,差不多到了下班时间。他关了电脑下楼,宝马车已经等候在楼前。韩江林穿过大厅里,看到同事们纷纷从宝马车两旁绕过去,那神态好像耻于看一眼豪华宝马车一眼的样子。
宝马车是检察院从一个犯事的主儿那里收缴来的,交给拍卖公司拍卖的时候,买家认为坐出事主儿的车子不吉利,买家的出价都很低,好像这豪华的宝马车就是路边的一堆大白菜一般。前任常务副检察长一气之下,返购回来,做为自己的专门坐驾。这车是单位的公产,也是常务副检察长出事之后,唯一没有被收缴的东西。在单位里,专车好比女人,当某位领导长期占用之后,其它人忌讳再去染指。单位没有谁愿意坐这趟车,所以一直闲置,韩江林刚调过来,不明就里,被办公室稀里糊涂地安排了这一豪华坐车。
韩江林上车之后,司机*一踩油门,车子轻轻滑了出去。韩江林嗯嗯两声,意在提醒司机之后,说,*,以后别把车停在门口。*边灵活地打着方向盘,车拐出大门之后融入大街车流,然后漫不经心地回了一句,习惯了。
这习惯得改。韩江林斩钉截铁地强调,然后放缓了语气说,停在大楼门口,档着单位进出人员的道,什么叫霸道,这就是霸道,车子代表一个人的形象,既代表你的形象,也代表我的形象,我们在同事眼里都还不是凶猛强悍,无比霸道的人吧。
*笑了起来,头稍为侧了一下,接受了韩江林的意见,以后我把车停靠边就是。
韩江林不属于强势领导,不习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见*接受了意见,松了一口气,说,停在角落里,我出门看得见的地方就行。
停在大门口,原来也是为了方便领导。
方便了我,却挡了同事的道,不方便群众。韩江林说完,补充一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原来张检察长主要是考虑方便他,方便工作,哪里还考虑那么多?
这话带着一点冲劲,韩江林听着有些不舒服。但他不能要求一个没读多少书的司机有多少文化,心想,改造有文化的领导干部,制止他们贪污*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哪能要求一位司机一下子就改变习惯与观念呢?
送你回家?*问了一句。
半山花园。韩江林说。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过门8
*说,韩检,原来张检在位的时候,天天有人请客,一个晚上要走好几个场子,你来了这么久,怎么没有一次应酬呢?
韩江林一怔,觉得不能让一位司机看轻了自己,故意放声笑道,我哪里是没有应酬,而是有重要的工作任务,加上刚来新单位,许多事情需要学习,毛主席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鲁迅说自己写作需要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上,我呢,为了搞好新的工作,需要把应酬的时间挤出来学习。
*敬佩地啊了几声。韩江林心想,教育司机这才开始呢,领导干部要树立形象,就必须在身边人面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通过他们把良好的精神态度、思想境界等信息传达出去,从而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有些领导干部在身边人面前放纵自己,与部下 一气,实则是自损形象、自毁长城。
韩江林在通向半山花园路口下了车,看着坐驾离开以后,方才拐进附近一家小馆子里,点了一个小炒,要了一份饭,加上小馆赠送的一小碗汤菜,简单解决了肚子问题。
从小他饱受饥饿折磨,使他养成了一种坏习惯,到时间非要吃饭,否则心里瞥闷的慌,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他调回南原时,母亲曾经和他谈话,问他是不是住到省委宿舍,和郝老者作一个伴,吃饭也方便。韩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