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败家子-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郡主莫哭,究竟发生何事?”谢逸刚见到人的时候,也少不得有些惊讶。
“我是来求谢长史帮忙的……”
“什么忙?很乐意为郡主效劳。”
李安宁连忙道:“陛下可能要选我先去吐蕃,和他们的赞普和亲,可我不想去,不知谢长史可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
“和亲吐蕃赞普?那不是文成公主吗,和你有什么关系?”谢逸下意识没当真。
“那是因为……文成二字是刚刚拟定给我的封号……”
“什么?”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谢逸猛然回头盯着李安宁,嘴唇微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未完待续。)
第三〇一章 拒婚契机
李安宁之前来求助过,声称自己有可能前去吐蕃和亲。
这事谢逸知道,回来之后听杜惜君和郑丽琬说起过。
但谢逸对此不以为然,和亲的那位是文成公主,和金城郡主李安宁有毛线关系?李安宁的担心纯属是多虑了。
可是,此刻……
当李安宁说出朝廷给自己拟定,但尚且明确颁发圣旨的封号正是——“文成”二字时,谢逸有些不淡定了。
和亲远嫁的宗室之女都会得到“公主”封号,这是惯例,所以眼前的小郡主李安宁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
这事……
谢逸半天说不出话来,一来是诧异小郡主的身份;二来是痛恨教条主义害人,自己单凭一个封号就断定文成公主和李安宁不是一个人。
这个想法当真有些太过幼稚!
也不想想,封号这玩意能固定吗?一个亲王今日是蜀王、明日便可能是周王或吴王,改封这种事太过平常。
公主的封号也是如此,更改也再正常不过,尤其是宗室女赐封公主,更是如此。偏生自己思维固化,竟然忽略了此事。
李安宁自己说了,作为郡王之女,按理说只能被册封为“县主”,自己能有郡主的封号,那完全是皇帝对江夏郡王府的殊恩。现如今让自己出嫁和亲,自己拒绝不得,但是……吐蕃高原苦寒之地,她着实不想去。谢长史素来足智多谋,不知是否有办法可以阻止此事,让自己免过此劫。
这……
谢逸不禁沉吟,小郡主楚楚可怜,红着眼睛的哭诉着实让人心疼。往日里前来求助多半是她自作主张,但现在江夏郡王李道宗本人已经回到长安,小郡主前来恐怕不仅仅是自己的意思了。
李道宗本人也有求助的意思。虽说是他自己位高权重,但涉及到自己的女儿,反而没办法开口,故而迂回行事。
这样一来,无论是李道宗的这个人情,还是小郡主的幸福,就不好拒绝了。
说句不好听的,和亲在及,小郡主的一举一动估计被很多人看在眼里,李安宁今日这般出入辋川别墅。只怕会被人误会,甚至刻意误传。
什么小郡主和自己有私情云云的传言很可能不胫而走,某种程度上,谢逸现在已经涉事其中,想甩已经甩不掉了。
再从事情本质来看,文成公主和亲在后世的史书上被各种夸赞,意义何其重大云云。或许确实有一些,但是……
就当时来看,作用真的那么大吗?好似伺候吐蕃在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一直和大唐有交锋。薛仁贵后来还在吐蕃人手上吃过败仗。吐蕃大军多次威胁到丝路安全,甚至威胁到了关中大唐京畿之地。
指望一个女子能够换来和平?这种想法太幼稚。很多时候,这是在不敌对手时的权宜之计,而接受和亲的一方也往往力不从心。便顺势走下这个台阶,以免双方闹的不愉快,其实是个相互妥协的方式。
当真的有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时候,双方仍旧会毫不犹豫地开战。至于和亲的公主?皇帝和草原首领会放在心上吗?
所以啊,和亲在后世看来是及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实际是委曲求全的结果。
一句话,实力不如人,军队男人战败了,然后让一个女人去平息战火,某种程度上有些屈辱。
明朝在历史上或许不如汉唐那般鼎盛,但明朝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就是从未有过和亲之事。宋朝虽然对外作战经常不敌辽和西夏,但也没有嫁公主和亲的例子。
反倒是所谓的汉唐盛世,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说的是自从文成公主以后,吐蕃赞普即位后都要请求唐朝的“册封”。
但这样的册封往往只是虚礼,难道你大唐皇帝不承认,人家就不是吐蕃赞普了?你大唐皇帝的诏书在高原上能算数?不过只是个虚名而已,要是当真就输了。
而嫁出去的公主,往往生活并不是很容易,从锦衣玉食的中原之地,到草原苦寒之地,,气候和饮食都完全不同。
如果生活在不如意,往往命不长久,或者生活悲凉。汉朝的细君公主嫁去乌孙五年而亡,隋朝的义成公主嫁去突厥很不如意。
至于文成公主,其入藏后的事迹记载不多,据说松赞干布对她很好,她的地位很高云云。
但松赞干布三十三岁便英年早逝,他与文成公主也并无子嗣,想想公主在此后的岁月里独自生活是何等的悲凉?
数千里之遥的高原上,远离故乡,没有了丈夫和孩子,她的生活真的容易吗?尤其是眼下,当李安宁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谢逸心里更在这样问自己。
天知道那样的情形下,英姿飒爽,活泼可人的小郡主会被折磨成什么样?
于心不忍啊!
想到这里,谢逸是真有心想要帮帮小郡主!
只是该怎么办呢?求情肯定是无用的,否则以李道宗的身份,该更有用一些。还是那句话,除非你能找到另外一个替代“公主”,否则你不去谁去呢?
那么,除此之外……
“郡主,令尊有没有说可行的办法?”
李安宁低声道:“父王说,除非和亲之事作罢……”
“这和亲之事……陛下只是答允吐蕃大相禄东赞到达长安之后商讨,倒是没有确切答允。”
谢逸道;“所以机会还是有的,不过陛下似乎有答允的趋势……”
“所以恳请谢长史想想办法……”李安宁确实有些着急,在没有尝试过所有的办法之前,她不想就此认命。
“这样啊!”谢逸点点头,陷入沉思之中。先前答应与吐蕃和亲,一个很要紧的缘故是松州之战势均力敌,吐蕃隐约占了上风,而且北方草原有薛延陀和突厥人为祸,所以必须要安抚西南这个强大的邻居。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薛延陀被灭,突厥安稳,对待吐蕃还需要那么温柔吗?既然如此,和亲的必要性还有那么高吗?
也许,这就是契机所在!(未完待续。)
第三〇二章 敲山震虎
并州与草原之行,再加上若真水大捷,朝廷已经开始论功行赏。
英国公李绩是赏无可赏了,加之追捕薛延陀可汗不力,还受到了小小的处罚,本人自然就不会得到太多的赏赐。
不过皇帝李世民还算仗义,还是给了李绩的儿子很多的赏赐,李家二小子直接成了郡公。
这种什么都不做,凭空就得高官显爵的例子在大唐不算很多,但李绩家已经两次,在某种程度上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晋王李治没有明显的官爵上的封赏,但已经许了太原王氏之女最王妃,年内择良辰举行大婚。晋王妃如此高贵的出身,在诸皇子妃中还是第一个,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一些问题,也算是一种另类的赏赐。
除此之外,皇帝还把周回十七里的芙蓉园赏赐给了晋王李治,那可是皇家在长安最大,且风景最好的园林,从此成了晋王府的私产。此等殊荣,实在让人羡慕啊!
谢逸得知此事之后,尤其觉得如此,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芙蓉园是赏赐给李泰的。好像是因为《括地志》编撰完成之后,李世民觉得儿子功劳重大,便将如芙蓉园赏赐给他。
但是如今,提前给了李治,一下子超过了晋王殿下的风采,这情形啊,完全不同了。他在洛阳有个魏王池这种原本很光耀的事情,现在也不好意思对外说了。
至于长史谢逸本人,赏赐自然也是要有的,职位没变,但是爵位变了——淮阳侯!
爵位从原来的伯爵升为侯爵,二十出头便当上侯爵,这在大唐可是绝无仅有之事。所以一时间谢逸的风头再次满长安为人传送。成为年轻人们奋斗和模仿的对象。
谢逸本人的感觉倒是没那么大,侯爷只是身份更牛逼点,可以带更多的部曲出门,地位门楣更高一些而已。
在满街宗室王爷,遍地宰相国公的长安,一个小小的侯爷又能怎样呢?爵位这东西多少还是有点虚。
不过能有这么个封号。在旁人看来已经是祖坟冒青烟,八辈子难得一见的福气。杜惜君说了,唯有爵位越来越高,这才配得上陈郡谢氏的中兴代表身份,将来无论是府邸,还是去世后陵寝的规模都要高一个档次。
谢逸却总是笑道:“总算是离蔡国夫人更近了一点,这往后冒犯之罪也能轻一些……”
……
玩笑归玩笑,皇帝有封赏,这谢恩之事自不可少。
所以正月里谢逸抽空去了趟皇宫。算是给皇帝拜年家谢恩。
“参见陛下,恭祝陛下新年大吉,福寿康泰。”
“嗯!”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笑道:“朕还以为你待在辋川已经忘了身份了呢……”
谢逸没有参见元日的朝贺,也没有出现在长安城里,所以皇帝难免有那么点不高兴。
“陛下恕罪!”谢逸连忙请罪。
“罢了!”李世民摆手道:“朕知道,你夫人有孕,你久出远门。刚刚归来,阖家团聚也在情理之中。朕就不怪罪了。”
“谢陛下体谅!”
“你妻可都还好?大约几时生产?”
“好着呢,临盆之期大概在二月……”
“嗯!”李世民点头道:“要当父亲了,便该成熟稳重些,以后做事情当更为谨慎从容,切莫再贸然行事了,懂吗?”
谢逸连忙道:“多谢陛下教诲。臣受教了。”
“嗯!”李世民点点头,问道;“今日除了来给朕道贺,还有什么事吗?对了,那个火药演示何事进行?”
“不若上元节如何?”谢逸小声试探着询问。
李世民摆手道:“不行,上元节朕要接近各国使臣。没空……”
“陛下!”谢逸赶忙道:“陛下,臣以为就在上元之日,当着各国使臣的面演示震天雷的效用,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这……”听到这个提议,李世民下意识捋了一把胡子,沉思片刻后点头道:“好好好,逍遥所言甚有道理,上元朕该让他们听到点响动,见识一下我大唐秘密武器的威力。”
李世民当然明白谢逸的意思,趁着上元节各国使臣齐聚的时候,宣扬大唐的武力之强大。尤其是震天雷这个武器,可谓是杀伤力最大,最牛掰的秘密武器。
此番在吐蕃和薛延陀的使用算是见识到一些威力,但周边的其他各邦国明显尚未领略过火药的威力。
也只有当着他们的面试验一次,演示一回,才能真正让震天雷的可怕之处显露出来,让周边各邦国陷入恐慌之中,对大唐不敢有二心。
谢逸低声道:“陛下,臣以为既然是演示,是不是该有个假想敌,或者以某一方为敌手呢?”
李世民眉头一动道:“哦,那你以为何人堪为假想敌?朕可以指派他们与你们协同操演。”
谢逸小声道:“陛下以为,吐蕃国如何?”
“吐蕃,你为何要以吐蕃为假想敌?”李世民好奇地询问。
谢逸不疾不徐,悠然道:“因为吐蕃是目前为止,东方地区实力强劲的部族,甚至已经强大到足矣对我大唐叫板的地步。
若不趁机措其锐气,往后还不知道会怎样?吐蕃也已经取代突厥、薛延陀以及西域其他小部落的首领,成为大唐第一对手。且其君主内心强大,志向似乎还不小,是首当其冲需要打击的。
所以其为假想之敌,方能让我军将士见识到他们的剑术,做好针对性训练,从而训练兵卒,将来减少在战场上的失误。”
李世民悠悠问道:“所以你打算用震天雷吓唬吓唬吐蕃人?”
“是的!”谢逸轻轻点头。
李世民轻声道:“可是朕已经有了打算,欲将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你这般做会不会伤了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关系呢?”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谢逸便知李安宁所言果然不假。
“陛下,臣以为此举是考察吐蕃人的能耐和诚意,如果他们表现不好,哪里能够娶得到我大唐的公主呢?”
谢逸笑道:“所以啊,还不如趁机检验一下吐蕃人的能力和反应,看看他们到底怎样?至少也应该敲山震虎。”(未完待续。)
第三〇三章 碰壁的禄东赞
“好了,说了半天,就不要和朕绕圈子了。”李世民很耐心地听完谢逸侃侃而谈后,话锋突然一转。
“陛下……”谢逸突然有点语塞,不知该如何接话。
李世民笑道:“真以为朕不知道你那些小九九?江夏王府的安宁去找过你是吗?”
谢逸道:“是,郡主确实到过辋川别墅,不过是去探望丽琬的,他们私交不错。”
“哼…到底是和郑氏私交不错,还是与你啊?年轻人处处留情没错,但安宁乃是宗室之女,身份非同寻常,你可得仔细了。”
李世民的话有种警告的味道,谢逸连忙道:“是是,臣一直谨守本分。”
“如此最好不过!”李世民道:“别跟朕说什么敲山震虎了,是不是安宁不想嫁去吐蕃,找你想办法?”
谢逸连忙摇头道:“没有没有,郡主自然是遵旨行事的,只是……安宁郡主秀雅高贵,嫁去吐蕃有些太便宜吐蕃人了。”
“是吗?”李世民的音调高了两声,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
谢逸笑道:“是啊,至少也不能让吐蕃人这么容易便娶到我大唐的公主,不知陛下以为然否?”
“为何?”
“陛下,吐蕃因为娶不到我大唐公主,嫉妒吐谷浑而大打出手,如果公主下嫁,岂非抬举他们了?”
谢逸道:“高原上的蛮夷之辈,自以为孔武有力,稍微抬举,很容易导致祸患的,还是应以打压为宜。”
“你说这些话客观吗?”
谢逸沉声道:“陛下,臣并非是为了安宁郡主信口开河。有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吐蕃人狼子野心,不会乖乖听话的,即便是娶了大唐公主,以后也不会恭敬。
尤其是侯君集将军在高昌战事颇为顺利,我大唐在西域的影响不断加深。吐蕃人岂会坐视?我大唐前往西域,必经祁连山下河西走廊之地,那一带全是高原边缘,完全暴露在吐蕃骑兵的兵锋之下。”
李世民听到谢逸的这几句话之后,明显沉默了,显而易见,如此中肯之言也正说出了他的担心。
“陛下,松州之战已经无关紧要,吐蕃人占不到便宜。所以没必要给禄东赞好脸色。”谢逸大着胆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有把握能难住吐蕃人?”李世民悠悠道:“朕虽然没有很明确地答应,但言下之意已经默许,现在拒绝恐怕……”
谢逸道:“陛下,如果臣有办法让吐蕃人知难而退呢?”
“好,让你试试倒也无妨,只是若在吐蕃人面前丢了我大唐的颜面,有损大唐利益,到时候……”李世民没有说下去。但谢逸却知道后果将会十分严重。
……
吐蕃使团在正月初十的时候到了长安,说实话也足够为难他们的。
从吐蕃高原跨越千里。越过无数的高山大河前来长安,在这个年代绝对是一条遥远且艰险的道路。
一路上走了几个月的时间,且是冰雪严寒的隆冬时节,说起来也真不容易。不得不说,吐蕃人为了求娶大唐公主的诚意还是可以的。
只是有诚意就能成功,就要答允吗?来个小伙子站在你家门。说我满怀诚意要娶你家女儿,有几个老丈人会轻易答允?
前提为吐蕃赞普提亲的是吐蕃大相禄东赞,大相的地位应该等同于中原王朝的宰相,而且身份地位恐怕比宰相还要高一些。
吐蕃的体制和大唐略微有些不同,他们的大相大概与秦汉时期的丞相相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握的权力很大。
而且当今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属于幼年继位,是禄东赞一手扶持长老,才有了今时今日的繁荣吐蕃。某种程度上,禄东赞才是如今吐蕃的缔造者,而且当了许久的辅政大臣,有点类似于西汉的霍光。
但他没有遭遇霍家那么糟糕的下场,松赞干布长大之后,对禄东赞依旧十分尊敬。而禄东赞本人也非常的有智慧,号称吐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