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鸾让宁朔将军尹雅率军在潼关之南据守,很快就和晋军大战,可怜的尹雅再度遭到生擒,而且这次晋军没有给他逃跑的机会,直接就要斩首。
尹雅一脸大义凛然地说:“我上次被俘,就应当处死,有幸逃走,活到今天,已经死而无憾,然而汉人和夷族虽然不同,君王和臣属之间的大义,却是一样的,晋国用大义做出的军事行动和号召,为什么不能让秦国有守节的志士?”
晋军被吹上了天,想杀他都觉不好意思了,于是饶了他一命,但也仅限于此,尹雅从此遁入田园,虽未必能与战场绝缘,起码远离了官场。
尹雅不但背弃了国家,还把姚鸾的主力葬送了,就在当天晚上,沈林子率精锐部队攻入姚鸾的大营,成功击斩姚鸾,杀士卒数千人。
姚绍的计划终于没能奏效,但并没有就此放弃,再派东平公姚赞驻防黄河岸上,想切断晋军的水上运输线,沈林子再度出兵攻击,姚赞败逃定城,秦军的部署彻底失效。
晋军自从进入后秦国境,大小战役基本未尝一败,后秦河北郡长薛帛,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献出河曲,向东晋称臣。
这时刘裕的水师舰队已经从淮河、泗水进入清河,打算再进黄河,逆流而上,但考虑到北岸的魏军,于是先派使节向北魏借路。
在此之前,姚泓因为战场压力,已向北魏求援,拓跋嗣为此召开了御前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大家几乎一致认为潼关是天生的险要,刘裕用水军进攻,不可能攻克,但如果在北岸登陆,向北方入侵,那却容易得多,刘裕号称是讨伐秦国,但从其部署行军来看,指不定打的什么主意,而且魏秦已有姻亲,出于道义,也不可以不出兵救援,应该出军切断黄河上游,阻止晋军西上。
国立大学主任教授崔浩,对此持不同意见,反驳说:“刘裕对秦国处心积虑,为时已久。
如今姚兴已死,姚泓懦弱愚昧,内部更是兵连祸结,刘裕正是利用他们的危机,决心夺取,我们如果此时插手,惹毛了刘裕,势必真的让他转移目标,到时候我们可要代替秦国挨打!
现在柔然不时侵略边境,人民又缺乏粮食,如果跟刘裕为敌,北方的敌人一定会肆无忌惮地深入国土,届时南北战火纷飞,国家必定陷于极危险的境地。
不如把黄河河道让给刘裕,随他的意图西上,然后我们在东方驻防,阻挠他的归路,如果他能成功攻克长安,一定会感激我们的借路之恩,如果不幸失败,我们也不失救援姻亲盟国的美名,这是最佳的策略。
而且,南北习俗完全不同,即便我们把恒山以南放弃,刘裕也不可能用吴越的士卒,与我们抢夺黄河以北的疆土,怎么会成为我们的祸患?
为国家制定方案,自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岂能受一个女人的影响?”
姻亲盟约不过是托辞,大家持反对意见,当然不是因为拓跋嗣娶了后秦的公主,主要是担心刘裕趁机北上。
全面分析下来,朝臣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刘裕如果真的西上入关,不免担心北魏切断他的退路,受到前后夹击,如果北上,则姚泓绝不敢出关协助北魏,按这种局势推断,刘裕虽声称西上,而其实可能真的是北上。
但崔浩的分析也有依据,在他来看,刘裕凭借水军在北方攻打北魏铁骑,无异于以卵击石,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拓跋嗣最终选择站在大多数人那一边,任命宰相长孙嵩为山东军区司令官,又派振武将军娥清、冀州督导官阿薄干,率步骑兵十万人,沿黄河北岸备战。
他的选择几乎是必然的,考虑到北魏近两年的情况,不自信也在情理之中,万一中了刘裕的诡计,大好基业可能不保,岂能儿戏。
拓跋嗣固然英明睿智,但初登大位,挑战是不可避免的,胡夏和柔然这两个至为明显的威胁暂且不算,内部出不能没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像一片大湖,即便在没有风的天气,也照样涟漪不断。
早在415年,从河西流亡出来的匈奴族,逃到上党集结,推举匈奴人白亚栗斯为单于,改年号为建平,用司马顺宰当智囊,攻击北魏的河南郡。
当年4月,拓跋嗣就让固安子爵公孙表等五个将领,联合率军讨伐,居然没能平定。
而紧接着大旱灾来袭,云中郡、代郡一带的居民,很多人饿死。
当时天文台长王亮、苏坦,报告拓跋嗣说:“依照神秘预言书的指示,魏国应该把首都建在邺城,才能让人民富裕安乐。”
拓跋嗣为此询问百官的意见,崔浩表示反对:“把首都迁到邺城,虽然可以解救今年的饥馑,却不是长久之计。
关东百姓因为皇家原住漠北,于是认定各部落居民和家畜,数量无限,民间传言说像牛毛一样多,可是一旦迁往新都,必须要留下一部分军队,镇守旧都,只能分出一部分人南下,这些人不足以遍布各州,只能和汉人百姓散住在各个郡县,我们人数处于劣势的实情,就会立刻暴露,恐怕四周国家,也都可能产生轻视心理。
而且人民由北向南,因为水土不服,疾病伤亡一定很多,同时旧都守军一少,赫连勃勃和柔然一定会打我们的主意,用举国之力发动袭击,到那时,云中、平城就会陷于危险的境地,而朝廷远在南方,被恒山、代郡之间的险要重重阻隔,难以救援,则声威和实力都将受到损害。
反观现在定都北方,如果崤山以东发生变化,我们派轻装骑兵迅速南下,穿梭于山林荒野之间,谁知道我们的真正实力?敌人看到漫天的尘埃,都会心生畏惧,这正是国家能以劣势人数控制广大汉人的缘故。
明年春天,野草生长,家畜肥壮,各种资源也会供应起来,再等到秋天庄稼收割,饥荒自然会过去。”
听他这么一说,拓跋嗣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个问题:“现在仓库已空,只怕不能支持到明年秋天,而且若是明年秋天再告饥馑,我们该怎么办?”
崔浩略加思索,异常坚定地回说:“最好是挑选特别贫苦饥寒的人家,先送他们南下谋生,如果明年仍然饥馑,到时再随机应变,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年后的情形谁能确切预知,只是千万不可迁都。”
拓跋嗣最终同意,于是选派鲜卑人中最为贫苦的人前往定州(河北中部)、相州(河北南部)、冀州(河北北部)谋生,并派左部行政官周几,率部众镇守鲁口,负责安抚照料。
为了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共抗灾祸,拓跋嗣还亲自到农田耕种,下令有关单位劝勉人民积极种田养蚕,到了第二年果然喜获丰收,终于解决了饥馑的问题。
拓跋鲜卑原本没有什么种田的意识,经历了这一危机,反而让他们的意识发生转变,国家也渐渐富足起来,毕竟只有农业兴旺,国家才会真正强盛。
解决了旱灾的危机,内部叛乱仍然棘手,416年初,拓跋嗣再派公孙表讨伐白亚栗斯,并特别吩咐:“一定要事先通知后秦的洛阳守将,让他们沿黄河南岸严密戒备,然后再发动攻击。”
公孙表还没到,胡人已废黜了白亚栗斯,另行拥护刘虎当率善王,公孙表认定胡人正在内斗,早晚必定溃败,所以没通知后秦,就发动攻击,结果大败而回,死伤惨重。
拓跋嗣大为苦恼,在朝会上询问大家:“胡人叛乱已超过一年,讨伐一直不能取胜,他们的人数却越来越多,对我们造成的伤害也越来越严重,现在正是深秋,如果再征新兵,恐怕会妨碍人民耕作,怎么办才好?”
白马侯崔宏进言道:“胡人虽多,但并没有英勇的统帅,绝对不会建立大功。公孙表各军,不能说力量不够,只是军令不统一,战略战术也有失误,才造成失利,如果选派一个有威望的大将,率骑兵数百人,前往统率公孙表各军,自然可以取胜。相州督导官叔孙建,从前在并州担任督导官期间,无论胡人还是汉人,都对他畏惧敬服,其他将领都赶不上,可以派他前往。”
拓跋嗣批准,于是任命叔孙建为中央禁军总监,监督公孙表,讨伐刘虎,终于在9月,大破变民集团,杀敌一万多人,斩了刘虎和司马顺宰,俘虏其部众十万多人。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丁零部落酋长翟猛雀,不久也起兵反抗朝廷,率部众逃奔白涧山。
不过这个翟猛雀名不符实,确实像麻雀一样讨人厌,却一点都不凶猛,很快就遭政府砍杀,部众全都恢复原来的产业,仿佛从未造反一般。
如此种种,足够拓跋嗣忧心了,所以当东晋北伐,他这个北方第一大国,却没有一点表示,不是不想联合后秦夹击刘裕,而实在是有心无力,虽然凭借国内的铁骑兵团,最后很有希望击败刘裕,但自己肯定也会损失惨重,北面的柔然和西面的胡夏,岂会放过那样的机会,到时必定便宜了他们。
无论怎么分析,拓跋嗣打定主意不予交手,尽可能避免与东晋起冲突。
但拓跋嗣毕竟还是担心刘裕的立场,自己虽。然能做到以和为贵,只怕对方不这么想,因此派兵驻防显得尤为重要,真的避无可避,也只好发动反击。
刘裕讨伐后秦,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但如果进展顺利,会不会趁机端了北魏,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能百分百确定,包括刘裕本人。
(本章完)
第318章 却月奇阵()
以刘裕的哲学,根本不需要什么规划,只要是看不顺眼的,但凡抓到半点机会,也必定扫除之。
417年3月8日,刘裕的主力舰队如期进入黄河,距离长安更进一步。
这时候西方的军队却正遭遇挫折,潼关城外的王镇恶、沈林子、檀道济,受到秦军的抵抗,一时竟然不能攻克,渐渐地粮秣不继,军心开始不稳。
军中有人就提议抛弃辎重,与主力大军会师,沈林子拔剑喝道:“总司令立志统一天下,而今许昌洛阳都已平定,关右也将收复!大事能否成功,关键在前锋司令官之手,为什么要打击士气,抛弃就要完成的功勋!而且主力大军距离遥远,盗贼兵多气盛,即便想撤退,又怎么能安然撤离?我自会指挥我的直属部队去完成任务,只是不知道你们几位君子有什么颜面再见总司令的旌旗战鼓!”
话是好话,道理也都懂,但局势如此,谁也不想白白送死。
围攻潼关,最初还是王镇恶的打算,王镇恶自觉有些过意不去,若是因此害了同僚,肠子可都要悔青了,为了挽回局面,立刻选派使节飞马奏报刘裕,请求支援粮秣和兵力。
刘裕此刻正在为北岸的魏军犯愁,把使节叫到跟前,打开战舰北方的窗户,指着远处整装待发的敌人说:“我告诉过他们绝不可单独前进,现在轻率地深入敌人国境,岸上的形势又如此严峻,我怎么派出兵力?”
使节看到那么多骑兵,可是吓得不轻,也不敢多待,火速西上向王镇恶汇报。
王镇恶得知此事,更加怨悔不已,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放下脸面,亲自到弘农,向当地百姓游说解释,请求他们伸出援手。
因为他是王猛的后裔,关中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感念王猛的恩德,又知道刘裕的威望,大军刀锋所指,向来没有不克,于是许多百姓纷纷呈献家中余粮,终于稍稍缓解了晋军的粮秣问题。
西面的危机暂告解除,但东面仍处在剑拔弩张的氛围之中。
北魏派出数千骑兵,沿着黄河,紧紧跟随东晋的舰队西上。刘裕也不知道对方安的什么心思,下令水手在黄河南岸,用长达一百丈的纤绳,牵引船舰,避免被风吹到北岸,遭到魏军的暗算。
但越怕什么真的越来什么,因为风强水急,有的纤绳终于不堪拉力而崩断,船舰立刻被卷进怒流狂风之中,冲到北岸后,船舰上的士兵全被北魏诛杀或俘虏。
刘裕大怒若狂,立即派军队攻击,可只要晋军一上岸,魏军就立刻撤走,而晋军都是步兵,根本追赶不上对方的骑兵,等晋军回到船舰上,魏军又再回到岸边蹲守尾随。
征战征战沙场十余年,刘裕还从未受过这种窝囊气,刚出道时虽也遇到过麻烦,但仍能与敌人血拼,不失壮烈,眼前这帮流氓,却只知道捡现成的便宜,如果真刀真枪地开打,就算全军覆没,也绝不会如此愤怒。
这么下去肯定是不行的,舰队还没到长安,只怕就被魏军蚕食掉了。
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刘裕终于想出了一个克敌制胜的妙计。
4月,刘裕让侍卫长丁旿(就是刺死诸葛长民的那个汉子),率领武士七百人,携带战车一百辆,在北岸登陆,并在距河岸一百多步的地方,构筑新月型的阵地,以河岸作为月弦,把战车以弧形铺展开,圆心刚好是河心,然后在河堤和战车的掩护下,每车由七个武士守卫。
战车和人员布置完成后,丁旿在阵中竖起了一面白色羽毛大旗。
魏军从未见过这种阵法,不知刘裕在搞什么把戏,于是暂时保持原队形,观察变化。
阵中白羽旗升起后,刘裕让宁朔将军朱超石动员备战,朱超石亲率二千人飞奔进入阵中,随行带着机械强弓一百张、铁锤一百个、铁矟一千支。
于是每辆战车又增加了二十人,并在车辕位置架起防箭盾牌,用以保护战车,提高防御能力,然后严阵以待,静候敌人来犯。
魏军这才明白怎么回事,宰相长孙嵩亲率三万人的骑兵队伍,向晋军阵地发起猛攻。
这支铁骑果然名不虚传,晋军的机械强弓也不能阻止魏军的冲击,但长长的铁矟还是能够轻易把敌人刺落马下,甚至将战马刺残,再辅以庞大的战车和如雨的箭阵,魏军迟迟未能越过战车防线进入阵地。
所以魏军士兵虽多,却根本不能全部加以利用,只能一波接着一波地倒在晋军的战车前面,战马受到过度惊吓,非但不能跳进晋军的阵地,反而掉头狂奔,更让魏军苦不堪言,许多士兵被逼落马下。
眼见阵法奏效,朱超石下令士卒把把铁矟折成三四尺长,然后用铁锤飞快敲打,使其变得锋利,一面随着战车向前推进,实施反击,一面手持铁矟与敌人肉搏,一矟下去能洞穿三四个人的胸膛。
北魏铁骑至此完全失去优势,因为战马乱窜,军队大乱,互相踩踏致死的甚至比死于敌人之手的还要多。
而晋军的优势也便随之突显出来,因为全是步兵,再加上战车在前方承受伤害和清理障碍,很快打得北魏溃不成军,中途还击杀了敌将阿薄干。
魏军仓惶退回畔城,朱超石于是率领宁朔将军胡藩、宁远将军刘荣祖,抛弃战车,火速展开追击,再破北魏,将逃兵打得落花流水。
拓跋嗣闻讯大为惊恐,万没料到刘裕统领的吴越水军居然能把自己的铁骑兵团打到如此地步,开始后悔不听崔浩之言。
实际上刘裕以步兵克制骑兵的本事,早就得到历练,当年讨伐南燕,就是借着战车的威力和排兵布阵,最终力挫南燕骑兵,并消灭了南燕政权。
刘裕此次使用的阵法,习惯上被称为却月阵,是以少胜多,更是以步兵克制骑兵的典型案例。
但因为对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殊要求,在历史上,却月阵只出现过这一次。
认真分析这套惊艳的阵法,不难发现它的适用条件其实异常苛刻。
首先,敌人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候你把阵地构建成功。但一般来说是不成立的,此次晋魏的形势极其特别,后人很难效仿。
其次,后方还要有充足的补给和足够干净利落的撤退条件,既能弥补箭支铁矟的过度消耗,又能为万不得已的退守提供便利。当然对于步兵来说,背靠河流是最方便的,而且河心停泊的还必须是自己的主力大军。这种条件也很难实现,一般骑兵绝不会招惹水上的部队。
最后,阵中士兵必须足够临危不惧,任何一辆战车失守,对于整个阵法来说,造成的伤害都是致命的。这一点虽然也不容易,但似乎也不是那么困难,但离了前两点,士兵再能打也无济于事。
此战对于晋魏两国而言,影响十分明显,起码刘裕终于不用再顾忌北魏的骚扰,可以专心向长安推进。
(本章完)
第319章 后秦覆灭()
刘裕大败魏军的同时,后秦鲁公姚绍,仍然倔强地实施先前的计划,派秘书长姚洽、宁朔将军安鸾、军事总监姚墨蠡、河东郡长唐小方,联合率二千人驻防河北郡的九原山,打算借黄河险要,切断檀道济的粮秣补给线。
结果这一次秦军败得更加彻底,东晋建武将军沈林子迎头痛击,大破后秦,秦将姚洽、姚墨蠡和唐小方,当场被杀,士兵也几乎被一网打尽。
此战过后,沈林子秘密报告刘裕说:“姚绍威震关中,如今大军在外接连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