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逝水东流不复还-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灯会区。

    怎么来形容呢?灯火通明,灯火辉煌。怎么形容都行,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到处是花灯,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喜气。这是花的世界,这是灯的海洋。

    这更是一个人的海洋。由于事先宣传到位,人流从四面八方涌来主要是周围乡镇,灯会区现场到处是人,黑鸦鸦的人头让人血脉贲张、心跳加快。

    萍和堂弟迅速加入人流,唯一的感觉就是人太多、太挤。为了不被挤散,他和堂弟紧紧拉住手。这时候你说你要去哪里、看哪个灯,已经不现实、不可能、不由你控制。你只能随着人流的走向“淌”,“淌”到哪里是哪里。他和堂弟不时会被人流冲得东倒西歪。他们在灯会区里半个小时没走出50米。其实就这50米,也不能算是自己走的,而是被前后左右的人抬起来架着走的,因为脚早已离了地面,人早已悬了空。这时候如果你有东西掉了,千万别去捡;鞋后根被人踩掉了,更不能提。因为你一低头,可能就没命了!你一旦倒下,就会被众人踩在脚下,永远别想再爬起来。很多人就是这样倒下的……

    很快堂弟遇到危险。堂弟前面的人倒下一大片,倒下的人压在他脚,绊住了他的腿,堂弟怎么抽也抽不出腿脚来,可是后面的人还在把堂弟往前推!眼看着堂弟就要跟着向前倒下,堂弟吓得失声大哭起来,堂弟的哭声让萍更加惊慌,唯有拉着他的手,拚命把他向自己身边拽。谢天谢地,堂弟总算从倒在他前面的人身下抽出了腿脚,向萍靠拢过来,才没有被冲挤倒下。堂弟小萍三岁,十八岁小青年的脚步移动起来应该是非常灵活的。如果那天陪伴萍去看灯的是个老人,那就难说了。说不定,连萍的小命都要搭。不是没有可能,完全可能。想想看,你能见死不救吗?人家好心陪你,你能置之不理,独自偷生吗?你不能。因为你不能独自走开,那你就只能同归于尽了!

    这时候大约晚七点多钟,萍和堂弟被困在人流中,前进不了,后退不得。他们已经不能自主,只能随人流的方向“淌”!“淌”到哪里算哪里,他们“淌”到人流的中心,人流在这里形成旋涡!他们时刻都有生命危险,但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听天由命、听之任之。

    有很长一段时间,萍只要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后怕。试想,如果堂弟那天真的发生了意外,萍不死就是罪人!

    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乐极生悲】………

    划定的灯会区域成丁字型结构。各设一装饰精美华丽、高大威风的门楼,所有的花灯都集中展示在这个丁字型街道的二面。丁字型中心地带也是人流旋涡的中心。大型的花灯、精致的花灯也大多集中在这里。

    踩死人也是在这段区域内!

    不知从哪里冒出的这么多人。三股人流从三个不同的方向潮水般拥来,集中到一起,街面又被花灯占去近半,你去想象人有多挤、多密!

    转眼间气氛突变,笑容从人们脸消失。人们意识到危险,开始紧张起来,大声呼喊着亲的名字,有小孩的纷纷把孩子骑在肩,有吃不消挤的就把孩子转移到街道两边的民房大多是低矮的屋架房……一时间,大人的叫声、孩子的哭声连成一片。

    很快灯会组织者们也意识到了危险,高音喇叭里播音员的声音不再缓慢抒情,变得急促慌张,宣布灯会提前结束,要求工作人员对三大门外蜂拥而至的群众行进劝阻,只许进不许出,同时用高音喇叭安抚灯会区里面的群众不要紧张,有序疏散辙退……

    可是为时已晚。里面早已乱成一锅粥,出了人命,外面不知内情的群众还在拚命往里挤,工作人员根本无法封锁阻拦……束手无策之际,只有请求动用驻引江的部队来帮助疏散群众……这个时间并不长,最多个把小时,九点钟之后街面就变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街二面的花灯俱被挤得东倒西歪、不成样子,除了寻找亲的哭喊声、呼唤声,整条街再没有别的声响,死一般的寂静、死一般的可怕……

    事情发生的第二天,萍出于想了解更多情况的目的,一大早就跑街,来到出事的地方,一到街面,就看到到处是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鞋子,这些鞋子都是昨晚看灯的人们,在拥挤中被踩掉留下的。

    后来萍一个人又跑到县人民医院。县人医大院内站满了人,大多是伤者的家属死者据说随夜就被送往附近的火葬场。扒在病房的窗口往里看,医务人员不停地在给伤者逐一治疗,所有病床都躺得满满的,伤者痛苦的哼叫声彼起此伏……

    伤者大多是身体较弱的老年人。有一家人是爷爷带孙子从下面乡镇坐拖拉机来“看灯”的。爷爷当场被踩伤,住进县人医;孙子当时被人流挤丢,所幸下半夜在一条小巷里找到。小孩自己说,他当时脚已经离了地面,人悬了空,就这样随着人流稀里糊涂、不由自主被挤到一条小巷里才脱险的!

    196年的那个元宵之夜啊,热闹,无法比拟,悲惨,一言难尽!

    196年正月十三引江县灯会发生踩踏事件,死亡二十七人,伤者无法统计。

    “一旦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引江县从此不再举办元宵“灯会”。

    一提起“灯会”,既会引起引江人许多回忆和向往,也会揭起一些人心中隐藏的伤痛,一生挥不去的痛!

    “引江元宵灯会,人踩人,踩死人”,那一年同期,全国发生多起这样“乐极生悲”的事件。浙江某地元宵节正月十五把围墙挤倒压死二十多人,还有地方桥梁坍塌,也死了人……

    并不只是引江一个地方。

    萍的日记见证了这起悲剧。萍是这起悲剧的亲历者,萍在日记中做了详细记录。

    回忆当年,萍记忆犹新。这是一个乐极生悲、弄巧成拙的悲剧!

    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太多。由于大张旗鼓的宣传,那一年到引江县来看灯的人出乎意料的多,灯会组织者们事先根本没有考虑到会有这么多人,也就没有应急措施和预案。使得悲剧瞬间发生。

    小城故事多,此事却很少有人提起。这个话题沉重,人们小心避免着。可是萍作为历史悲惨场景的目击者,总觉得不吐不快,不吐心里更难受。

    这起踩踏事件是萍这一生中最恐怖的经历,这一幕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一些细节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之后,有一年元宵节,萍特意来到县城当年组织“灯会”的地盘,踩死人的区域。街道两旁的建筑虽然有不少是重建的,但丁字型的街道结构依然保持原貌。

    萍下午在原地转了一圈,想找找元宵节的气氛与感觉,街很清冷,全没有元宵节的热闹。看到有卖汤圆的,问过价格,然后要了一碗。很快水开了汤圆浮水面,一碗汤圆吃下肚,萍还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又在原路兜了几圈,萍甚至去了小城唯一的公园,想看看那里有没有人,可是那里乌灯歇火,更令人失望。

    后来总算看到几个小孩在大人陪同下,提着小小的电子灯在玩耍。萍特意观察那些大人的脸,企图从他们的脸寻找到要寻找的东西——那些当初曾经拥有,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的东西。

    爆竹声依旧,万家灯火依旧,人们过节依旧。

    这时候已经是晚七点多钟,196年的这时候,同样是这个地方,这里曾经发生一幕乐极生悲、惨不忍睹的人踩人事件……

    当年的引江县委记是个为官清廉、难得的好记。

    只可惜官运不甚亨通。据传说,当时中央电视台记者和省委记都下来了,原打算做一期引江县经济高速腾飞的专题报道,要把他树为楷模让大家学习在他的领导下,引江当时的发展势头在周边县中是首屈一指,确实值得一夸,可是最后却成了反面典型。据说他因工作卓有成效、成绩显着,本来要调扬州任职的,后因灯会事件被调到兴化去了……

    新华日报、中央电视台第二天也确实都作了报道,不过已经变成负面报道——希望各地举办这样的活动要引以为戒,以此为戒。

    提起这位好记,好多人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老家没有人不夸他的,说他是“真正**教育出来的好记”!没有一个亲人沾过他的光,连他母亲去“县衙”,都是他亲自陪着吃食堂。一直传为佳话。他的亲侄儿和萍的一个朋是中学同学,大家满以为县委记的侄儿将来一定会有好工作安排,结果还不如一些稍有门路的同学——县委记的亲侄儿高中毕业后一直在老家种田。

    他的亲人对他有说不出的爱和说不清的恨,一般不愿在人前提起他,也不以他为荣。这也是人之常情?

    又传他晚年生活也很不幸,子女过得都不幸福,儿子与媳妇闹离婚,女儿与女婿离婚……

    真是“树倒猢狲散”!

    以都是萍听来的,不曾目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不知是真是假。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真是人生无常,又是一个“好人未必有好报”的例子。可悲可叹!

    这是引江历史最悲惨的事件。惨痛的教训,付出的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

    提起这段往事,引江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对死者的哀痛,也有对从此失去这一传统节日的遗憾。

    引江灯会踩踏事件,永远的悲伤,永远的遗憾。现在谈起这件事,就事不就人,对事不对人。

    其实何止是引江,世界诸如此类因为人为因素引发悲剧的事情并不少。天灾无法避免,**是能够预防的。

    有人说,引江停办元宵“灯会”,实际是因噎废食。

    关于引江“灯会”,有没有必要再举办?一直有争论,而且还会继续争论下去。

    据笔者了解,可能还是支持举办的人多。

    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招工进厂】………

    八十年代中后期,苏中生产发电机组的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泰州、引江一带。当时,泰州隶属扬州,还未划出。

    引江电机厂所在地小季镇,虽然偏离县城,但却是引江县最大的一个镇——地域面积最大、工业产值第二、人口数量第二后二项仅次于引江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并设有区公所,下辖十个乡。

    小季镇历史悠久,地处里下河水乡。小季地名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说是很久很久以前,这地方的东大河,有一摆渡的小伙子,姓季,人们都叫他“小季”。无论阴雨连绵,还是刮风下雪,小伙子都坚持出工,为人们的生活、劳动带来很多便利。小伙子不但吃苦耐劳,而且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当地人们交口称誉。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岁月的霜刀雪剑,把身强力壮、黑发“小季”雕塑成腰弓背驼、白发苍苍的老者,但他从未放弃摆渡,直到生命结束。

    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地方从此命名为“小季”。

    萍的老师曾经在诗歌里讴歌过“小季”。

    八五年春末夏初,萍招工进了引江电机厂。

    招工信息是父亲从广播里听来,告诉萍的。

    当时,萍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穷途末路之时,虽然“创业”不断,但屡“创”屡败。

    就在萍基本丧失信心,茫无头绪的时候,父亲征求他的意见,问他愿不愿意进厂班?

    有什么愿意不愿意的?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于是,萍就和父亲一起去了。

    在区公所小季镇工业公司办公室,父亲为他报了名,交了500元押金。

    萍就这样进了引江电机厂。

    萍从此开始人生的新起点。

    他们属于正式工。电机厂的招工申请、招工计划都必须要经过镇政府、工业公司批准。

    为适应企业的高速发展,培养自己的人才,此次招工面向整个小季区,招工对象必须具备高中学历。不仅招收名额多,招工范围广,而且学历要求高。

    为确保招工工作顺利进行,招收到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严肃招工纪律,防止作弊,此次招工工作安排全部由工业公司面试录用。

    厂部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

    培训班由办公室周主任主抓。除了组织新工人学习一些规章制度,周主任还带领他们参加劳动,打扫卫生,清理厂区场地的杂草。

    二十四名新工人除家住本镇的而外,晚全部先安排在区公所招待所吃宿。

    晚萍和唐住一个房间。

    唐个子很高,大家都叫他“大唐”。

    大唐鹤立鸡群,引人注目,加之性格温和,总是一脸微笑,比较好相处。大家很快就都认识他,熟悉他,喜欢和他说笑。

    大唐人也比较厚道。不管你开多么过分过火的玩笑,都不用担心大唐会生气。

    大唐属于那种“自来熟”型的人。

    那时乡镇招待所没电视,俩人躺在床大眼望小眼,各想各的心事。

    也许太无聊,大唐突然对萍说:“我说两句‘流言’你听听。”

    “你说。”萍望着大唐。

    大唐笑着说:“躺下来像桅子,旁过来吹笛子,趴下来戳席子,走起路来,打伞拉旗子。”

    “以前好像听说过,”萍说。

    心想,大唐真是个“闷骚”。

    大唐见他的“流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点心不甘。接着又讲了一个故事,讲到最后,竟吟起诗来:

    “天作棋盘星作子,

    地为瑶琴水为弦。”

    大唐真是太有才了!萍对大唐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不排除大唐想卖弄的心理成分。但大唐这样的人,在他们这一批人当中,既不算最聪明,也不算最活跃。

    大唐不是夸夸其谈,抢话多说,口才很好的人。

    他们这批人真是藏龙卧虎,不少人后来成为百万富翁,甚至企业家。

    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人生新起点】………

    更加幸运的是,同批招工进厂的二十四名农家子弟高中毕业生,萍是一进厂就被分进供销科的两名高中生之一。

    大家都很羡慕,以为萍有后台,实际没有。说句实话,如果萍有后台,后来也不会混成那样!

    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这是一个机遇。

    其时,正是乡镇企业风起云涌,鼎盛之时,萍所在的引江电机厂更是如火如荼。电机厂顾名思义,就是生产电动机的。引江电机厂最初是由六十年代下放人员创办,当时生产出来的J2系列电动机到八十年代已经过时,销不出去,面临淘汰。由于下放人员早已回城,剩下的全是清一色农民组成的草台班底,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新产品Y系列电动机一时开发不出来,产销脱节。就在产品“青黄不接”,工厂面临关门的危急关头,时任厂长兼供销科长的钱生,以他多年生产与营销的经验向厂部提出了一条让引江电机厂起死回生的建议——生产柴油发电机组。

    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是城乡一窝蜂办企业,粗放型经济,重复性建设,遍地开花,到处都是。国家经济明显过热,改革开放有些失控。这也使国家原本就供应不足的电力更加紧张,新建电网又一时无法完成。所以要办企业就必须先买发电机组。

    厂部经过调研,一致认为钱生的建议是个好主意,决定改行转产柴油发电机组。船小好调头,加乡镇企业的体制与管理本身就非常灵活——以销定产,什么好销生产什么。

    柴油发电机组主要由柴油机和发电机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柴油机带动发电机来发电。乡镇企业要想生产全套柴油发电机组谈何容易?简直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不要说一个连电动机都开发不出来的乡镇企业不具备生产柴油发电机组的技术能力,就是很多单独生产发电机或柴油机的国营大企业都很难做到。

    可是就是这样一批胆大妄为而又聪明绝顶的农民,他们不但敢想敢做,而且能够做成功,发大财。说白了其实很简单——所谓生产柴油发电机组,其实他们既不生产发电机,也不生产柴油机,他们只是从发电机厂买来发电机,从柴油机厂买来柴油机,他们只是组装而已。就这么简单!

    你说他们投机也好,倒卖也好,他们也确实差不多。但他们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们闷声大发财,发大财。赚得钵满盆溢。

    当时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市场经济初期非常混乱,几乎无秩序可言。所谓“浑水摸鱼”,各行各业充满了发财的机遇。如今很多企业家都是在当时把握住机遇,赚得第一桶,完成了原始的资金结累。当时的**非常严重,他们起码要比当时的官倒赚钱“光明正大”得多。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二十世纪中国经济的一件大事。短短二十几年,乡镇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资料显示,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