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个叫敝无存的士人将要参战,他的父亲张罗着给他在村里定了一门亲事,想要他结了婚再走。那姑娘长得很端庄,家境也不错,更重要的,姑娘她爸的叔叔是当地的大夫,攀上这门亲戚,敝家脸上有光,说不定还能对敝无存的仕途有所帮助。外人看来很理想的一门亲事,却被敝无存一口拒绝。他老爸说:“你疯了,人家姑娘明天就上门,你要是敢把她送回去,她家不找咱家拼命才怪?”敝无存说:“要不您留着用?”他爸给了他一耳刮子。敝无存也不生气,嬉皮笑脸地说:“我跟您开玩笑呢,我早想好了,人也不用退回去,就嫁给我弟弟吧!”他爸说:“这姑娘有啥不好?我跟你说,就你那德性,还高攀人家了。”敝无存说:“高攀?现在看起来确实是有点。可是等我打完这仗,如果能够活着回来,我可是非国、高氏之女不娶!”他爸眼睛瞪得老大,连连摇头说:“你这孩子,太狂妄,实在是太狂妄。”

国、高二氏世代为卿,在齐国乃是贵族中的贵族。敝无存一介士人,想娶国、高氏的女儿,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如果能够在战争中立下奇功,那又另当别论了——齐景公治下,齐国极其崇尚武力,凡有战功者,封赏有加,格外恩宠。屌丝傍上白富美,并非完全不可能。

敝无存就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参加了夷仪之战。他一手擎着齐军大旗,一手举着盾牌,像一颗耀眼的明星划过战场,第一个登上夷仪的城墙。他明白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但是要泡到国、高氏的女儿,还差那么一点火候。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战旗插在门楼上,转身又冲下门洞,企图砍死那里所有的敌兵,将城门打开,放大军入城。

结果他被敌人砍死了。

敝无存的英勇表现鼓舞了全体齐军的士气。大夫东郭书和犂(lí)弥相约登城。犂弥是鲁国人,当年随着鲁昭公流亡到齐国,就在齐国安顿下来。他对东郭书说:“我跟着你,登上城墙后,你向左冲杀,我向右冲杀,等到咱们的手下全部登上城墙才能下去。”东郭书说:“好啊,就这么办!”等到东郭书登上城墙,如约向左冲杀,犂弥却先跳进了城。战斗的间隙,两个人坐在一起休息,犂弥笑道:“我可是比你先入城哦!”东郭书马上站起来,穿好衣甲,拿起武器,说:“先是你给我出难题,你自己不遵守约定,现在又来调侃我。赶快拿起武器,我要跟你决斗!”犂弥大笑,说:“我跟着你,就好像骖(cān)马跟着服马,哪里能够抢先?”

一辆战车有四匹马,中间两匹为服,外边两匹为骖。服马背上装有游环,骖马之辔由外穿过游环,再控制于车夫手上,所以骖马总是跟着服马走。东郭书听到这个比喻,不觉大笑。

战后,齐景公论功行赏,敝无存已死,因此第一个要赏犂弥。犂弥推辞道:“其实有比我捷足先登的,我是跟在他后面。这个人戴着白色头巾,披着狐狸皮斗篷,健步如飞,所向披靡,他才是此战的英雄。”齐景公说:“那快将他找出来啊!”犂弥便将东郭书带到齐景公面前,说:“就是此人。我郑重地将国君的赏赐让给他。”东郭书谦让道:“还是赏给犂弥吧,他是宾旅之臣,我理当让他三分。”齐景公十分高兴,最终决定还是将此战的首功记到犂弥头上。

至于那位一心想当乘龙快婿的敝无存,死后可谓哀荣备至。齐国大军驻扎在夷仪,齐景公发布了一道命令:“有谁找到敝无存的尸体,赏五户,不供役事。”相对于一具尸体来说,五户奴隶和终生免除劳役之苦,这个价格实在是有点高了。更让人目眩的还在后面。尸体找到后,齐景公三次为其穿寿衣,赐予犀牛皮装饰的车子和长柄罗盖作为殉葬。举行葬礼那天,全军默哀相送,挽灵车的人不是站着行走而是跪行,齐景公还亲自为其推车三次。

齐国进攻夷仪的同时,卫灵公也配合作战,包围了晋国的寒氏(今河北省邯郸境内)。晋国邯郸大夫赵午带兵抵抗。赵午乃是赵穿的后人,与赵鞅同宗,论辈分算是赵鞅的族弟。卫军攻破寒氏城的西北角,据而守之。赵午的部众作战不力,连夜遁逃。

夷仪之战后,齐景公加快外交攻势。公元前500年夏天,齐鲁两国举行夹谷之会,两国实现和平。同年冬天,齐景公、卫灵公和郑国的游速在安甫(地名,今不详)举行会议。公元前499年冬天,鲁国也与郑国签订了和平条约。这样一来,齐、郑、卫、鲁四国同盟逐渐形成,齐景公蓄谋已久的反晋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面对齐国咄咄逼人的攻势,晋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公元前500年夏天,晋国派赵鞅带兵包围了卫国的首都帝丘。赵午急于报去年的寒氏之仇,带着七十名步兵杀入帝丘西门,大呼邀战。卫国人打开城门与之厮杀,不分胜负。

赵午回来后,满营夸耀自己的伤口。大夫涉陀,也就是那年抓着卫灵公的手腕浸血盆子的那位仁兄,不以为然地说:“您也算是勇敢了,但是卫国人并不怕你。如果是我去,他们连门都不敢开。”也带领七十名步兵,一大早杀到帝丘的门下,命令他们在门前左右站好,像树木那样一动不动。到了中午,卫国人仍然不敢开门迎战,涉陀才退回营。

但是,以赵午、涉陀之勇,帝丘仍然难以攻下。赵鞅只好退兵回国,却又不甘心,派人给卫灵公送去一封信,责问他为什么要背叛晋国。卫灵公回道:“问问你们的涉陀、成何吧!”赵鞅一调查,才知道涉陀和成何对卫灵公做过什么。他将涉陀抓起来,再派人向卫灵公赔罪,请求重建同盟关系,又被卫灵公拒绝。赵鞅又急又气,干脆杀了涉陀。成何得到消息,赶紧逃到了燕国。

然而这样仍然不能挽回卫灵公的心。他给赵鞅送来五百户奴隶,意思是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这批奴隶是我送给你的私人礼物,作为当年入侵寒氏的赔罪,与国家无关。赵鞅将这五百户奴隶交给了赵午,说:“目前形势不明朗,暂且将这些人安置在邯郸。”

不久之后,赵鞅又命令赵午将这些奴隶转移到自己的居城晋阳。赵午本人倒没什么意见,但是他的家臣们认为不妥,说:“卫国送那份大礼,本来就是为了补偿我们在寒氏之役中的损失,如果将他们转移到晋阳去,岂不是拂了卫侯的好意?以后我们再和卫国打交道,就不那么好办了。不如这样,我们出兵讨伐齐国,齐国必然报复,那时候我们再将人送去晋阳,也有个名头,卫国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这群家臣的逻辑之混乱,后世研究历史的人一直没有弄明白,总之赵午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发兵入侵齐国边境,然后才将那批奴隶送去晋阳。

齐国果然出兵报复。卫国似乎也没有领会赵午的苦心,积极响应齐国的号召,发兵相助。于是公元前497年二月,齐、卫联军渡过黄河,洗劫了晋国的河内地区。根据齐国人战前预测,河内远离新田,晋国首脑得到战争警报,至少要数日;整顿军马,又需十余日;待晋军主力赶到河内,至少是三月的事了,联军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可以自由行动。

有一天齐景公请卫灵公赴宴,吃到一半,突然齐军探子来报:“晋军来啦!”卫灵公有点紧张,齐景公却很镇定地说:“来得好!”请卫灵公登上自己的战车,亲自驾车冲出营门,去迎战晋军。卫灵公吓得脸色发青,结果虚惊一场——原来是探子报错了。

探子当然不会看花眼,齐景公也没有那么勇敢。这一切,全是齐国人安排好的,就是为了娱乐一下卫灵公,让他见识一下齐景公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概。根据所掌握的情报,他们知道,晋军不但三月到不了河内,而且很有可能永远赶不上这场战争。

因为晋国内部出乱子了。

《左传》记载,赵鞅听说齐卫联军入侵,大为震怒,将赵午召到晋阳囚禁起来,并且派人对他的家臣说:“这是我与赵午的私人恩怨,不会迁怒于邯郸,你们自己作主,另立新主吧!”然后将赵午处死。赵午的儿子赵稷、家臣涉宾在邯郸举起反旗,宣布脱离赵鞅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晋国哪里还顾得上应付齐、卫二国对河内的袭扰?

同年六月,赵鞅派上军司马籍秦围攻邯郸。赵午是赵氏小宗,赵鞅杀赵午,围邯郸,乃是家族内部事务,本来与外人无关。但问题是,赵午是荀寅的外甥,荀寅又与士鞅素来相好。士鞅死后,士吉射成为范氏宗主,荀寅还与士吉射结成了亲家,他们对赵鞅这种做法很不满意,暗中商量要对付赵鞅。

赵鞅的家臣董安于获知消息,建议赵鞅早作准备,先发制人。赵鞅不同意,说:“晋国的法律,先为乱者死罪,被迫还击者可免。”董安于说:“您这样优柔寡断,只会害了自己的百姓,那还不如让我一个人担任统帅。到时追究起责任来,就说是我的主意,让我顶罪吧!”赵鞅还是不同意。

同年七月,士吉射和荀寅果然发难,围攻赵鞅在新田的府邸。赵鞅仓皇出逃晋阳,闭城自守。士吉射和荀寅以晋定公的名义讨伐赵鞅,宣布其为叛贼。

当时晋国的情况很复杂,堪称乱成一锅粥——

范氏家族:士吉射成为族长之后,冷落了弟弟士皋夷,士皋夷心怀不满,“欲为乱于范氏”。

智氏家族:荀跞现在是晋国的中军元帅,特别宠信大夫梁婴父,两人基情四射。荀跞甚至想让梁婴父成为卿,而卿的数量是有限的,只有六位,而且长期为六家把持。这就意味着荀跞必须除去其中一位,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韩氏家族:韩不信与荀寅历来尿不到一壶。

魏氏家族:现在的族长是魏舒的孙子魏曼多,与士吉射势同水火。

中行氏家族:荀寅与士吉射狼狈为奸,不满荀跞的领导。

赵鞅出逃后,荀跞召集韩不信、魏曼多、士皋夷、梁婴父商量,密谋准备驱逐荀寅,以梁婴父取之;驱逐士吉射,以士皋夷取代。简而言之,三大家族要对范氏和中行氏动手了。

动手得有理由。荀跞对晋定公说:“先君有命,大臣为乱者死罪。现在范氏、中行氏和赵氏作乱,而只讨伐赵氏,这是不公平的,请您下令驱逐士吉射和荀寅。”晋定公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说了个“好”字,心里想:你们爱斗就去斗吧,关寡人何事?

同年十一月,荀跞、韩不信、魏曼多以晋定公的名义讨伐荀寅和士吉射。后者奋起反抗,将矛头直接对准晋定公。

当年齐国栾、高之乱,高强逃奔鲁国,后来又逃到晋国,投靠于范氏门下,已有三十余年。高强对士吉射说:“古话说,三次摔断骨头的人,可以为良医。当年我就是因为将矛头对准齐侯,结果被赶出了齐国,因此深有体会,知道天下之事,唯讨伐国君绝对不能做,因为那样特别容易激起公愤。智、韩、魏三家表面上团结,实际上各怀鬼胎,只要您和中行氏齐心协力,不难打败他们。等到打败了他们,国君还不是听您的?”

士吉射不听,在他看来,先将晋定公抓在自己手里才是王道,于是与荀寅集中力量进攻新田。还没等智、韩、魏三家出手,各地的百姓纷纷起来讨伐他们,士吉射和荀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三家乘机发动总攻,二人被打得丢盔弃甲,只好逃到朝歌去避难。

荀跞还想趁机消灭掉赵氏,韩不信和魏曼多坚决反对。一则韩、赵两家世代友好;二则这次讨伐中行、范氏,荀跞获利最大,韩、魏二人都担心荀跞一家独大,不希望看到赵家就此灭亡。于是他们向晋定公求情,晋定公当然没什么意见,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同年十二月,赵鞅又回到了新田,与晋定公在公宫举行了盟誓。但是荀跞还是不想轻易放过赵鞅,梁婴父也对荀跞建议:“赵鞅手下的董安于是个人才,只要他在赵鞅手下,赵鞅必定强大,迟早有一天会称霸晋国。您何不先剪除其羽翼,将这次动乱的责任推到董安于身上,问他个死罪?”

荀跞派人对赵鞅说:“据我所掌握的情况,这次国内动乱,中行氏、范氏虽然主动发难,董安于也有重大责任,是他故意挑逗他们,才会这样的!先君有命,为乱者死。现在那两个人已经逃出晋国,怎么处置董安于,您看着办吧。”

赵鞅对此十分苦恼。这一次赵氏家族可谓岌岌可危,如若不是老韩家和老魏家出手相助,只怕难以幸免。事情刚刚平静,荀跞又来这么一手。早知如此,当初不如听从董安于的建议,说不定早就大局已定,吞并了中行氏和范氏,不用受荀跞的鸟气了。

董安于已经七十多岁了。这位自幼追随赵氏的老臣看出了赵鞅的烦心事,主动提出来:“如果我的死可以让晋国安定,让赵氏安全,那我愿意。自古人生谁不死,我活到这把年纪,够了!”自缢身亡。

赵鞅闻讯大哭。哭完便做了他该做的事,将董安于的尸体拉到大街上示众,派人告知荀跞:“主人(他尊称荀跞为主人)命令处罚罪人董安于,现在他已经伏罪了,请示下。”

荀跞这才表示满意。不久之后,智氏与赵氏也举行了盟誓。因为董安于的牺牲、赵鞅的隐忍,赵氏得以保全。

对于齐景公来说,晋国的内乱无疑是个极好的题材。公元前496年夏天,晋军围攻朝歌。齐景公隔岸观火,拉上鲁定公、卫灵公在著名的风景区梁上开会,商讨营救中行氏、范氏。荀寅、士吉射的党羽士鲋、小王桃甲(复姓小王)则引狼入室,带领狄人偷袭新田,被新田军民打败。士鲋逃入雒邑,小王桃甲逃回朝歌。

同年秋天,齐景公又与宋景公在曹国的洮地会面,主题还是讨论救援中行氏、范氏。这就意味着宋国也被拉入齐景公的同盟,晋国完全失去了对东方各国的控制。

同年冬天,郑国在齐景公的授意下,派兵帮助中行氏、范氏进攻新田。晋军在潞城(今山西省境内)大败中行氏、范氏,接着又在百泉(今河南省境内)打败郑国干涉军。

公元前494年,晋军围攻赵稷盘踞的邯郸,齐卫联军则包围了晋国的五鹿,以救援邯郸。不久之后,鲁国加入,三国联军攻下了棘蒲(今河北省境内)。

此时,齐国的同盟内部也发生了一些变故。

其一是鲁定公病死,鲁哀公即位。孔丘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关于这件事,以后还将讲到,在此不多说。

其二是卫国大子蒯聩出逃。《左传》记载,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是个极其风骚的女人。南子原本是宋国公主,还在宋国的时候,与大夫公子朝打得火热。公子朝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对付女人很有一套。南子在卫国久了,思念公子朝的好处。卫灵公这老家伙也是与众不同,非但不吃醋,还专门派人请公子朝到卫国来与南子相会。这事被大子蒯聩知道了,蒯聩感到十分耻辱,命令手下戏阳速刺杀南子。戏阳速答应得好好的,到了关键时刻却不行动,导致蒯聩事泄,不得不逃到宋国,后来又逃到晋国,投入赵鞅门下。

公元前493年夏天,卫灵公去世,留下遗言命庶子公子郢即位。南子也想立公子郢,但是公子郢拒不答应,而且说:“蒯聩虽然在外,可他的儿子还在卫国啊!”南子没办法,和群臣商议后,立蒯聩的儿子公孙辄为君,也就是卫出公。

同年秋天,齐景公派人向朝歌运送粮食,郑国的罕达、驷弘带兵护送,士吉射出城相迎。晋国派赵鞅袭击运粮部队,双方在戚地相遇。

阳虎对赵鞅说:“我们的战车少,请引诱郑军深入,我再正面拦截。罕、驷二人看到我的样子,必然害怕,那时候再全军合战,可大败郑军。”赵鞅采纳了这一建议。

阳虎为何对自己的相貌有这样的自信,史上无人能解。但是有人推测,阳虎在鲁国当政时期,确实是威风八面,以至于齐国人和郑国人看到他,都有些害怕。本书对此不予深究,姑妄听之。

战前,赵鞅命人以龟甲占卜,龟甲焦裂,乃不祥之兆。赵鞅给大伙鼓气,说:“范氏和中行氏违背天命,残害百姓,想要杀死国君而统治晋国。现在郑国无道,帮助叛贼而抛弃国君。我们这些人顺从天命,受命于君,推行大义,洗除耻辱,在此一役。凡克敌制胜者,上大夫赏县,下大夫赏郡(春秋时期县大于郡),士则赏田,农、工、商等晋升为士,奴隶给予自由。我赵鞅如果有幸带领诸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一定向国君要求上述赏赐,决不食言!如果不幸失败,我也无脸回去了,请用绞刑将我诛戮,死后用三寸厚的桐木棺,不要衬板和外椁,用没有装饰的马车装运,不许葬入赵氏家族的墓地。”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死无葬身之地了。将士们听到统帅发这样的毒誓,都十分激动,纷纷表示要与郑国人决一死战,绝不让统帅遭受这样的耻辱。

开战那天,大夫邮无恤为赵鞅驾车,蒯聩充当车右护卫,驱车登上铁丘(当地丘名)。只见郑国人密密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