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帝国风云-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平愤怒至极。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槌,眼见所见,都是背叛,亲朋故旧背叛了他,伽蓝和帝国军队也是背信弃义,大好形势骤然颠覆,这一刻所有人都要置他于死地,所有人都要踩着他的尸骨捞取利益。这是活生生的报应,几天前高元也深处此境,也是怒不可遏,但他还有机会逃亡,而高平现在却被困在王宫里,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高平愤怒之下失去了理智,他想起了被大火焚毁的乌骨城。

高平下令,火焚王宫,烧,统统烧光。我得不到的。你们也休想得到,任何人都休想得到,我们玉石俱焚。

大火冲天而起。浓烟滚滚。

高临急了,高句丽的贵族们也急了。王宫烧毁了还可以重建,但大火一旦蔓延,把整个平壤城都烧了。那对高句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是不堪承受之痛,甚至有可能连国祚都会灭绝。

高临和所有参与攻打王宫的高句丽贵族都拼命了,指挥军队疯狂攻击,试图抢在大火焚毁王宫之前冲进去。控制住火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平壤城。

那些依旧在冷眼旁观的高句丽贵族们望着王宫内冲天而起的火光,听着惊天动地的厮杀声,不祥之感萦绕于心,这一刻,他们对未来的恐惧无限放大,他们正是因为对未来的过度恐惧才缩起了脑袋,所以此刻他们更不敢挺身而出。更不敢为了王国、为了高临而付出全部的身家性命。他们想到的就是自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种卑劣的心理一旦控制了人的心智,这个人也就根本指望不上了。

伽蓝非常吃惊,龙卫军官们也是暗自惊骇,平壤局势的瞬息万变让他们不寒而栗。好在局势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是有利于帝国,所以龙卫军要做的。就是在保住战果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打击高句丽的实力。

伽蓝果断下令,撤出战场。以免殃及自身。这些自相残杀的高句丽人已经陷入了疯狂,他们就像一群失去了理智的疯狗,逮谁咬谁,一旦咬上了龙卫军,龙卫军不死也要丢掉半条命。

龙卫军刚刚撤出战场,王宫的大门就给攻破了,然而,王宫失陷并不意味着战斗结束。

一场新的战斗才刚刚开始。高平绝不会坐以待毙,他要活下去,他要突围,他要杀出平壤,所以他火烧王宫,诱迫高临和攻打他的贵族们对战局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们以为攻陷了王宫就赢得了战斗,就可以把主要力量用于控制火势。然而,就在他们杀进王宫的同时,高平则带着残军从另一个方向突围而走。

高临马上兵分两路,一路衔尾追杀,一路全力救火。

高平顺势杀进了内城,一边抵挡追兵,一边四处纵火,继续用纵火之计来牵制对手,试图给自己赢得突围时机。

此刻高临和所属军队正在竭尽全力控制王宫内的火势,根本没有想到丧心病狂的高平突围之后竟在内城继续放火,竟然又把内城点燃了。高临人手不足,顾此失彼,眼见王宫内的大火已不可阻挡,而内城大火又熊熊而起,两条火龙借助风势迅速会合,火势愈发猛烈,浓烟几乎笼罩了大半个平壤城。

高临绝望至极,捶胸顿足,人几乎都要崩溃了。考虑到高平还在突围中,还在一路纵火,倘若任由其把外郭点燃,则平壤必然重蹈乌骨之覆辙,陷入冲天火海,化作一片废墟。高临当机立断,所有军队撤出王宫和内城,抽调精兵强将围追堵截高平,但主力依旧用来控制火势,以抛弃内城和王宫为代价来保住整个外郭。

外郭不同于王宫和内城,那里有几十万居民,一旦外郭陷入火海,居民来不及撤离,必然死伤无数。

伽蓝意识到局势失控了。虽然他之前的打算是烧毁王宫,是血屠平壤,是继续打击和削弱高句丽的实力,但他却不敢焚毁平壤,不敢把高句丽一棍子打死。之前高句丽的第二大重镇乌骨已经毁于大火,假若高句丽的京都平壤再毁于大火,再加上两座大城里几十万人口的损失,还有爆发大饥荒以来饿死的人口,高句丽基本上算完了,就算国祚得以延续,也不堪一击,很快就会被四周虎视眈眈的百济、新罗和靺鞨所瓜分,半岛局势乃至远东的政治格局必将发生重大变化。

伽蓝不得已,断然下令,围杀高平,以最快速度把高平及其残军彻底消灭,不给他纵火焚烧外郭的时间。同时急告高临,不惜一切代价控制火势,务必保住外郭。

然而,高平已经疯了,他和他的残部突围到外郭后,毫不犹豫地大肆纵火。

外郭居民一夜未睡,战战兢兢地等待着命运的裁决。王宫陷入火海时,他们感觉大祸临头了,等到内城再陷入火海,他们害怕了,恐惧了,一部分居民毫不犹豫地携家带口冲向了城门,以逃离平壤来求得生存。很快,逃离的居民越来越多,渐渐如潮水一般浩浩荡荡。

可怕的是,城门是关闭的。高氏兄弟自相残杀,当然要置对方于死地,当然要关起门来厮杀,结果便是逃离人群塞满了大街小巷,水泄不通。

外郭起火了,外郭人山人海,外郭陷入了令人恐怖的大混乱。

伽蓝和龙卫军面对疯狂涌来的人潮,寸步难行,失去了围杀高平及其残军的机会,不得已只好撤出北城,打开北城门,竭尽全力拯救无辜。伽蓝又遣精骑疾驰其他城门,以帝国强悍武力为后盾,逼迫各城门守军即刻打开城门,仍由居民出城逃生。

人潮滚滚,城内居民的逃离速度非常快,但外郭火龙的肆虐速度更快,火借风势,呼啸而进,迅速向整个外郭席卷而去。人潮大乱,自相践踏而亡者,不计其数。高平和他的残部被裹挟在人潮里,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夜扁舟,随时都有覆灭之危,但为了逃生,他们大肆杀戮,试图杀出一条血路。

追兵衔尾而至,切齿痛恨之下,为了追上对手,他们也大开杀戒,把所有阻挡追击的障碍都砍倒在了脚下。

高平和他的残部陷入了绝境,前有人潮,后有追兵,两旁是鳞次栉比的房屋,而咆哮的火龙正沿着房屋呼啸而来。在挣扎中,在怒吼中,在哀嚎中,在绝望的呐喊声里,高平死去,忠诚他的部属死去,而为他们陪葬的却是遍地的尸体和陷入火海中的平壤城。

高临痛悔万分,这一刻,他万念俱灰,他无颜面对先祖,无颜面对死去的无辜生灵,无颜面对自己的王国,他决然投身火海,殉葬而死。

失去了高平,又失去了高临,高句丽贵族们群龙无首,这一刻,他们唯有自救,所有的贵族,包括那些始终冷眼旁观的贵族们,为了拯救平壤,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无不使出了浑身力气,竭尽全力控制火势。

高句丽人停止了逃亡,在鼓号声的召唤下,在声嘶力竭的呼喊声里,在一声声血泪哭求下,高句丽人调转身形,如潮水一般倒涌进城。

救火,救城,救自己的家园,救自己的王国。

五月二十八日,在高句丽人的顽强努力下,平壤城内的大火终于控制住了,高句丽人用自己的血汗保留下了近一半外郭,而余者尽数化作灰烬。

死者无数,王宫和内城彻底焚毁,外郭近半化作废墟,平壤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高句丽人哀鸿遍野,无助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高句丽贵族联合起来,一起赶赴龙卫军大营,向伽蓝求助,向帝国求助。没有粮食救济,平壤将很快变成一座坟墓。

伽蓝意识到新的危机正扑面而至。目前的局面不是伽蓝所愿意看到的,倘若高句丽灭亡导致半岛乃至远东局势向着不利于帝国的方向发展,那么伽蓝就难辞其咎了。

伽蓝遣西行和薛德音为特使,带上两个高句丽贵族,以两团精骑护卫,日夜兼程赶赴北平求援。

目前能拯救高句丽者,唯有帝国皇帝。

第二百九十二章 拓土

当伽蓝和龙卫军在平壤城外煎熬度日之刻,帝国皇帝和行宫还在为远征选锋军攻陷乌骨城而欢呼雀跃,让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的是,事实上历时三年的东征至此已经彻底结束了。

二十六日,伽蓝在平壤城楼上升起帝国大纛后,便派人向选锋军统帅杨恭仁报捷。

最先接到胜利消息的是已经渡过萨水的怀远军。王辩和薛氏兄弟渡河不久便被困洪水,待洪水退却后,因为与伽蓝中断了联系,不知道龙卫军的生死,也不知道平壤战场目前是个什么局面,再加上主帅杨恭仁的谨慎小心,所以怀远军不但没有向平壤推进,反而退回到了萨水东岸,只待打探清楚了龙卫军的动向后再做定夺。

怀远军的斥候不敢深入,而伽蓝以为洪水退却需要时间,暂时指望不上援军,遂一门心思与高平、高临一起攻打平壤,结果数天内两军都未能取得联系。直到攻克平壤后,伽蓝估计洪水也退下去了,这才派人赶赴萨水报捷。

王辩和薛氏兄弟都知道伽蓝的本事,对此深信不疑,更是惊喜万分,遂急报杨恭仁。杨恭仁和崔逊听到这个消息后,愣了半天,匪夷所思啊,东征就这样胜利了?历时三年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既然攻克平壤如此轻松,为何战争还打了三年?为何帝国大军还损失惨重?

杨恭仁和崔逊将信将疑,此事在没有得到证实之前,两人不敢贸然禀报薛世雄,更不敢奏禀北平,更担心是敌人的奸计,遂命令王辩派出斥候深入到平壤城下,务必与龙卫军取得联系,眼见为实。

这边斥候还没有出发,那边平壤已化作了一片废墟,伽蓝所遣特使与高句丽特使正日夜兼程飞奔而来。

三十日。西行、薛德音与两名高句丽使者抵达萨水东岸,与翘首期盼的王辩及薛氏兄弟相遇。胜利的消息迅速在怀远军里传开,一时间鼓号齐鸣。欢声雷动。

当夜,杨恭仁、崔逊、罗艺等人终于从西行、薛德音及两位高句丽使者的讲述中获悉了龙卫军攻陷平壤的完整经过,高兴之余更有一种惊心动魄之感。虽然他们未能参加攻陷平壤的战斗,但功劳少不了他们的一份。在感激龙卫军的同时,对伽蓝更是钦佩不已。事实证明伽蓝的策略是正确的,他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疯狂的攻击速度终于赢得了这场战争。

既然选锋军建下了显赫功勋,杨恭仁和崔逊理所当然要力捧伽蓝,毕竟伽蓝是皇帝钦点的猛将。龙卫军也是由皇帝亲自组建,东征之武功最终还要归于皇帝的知人善用,捧了伽蓝和龙卫军,实际上也就是捧了皇帝。皇帝高兴了,大家皆大欢喜。

杨恭仁和崔逊随即把东征大捷的喜讯联名急报薛世雄,又十万火急禀奏皇帝和行宫,并派遣报捷特使,与西行、薛德音一行赶赴北平。

薛世雄率怀远军主力屯兵于鸭绿水西岸。正处于进退维谷之中。有心前进却又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尤其害怕重蹈萨水惨败之覆辙,而迟延不前又恐怕贻误战机,引起北平不满,所以正为难的时候,报捷喜讯传来了。平壤不但已被攻陷,且和乌骨城一样遭到了焚毁噩运。高句丽完了。战争结束了。

然而,战争是结束了。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结束了,其战果也远远超过了北平的预料,但军事上的辉煌,并不代表政治上也达到了预期目的。因为平壤和乌骨两座城池的焚毁,再加上几十万甚至百万以上人口的死亡,高句丽实际上已经崩溃了,这导致半岛局势乃至整个远东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变化未必有利于帝国,假若帝国继续依照自己的设想维持半岛乃至整个远东原有的政治格局,就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而这一代价甚至会超过帝国第三次东征所付出的代价。

所以,杨恭仁和崔逊也罢,薛世雄也罢,其实心里都清楚,东征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政治上却陷入了被动。伽蓝和龙卫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高句丽,同时也破坏了帝国对半岛乃至整个远东的政治布局,而这一布局的破坏,直接影响到了帝国在远东的国防和外交战略,未来帝国在远东的政治利益必将受损。

很现实的问题是,就帝国目前内忧外困的政局来说,就帝国三年远征几乎把国力耗费一尽的经济形势来说,帝国正面临着大漠北虏崛起之威胁、国内叛乱此起彼伏之危机,以及皇帝和中央重建威权以稳定国内外局势和恢复国力之重任,试想,这种情况下,帝国哪有能力帮助高句丽重建?哪有能力维持半岛乃至整个远东政治局势向有利于帝国的方向发展?所以,把高句丽的实力压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句丽还能继续在半岛乃至远东政治局势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此帝国便能借助高句丽之力成功实现自己在远东的政治利益。

然而,现在这一策略被帝国军队军事上的辉煌胜利所破坏,皇帝和中枢不得不重拟策略。可以预见,高句丽特使此行必定是无功而返,高句丽的败亡不过是时间问题;同样可以预见,皇帝和中枢在接到东征大捷喜讯的同时,必定会陷入深深的困扰,接下来,用什么逆天的手段才能把军事上的胜利顺利转化为帝国改革派在政治上的胜利?

杨恭仁和薛世雄等人的担心很快变成了现实。

六月二十日,北平圣旨送达薛世雄手上,东征结束,所有军队撤回鸭绿水以西,以鸭绿水为界,原高句丽在鸭绿水以西领土统统划归辽东郡。

东征的战果就此确定,帝国在远东开疆拓土,占据了高句丽一半以上的疆域,总算对耗尽国力的三年远东战争有了一个过得去的交待,在政治上不至于遭到对手的疯狂攻击而陷入过度被动。同时,这也是帝国在远东政治布局遭到破坏之后,迫不得已之下的挽救之策,说白了也就是在高句丽频临灭亡的情况下,只能亲自“操刀上阵”,一方面以武力维持高句丽的生存,维持半岛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方面以武力进驻远东,以帝国的强悍武力来维持半岛乃至整个远东局势的稳定。

实际上就是在远东布局上,帝国和高句丽的角色互换了,本来帝国征服高句丽之后,可以借助高句丽的力量实现远东布局,如今倒过来了,是帝国亲自出手稳定远东局势,而高句丽则借助帝国的力量得以生存。如此一来,本该由高句丽为此拿出来的国力,变成由帝国在远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了。帝国国力本已窘迫,而东征结束后帝国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现在又加上远东的投入,可谓不堪重负,雪上加霜。

但从帝国远东的国防和外交战略来说,目前也只有这个办法,假如任由高句丽灭亡,任由百济、新罗、靺鞨、室韦等诸虏为分割高句丽疆土而在远东混战,必将给帝国东北疆造成严重威胁,而这一威胁在虎视眈眈的大漠北虏、利益纠葛错综复杂的西土诸虏以及国内叛乱迭起屡剿不平所给予帝国的重重压力之下,一旦放大甚至失控,则必然给帝国带来一场可怕的甚至是崩溃的灾难,而五胡乱华之惨剧也有可能在中土重演。

很显然,皇帝和中枢还是非常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掌控天下,认为中土的国力依旧强大,中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既不优先“安内”,也不优先“攘外”,而是内外并重,既安内,也攘外,内外皆不耽误。

既然大战略已经定下来了,新辽东郡的建立也已经提上日程,那么接下来的重任便是巩固东征战果。

圣旨接踵而至。

薛世雄奉旨指挥远征陆路大军,清剿鸭绿水以西、千山以北所有高句丽残敌,诸如辽东城、新城、扶余城、国内城等重镇,都必须在近期内拿下,以期尽快稳定辽东局势。

来护儿率水师主力还是按照预定计划登陆辽东半岛,清剿千山以南所有高句丽残敌,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下毕奢等重镇。另有一部分水师由周法尚统率,渡海后直接赶赴平壤,由海路向远征选锋军运送粮草辎重,并帮助选锋军尽快稳定高句丽局势。

选锋军统率杨恭仁出任抚慰大使,全权负责重建高句丽,而当务之急是重立高句丽王,重整高句丽军队,剿杀高元和乙支文德。又遣特使十万火急赶赴百济和新罗,商谈半岛局势,务必保证半岛三足鼎立之格局。

从六月底开始,远征军水陆大军全力以赴实施远东战略,不论是薛世雄、来护儿还是李景、赵才,这一刻都不敢阳奉阴违了。伽蓝和龙卫军以一己之力摧毁高句丽,建下了显赫功勋,这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压力,假若老帅们再不竭尽全力,皇帝和中枢恐怕绝不会视而不见、姑息养奸了。

然而,伽蓝和龙卫军始终没有接到皇帝的嘉奖诏书,而长时间屯驻于平壤的废墟之上,让将士们的情绪越来越糟糕。

七月初,皇帝的圣旨终于到了龙卫军,皇帝诏令,伽蓝率龙卫军即刻返回怀远镇。

同期,皇帝与行宫赶赴怀远镇,巡视辽东。

七月十五日,皇帝和行宫抵达怀远镇。

第二百九十三章 这也叫嘉赏?

十五日夜,裴世矩召见了伽蓝。

伽蓝和龙卫军已于两天前返回怀远镇。之前伽蓝曾与杨恭仁、崔逊在平壤城下深谈,又在鸭绿水畔聆听了薛大将军对东征结束后帝国政局走向的分析,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