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浮生小记-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是野鸡汤,里面还放了蘑菇和新鲜的青菜,我又吃了几块早上做的糕饼,奶水一直很足。”卢八娘理解司马十七郎关心自己,但他更关心儿子。有时她会想,前世那个愚蠢的问题变一下,如果她和儿子同时落水,司马十七郎会先救谁,那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会是儿子,就是换了自己也一样会如此选择,所以她便主动把喝汤水的结果也都说了出来。

    “听说你每次都要把汤水分送给其他妇人?”司马十七郎叹道:“军中都在传颂王妃贤德,于我亦有帮助。”

    “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当年骠骑将军得胜回京,史传‘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王妃能推已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较之高明多了。”

    卢八娘没有生子之前,是根本考虑不到孕妇和孩子之类需要照顾,但自己有了孩子,马上就想到了妇女儿童的权利,这也可见她是极自私的人,只是比这个时候的人多懂了一点人权而已。

    而且她从没有对任何人承认过的是,她现在喜欢的小孩子只有自己的儿子,就是桃花生的小虎和小豹,她也一样不喜欢亲近。所以卢八娘觉得自己真够不上太多的赞美,她不过是有这个条件,顺手帮了个小忙。

    司马十七郎看看卢八娘没有多说什么,一路上条件多简陋王妃也没有抱怨一句,又为自己树立了好名声,将来北伐成功,他一定会为王妃重新恢复她优越的生活状态,当然这些说出来并没有用,他会牢记在心间。但眼下,他关切的问题是,“你买了多少稻米了?”

    他们出发前,自然将原英郡王府上的家业全部变卖了,一方面真需要用钱,另一方面也是向所有的人展示他们不会南返的决心,就连府里的姬人们也都全部转手一个不留。再加上卢八娘收了过去的生意得到的钱,眼下她手下的几个管事们正趁着秋天稻熟价贱的时候昼多买粮。

    “已经买进了一万一千多石了。”卢八娘将放在车子里的一本帐薄拿出来递给他,每天晚上采购的人回来都会向她汇报一下进展,她也会把帐记好,“每石价格在两千钱到三千钱之间,现在用了两千七百万钱,还用了四千三百万钱买了几千斤种子、还有绢帛、丝絮、饲料、药材等。”

    “咦?”司马十七郎随手翻翻帐本,然后便细细看了起来,惊奇地叫了一声,“你买的东西要比我派的军需官买的都便宜很多!”

    “这是一定的,我手下的管事们都是做了多少年生意的熟手,他们本就精于计算。”卢八娘笑着说:“他们买粮是到乡下直接从农人手中购买,这就要便宜一两成;如果从商人处买,就买他们屯积的陈粮,这种粮不但便宜,而且比新粮水份要少,更为合算;像丝絮、药材等这些东西里面的窍门就更多了……”

    司马十七郎突然想起了自己成亲前曾做过的两次生意都以失败告终,而那时的卢八娘就成功地置下大笔的私产,而此后王妃的生意一直非常红火,他早就认识到在这方面王妃的才能非常之高,便拉了王妃的手恳求道:“要么我把筹来的钱都放在你这里,你辛苦些统一采购各种物品吧。”

    卢八娘等的就是这个时候,一直以来,司马十七郎对自己信任非常,遇到大事也肯与自己商量,但是出于习俗,他让自己管的也不过是王府内部的事。卢八娘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楔机,把手公开地伸到外面的正事中。

    现在司马十七郎新组成了淮北军,所有的部门都是临时拼凑的,正是卢八娘掌握淮北军后勤事务的绝好机会。掌握淮北军的后勤就等于掌握了淮北军的命脉,当然也就奠定了卢八娘的非同寻常的地位,也会保障她将来的尊荣富贵!

    不过在这种情形下,卢八娘还是要推让一下的,“军需官们可能不太懂这些,不如我让管事们教教他们?”

    “不懂也是有的,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不用心。”司马十七郎说道:“王妃一个女流,轻易不出府门都能清楚的事,他们竟然还没弄明白?”

    “这些军官们既然能跟着你离开京城北上,做事自然不会不用心,只是他们原本出于行伍,更关切地是行军打仗,获得军功,所以在买粮这些事上反倒用的心思少。”

    卢八娘的这些解释还是很合情合理的,让司马十七郎更加觉得买粮这些事情应该让王妃负责,而且他也不是没怀疑有的军需官贪了些钱。司马十七郎不可避免地猜忌军需官,“虽然是这样,也未必没有人中饱私囊。”

    “若是王爷有如此的担心,那么购买粮食和物资的事情我就都担下来吧。”卢八娘理解地说:“所有物资的大帐也都放在我这里,以后各队领取东西都在我这里,王爷就放心吧。”

    “只是王妃太辛苦了。”司马十七郎非常感动,他伸手在旭儿的小脸上摸了一下说:“还要带着儿子,你能吃得消吗?”

    “没关系,就是累一点也是应该的,”卢八娘笑着看在自己怀里睡得非常香的旭儿,“我们都是为了他。”

    是啊,谁也比不了王妃对自己全心全意,对于北伐,没有人会比王妃更尽心,她一点犹豫也没有就把嫁妆完全投了进去,因为他们是夫妻,利益完全是一致的,而且他们还有儿子!眼下他们的奋斗,不正是为了子孙万代吗?
第五十九章 舍安稳卢八娘渡河选营寨十七郎驻军(一)
    卢八娘拿到了淮北军后勤的大权后,确实也是尽心尽力的,这是她的事业,她的未来,岂能不全力以赴?

    她将自己的手下融入了淮北军的团队中,让他们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而且有了这些人,也为淮北军腾出更多的人手专心于作战,毕竟淮北军是去收复失地的,打仗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而后勤就交给她好了。

    一系列新规则形成了,军中的反响也很好。毕竟是初建立的团队,大家思想统一,充满信心,正是最有活力的时期,接收新生事物能力也强,又极少负面的情绪,卢八娘很容易就把后勤的大部分问题都理顺。

    大部分曾经经手后勤事务的军官还非常感谢她,因为这些工作确实不好做,真不如让他们去打仗来得容易一些。

    因为筹粮已经越来越难,粮食的产量本是固定的,谁也不会为了钱把家里过冬的粮食也卖了,而且越向北,人口越稀少,秋收的季节却到得早,秋后粮食价格最低的时候也过去了,一石粮很快就涨到了五六千钱,而很多世家大户的粮食根本不向外出售,其它的物资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司马十七郎差不多天天要与卢八娘商量粮食的事,现在淮北军每天要用掉一百石粮食,而且一路北上,陆续还新加入的人,现在手中的粮食不用说支持到明年秋天,就是过冬也不能。总之,买粮的事还要再抓紧。

    卢八娘一直在广开门路想办法弄粮食,“我派了更多的人去更远的地方联系买粮,又拿出大户人家喜欢的高级锦缎,还有孟白送的金银锭换了些粮食,再有先前给丁桂、吴琏等人带信时也让他们想办法多带些物资过来。”

    吴琏是为卢八娘掌管益州牧场的人,也是她唯一留在益州的心腹,既然不可能再回益州了,卢八娘便通知他也来淮北。虽然丁桂和吴琏都是一时才俊,也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助力,但司马十七郎也明白,从千里之外赶来,他们不可能带过来大量的粮食,“我们还要想办法在沿路尽量筹集,到了淮北,千里荒地,就是想筹粮也没有地方可筹了。”

    但是再难,司马十七郎也不会纵兵去抢,他注重名声,带兵一向不扰民。他也想出了新的办法,那就是每到一处,亲自折节拜见当地士绅,恳请他们或赠或卖些粮食支持他北伐。靠着他过去的人望,又得了些馈赠,卢八娘也借机买了些粮食。总算收到了近两万石粮食,但钱帛也全都花干净了。

    到了最后的一段路,到了当年受到苏峻之乱最重的平郡,正是司马十七郎率军将苏峻赶了出去,恢复了这里的平静,所以重新走过这里时,司马十七郎受到了士绅百姓箪食壶浆相迎。

    虽然刚到平郡的境内时,于郡守便遣人表达了热切欢迎之意,但是在城门外,坐在车中的卢八娘听到外面的喧哗声还是吃了一惊,她抱起被惊醒的旭儿,打开了帘子向外看。原来郡城外面早已经聚集了上千人,最前面的是身着官服的于郡守和十几个官员。

    车队停了下来,过了好一会儿才继续前进,一路上路边的男女老幼纷纷将手中的食品献给淮北军,气氛之热烈,让不容易受到感染的卢八娘都有些动情了。回想司马十七郎不听自己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去平叛,现在看总算还是有回报的。

    当卢八娘的车到了郡守府的门前,郡守夫人早已经热情地出来迎接,并将她送到了准备好了客房,请她先沐浴更衣。

    郡守府里已经摆好宴席招待淮北军,就是最普通的军士也有专门招待他们的酒宴。而卢八娘与朱夫人等则参加了平郡官员夫人们的宴会。

    平郡因苏峻之乱而大伤元气,现在虽然有所恢复,但依旧比起昔年繁荣的景象相差甚远。淮北军一路走来清楚地观察到,人口凋零,农田里长满了杂草,残垣断壁比比皆是。眼下,郡守夫人的宴会也不甚丰盛,官夫人们的穿戴更是平常。

    可就是这样,于夫人还是主动提起了淮北军所需的物资,“过了淮河,天气就要冷得多,我们平郡的女眷们为淮北军准备了三千件冬衣,五千双麻鞋,还请王妃笑纳。”

    这可不是小数目,听说这是平郡的妇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凑出来的,卢八娘激动地站起来答礼:“这真是雪中送炭,淮北军会永远记得平郡诸位夫人们的恩情!”

    朱夫人和一同前来的女人们也都感动不已,有的人还掉下了眼泪,“从京城出来,繁华之地也经过不少,可是最艰难的平郡却对我们淮北军倾囊相助。”

    “正是因为平郡经历了战乱之苦,才对淮北军特别感激。”于夫人亦非常感慨,“希望淮北军早日收复河南,让我们淮南不再时时受到战火的冲击。”

    这正是淮南人理解支持淮北军的原因,他们饱受战火的痛苦,比起京城里歌舞升平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是要靠有人牺牲才能换来。

    在前面男人们的宴会上,司马十七郎也收到了一万石粮食,还有武器药材等各类物资,于郡守和各级的官员们也都尽力了。

    在平郡休整了两天后,淮北军继续北上,这时的他们焕发了更高的热情,燃起了更强的勇气,慷慨当歌,气壮山河。

    卢八娘拒绝了郡守夫人请她暂留在平郡一些时间,等淮北情况稳定后再过河的邀请。她从不是坐享其成的人,而是真正的开拓者,她要与淮北军共同进退,更何况她还掌握着淮北军的军需命脉。

    对于王妃的这一决定,司马十七郎其实是有些矛盾的,他既希望王妃带着儿子留在平郡,这里生活条件要好得多,最主要的是很安全,可他也愿意王妃陪着他一同北上,除了二人相伴,也因为她能将所有后勤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根本不用他操一点心。

    于是他迟疑地问:“只是旭儿?”

    卢八娘也动过将旭儿留在淮南的打算,可是前些天的经历让她最终还是放弃了与儿子分开的想法,“我还是将他带在身边吧,我会照顾好他的。”好像曾听说过,吃母乳的孩子不容易生病,因为母亲的乳汁里有能够帮助孩子抵抗疾病的物质。

    “那好吧,”司马十七郎最终也同意了,“到了淮河边,我先将队伍分成前后两营,前营按军中编队,马上过河取得一片基地,后营则先带着粮草物资留守,等淮北有了我们的立足之地再过去。”

    “好,我都听你的。”卢八娘靠着司马十七郎叹道:“到了平郡,我才知道我过去眼光有多浅,你真是世间之英豪!”

    被赞扬的司马十七郎心中升起了无限的豪情,与外人的奉承不同,王妃很少称赞人,但是她的眼光却极精准,话也中肯,她的评价从来都是他最重视的。但不管心中有多么澎湃,司马十七郎却压制住心中的喜欢,依旧平静地与王妃归划起淮北军的事务。

    在平郡收到了最大的一批馈赠,确实使淮北军的生存压力减小了不少,但是即使有这些支持,他们还是没有凑够过冬所需的粮食和物资,但所有人都已经尽力了,就是支援淮北军的百姓们,他们也要生存的。

    司马十七郎以前领军,再怎么也有必要的后勤保障,如今的情况也是他第一次遇到,也明白了北伐的不易。但他心里倒还有一项指望,之所以带兵北上淮阴,不只是因为这里历来是北伐的□□,也是因为他的表叔薛琮所领的楚州正离此处不远。于是他告诉卢八娘,“薛家世代居于楚州,那里从没遭到过战火,总会藏有几万石粮食,只要能给我们两万石就可以渡过第一年,明年春天起必是要屯田的,秋天就会种出粮食来。”

    卢八娘听出他语气中的不确实,也明白他并不信薛表叔会平白给他粮食,但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司马十七郎见卢八娘没有开口,便又说:“薛家表叔一向与我极亲善,你还记得前年他上京时,就住在我们府上吧,父王邀他去齐王府,他推辞没去,我还为他陛见时出了不少力。”

    卢八娘知道他在安慰自己,便也安慰他道:“只要薛表叔有粮,不管他想要什么来换,我们只管拿出来换就可,总要强于无粮可换。”

    司马十七郎点头赞许,只要有粮,他一定会想出办法弄来,他是不会让手下的军士们挨饿的。军粮若是不足,军心必乱,不用说北伐,就是队伍都维持不住。王妃的话说到了他的心里,让他凭白多了很多信心。

    除了粮食,要操心的事情还很多。比如天气越来越冷,他们又一路北上,冬衣是必需品,所以要买进大批的丝麻制品,又要组织北上的妇女们做衣服鞋袜。另外拉车的牲畜需要饲料,病人需要药材,做饭需要的铁锅等等,不一而足。

    除了衣食日常用品,还有一件最为关键的大事,那就是兵器,打仗总是需要武器的。现在淮北军中兵器的普及率不足一半,就是有的,也是从各自家中带过来的,百姓帮忙凑来的,五花八门。还有作战用的铠甲,数量就更少了,满打满算不过五百副,还不到实际需要量的十分之一。

    但这时侯,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手中除了少量的储备,已经拿不任何东西再去换粮换东西了。

    就这样队伍一样在前进,在出发二十多天后,他们终于到了淮河岸边。

    面对滔滔河水,司马十七郎将后营淄重都留在淮河南岸,他自己亲率三千精兵过河。

    十多天后,司马十七郎派人来接卢八娘和后营的几千人,上了船行至河中间,卢八娘放下睡着的儿子,走到了船舷边,放眼望去,此时的淮河是那样的宽阔,秋日中的河水是那样的静谧,无尽的河水波澜不惊地向东流去。晨时锁住大河的重重迷雾这时在阳光的照耀下也渐渐散去,尽显南北两岸的风光。
第五十九章 舍安稳卢八娘渡河选营寨十七郎驻军(二)
    自朝廷南迁以来,淮北的局势一直动荡,朝廷和几个割剧势力纷争不已,间或胡人也会插上一脚,这里的州郡差不多都曾几经易手,政出多门。目前,匈奴人所建的赵国、羯人所建的秦国和鲜卑人所建的燕国,还有卢水胡人、乌桓人、鲜卑人、羌人等正打成一团,无心南下,所以朝廷虽不能控制淮北,但这里还不尽是胡人的天下,而是几个大势力分而治之,其间更有无数各种小势力。

    最有趣的是很多实力集团都打出朝廷的旗号,自称是朝廷封的北征将军、卫将军、大将军等,乱世为王,朝廷也根本管不了他们。但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心向背,北地的人心还是向着朝廷的。

    司马十七郎对淮北的形势比较熟悉,当年平苏峻之乱时他就曾出兵此处,而眼下淮北最大的两个世家陶家和尚家曾是他共同战斗过的盟友。因此他在出发前就给陶耀光和尚爽写信,并与他们约定再结同盟,共同抗击胡人。

    十多天前司马十七郎到了淮北后,先是与陶尚两家的使者会合,接受了他们的慰问,并重申了共同抗胡的宗旨,然后带兵去了淮南最东部的一块荒地,选了当地最高的大青山脚下做为驻军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