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浮生小记-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可惜,“王妃,你的才能如果只用在内院实在太可惜了。”

    时代的主流思想就是如此,在淮北王还活着的时候,淮北王妃在最艰难的时候出来坐镇后方是无可厚诽的,但是现在的形势已经变了,卢八娘退居幕后的时候到了。

    诚然她可以继续留在淮北大营维持原来的局面,但也不过再多延长几年的时间而已,并且一不小心会落得骂名。卢八娘是最机敏的人,她早为自己准备好了后路。

    青州是她的地盘,那里还有一个郡是她的汤沐邑,几年的经营,已经完全掌握在她的手中,她只要抓住青州,抓住船队就能保障自己和儿子们的安稳,退居幕后又何妨?

    在利益方面,卢八娘总是清醒的,她从没想过把自己完全交给别人,理由嘛很简单,如果男人不可靠,想靠也靠不上,必须靠自己;如果男人可靠,那么自己多一条出路也没什么不好,而且可靠的男人也不会反对。因此她嫣然一笑道:“我自然也不会完全放手,首先是青州,我现在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里,为淮北建成一个最可靠的后方基地。再有如果需要我帮忙,我自然责无旁贷。”

    这样确实是最好的结果,司马十七郎也只能接受了,但是他每于重大的政务决定前都要与卢八娘一同商议,并且非常重视卢八娘的意见,差不多言听计从的那种,因为他真心觉得卢八娘在这方面要比他高明。

    卢八娘表面上退出了朝堂,但其实依旧对淮北的各种政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依旧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要知道到淮北政界的官员至少有一多半是她亲手提拨的,她的心腹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最重要的是,她虽然退出了上层的政治体系,但却在基层留下了大量的女性掌权人。

    这些散在各处的女官员、商人、农场主、纺织厂主,还有官学里的女学生,她们的作用远胜于她一支独秀地引领时代,她们会缓慢而持续地提高女人的地位,为卢八娘,为所有的女人带来更多的权利。在现实主义者卢八娘看来,适度的进步要比冒进好得多,也容易被接受得多。

    于是卢八娘看起来确实要比过去闲了,从进了平北城后她的目光更主要地落在了王府内。照顾丈夫、关心儿子、处理府内的杂事,也许过去的卢八娘会觉得有些无聊,但现在的卢八娘却觉得平淡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王府的花园里更经常能看到卢八娘的身影,她享受着与家人在一起的生活,享受着美丽的景色,享受着优闲的感觉……

    进入深秋时,阳光正好,卢八娘斜倚在软榻上看着不远处的儿子们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她费了不少的力气才向司马十七郎为旭儿争取到与别的孩子一样的福利,那就是每旬除了沐休多休息一天,这一天孩子们可以放下功课尽情地玩。

    看看时间,卢八娘叫人端来水果,“叫孩子们休息一会儿吃点水果。”这里可不是四季都有各种新鲜水果的前世,这些从西部贩来的瓜果要算得上是奢侈品。

    桃花挺着大肚子——她已经生了四个了,现在怀上了第五个,张罗着让孩子们洗手,卢八娘看着她叹道:“你坐一会歇歇吧,这么多人哪里用一个孕妇做事呢?”

    桃花根本闲不住,她笑道:“我得看着他们是不是好好洗手了。”然后跟着孩子们一起大吃起水果来,她的胃口一直超好。

    卢八娘接过桃花递来的一块甜瓜吃了下去,抬眼见桃花大儿子小虎的腰带松松地垂下来,就快掉了下来。要知道桃花对于孩子完全就是放养,一点也不细心,并且屡教不改,卢八娘也懒得再说她了,便招手道:“小虎,过来。”顺手替他将衣带结好。

    生了两个孩子,又亲手带大了他们,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卢八娘越发地喜欢孩子,不管是谁家的孩子,她都喜欢,是发自内心的那种见之而喜,即使对脏兮兮的小孩子也一样。

    而且有趣的是,过去孩子们都很怕她,但现在他们不知怎么知道她是喜欢他们的,对她也变得亲热了。想来小孩子的直觉特别的灵敏,天生就会趋利避害。

    孩子们吃好了又去玩,卢八娘起身回了雍和殿内,虽然司马十七郎早已经入驻正泰殿了,但其实整个王府是从她到平北城才真正全部运转起来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理顺。

    平安已经等在殿内了,他拿了一张长长的纸,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事项,做为王府的大总管,他比卢八娘还忙。

    “王妃,”平安看到王妃总算回来了,赶紧上前行了一礼说:“按王妃的吩咐,将后面靠西的房舍都改了大门,里面加了围墙,给王妃的护士们住了;前殿新设的厨房建好了,以后王爷用什么在前殿直接传饭方便得多,也可以留议事的官员们用餐……”

    一气说了十几件事,平安又问道:“请王妃示下,如今府内的下人不过百人,是不时新选些良家女服役?还有如今总算有了像样的内廷,也不好让小厮出入了,我想不如选些男童充作内侍。”

    卢八娘摇了摇头,“府内不过我们一家四口,近百人服待已经足够了,我们一起把每个人的职责明确下来,以后就按新规则奖勤罚懒。至于内待的事,千万不要,我们淮北人口尚且不足呢。”

    “王妃宽厚,奴才哪里敢从淮北选人呢,不过是虏来的胡人中有几个七八岁的小子,我瞧着还算机灵,便要了过来,想着用心带上几年,在内院用着正好,并不会损害王妃的英名。”

    “也不只是名声。”成为母亲的卢八娘根本听不得把七八岁的孩子变成内侍的事情,她摇手道:“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不可害了他们一生。”

    见平安低头不语,卢八娘内心恻然,听说平安几岁时就被卖到了宫里做内侍,连自己的父母也不记得了,便低声道:“平安,你若想要什么,只管对我说。”

    “奴才想要的王爷和王妃都已经给了,”平安一时恍惚,但很快从无奈中清醒过来了,“奴才自幼入宫,只一心跟随王爷和王妃,别无它想。”

    没有亲人,没有后代,也没有相伴的妻子,这就是平安的一生。

    卢八娘想想对平安说:“你既然收留了那几个孩子,就把他们认做义子吧,好好将他们养大,也算是个寄托。”

    平安本想反驳的,他就是认义子也不想认胡儿,但是他犹豫了一下便就接受了,心想,王妃自从有了儿子,一天比一天和善,就是对胡人也非常好。本着王妃说的就是对的原则,平安赶紧上前答道:“奴才听王妃的。”

    后来平安用他的后半生收养了近百名孩子,大部分是胡儿,受王妃的影响,他对胡人和汉人一视同仁,并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材,在这些孩子的围绕下,他的晚年生活也很幸福。
第八十九章 退幕后卢八娘放权求赈灾于郡守免职〔二〕
    这一年淮北收成依旧不错,加上司马十七郎例行每到秋收时要到北边去抢粮所得的战利品,又是一个丰收年。虽然人口飞速增加,但粮食还是颇有节余,因为大农场都控制在卢八娘手中,所以粮价一直维持稳定,没有大幅下降。如今的淮北,只要肯用心做工,就都能很好的生存。就是奴仆俘虏,也没有吃不上饭的情况。

    而淮南则又是另一番情况,平郡于郡守悄悄派人给司马十七郎送来一封信,描述了平郡的窘境,秋收刚过,竟然就有吃不上饭的人家。淮北南北只差一条河流,土壤气候不可能有太多的不同,农田产出却天差地别。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肯付出,土地就会献出丰厚的回报。淮北这一年一直不断地在开发荒地、兴修水利、鳞选良种、深耕细作、提高产量上下功夫,所以粮产量遇到今天的春旱秋涝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而淮南则正相反,水利设施荒废,耕种方法落后,有一点天灾便颗粒无收。

    还有一个不便明说的原因就是平郡距淮北最近,百姓对于淮北的富庶最为清楚,日子过得不好了有人便离开家乡北上,特别是皇上中断了与淮北的经济往来后,平郡原本因为淮南淮北贸易而繁荣的街面一落千丈,而人口流动更没有因为官方的严禁而中断,反倒出现了一大波偷跑到淮北的人。而淮南只有承受人口凋零、土地荒芜等新问题一一出现。

    于郡守处在这样的境地,日子过得非常痛苦,他不知道他应该怨恨皇上还是淮北王,但是看着郡内萧条的情景,被朝廷拒绝后的他最终决定恳请淮北王施以援手。

    司马十七郎看过信后对卢八娘说:“我们拿出几万石粮食送给平郡吧。”

    当年淮北军北上时,在平郡得到了于郡守为主的平郡人的热情款待,平郡还为淮北军募集了大量的粮食、衣服、麻鞋等用品,淮北军中最常演出的一出戏中也提到了这一段,而从淮南而来的淮北军中老人都非常清楚。

    卢八娘自然也一直感念在心,她对帮我自己的人从不吝啬,淮北王府与于郡守一直保持着礼尚往来,她笑笑说:“当然好,就从我的私库里出吧。”拥有盐城的卢八娘非常富裕,她随随便便就能拿出上万石粮食,上万匹绢帛。

    “早说了你的私库都是你自己的,给平郡救济的粮食物品都由淮北出,淮北又不是拿不出几万石粮食。”司马十七郎一向认为卢八娘的也是自己的,以前用过不少卢八娘的嫁妆,但现在他反而要分清。原因就是他们有了儿子,在他看来王妃的东西一定要留给儿子的,所以他已经不肯用了。

    当然,司马十七郎拿出几万石粮食也非常轻松,卢八娘对整个淮北的经济当然清楚,“那好,我出些绢帛吧,当年于夫人带着于郡的女子为淮北军做了那么多的军衣和军鞋,这情谊我们永远也不会忘。”

    最后淮北调拨四万石粮、两万匹绢布和一些生活用品药材等送到平郡救灾。又在平北城和淮北军大营设立了捐赠处,由军民自发捐赠,也得了不少的财物一同送往淮南。

    应于郡守的要求,淮北的赈灾活动尽管在淮北热热闹闹,大张旗鼓地送往港口,但过了江就悄无声息,毕竟皇上已经以担心胡人混入淮南而下令不许与淮北通商,于郡守也不想闹大,他只不过是向朝廷申报无效,走投无路才求淮北王的。而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则单纯出于报恩的心态,只要为了平郡百姓好,他们可以不在意政治上的影响。

    当然这样大的事件是不可能瞒得住朝廷的,但是大家心里都以为淮北向淮南送粮,朝廷没有理由反对,装做不知道是最合适的选择。

    但是皇上的选择并不走寻常路线,没多久一纸文书送到了平郡,于郡守被免职并招回京城。于郡守接了文书,马上收拾东西带着全家人、亲朋好友和平郡的很多百姓们投奔淮北王来了。他又不傻,当然明白若是回了京城哪里会有什么好结果!

    司马十七郎接到信亲自出城迎接于郡守,并赏给他平北城内一座极好的宅子,拉着他的手笑道:“于大人先休息些日子,过些时候在淮北出任郡守。”

    于郡守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却哭得涕泪交加,“小臣在平郡多年,实在是舍不得平郡的百姓吃苦才到王爷这里求粮,我不觉得自己哪里错了,可是朝廷却申斥了我。原本我有时也会觉得淮北把淮南的人引走了,让淮南越加地萧条,而有些怨恨,但现在舍身处地,我自己也是走投无路过江而来。”

    淮北王含笑道:“淮南淮北本都是一家,我也是因为要收复故土才北上的。现在我们既然到了淮北,就努力把胡人赶走,建好新淮北。至于将来,只等皇上罢退身边的奸臣,淮南淮北自然还如过去一般。”

    人的想法往往与所处的位置的关,于郡守重新站在了淮北郡守的位置上思考了一回,马上就觉得淮北其实一点错也没有的,从大义角度,淮北王北上抗胡,堪称忠孝,从百姓角度,淮北王给了前来投奔的每个人出路,称得上仁义,那么错的自然是皇上了。

    事实上,很多从淮南到淮北的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毕竟原本在他们的思想里认为皇上有错误的思想大逆不道,但随着在淮北时间的增加,看到淮北的兴旺发达,看到淮北王众望所归,所有愈加肯定了这种想法。

    皇上很快派了一个以淮北为敌的新郡守到平郡,但是新郡守愈加严酷的治理反而使平郡百姓更加前个仆后继地北渡淮河离开淮南。平郡内豪门世家表面听从新郡守的,但其实暗地里也都与淮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正是与淮北走私的主要力量。

    总之,皇帝对淮北所采取的一系列封锁政策至此已经完全失败了。

    与此同时,政治上的孤立也没有取得真正的成效:淮北王原本在京中很有威望,他的故交好友也数不胜数,皇上不可能将他们完全从朝中铲除,而且他若是罢黜十人,差不多就会有七八个跑到淮北;至于淮北王在京中的亲人,自从齐王死后,已经没有可以威胁到淮北王的了。

    而淮北王的妻族,卢家大老爷和三老爷,他们早已经投向陆家,与分家的四房完全没有来往,而卢家四老爷守孝后没有出仕,只安心地做个田舍翁,让朝廷想做点过份的事也没有借口。

    真正算得上倒霉的是孟右军,谁都知道他与淮北王夫妻关系非同一般,被皇上找了个理由免职了。

    司马十七郎曾经多次邀请孟白到淮北,听说他被免职后又亲笔写了一封信给他,但孟白并不愿意来淮北。他表面上的理由是家里女人孩子多,脱不开身,而带着孩子们北上又太不容易,但是卢八娘明白孟白其实是担心淮北的生存问题,毕竟历史上淮北最后完全是胡人的天下,而淮南却维持了上百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卢八娘并不在意,她笑着对十七郎说:“孟表兄一向特立独行,如今他想出来的法子还真让人忍俊不禁呢?”

    司马十七郎也大笑了起来,“也真是,皇上也拿他没办法!”

    原来孟白的石炭矿被封了,官被免俸禄没了,单靠他过去的一些落败了的生意根本没法养活他的一大家子,更不能维持他早已经习惯了的奢侈生活,于是他开了一家“戏院”。

    所谓的戏院,就是孟白将他的花园隔出来一部分,招待前来听戏包饮酒作乐的人,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他收费了!

    听说第一天对外开放时,孟府的大门打开不足半个时辰,花园人满为患,只得谢绝后面的来客。要知道京城里从来不缺有钱人,更不缺附庸风雅的人,更何况孟府吸引人之处实在太多了,好戏、好景、美食、美女……

    人气如此地爆棚,收到的钱自然颇为可观,据说专门准备装钱的竹筐已经盛不下,钱溢了出来,堆成了一座小山!孟白干脆也不让人去收,孟府但有需要用钱时,便到钱堆里拿出所用数目付帐,而且一文不多取。

    他的这一番做作,又对了士人的胃口,就象某位名士喜欢学驴叫,某位名士喜欢打铁一样,为他增加了无数的风评,孤高傲世、遗世独立。

    可以说孟白完全摸透了本朝的特点,顺应了这个皇权不振、世家林立、思想又非常活跃的时代潮流,进一步发挥了他视富贵如浮云而又狂放不羁名士风采。

    孟白得到了士人的全力支持,也就使得他完全可以无视皇权。皇上还能拿他怎么样呢?现在可不是明清时的高度集中的强权专治社会,皇上就是坐稳了龙椅,轻易也不敢对士族喊打喊杀的,免职也就算是最严重的处罚了。

    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在一起笑着说了些孟白的趣事后,也不无担心地说:“朝中一直传言要重修氏族谱,恐怕也是想借此机会将孟氏、卢氏的姓氏从最高层拿下来,不知孟表兄能不能有办法。”

    “孟表兄一向洒脱,不会在意排名这些俗事。”卢八娘当然也不在意,过去的她曾需要用姓氏来提高身价,现在地位稳固的她已经无所谓了。

    公平地说,孟氏、卢氏现在都没有高官,在氏族谱的位置下降也算得上正常吧,而且也不只是孟卢两姓,就连另外一个老牌世家崔家也要面临同样的情况。

    司马十七郎却是非常在意出身的,他一点也不想看到氏族谱重排后影响到王妃和自己的儿子的高贵出身,于是暗地里派人去破坏重排氏族谱不提。
第九十章 贤王妃夜深起织衣慧夫人随夫至淮北(一)
    很快就进了腊月,淮北王府还在孝期,所以并没有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