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洪荒旧时-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日转瞬即过,这几天中,玄天教弟子凡是能到达玄清天的都已经赶到,至于那些修为差的,就只能等到将来毓竹等人再到蓬莱讲道之时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就算白石前往蓬莱,但是他们地修为境界太低。听了之后也没有任何效果。
白石与女娲、后土轮流讲道,台下的众位弟子根据修为的不同也各有领悟,毓竹的修为最高,为了将来玄天教的发展,她硬是将三位圣人所讲的东西生生的死记下来。至于领悟,倒是要等日后闭关才有时间。
毓竹的这番作为,白石意义看在眼里,自然明白她心中所想。白石赞赏之余,数次暗中助她回复功力,才勉强撑过八十一年。等到三人讲道结束,那毓竹全身浑如从水中捞起,却是耗尽了全部的精神。
白石摇头叹道,“痴儿,痴儿。”信手一挥,将她收到混沌珠中。破而后立,此番毓竹支撑下来。却是对心性有了极大的锻炼,趁这个机会。正好将圣人道法领悟一遍,等到出关之日,说不定便能达到准圣地颠峰,也算因祸得福了。
云霄等人发现毓竹的情形,心头一动,顿时明白了缘由,不禁对这个大师姐更加敬服。便是碧霄这个始终静不下心地丫头,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努力修炼,能为师门多处一点立,倒也算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了。
白石便让云霄暂缓闭关,先将蓬莱事务打理一二,等待日后毓竹出关。那处理蓬莱事务并时时讲道,为玄天弟子解惑,其实同样也是一种修炼。
蓬莱与金鳌岛比邻而居,两教弟子时常有往来。这些都是得传圣人大道的人,遇到一起的时候,哪里有几个之时纯粹的玩耍的?都是在一起交流道法,互相论证大道至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若是两个境界差不多地,在一起论道的效果,比起独自修炼来说,好处更大。互相启发之下,许多自己不能悟透的难点往往就能豁然贯通。截教弟子虽然没有任何一个能与云霄等准圣相比,但是两教的道法各有不同,却也能起到互补的作用。
云霄得了白石安排的这个差使,也不以为是一件苦差事。反正师尊讲道的时候,能记住的早已记住,时间长一点也不可能忘记。正好借这个机会在蓬莱开讲,教授晚辈弟子的时候,时而自己也能有所领悟。
封神之战,截教弟子损失近半,也算得上元气大伤,但是留下来得却都是那些对截教忠心耿耿的门人,算起也是祸福参半。
通天教主秉承有教无类,门下万仙齐聚,但是真正得到他亲自传授地也只有寥寥几人。其他的都是只能在通天讲道地时候听懂个一言半语,加上自己的理解,所以才衍生出种种不同的道法。虽然看起来各有神通,却是偏离了大道,终究不能取得太大的成就。
这便是科班出生与自学成才之间得区别。虽然说自学也能取得成就,但是那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的截教弟子并没有那种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的资质。
大战后的通天教主,痛定思痛,将那上清道法,由浅而深,与几个亲传弟子,从头一一讲来。这一番讲解之下,那些记名弟子方才识得其中奥妙,顿时各有所悟,实力提升了不少。并且也扭转了各自的方向,日后的成就不止高了一点半点。
可惜的是,通天教主虽然能让弟子各有所得,自身却好久不能突破。通天数次都想前往玄清天与白石讨教,只是白石自从大战之后就开始闭关,一直没有机会。
那毓竹等人的辈分,若是从盘古那里算起,并不比三清低,后来通天又得到白石的指点才能成圣,若是毓竹等人称三清一声师兄,也无人能反驳。只是当年鸿钧讲道的时候,白石为了门下弟子,甘愿自降辈分,从此便成了惯例,算来毓竹等人比起圣人低了半辈。若是要通天去蓬莱与玄天教的弟子论道,却又不能抹下面子。
白石出关之时,三界的玄天教弟子都往蓬莱聚集,如此声势,通天岂能不知?以通天与玄天教的交情,自然知道是白石出关,将要开讲大道。只是这个时候,乃是玄天教自家讲道,如果前去参加,虽然并无甚不妥,但是通天仍然顾及圣人脸面。
等到八十一年之后,通天得知云霄回到蓬莱,方才离了金鳌岛,前往玄清天。
来到玄清天之后,见到白石,通天第一感觉就是白石身上传来的那种虚无缥缈的感觉。这种感觉只有当年鸿钧合道的时候才体会过,但是今天看见白石之后,竟然发现已经丝毫不在当年的鸿钧之下。
通天一愣,心中感慨万千,自己一样是圣人之身,哪知到如今的差距竟然这么大了。通天摇摇头,长揖一礼,道,“恭喜道长!”
白石一笑,道,“道友多礼了。快快请坐。”
通天再看女娲与后土,竟然不能看出他们的深浅,但是隐约也能感觉到两人已经与接引道人差相仿佛。通天坐下之后,自嘲一笑,道,“两位师妹如今也是修为精进,倒是愚兄,千万年来,毫无建树,实在惭愧。”
后土笑道,“通天师兄切莫如此自谦。师兄这些年来,将偌大一个截教的威名传遍三界,岂是幸至?若是小妹如师兄一般,却是远远不及。”这话可是说道了通天的氧处,让通天大为高兴。
通天知道自己与白石的差距,何况从前便多次得到白石的提点,在白石面前也不客气,将自己的来意直接说出。这也是通天的性格才能如此,只要是被他当成朋友的话,自然就随意了许多,何况与白石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
白石在得到通天到访的时候就猜到了他的来意。不过,正好通天一直就是他欣赏的人,何况自己日后要去探索新世界,玄天教少不得要与截教联盟,通天的实力增强一点,对玄天教只有好处。要说怕不怕日后截教打压玄天教,白石倒是一点都不担心。且不说自己留下的鸿蒙紫气比起当年鸿钧分出的要多,一旦自己离开,自然会将混沌珠留下,有了那数千倍的时间修炼,自己五个准圣弟子,随便有一二个证道,便不是通天能抗衡的。就算最初不能与截教相比,只要有一段时间,自然能迎头赶上。
白石也不藏私,答应与通天互相印证。四位圣人在一起论道,不久通天便发现所谓的印证根本就是白石在给他留面子,现在完全变成了白石讲,三人听。通天知道与白石差距太大,干脆不去想其他,只是心中也暗自决定,日后若是玄天教有事,自己必然全力相助。
如此又过了数十年,通天方拜谢白石,离开玄清天。白石与两大化身交代几句,让他们留意一下门下弟子,然后继续闭关,希望能更进一步,至少也要达到鸿钧现在的层次。女娲与后土也同时进入混沌珠,参悟鸿蒙紫气的奥妙。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八三章 诸侯并起商祚衰
更新时间2010…4…20 13:28:42 字数:3012
修真无岁月,转眼又是数百年过去。
截教门下自从通天教主开始系统讲道之后,那些留在人教为官的弟子们都陆续辞了官职,回到金鳌岛修炼。从前他们之所以出世,实在是因为久久不能突破,以为此生大道无望,才来到人间,安享富贵。等到后来知道有机会更进一步的时候,没有哪个还愿意呆在人间。
这些截教的修士,任何一个都是有大智慧,大毅力的人。就算他们只能窥探到一点的天道奥秘,在人间来说也是一时俊杰。这些人在人间为官的时候,都是位高权重,别的倒不去说,至少他们不会为了享乐,而去盘剥百姓。因此,实际上来说,这些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清明吏治的作用。
等到截教这些修士离开人间之后,商朝的官员一下子便换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没有了这些截教高人的制约,那些官员渐渐的腐败起来。纣王与殷郊当政之时,前后百年,开创了一个中兴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河清海晏。可惜的是,随后的几百年中,那些蛀虫日夜蚕食,慢慢将一个偌大的王朝啃食一空。千年王朝,也渐渐失去了生机。
这数百年间,圣人各自闭关不出。神仙之说,渐渐只在传说中出现。各教弟子。也不在大张旗鼓的传道,仅仅是各自占据名山,布下阵法,只有找到资质好地弟子,才带到山中修炼。
那人间拜圣人,仅仅成为一种风俗。也是少有人知道有关圣人的传说。倒是那些各教地低级弟子,尚在人间留下道统,衍生出百十个门派。
且说那纣王之孙,因敬畏天地圣人,便与臣下商议,自命天子,从此天子乃始,一直流传后世。之后又有六七百年,传至幽王。此时的大商朝,朝中奸佞横行。正人君子不容与昏君佞臣。民间百姓,生活困顿不堪。便是丰年。也有饿遍地。若是遇到天灾人祸,更是数十里荒村,少有人家。
此时的朝廷,早已势弱。幸亏各地诸侯,还记得祖上流传下来的传说,那大商王朝。有神仙护佑,不敢轻易反叛。
话说幽王为人,暴戾寡恩,动静无常。方谅阴之时,押昵群小,饮酒食肉,全无哀戚之心。其妻姜后,乃是东伯侯姜文焕之后。姜家世代镇守东鲁,大商王后往往多出姜氏。那姜后贤良淑德,母仪天下。凡四海之内,莫不交口称赞。幽王无能。朝中政令却是大多出自姜后。
姜后日夜操劳,终究一病不起,年方三旬,便离世而去。姜后死后,幽王益发没了忌惮,耽于声色,不理朝政。也是大商气数将尽,朝中一班忠直老臣,相继而亡。幽王另用三位纨绔子弟,公祭公与尹吉甫之子尹球,并列三公。三人尽是幽王少年好友,皆谗诌面谀之人,贪位慕禄之辈,惟王所欲,逢迎不暇。
却说大夫褒晌,居与褒城,因上表幽王,惹怒了天子,被囚禁在朝歌大狱。自此谏净路绝,贤豪解体。
那褒地有一农夫大,生有一女,取名褒。时年方一十四岁,倒象十六七岁及芨的模样。更兼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一来大住居乡僻,二来褒年纪幼小,所以虽有绝色,无人聘定。这个大,原来也是有来头的人,当年商周大战后,西歧败亡,姬氏一门,差点死伤殆尽。唯有一幼子,乃是文王第四十一子遗留下来地一个私生子,因极少有人知道此事,方才逃过一劫。这个幼子遭逢大变,幸好身世不曾暴露,后来便迁到褒城居住,并留下大这一脉。
'。||束,不掩国色天姿。洪德为之惊艳,寻思道,“幽王喜好美色,若是进献如此美人,正好救得父亲脱离牢笼。”便与大讲以布帛三百匹,两天数十亩,买得褒回家。只以兄妹相称,香汤沐浴,食以膏粱之味,饰以文绣之衣,教以礼数,携至镐京。
幽王见了褒,只见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际,光艳照人。龙颜大悦,后宫三千也比不得此女分毫。当即赦了褒响之罪,令回封底,并加俸禄千石。自此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一连十日不朝。
幽王自从得了褒,迷恋其色,居之琼台,约有三月,更不进后宫。褒姒却是从父亲那里得知自家的老祖宗竟然是雄霸一方的诸侯,从小就被洗脑,长心以复仇为己任。这个褒姒虽然家道中落,出生乡里,但是天生就心思灵巧。对于那些钩心斗角之事,稍微看得几次,便能举一反三。仗着幽王宠幸,使出些个翻云覆雨的手段,三两年间,便将那些将门之女、诸侯之裔一一打落马下。
褒姒成了正宫娘娘,执掌后宫,无人敢攫其锋。褒虽然出生低微,但她既聪慧又有远见。进宫之后,有了便利,便如海绵进了水中,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她得了幽王宠爱,条件那是得天独厚,人又聪明,学上一月便与别人一年差不多。数年下来,却也是琴棋书画,无一不晓,从此更得天子欢心。
可让幽王始终不开心的是,褒姒从一个乡里女子成为一国之母,有专席之宠,但是从未开颜一笑。幽王使出种种手段,讨好与她,欲取其欢,召乐工呜钟击鼓,品竹弹丝,宫人歌舞进临,褒全无悦色。
幽王问道:“梓童恶闻音乐,所好何事?”褒只是不语,待问得急了,方才道:“妾无甚嗜好。只是当年曾记手裂彩帛,其声爽然可听。”这幼年之时,家中贫苦,想来穿戴,尽是麻布衣衫。曾有一日,乡中里正之女,穿绸布衣衫路过,便让她十分嫉妒。后来这女子得绸衫挂在车上撕破,竟然让褒十分欢喜,便似世间最美得乐音。方有了此时一说。
幽王曰:“既喜闻裂帛之声,何不早言?”即命司库日进彩百匹,使宫娥有力者裂之,以悦褒妃。
可惜褒妃锦衣玉食日久,再听到这声音,却没有了丝毫得昔日快感,依旧不见笑脸。
幽王无奈,召集群臣,道:“不拘宫内宫外何人,有能致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
这时便有名石父者献计:“历代先王为寇边计,于朝歌四处设置烟墩百余所,又置大鼓数十架,但有贼寇,放起狼烟,直冲霄汉,附近诸侯,发兵相救,又鸣起大鼓,催前来。今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王后启齿,必须同娘娘游玩神山,夜举烽烟,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矣。”
所谓神山,便是朝歌城外桃花山是也,此山乃是朝歌城外最为瑰丽之处,因当年姜子牙在桃花山封神,便有了神山之称。殷商自纣王便定制,平时不得随意上神山,只有逢四时祭祀方可登山拜天庭众神。
幽王大喜,道:“此计甚善!”乃同褒后并驾往桃花山游玩。此时朝中奸佞众多,少有得几个忠直之人却位卑力薄,劝阻不得。至晚设宴封神台上,传令举烽,复擂起大鼓。鼓声如雷,火炮烛天。
大商天下,可分为五部,朝歌在中,四面便是四镇伯侯。那朝歌烽火一起,东到游魂关,南到三山关,西到五关,北至黄河,各地诸侯,疑朝歌有变,一个个即时领兵点将,连夜赶来。
等到来到朝歌,发现风平浪静,并无一点反叛之象。追根溯源,来到桃花山,但闻箫管之声不绝于耳,那幽王却与褒妃在封神台上饮酒作乐,见到诸侯,幽王笑道,“幸无外寇,不劳跋涉。”
诸侯面面相觑,卷旗而回。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幽王有了几分酒意,大喜,道,“终能见爱妃一笑,便是将这天下来换,也是值得。”遂以千金赏了石父。
事后,褒又不见了笑容,幽王便又数次以烽火引诸侯相戏。劳民伤财,莫之大也。
这些朝歌境内得诸侯,其实就是那些最忠心的诸侯世家,但是就算他们忠于大商,却也经过这么几次折腾,渐渐离心离德,有了别的想法。
其时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有的诸侯甚至开始攻打朝歌之地。天下诸侯,每年前来朝拜者十不存一。朝歌发出的政令,也只能在王城附近得到执行,此时的大商,便如一个老人,虽然名为天下共主,其实已经失去了对各地诸侯的控制。
太行以东,有诸侯曰齐。自从幽王执政以来,诸侯纷纷自立,齐国就是最早地一批。齐公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寓兵于农,迅速成为各国中最富强地国家。到了齐桓公时,公然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从此开启了春秋时代。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八四章 乱世春秋谁作主
更新时间2010…4…20 13:29:39 字数:2954
桓公以管仲为相,首先实行国野分治,国都为国,其野。国中设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并设每五家为一轨,十轨一里,四里一连,十连一乡。又为臣设三卿,工设三族,商设三乡,泽设三虞,山设三衡。在野则三十家一邑,十邑一卒,十卒一乡,三乡一县,十县一属,属设大夫。全国五属,设五属大夫分别治理。
齐国的居民必须服兵役。农闲时训练,战事时出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另外,为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罪。
齐桓公五年,召集宋、陈、蔡、等国诸侯会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桓公四十一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何人可代相,并举出易牙、开方、竖刁三人。管仲一一反驳。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
后,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之后,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敛。
在北方的晋国,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