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夫人神算-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飘到高肃身前,见他微微点头,目光隐含鼓励之意。

高肃面上的神情,是她从未见过的威严与肃穆,如巍然的高山一般。

云瑶呆了一呆,忽然想起高肃在兰陵郡时,虽然过得平静且安宁,但是在偶尔一些时候,却会露出一种落寞的表情来。但那时她还不知道,高肃的那种落寞来自于哪里。但现在她知道了。

他是天生的战将,天生为沙场而生的战将,一颗永不坠落的将星。

唯有在战场上,兰陵王才会真正地活过来,变得璀璨夺目,光芒万丈。

云瑶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儿,又想起那些在兰陵王枪尖下颤抖的突厥人,莞尔一笑。

她没有打扰高肃和其他人的谈话,而是一点点地慢慢地飘了出去。那片林子依然静谧,潺潺溪水在小河沟里哗哗地流淌,淡淡的月光透过树梢,照出了一地的斑驳树影。

月光直直穿透了她的身体,连一点影子都没有留下来。

云瑶飘出那片小树林,又飘过一片荒芜的麦田,林林总总地绕了两个弯后,最终飘回了自己留宿的地方。天边隐隐泛起了鱼肚白,像是天就要亮了。她揉揉眼睛,翻出三枚铜钱来,一连卜了三卦。

第一卦,吉。

第二卦,吉。

第三卦,吉。

三卦皆吉,证明高肃此战没有风险,她可以安然地睡过去了。

云瑶隐隐松了口气,又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儿,便听到外间有人在说话。

虽然他们将声音压得极低,但云瑶还是隐隐约约听了个大概。

“百余里外有匈奴人,速速送翁主回王都”……

联系到昨天夜里听到的动静,云瑶哪里还有不明白的。肯定是这一支汉军在代郡里遇到了匈奴人,而且还折损了不少将士。高肃所处的位置,应该是侧翼或者后翼,因此昨天夜里,他才会对那些守夜的汉军说,“将军便将我等远远撇开在身后三百余里,现在谁都找不到将军和中军的踪迹”。

外面的谈话声忽然大了起来,像是要刻意将她吵醒一般。

云瑶知道自己不能再装睡下去了,便揉揉眼睛起身,到外面去问那些侍卫,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侍卫们称北面有匈奴人,翁主需得即刻动身回王都。云瑶遂点点头,道:“那便动身罢。”

她已经知道了高肃在哪里,日后想要找到他,也应该很是方便。

于是侍卫们立刻弃掉辎重,带着云瑶快马回到王都去。

云瑶她……其实是会骑马的。

她的一身马术都是兰陵王亲手调/教,毫不逊色于那些出身军营的侍卫。

故而代王女策马回王都的一幕,实实在在地,惊住了很多人。

云瑶回到王都时已是两日后,百里外的战事已经结束了。军报从百里外送往长安,代国王都里也陆陆续续地接到了一些消息。云瑶便从代王口里,陆陆续续地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损七千余;稗将军率余众,轻骑掩袭,阻匈奴于代。

☆、第29章 '西汉·9重逢'

云瑶到了代国王都之后,便将那册竹简,还有刘彻叮嘱的那些话,都说给了代王听。

代王细细地看过那册竹简,又将那句“宁可别做什么事情”翻来覆去地想了两回,认定这是刘彻在告诫自己,便将国丞相和代王子都叫了过来,与他们商议对策。

国丞相道:“前些日子郡国守军来报,言称北境有汉军,而且还是陛下派过来的,在北境与匈奴人血战了两三回,折损七千余众。莫非便是竹简上所言的‘出兵代郡’不成?”

代王点点头,道:“想来定是如此了。”

那册竹简上说,朝中粮草匮乏,因此需要在诸侯国筹措一部分,望诸侯王和国丞相予以方便。但刘彻自己又说,希望代王不要妄动,“最好别做什么事情”,这这,这这这……

——那他到底是该筹粮啊,还是不该筹粮啊。

代王苦恼地想了半日,便将这个难题丢给国丞相和代王子了。

国丞相和代王子商议片刻,便对代王说道:“大王无需苦恼,此事并非没有转圜余地。大王且尊奉陛下口谕,留在王都里;至于筹措粮草之事,便交由臣与代王子一并去办罢。”

代王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用你们二人的名义去办?”

国丞相道:“正是如此。”

因而事情便完美地解决了。

随后云瑶便跟随宫女,回到了自己的寝宫里。不过三两日的时间后,她便将代国王宫里里外外地都给摸透了。代王总共只有一子一女,连姬妾都只有小猫三两只,偌大的王宫里空荡荡冷清清的,代王子一走,整座王宫就空了一小半,每天除了啾啾鸟鸣声之外,连半点声息都不闻。

身为代王女,云瑶在代国里,基本是可以横着走的。

而且因为她喜静,眼下这种情形,倒也是恰恰适合。

她拣了个干净无人的地方,抱着两册从代王宫里顺出来的竹简,坐在树底下慢慢地翻看。代国封地小,代王也无甚野心,因此代王宫里的这些竹简简报,都是随意她翻看的。

初初她有些不习惯,但后来连代王都会主动丢给她两卷简报,她便释然了。

竹简在她手里发出哗啦啦的声响,一排排小篆快速地浏览过去。

那上面说,稗将军高肃以余部三千人,阻匈奴于代郡之外,后又辗转云中、上谷,轻骑掩袭,退匈奴三百余里,令得匈奴元气大伤,损一万骑长、二千骑长,可谓惨重已极。

这样的战绩,真真可以称得上是漂亮。

云瑶望着竹简上的高肃二字,指尖反反复复地摩挲着,眼里不知不觉地多了些温柔之意。

她知道高肃是七百年后的齐人,一生骁勇善战,那些匈奴人碰到他,肯定只有被打得嗷嗷叫的份儿。虽然现在高肃名义上是稗将军,但自从上回“阻匈奴于代”之后,真正的主将、骑将军公孙敖,便对高肃言听计从。因此现在代郡军中真正的主心骨,不是公孙敖,而是高肃。

她又细细摩挲片刻,将那册竹简轻轻搁到身旁,拾起另一册竹简,粗略浏览。

另一册竹简上说,两个月前长安城出击匈奴,并非仅有代郡一路,而是总共派出了四路大军。现如今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郡,直捣龙城,斩敌……等等,卫青?!

那位未来的大司马大将军,直捣匈奴的祭天圣地龙城,出定襄,定河西、朔方,擒获匈奴右贤王,斩敌万余众,将匈奴人逐出漠北,令大漠以南再无战乱的,长平烈侯卫青?

天,天啦。

她呆愣愣地望着竹简上的卫青二字,脑海里一片空白。她知道刘彻这回出击匈奴,必定不止派出了一路大军,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在出击匈奴的四路大军里,出现了卫青的名字。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元光五年?元光六年?

云瑶呆呆地看着那册竹简,神情一阵恍惚。她自然记不得卫青哪年哪月都去了哪儿,但假如卫青出现在了战场上,那便意味着武帝一朝的骄人战绩,自此开启。

如果高肃他……他在战场上碰到卫青,那他、他们……

云瑶抱着那册竹简,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幽幽叹气,像是魔怔了一般。

“翁、翁主。”

旁边一位宫女走过来,小心翼翼地唤她:“翁主,大王传翁主到宫里去一趟。”

云瑶定了定神,将竹简收拢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起身,道:“走罢。”

她跟着那位宫女七拐八折,不多时便来到了代王宫里。眼下已是正午时分,按照往常来说,应该是代王处理政务的时间。但她走到宫里才发现,宫里乱糟糟地堆着一堆竹简,几乎将半张坐榻都给淹没了。代王愁眉苦脸地坐在一堆竹简里,唉声叹气,整个人都变得颓然。

他见到云瑶进来,便在竹简堆里翻了翻,拣出一卷来递到云瑶面前,道:“你看看这个。”

竹简上写到,刘彻要将那位胶西王翁主送来代国。

那天在平阳公主的宴席上,胶西王翁主出言不逊,刘彻一怒之下削了胶西王的封地。胶西王勃然大怒,遣使者来到长安,狠狠责骂了那位翁主一顿。那位翁主感到委屈,便又跑到王太后面前,哭哭啼啼地想要评理。但不巧王太后卧病在床,被那位翁主一通哭闹,一股气堵在胸口,足足昏厥了半个月才醒来。刘彻因而震怒,立刻派人将那位翁主送往代国,还扬言道,大汉与匈奴何时停战,胶西王翁主便何时回国。要是永不停战,那她就一辈子留在代国,一辈子找匈奴人评理罢。

云瑶看完了那封竹简,又看着代王,等候他发话。

代王用力一推竹简,在哗啦啦的竹简倒地声里站起来,道:“既然陛下有旨意,那代国便接旨罢。不过阿榣啊……”他瞥了眼自己的女儿,又一脸慈爱地笑道,“陛下让父王‘什么事情都别做’,那父王便只能在王都里呆着了。现在你哥哥和国丞相都在外筹粮,这迎接胶西王翁主之事,阿榣你瞧,便只能落在你一人身上了。”

云瑶怔了片刻,垂首道:“……是。”

——现在你哥哥和国丞相都在外筹粮,这迎接胶西王翁主之事,便落在你身上了。

——这是指,假如她哥哥还在代国王都里,她便要一直留守……的意思么?

第二日早晨,代王便遣了车马护卫,护送送云瑶出城。

在临行前,云瑶特特替自己和代王各卜了一卦。

她自己的那一卦,吉中有凶,险之又险,幸甚。

而代王的那一卦,凶中有吉,高山仰止,危危。

她自己的那一卦倒是很好解释,吉中有凶,幸甚,那必定是有惊无险,但代王的那一卦……“凶中有吉,危危”?代王他就留在王都里哪儿都不去,怎么会“危危”?

为了谨慎起见,云瑶在临走之前,又仔细叮嘱了代王一番,让他哪儿都别去,夜里关好门窗。

代王一脸愁苦的表情道:“父王都一把老骨头了,阿榣你还不放心么?陛下不放心你父王也就罢了,怎么连你都……唉唉,父王听你的还不成么,定会安全无虞地等你回来,哪里都不会去的。”

云瑶在代王惜别的目光里离开了。她这一行很是顺利,先是翻过了两处小山坳,又在平原上行驶了两日,最后来到代国的南境,顺利地见到了那位胶西王翁主。

胶西王翁主一面走下马车,一面抱怨道:“你说你们代国这儿,风干物燥,十室九空,连我们胶西国的一根儿手指头都比不上,偏偏我还要来你们这儿受罪。照我说来,像这片鸟不拉屎的地儿,匈奴人又连年劫掠,你们还死乞白赖地赖在这里做什么呢?索性全都割让给匈奴人算了……”

一道箭簇如流光般疾射而来,扑的一声,钉在了胶西王翁主的马车上。胶西王翁主愣住了,下一刻便歇斯底里地惨叫起来,声音凄厉且嘶哑,像是碰到了什么虫蚁蛇蝎一般。

刹那间,变故陡生。

云瑶还没反应过来,便被人拦腰抱到马上,耳旁有人沉沉地喝道:“是流寇!快带两位翁主离开,别走大道,从旁折出上谷郡,再折回代郡……回禀代王……”

她从黑暗中醒过来时,发现自己置身在一处营帐里。

周围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唯有那位胶西王翁主和自己一样,躺在营帐里生死不知。她隐约记得自己遭遇了流寇,然后被侍卫们带着冲出重围,接着便不知道被送往哪里去了。

看眼下的情形,这里像是一处军帐?但不知道是哪里的军帐?

她动了动手指头,艰难地坐起来,想要到外面去看看。忽然帐帘一掀,有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从外间进来,见到她醒过来了,便笑道:“翁主醒了?过来饮些水罢。”言罢便给她倒了一碗水。

她就着小姑娘的手,慢慢喝干净了一碗温水,又慢慢地问道:“这里,是哪里?”

小姑娘笑道:“这里是汉军的营帐,我是被汉军从死人堆里拣回来的。翁主且歇息片刻罢,等卫将军和公孙将军回来,定会遣人将翁主送回王都的。翁主莫要心焦。”

她心里咯噔一声,试探道:“卫青将军和……公孙将军?”

“和公孙敖将军。”小姑娘接口道,“说起来都怪代王,让国丞相与代王子送粮草过来,但不知怎么的,却偏偏绕过代郡,送到了上谷郡,生生暴/露了卫将军的位置。卫将军没奈何,便只能与代郡的公孙敖将军合营,才堪堪躲去了两次匈奴夜袭。”

小姑娘说到后来,忽然想起眼前这位是代王翁主,禁不住讪讪道:“我、我没有别的意思……”

她摆摆手,安抚道:“无妨。”

原来如此。

吉中有凶,幸甚,是指她遇到流寇,但是有惊无险。

凶中有吉,危危,是指她爹的那批粮草,暴/露了卫青所在。

她那位传言中频频拖后腿的代王爹,好像无意之中,又拖卫青后腿了。

忽然那位小姑娘一指帐外,道:“卫将军与公孙将军回来了。”

她转头望去,看见外面有三四个将军一同走了过来,俱是二三十岁的青年男子。最前面那位将军走到营帐三四步远的地方,便停住了,问道:“翁主可醒过来了?”

小姑娘刚要答话,她便已接口道:“承蒙将军相救。”而后扶着小姑娘的肩膀起身,慢慢走到了营帐外面。她甫一抬头,便愣住了。

最前面那位青年将军,仪容整肃,面容稍有些稚嫩,大约便是卫青了;旁边那位将军年纪稍长一些,神情隐隐有些颓然,她猜测他是公孙敖;而后面那位……后面那位……

后面那位将军抬起手,按住那张青铜面具,缓缓地摘了下来。

☆、第。30章 。0

“……阿瑶。”

那位将军喃喃地唤了一声,声音像是飘散在风里,杳然无踪了。

最前面那位将军微微侧过头,目光有些惊讶,但却并未开口言说;侧边那位年纪稍长的将军神色一凛,转过头去看着自己的稗将军,压低了声音问道:“这位代王翁主,与你是旧识?”

那位将军没有回答,而是静静地看着她,像是在看一位故人。

她在他那种温然且带着几分无奈的目光里败下阵来,不自然地别过头去,轻声道:“我与高肃将军确实是旧识,不过已多年不曾相见了。想不到今日竟在此重逢。”言辞之间颇为熟稔。

那位年纪稍长的将军恍然大悟,又转过头看了自己的稗将军一眼,啧啧称奇。

最前面那位将军清清咳嗽一声,道:“既然翁主与高肃将军是旧识,那接下来的话,高肃,你与翁主一一言说了罢。”随后他朝侧边那位将军望了一眼,道,“还请公孙将军与青回避片刻。”

直到这时,她才真正确认了那两人的身份。

最前面的那位将军,是卫青。

侧边的那位将军,是公孙敖。

公孙敖听到卫青之言,忍不住连连点头道:“很是。”他转过身,拍拍高肃的肩膀,又低声在高肃耳旁说了两句话,隐约是“翁主……代郡……”,然后随着卫青一起离开了,将地方留给了他们两个。

高肃上前两步,攥紧她的手,低声道:“你随我来。”

她跟着高肃穿过层层叠叠的营帐,七转八折的也不知到了哪里。云瑶从未见过如此多的营帐,一座连着一座,像是永远没有尽头。营帐与营帐之间插/着木刺,还有汉军在来来回回地巡逻。

高肃将她带到了一处低矮的营帐里,里面整整齐齐地铺着毡子,火盆里还燃着未熄的炭火。

“这里是……”

“这里是我住的地方。”

高肃答道。他仔仔细细地扎好了帐子,确认没有什么遗漏了,也不会有什么人会贸然闯进来,才走到她的身后,将她紧紧地抱在了怀里。

“阿瑶……”

他反反复复地唤着她的名字,声音低沉且略带着点儿沙哑,像是要将她的名字含在舌尖里化了。她靠在高肃的怀里,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声透过胸膛,一下下地传到她的鼓膜上,沉沉的。

高肃用下巴摩挲着她的头顶,将她的指尖攥在手心里反复揉搓着,声音有些沙哑:“我原以为要等到战事结束之后,才能到代国去找你。那时我见到你,便猜到你是代国的人,但没有想到你会是代国翁主。阿瑶……”他低下头,凝视着她的眼睛,眼里有着深深的欣喜。

起初在见到她的影子时,他还能偶尔告诫自己,要谨慎以待之。

但在真正触碰到她的那一刹那,所有的谨慎和理性都轰然倒塌。他能感觉到怀里的人是真实的,不是那些朦胧且飘渺的梦境,也不是月夜里淡而虚无的影子,是真正的,温温软软的一个人。

什么谨慎以自持,什么安然以待之,全部都见鬼去罢。

唯有他的阿瑶,才是真的。

“你可知道我有多想你……”他喃喃说道,将她被揉搓得通红的指尖放在唇边,轻轻吻了一下。温热的呼吸喷洒在她的指背上,酥酥的,有些麻。

这一世,他足足等了她二十多年。

思念早已入了骨髓,等待得近乎绝望。

高肃闭上眼睛,拇指缓缓抚过她的面颊,低低唤道:“阿瑶。”

他埋首在她的长发间,试图藉由她冰凉的发丝,来平复自己的激荡的心绪。但他做不到,只要想到她在自己怀里,乖乖巧巧,温温软软的,那些芜杂的念头便不可抑制地疯长。

整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