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史上第一混乱-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摸着他的头叹气道:“你知道你错在哪儿吗?”
  “……不该跳墙。”
  “错!你们时老师就是这么教你们的吗?我告诉你,跳墙可以,但你不应该被我抓住。记住,以后再让我逮住就处分你!”
  小机灵鬼道声“是”,肩膀一缩脱离了我的手掌,一猫腰从我胯下钻跑了。我冲一帮目瞪口呆的记者一摊肩膀:“让大家见笑了。”
  一个本国记者道:“萧校长,我知道这是少林武僧梯云纵和壁虎游墙一类的功夫,能请您当众示范一次吗?刚才我们都没来得及拍照。”
  我笑道:“这好办。”说着顺手又抓住一个刚跳过来的孩子指着墙命令他,“再跳回去!”
  孩子后退几步,跑着上墙,如履平地一样踩着墙砖消失在了墙那边。记者们边闪闪光灯边鼓掌,最后一起道:“萧校长亲自给我们示范一个吧。”
  我摆手笑道:“雕虫小技,不值得提倡。呵呵,不值得提倡。”一边心里暗骂:太他妈挤兑人了,两米五的墙,就算我能爬上去,怎么下来?
  为了怕他们继续让我示范,我急忙把人们都轰到车上继续走。还没走五分钟,约翰和吉姆忽然叽哩哇啦地叫起来。我赶紧顺着他们的目光一看,见在前面这段墙体上,被人用毛笔画得乱七八糟,汁墨淋漓的。我心一提:这是终于找到阴暗角了啊,用得着兴奋成这样吗?
  车还没停稳约翰就冲了下去,对着墙一阵狂拍,我苦着脸道:“约翰,这你得理解,毕竟这墙太长了,管理跟不上,孩子们顽皮也是没办法的事……”
  约翰抓着我的肩膀大喊道:“你知道吗?这里将会出多少艺术家?”
  吉姆也边拍边叫:“是啊,它的意义不比柏林墙差。你看,孩子们的创造力是多么丰富。”
  我看看墙,再看看这俩人,哦,原来不是想曝我们的光啊?合着西方人见到鬼涂乱抹的东西就会想到艺术层面上去。
  不过那墙也确实挺好玩的。离我最近最高的那上面大概是高年级学生的作品,用行书写着:今天食堂的馒头碱大了;下面不知道谁用大篆写着:吾觉得还行;再下面,小楷写:楼主说的今天是几号?最后是草书:此帖该沉了……
  这行帖子旁边,有人开了一栏绘画专栏,上画一个表情沮丧的孩子,旁边标明:今天我被程老师骂不刻苦,以后一定要好好努力。看风格像阎派。底下一个孩子画了一个鄙视的表情,标着:程老师一般不骂人,看来你真的不刻苦。再下面画着一副侍女图,有箭头标注:我们王老师(可能是教文化课的女老师)说不要在墙上乱写乱画……这看着有点像吴道子的学生。
  当然,除了这些有艺术含量的,也有大量的孩童式涂鸦。不过幸好我们校风淳朴,没有出现类似“王小红是狗”“李二蛋是王八”“张小花更新太慢了”这样的内容。
  针对这堵墙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头疼了很长时间,曾一度想把它拆掉。真正的柏林墙和万里长城都防不住什么,别说这区区一面砖墙,不过人家柏林墙和万里长城后来好象都有了很重要的其它意义,索性,我规定:这面墙继续担任着阻断新旧校区的职能,但是能凭自己本事跳过来的可以既往不咎(也咎不过来);其二,除了脏话谩骂,学生们可以在墙体上自由创作,墙体一个月清理一次,每周评出的最佳作品可以保留一个月……于是,这堵由我提议建设的“育才墙”后来成了育才一景和独到的特色。以至于连张择端都改变了主意,他准备把《清明上河图》全版再现于育才墙上。
  最后,我们集合了全体学生在青龙演武场进行了集体武术表演,终于实现了约翰预想中的情景。半途中去休息的老张再次到场,在声震九天的喊杀声中,老张庄严而欣慰地冲下面招了招手,把经典的最后一次老军阀手势留在了育才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一周后,老张阖然长逝。我为他在育才的正门前立了一座宏大的纪念碑,上面除了说明他的身份和名字以外,只有一句评语,是李白的《侠客行》里的一句诗: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第四十八章 《小强》
  到了中国,除了看看长城和故宫之外,一定要去育才。如果你现在就在中国,那么,动身吧。
  ——美国《时代周刊》
  育才是个神奇的地方,它汇聚了全中国最顶尖的格斗大师和艺术大师,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它汇聚了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人才。
  ——英国《泰晤士报》
  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从你身边走过的孩子,不管他是不是以后的冠军,至少你肯定既跑不过他也跳不过他。如果你能在水里憋气三分钟以上,那倒是可以跟他聊聊。
  ——韩国《东亚日报》
  育才的现任校长萧,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领袖,东方的保守和西方的幽默齐集一身。好吧,我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之所以这么奉承他还因为他治好了我的胃。
  ——美国《华盛顿邮报》
  不要再问了,我的确被打败了,可你们为什么老强调我的对手是一个司机呢?
  ——日本国三届空手道冠军朝三暮四郎先生
  除非把我们的孩子送到育才,否则以后金牌全失的事情会不断重现,我们已经不在同一起跑线了。
  ——新加坡散打主办方发表在网站上的言论
  以上是世界媒体和组织包括某些人对育才的评语。可以说,在他们参观完育才以后才真正地被震撼了。不过对吉姆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的观点我挺纳闷的,我实在想不出我哪保守了。天日可表,我对金发碧眼的大波外国妞从不排斥。至于说幽默,很可能是指我那辆挂着锁的金杯而言,吉姆这小子真的把我跟它的合影挂上了头条。而且他的最后一句话给我惹来了很大的麻烦,近到育才周边的农民远到北美欧洲,前来求胃药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知道,胃是一个比较容易有毛病的器官,可并不见得它疼就是因为饮食不当,还有可能是胃溃、胃酸过高,当然,也有可能是饿的。除了最后一种给俩馒头就能治以外,扁鹊的药方并不能包治百病。他又是一个很负责的医生,这就导致在以后相当长时间里他只能专攻胃病,然后再导致了我们育才除了是鼎鼎大名的学校以外,治胃病也成了一绝……
  还有就是,我们学校多次登上世界主流媒体后很快就成了一个旅游胜地一样的地方。每天,各种国籍各种肤色的老外背着包拿着相机川流不息。我想过学我们国内的某著名大学那样关闭校门禁止闲杂人等参观,我甚至还想过索性把校门焊死算了,反正育才里的人大部分都有蹿高蹦低的本事。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闭关自守不是办法。好在游客虽多,并不用我们负责接待,到了饭点还得掏腰包从我们的食堂买饭吃,也算是一种创汇手段。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们天天与这些人为伍,可以开阔眼界培养自信,就算是最腼腆的学生,都少不了操着刚学几句的外语来应付老外的问题,从我们育才毕业的,英语水平都在6级以上。
  其实要说秘密,我们学校没什么秘密。出类拔萃凭的都是真本事,这些有真本事的人才是最大的秘密。不过这个秘密是保守在每个知情人心里的,绝不会因为你错按了某假山上的机关闪出一道山门来,所以我才放心顺其自然。
  不久之后,李师师的电影在上海进行了首映式,在金少炎的强大号召力下,内地和港台的明星着实来了不少。我要不是因为脱不开身,真想领着包子也去凑凑热闹,不过五人组的其他成员都去了。
  电影时长80分钟,但耗资达6700万人民币,全片没有动用任何一位明星,男主角甚至没有露脸,这样的影片不敢说绝后,但肯定是空前了。只有我心里明白,这部怪胎之所以能出生,完全是金少炎在背后给予了强大的支持,从理念到金钱。如果拍片的不是李师师,就算国内能数得上的导演这么拍都不会有投资方愿意尝试——一部没有明星没有大场面却又耗资巨大的片子。
  我虽然不能亲临现场,不过金少炎自然安排人为我和包子安排了现场直播。热闹的明星入场和表演之后,影片从一片混乱的妇女临盆开始了,这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开场,那个即将诞生的婴儿就是李师师。婴儿后来长成了小女孩儿,她的父亲却死于冤狱,李师师为妓院老鸨收养……
  我是看了片子才知道原来李师师以前真的姓王。整部电影我既没看得热血沸腾也没哈欠连天,它就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甚至都没有用特别的视角交代作为妓女的内心酸楚,像是李师师坐在我面前很平静地在诉说她的过去。影片在金兵之乱中结束,李师师的身影一晃便消失了,那大概是说她最后的生死并不重要,总之是隐没于这乱世了。
  当屏幕上开始滚动出演员表时,包子边吃爆米花边擦着眼角的泪痕道:“小楠演得太好了,我几乎都以为她就是李师师了。”
  我反问道:“好吗?哪儿好?没有大场面就不说了,为什么连吻戏都没有一个?”我又纳闷地问包子,“你哭什么?”
  确实没啥可伤心的,主角最后也没得白血病也没被车撞死,也没被冻僵了在爱人的注视下笔直地沉到水底……
  包子瞪我一眼道:“李师师多可怜呀!”
  我笑道:“哪儿可怜?尽见她吃好的喝好的在大房子里跳舞了。”
  包子道:“一个女人,没人真正爱她,每天就是这样活着,还不可怜吗?”
  哇,原来这些就是内心独白啊?这包子自从成了包子铺老板,欣赏力见长啊!不过我可能是太熟悉李师师了,真没觉得什么伤感,这部片子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服装和道具非常特别和精美——那6700万都是这么花出去的。
  电影完,亮大灯,按说这时候掌声就该响起来了——哪怕它拍的是屎呢,总得给金少炎个面子吧?可全场居然连一个鼓掌的也没有。如果是一般情况,金少炎在这个节骨眼会带头鼓掌,可今天例外。这部电影他花的心血并不少,就像是他的作品一样,所以金少炎也没有第一个拍手。
  李师师眼睛也不眨地看着电影演完,这时她环视了一下四周,冲金少炎露出一丝苦笑。或许这样的结果她早料到了,只是没想到大家反应居然如此不堪,李师师的笑里既有自嘲也有点释然。不管怎么样,她想做的已经做完了。金少炎轻轻拍了拍她的手。
  可就在这时,随着第一声掌声的响起,整个剧场连带掀起了喝彩的巨浪,很多明星起身拍手向这边微笑。李师师身边的几位著名导演不顾身份地抢着跟她握手,看得出他们是真的很叹服面前这个年轻女孩的才华。
  看样子他们在第一时间没有鼓掌是因为被这部电影震撼了——我还是挺纳闷的,真地那么好看吗?不过既然连包子这种欣赏水平的观众都能看哭了,估计确实是有打动人的地方,至少这部很纯粹的文艺片做到雅俗共赏了。
  这个时候演员表已经出完,很多人都奇怪地问:“为什么没有导演的名字?”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部电影的主演同时是导演。话音刚落,一排无比显眼的大字缓缓填充了整个屏幕:
  导演:李师师——
  人们纷纷议论:李师师是哪位导演?是巧合吗?可能是为了这部电影特意起的艺名?
  李师师根本没听见人们在说什么,她睁大眼睛诧异地看着金少炎。金少炎微笑着注视着她,在她耳边说:“这是我唯一能送你的礼物了。”
  眼泪瞬间迷糊了李师师的眼睛,如果不是顾及影响她肯定已经扑进金少炎的怀里。整部电影虽然说不上颠覆什么,但是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名妓李师师”的简单评价,李师师成为了一个普通而又略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得到了丰满,最后再打上导演李师师几个字,起到了玄妙的诠释作用。至少这一层意思李师师是再明白不过了,从金少炎说“李师师就是一个妓女”之后,两人嘴上不说,心里已经有了芥蒂,在这一刻,李师师终于完全原谅了他。
  金少炎拉着李师师的手大声说:“王远楠小姐就是本片的导演,她的另一个名字叫李师师……”
  赞叹声和掌声再一次淹没了剧场。
  在那之后,《李师师传奇》正式改名为《李师师》,在全国同步上演。有了各明星导演真真假假的吹捧,票房一路飘红。它是继《泰坦尼克号》之后又一大言情巨著,也成07年度最受女孩子欢迎的影片。据调查显示,一起去看《李师师》几乎成了当时判断一对男女是不是情侣的唯一标准。当然,其中自然不乏一个男的得陪好几个女的各看一次或者一个女的得陪好几个男的各看一次的例子……
  还有一个奇怪之处就是,这次影评家也不来作梗,大家都说好,他们居然也跟着说好了。这部电影在之后参加了多项评选,收获颇丰。值得一提的是,不管参加什么电影节,“最佳道具及服装设计”奖无一旁落。有几位历史学家也义正词严地说过,对片中李师师的塑造不做评价,但它的服装礼仪和布景确实没的说。
  某世界著名影评家评价《李师师》用了一句话:拍摄它的导演应该是一个拥有上帝之眼的平凡人,她只是在讲述自己以前的故事。
  赞扬李师师别出心裁的拍摄手法的也不是没有,某影评家也说了:随便找一个人,用不含喜怒的方式记录他的一生以供人们了解,这未尝不是一种启迪,从这个角度讲,《李师师》是一座里程碑。
  听了这位老兄的话我出了一身冷汗,我想到:如果谁能用这手法再现我的一生,那这部电影名字是好起,就叫《小强》(有没有点旧照片的感觉?)可该归到什么类里呢?
  不想那么多了,包子在被窝里等我呢——反正今天晚上这段国家肯定不让放。
  第四十九章 最美的女人
  天气渐渐冷了,我们一大家人正围在一起吃火锅。除了5人组,还有凤凤、张冰和曹小象。我们经常以这样奇特的组合在一起会餐。张冰现在还是跟我们说不大来,但她毕竟是项羽的女人。刘邦曾试探过她几次,对他们那个时代的事,包括对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恩怨,张冰了如指掌,基本可以确定她的确是虞姬。
  李师师在一片成名之后立即宣布息影,除了偶尔参加慈善性的活动以外,就待在家里。《李师师》发售以来所得的经济利益她拿出一部分给育才建了一座校内电影院,其它的都捐了出去。现在她和金少炎每见一次面都得打扮得考拉一样。金少炎往返于香港和上海之间,俩人在一起的时候很少,但是我知道,金少炎心里还是放不下。以前他的身边从来没断过女人,现在秘书都换成男的了,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理智的爱?
  说到花木兰可可乐了,她现在的名气不比李师师差。话说金少炎他们公司办的选美比赛到了最后一天,8名佳丽竞选某某杯的冠军,在综合素质考察中,一名选手抽到的问题是:请说出我国女英雄花木兰的事迹。结果还没等这位选手回答,底下一个H国的记者站起来大声抗议道:“你们的问题不对,花木兰是我们H国的。”
  当时冠军奖杯就在评委席上,一个大玻璃缸子,一向温和的花评委忽然抄起这个奖杯,指着那个记者喝道:“你他妈再说一遍!”
  那记者道:“花……”不等他说完,花MM一冠军奖杯把这小子砸得头破血流,继而愤然离席,就此芳踪杳杳。其实很多爱国主持人在类似的情景下都做过类似的事情,只是把事情做得如此彻底的还真只有花评委一人耳。据当场目击者说,那H国记者当时距离花木兰有10米左右,那冠军奖杯约3。7公斤重,也就是7斤多,所以花木兰在喝问那记者的时候,这倒霉小子大概以为就算花木兰真怒了也没本事砸到自己,这才敢造次。想不到参加选美大赛的评委居然有武林大会评委的身手。事后张清都说,那惊艳一掷连自己都未必有十足把握……
  后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那位记者当然还是受到了主办方的救治,就是为他处理伤口地小护士大概是花木兰的拥趸,把好几块玻璃渣一起缝进了皮肉——那个我表一下态,不提倡这么干事,简直就是无视职业道德,我建议不把南丁格尔奖颁给这个小护士了。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那记者可以回国整容嘛。
  再后来有好事者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内容是谁是那晚最美丽的人,还居心叵测地把花木兰的名字也加了进去。结果可想而知,花木兰的得票比选手里得票最多的多出一百多万,被老百姓私下里称为全中国最美丽的女人。后来还有广告商找上门来,做的什么品牌不知道,反正为花木兰量身订做了一句广告语:别以为我只是说说而已哟——
  至此,这花木兰的女人做透彻了。不做则已,一做就是全国最美,也算完了一桩心愿。
  此刻,我们其乐融融地围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