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景摆摆手,让人将三人扶起,然后叹了口气说道:“三位嫂子,大家都是家里人,我也不瞒你们,你们的做法给山里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知道你们做的这些事情让大家如何看待老孙吗?背叛兄弟?忘恩负义?这让老孙以后还怎么见人?还怎么带领兄弟?没有老孙,你们以为孙家是什么?幸亏老孙大哥回来的及时。算了,你们出去吧,让他们好好养伤,伤好之后做点正事,别再给他哥脸上抹黑。”

    孙氏三妯娌不敢多说,只是连连点头,然后默默退了出去。

    看着三人的背影,李景叹了口气道:“权力,地位,金钱会让很多人的心态发生改变,能保持操守不变的人不多啊!”

    “兄弟没管好家里人,让大哥失望了!”孙猛忙道。

    李景摇了摇头,轻轻拍了拍孙猛的手道:“老孙,你是个明白人,做得很好,我没有对你失望。不过,有些事情过犹不及,如果我今天不来,你是不是要把你那两个弟弟打死?他们做的虽然有些不对,可无论如何也是罪不至死,做兄弟的错了,你做大哥的管教一下就行了,要是打死了,你让老父老母如何,让两个弟媳以后如何过活,还有你的侄子侄女以后如何对待于你?有句老话说家和万事兴,回头跟你两个兄弟说一下。”

    孙猛闻听默默点头。

    处理完孙猛的家事,李景起身说道:“老孙,到我那里,跟你说一下以后怎么做。”

    孙猛点点头,知道事关机密,不能在自己家说。

    来到李景的住处,三人坐定,李景对袁可立点点头。

    袁可立微微颔首,喝了口茶道:“孙猛,你现在就任彰德卫指挥使,首先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整顿卫所兵马,此事至关重要,根据马五的情报,陕西已经出现大批流民造反,官府虽然大肆围剿,不过流民造反此伏彼起,剿不胜剿,你来看!”

    说着袁可立将地图展开,在陕西几处点了几点,这几个点分别是以黄龙山为中心的澄城县,宜川县和洛川县,以及延安府以北的安塞县和榆林的府谷县等地。

    袁可立指点着这几处说道:“去年冬月,白水王二造反,随即四方响应,现今,府谷王嘉胤,绥德紫金梁王自用,宜川王左桂,安塞闯王高迎祥,洛川不沾泥等人各举反旗,陕西局势已经开始糜烂。但是流寇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且分散作战,只要官府全力围剿,要不了多久这几路流寇便会被击溃,届时这几路流寇必然要到处流窜,我和济民判断,流寇无非北上,东进,西窜这三条路。”

    听到这里孙猛奇道:“为何不能南下?”

    袁可立笑了笑道:“因为这里。”

    说着袁可立在地图上点了一点道:“这里是西安,恰好扼住了陕西南下的通道,以流寇现在的实力根本打不动西安,而从西安到潼关一线地势都是险要无比,沿途各府县皆有卫所,流寇是万万不敢从这里南下的,即便侥幸越过这条线,估计也剩不下几个人,到了河南也掀不起多大风浪。”

    接着袁可立沿潼关往东划了一条线,然后接道:“这是中条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以流寇现在的实力想攻进中条山也是殊无可能,因此流寇要想南下必须先东进。”

    孙猛看着地图,琢磨着袁可立的话,沉吟了一会儿道:“也就是击破韩城县,然后沿着平阳府到泽州?”

    袁可立点点头,根据孙猛所说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在最后的位置上轻轻点了点。

    孙猛顺着袁可立划的这条线,最后目光落在袁可立停顿的位置,然后吃惊地问道:“陵川?军师是说流寇会进入陵川?”

    袁可立轻轻叹了口气道:“不错!流寇只要不傻,进入河南必然会走陵川这条线,不过以我估计,流寇可能会依托泽州的地形跟官兵周旋一段时间。”

    “这是为何?”孙猛疑惑道:“流寇只要顺着沁水和阳城两县,完全可以从济源进入河南境内。”

    袁可立摇摇头道:“河南地势平坦,不利于流寇作战,只有泽州这样的地形才能跟官兵周旋,另外,也就是关键的一点,因为是在陵川一带还有一支造反的队伍。”

    “陵川附近还有一支造反的队伍?我怎么不知道?”孙猛惊道。

    李景苦笑了一下道:“我也是刚知道不久,这支队伍平时跟咱们一样不显山不露水,甚至比咱们还低调,因此并没有引起官府太多的注意。”

    原来,李景在得知中条山有铜矿以后,开始派人到中条山一带打探消息,同时派人勘察沿路的地形。

    派去勘察地形的人在来到陵川的水裕村时,无意中发现村里的人似乎很警惕他这个外人,于是他就多了个心眼儿,在勘察地形时仔细地察看了一下水峪村周边的建筑布置,终于发现在水峪村周围建了很多的防御设施。

    这些设施虽然不像红山岭那么夸张,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设施是做什么用的。

    另外这个人还发现就这个小小的水峪村竟然有几千人居住,水峪村的地形跟红山岭差不多,这么多人拿什么过活?唯一的可能就是打劫富户。

    李景听到回报之后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在自己身边居然还隐藏着这么一个大家伙。

    李景当即把陈二虎的突击小队派了出去,让他们务必查清这伙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二虎带着手下在水峪村潜伏了数日,终于探清水峪村的情况。

    水峪村确实是个土匪窝,里面住的大多是回民,为首的人叫九条龙,这个人很有些头脑,组织训练了一些村民,靠打劫富户,积攒了大量的粮食,还打造了大量的兵刃。

    不过,当王二等人陆续造反以后,九条龙也开始蠢蠢欲动,不在局限于水峪村周围,不时带着手下在陵川一带活动,据说最远的一次已经抢到陵川县城的附近,现在官府已经开始注意到他们。

    听李景讲完,孙猛一拍大腿骂道:“他妈的,这帮家伙这不是给咱们添乱么?一旦流寇们进入泽州,这个九条龙必然跟他们勾结在一起,到时肯定要连累到咱们。”

    李景摇摇头道:“我倒不是怕他们连累咱们,我是怕他们进入咱们的地盘进行破坏。不过大家都是土匪流寇,我不能贸然向他们出手,因此对付他们得由你的卫所出面。当然,如果他们能晚几年在咱们的地盘闹腾的话,那时咱们积累的物资足够了,自己动手也无所谓。”

    袁可立笑着接道:“如果来得早,就得你的卫所出面了,可是你的卫所可战之兵太少,必须抓紧时间整顿兵马。”

    李景接道:“而且你得先派出一支部队在陵川和林县的交界布防,以防万一!”

    孙猛点点头道:“我明白了,我回去就把周大清派过来!大哥您看把大清的部队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周大清是跟随孙猛从郑州投奔过来的官兵之一,绝对是李景和孙猛的铁杆。孙猛担任千户以后提拔他做了百户,后来升任副千户,孙猛升任卫指挥使,周大清水涨船高,接替孙猛的位置升为千户,而且掌管的正是孙猛以前的部下。

    李景看了看地图,琢磨了一下说道:“就放在五道岭吧,一旦有什么事情,我这里可以就近照应。”

    孙猛点了点头。

    袁可立接道:“孙猛,还有一件事就是,你现在是指挥使了,利用你的权限,尽量多给山里提供火药等物资,尤其是铜和铅,我们要抓紧时间生产炮弹,这些物资越多越好。”

第一百四十章 发行纸币() 
“没问题,我回去就把军需仓库里的物资给搬到山上。”孙猛笑道。

    想了想孙猛笑道:“大哥,我把卫所所有的虎蹲炮都弄上山,你给大清配备二十门新式火炮吧?最好再把大清手下那帮兄弟的武器换成咱们的新式火枪。”

    李景想了想道:“这个不急,等他们到了五道岭以后再做安排吧!”

    孙猛点点头,知道自己有些心急,这些新式武器就算在山上也只有正兵才能配备,怎能轻易外传?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当初李景设计的遂发枪在赵双喜等人努力的钻研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以前的前装枪完全被后装所取代。

    其实大明王朝在几年以后也开始使用遂发枪,单从遂发枪这个枪械技术来看,李景并没有领先这个时代几年。

    即便是前装改成后装,也不过是加快了少许射击的速度。

    可是当李景设计的机械设备制造出来以后,更加先进的武器出现了,这就是可以发射子弹的遂发枪。

    关于子弹的制造理念实际上完全来自炮弹。

    当初李景把炮弹的子铳变成了炮弹壳,使火炮的技战性能得到了提高,于是在制造火枪时,赵双喜等人就在考虑火枪是不是也可以用子铳来发射弹药。

    但是制造火枪的子铳跟炮弹的子铳其实是不一样的,炮弹的体积比子弹大得多,即便某些地方出现瑕疵,也可以人工修理改进。

    可是火枪的内径比炮筒要小的多,子铳相应地还要小一些,这么小的东西,靠手工大量生产完全是不可能的。

    不过当刨床,铣床,车床,钻床这些设备出现以后,这些困惑匠人们已久的难题便不成其为问题,当初匠人们费尽心力才能做出来的部件已经变得轻而易举。

    虽然最初制造出来的设备还十分简陋,生产出来的子弹壳经常会不符合规格,但无疑,随着设备越来越精密,弹壳也会越来越规范。

    不过这时的子弹还得靠人工来完成最后的组装。

    因为设备简陋,只能加工弹壳和弹头,弹壳后面火帽的安装,火药的填入和最后弹头的安装全都要依靠人工来完成。

    不过这完全难不住勤劳的红山岭居民们,这些人住在红山岭,除了农耕时节需要忙碌,剩下的时间基本只做两件事,一件是缝制衣服,一件是做鞋。

    现在多了一件,安装子弹。

    而且所有的工作都是有报酬的,虽然报酬不高,但红山岭居民的积极性却很高,反正也是闲着,能多挣一分就是一分。

    可惜的是弹壳和弹头的生产量上不去,因为所有这些设备的动力全部来自水库,而由于天旱,红山岭这里的降雨量少了许多,水库里面的存水已经不多了,李景下令,不到灌溉的时候,绝不许放水。

    这样一来,枪械的制造就被严重制约,尤其是子弹的制造。

    制约子弹的生产,不仅仅是设备的原因,还有资源方面的原因。

    红山岭周围没有矿产,即便有,李景和手下这帮人不会勘探,也不知道在哪里,因此生产子弹和炮弹的铜和铅全部需要从外面购买。

    但是铅和铜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买到的,因为大明王朝的铜的产量本身就低。

    最后李景无奈,只能用银子兑换铜钱,把铜钱融化了来加工子弹。

    而景记钱庄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没过多久,李景就发现另一个问题,由于大量的铜钱被融化了,老百姓买东西竟然没有铜钱了。

    李景虽然不懂经济,但是也知道,老百姓要是没有货币购买东西,产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钱贵物贱,最后无数家庭将会因此而破产。

    红山岭的老百姓虽然比以前富裕了,可也没富裕到拿银子出去买东西不用找零儿!找零儿总得只用铜钱吧?

    应该说,当初沈继先的建议帮了李景的大忙。

    当初沈继先跟李景要了红山岭所有生意和店铺的经营权,正是沈继先独家经营帮李景解决了铜钱不够用这个难题。

    在得知没有铜钱可用以后,李景在山上开设了一家钱庄,发行了纸币。

    因为山上只有沈继先独家在经营各种店铺,李景完全不用担心商家不接受纸币这个问题。

    李景拿出十万两银子做储备金,发行了跟十万两银子等额的纸币。

    红山岭的老百姓拿着银子到李景的钱庄兑换成纸币,然后用纸币就可以在红山岭的店铺买到各种生活用品。

    等沈继先需要进货时,就拿着纸币到钱庄换成银子,然后出山进货。

    相对来说,纸币比银子和铜钱方便的多,最起码一点,拿着轻快,一串铜钱至少也得好几斤,可拿跟一串铜钱等值的纸币却只有几钱。

    最关键的是红山岭的老百姓们相信李景,跟李景认识已经两年多了,老百姓知道李景决不会骗他们。

    再加上沈继先的店铺在推波助澜,让老百姓们最好拿纸币来买东西,李景的纸币很快就在红山岭推广开来。

    到最后,就连给士兵们发饷用的都是纸币。

    原因很简单,用纸币一样能买到东西,士兵们干嘛出力揣银子,不小心掉了找谁去?反正需要出山买东西的话,随时都可以在红山岭的钱庄换成银子。

    就算出山时忘记了兑换银子也不要紧,城里还有景记钱庄,到那里同样也可以兑换。

    有人说,大部分的成功者都是运气好,碰到了好机会,这句话虽然不完全正确,可有时确实是这样,不过,能把握住机会的人,也是需要能力的。

    杜老九在淇县是个小角色,他只是一家小杂货铺的小老板。

    杂货铺的生意只够维持他一家年吃年用,因此杜老九手里并没有多少钱,他做梦都想碰到发财的机会。

    不过杜老九知道,如果他整天窝在杂货铺当中,他是永远不可能发财的,于是他每天都在淇县转悠,希望能碰到什么机会。

    可惜机会并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杜老九转了几年还是老样子,为此淇县的人已经不再叫他杜老九,而是叫他杜老转。

    但是杜老转这些年并没有白转,这几年他一直在用心观察,可以说,对淇县的了解,恐怕县太爷都没有他清楚。

    杜老九转了几年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淇县的人好像越来越穷,尤其最近这一两年,老百姓穷得连买东西的钱都没有了。

    起初杜老九并没有太在意这个问题,穷人多是正常的,要是富人多才不正常。

    但是没过多久杜老九就发现事情好像不太对,因为淇县的老百姓并不是穷得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这些人并不都是贫农,相反很多人家的土地还不少。

    对这个发现杜老九很奇怪,这些人怎么会没钱?直到有一天,他那看店铺的老婆告诉他,左邻右舍想用东西跟他换油盐酱醋时,他才明白过来,淇县的人穷不是说他们生产不出粮食和各种物资,而是大家手里没有用来交易用的铜钱。

    杜老九虽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他一个杂货铺的老板能解决的。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个人在钱庄兑换银钱。

    杜老九清楚地看到兑换银钱的那个人拿出一叠纸,最后却只兑换了五两银子和一小部分铜钱。

    杜老九很奇怪,他知道在淇县开的这家景记钱庄是做什么生意的,也知道在里面进出的都是些什么人。

    可眼前进行兑换的这个人显然并不是商人,拿得也不是那种钱庄兑换的凭票,倒有些像早已不被老百姓认可的大明宝钞。

    等那人兑换完出门,杜老九急忙把他拦住,询问他是用什么兑换的银钱。

    那人倒也实诚,当下便把红山岭景记钱庄发行钱钞的事情说了一遍。

    听说景记钱庄自行发行钱钞,杜老九大吃一惊,听说有人私铸铜钱,可从没听说还有人私发钱钞,这可是谋逆的大罪。

    不过杜老九随即想到,这种只在山里使用的钱钞,官府决不会吃饱了撑的去追究。

    猛然间杜老九想起一事,现在淇县境内正缺铜钱,这种纸钞能够流通的话,那不是马上就能改变淇县无钱可用的困境吗?

    如果自己能把这件事运作起来,那么以后淇县的各家店铺还不得把自己当祖宗一样供着?

    不过杜老九深知,要想让钱钞流通,前提必须是能够随时兑换,这需要钱庄拥有足够的现银做保证,而且还得拥有绝对的信誉,只要钱庄能做到这两点,那么钱钞流通就有了保证。

    好在杜老九知道景记钱庄虽然成立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信誉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现在只看钱庄能不能拥有足够的现银,能不能提供足够老百姓使用的纸钞。

    听杜老九问景记钱庄储备了多少现银,柜台的伙计们笑了。

    柜台的伙计告诉杜老九,像杜老九家那样的小杂货铺,景记钱庄随时随地就可以开个几万家。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实弹训练() 
杜老九闻听大惊,开一间他家那样的小杂货铺需要二三十两银子左右,景记钱庄能开几万家,也就是说景记钱庄至少拥有几十万两银子。

    就算钱庄伙计夸大其词,不过想来几万两银子是有的。

    几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淇县一年的赋税也不过一千多两银子,等于淇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