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7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部队及曹文诏所部人马进行整合,然后重新编派,令祖大寿和吴三桂的步兵作战能力大幅提高。

    做通了三人的思想工作以后,李景让高奇卸掉抚远大将军,改任征南大将军,同时任命张楚为平南将军,统领右路人马直驱缅甸,任秦良玉为定南将军,统领左路人马直驱安南方向,高奇统领中路人马直驱老挝,同时策应左右两路人马。

    崇祯十四年十月,高奇抵达云南,随后发布军令,大明开始对缅甸,老挝以及安南等国发动战争。

    应该说,在了解了当地的地形以后,同时后勤补给能够保障的情况下,明军与这三国作战只能用摧枯拉朽来形容。

    任这些蛮夷使出再多的花样,面对大明的炮火,也只有一败涂地的份儿。哪怕是当年令明军大吃苦头的象兵亦是不堪一击,在明军的火炮的轰击下,那些大象四散奔逃,死在大象脚下的敌军士兵,远比死在明军枪炮下的人数为多。

    实际上困扰明军推进速度的不是这些国家的军队,甚至也不是当地险恶的地形,而是当地的气候。

    缅甸,老挝和安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平均温度在二十七左右,而且这些国家森林居多,可谓是湿热难当。大军在这样的条件下行进,实在是困难异常。可以说,明军行军消耗的时间是打仗的时间十倍以上。

    好在为了打这一仗,大明准备了五年,各种所需基本上都准备的足足的,因此,此行虽然艰难,终究是有惊无险。

    此时统治缅甸的是东吁王朝,在连吃败仗之下,东吁王朝当即遣使求和,可惜李景根本就没打算跟东吁王朝和谈。

    开什么玩笑,当年大明国力衰弱的时候,你们趁机占我疆土,现在大明强大了,你们就想求和,当大明是什么?

    李景的目标只有一个,灭掉这个东吁王朝,把缅甸彻底纳入大明的版图,所有不臣于大明的人全部杀掉。

    对缅甸是这样的政策,对待老挝和安南,李景也是同样的政策。

    但是就在高奇所部逐渐向南推进的时候,朝廷中再次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一些大臣认为,既然这些国家已经认输,要求和谈,大明应该坐下来跟他们谈判才对,通过外交手段,用大明的仁德征服这些国家,不比用武力征服强得多么?

    对于朝中一些大臣的提议,李景实在是哭笑不得。

    李景实在是不明白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现在的局势明明是一战而下,这些人偏偏又动了以德服人的腐儒念头。

    这些人根本不明白,要是缅甸真的是一个穷山恶水一般的所在,值得李景花这么大力气占领这个国家么?

    缅甸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甘蔗,后世有稻米之国的美称,另外缅甸还出产柚木,是世界上出产柚木最多的国家。

    柚木是什么?柚木是造船没使用钢铁之前最好的造船材料,大明要想发展海军,离不开缅甸出产的柚木。

    另外,缅甸还盛产玉,缅甸的玉是翡翠玉,其品质远高于别处的翡翠。单就翡翠一项,便能为国家带来无数财富。

    占领这样一个国家,其中的好处多的不可想象,可是大明的一些人完全看不到。

    对于那些迂腐的人,现在李景已经不愿跟他们解释了,跟这些人是解释不通的,当初李景对台湾用兵他们反对,对吕宋用兵他们也反对,哪怕他们看到占领这些地方给大明带来的好处他们依然反对。

    这些人的儒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想让他们改变固有的思想根本是不可能的。

    要是换做别人,可能早就把这些人给拿下了,不过李景并没有这么做,李景认为迂腐有迂腐的好处,起码他们立场坚定,比那些墙头草要强上不知多少。

    而且这些人提出的想法并非都是错的,很多都是长治久安之道,或者说这些人的治国思路更加稳健。

第709章 李安国从军() 
茫茫草原上,一支押运着粮食和武器补给的部队在缓缓前进。

    这里属于朵甘和乌思藏的交界(现青海境内),已经被明军所掌控。

    这支后勤补给部队并不是给卢象升的部队运送补给,而是奉卢象升所命,给叛军黄得功部进行补给。

    给叛军提供补给是李景让卢象升秘密安排的,知道的人不多,负责做这件事的也是后勤部专门委派的一支部队,这支部队秘密给黄得功提供补给已经有三年了。

    实际上正是由于明军暗中为黄得功部提供补给,黄得功部才能坚持这么久,不然的话,没有新式武器支持的他,早就被藏人们连皮带骨给吃掉了。

    即便如此,这两年黄得功的部队也是减员减的厉害。当初黄得功败退到乌思藏地区时有五万多部队,到现在已经不足三万人。

    减员的主要原因是士兵们适应不了乌思藏地区的高原气候,当初黄得功败退时,不明深浅,带着部队一头闯进乌思藏地区。突然进入高原地区,这些士兵根本无法适应,大部分士兵得了高原病,黄得功见状不妙,当即带领部队转向东进,进入朵甘地区的平原地带,这才避免了全军覆没。

    等黄得功所部抵达朵甘地区时,已有一万余人病死,另有一万多人病重无法行动。幸好此时卢象升得李景密令派人跟黄得功接洽,见此情形,当即派部队秘密接应这些病员返回内地然后秘密安置起来。

    由于高原的气候太过恶劣,黄得功和卢象升经过秘密商议,决定黄得功部暂时驻扎在高原和平地的结合部,这样既避免了士兵因不适应高原气候得病乃至死亡,又能慢慢适应当地的气候,同时卢象升补给的时候也方便许多。

    然后黄得功部以此为根据地,四处出战,在卢象升的配合下,终将朵甘地区完全收归大明。

    由于朵甘地区已经完全被黄得功部和明军控制,补给部队并不担心有藏人敢来偷袭,实际上藏人别说来偷袭,这个地区方圆五百里就见不到一个藏人。

    敢在这里露面的藏人和蒙古人只要被黄得功的部队发现,全部斩尽杀绝。

    由于没有完全隐患,这支运输部队走的非常轻松,不过人群中却有一位少年不住地东张西望。

    “呵呵,小兄弟,不要紧张,这条路我们已经走了三年了,从来就遭遇过敌人。”一名老兵看着那少年笑道。

    那少年点点头:“我知道的,其实我更盼着能有敌人出现,这样我们就有仗打了。”

    那老兵叹了口气道:“唉!打仗的事是轮不到咱们头上了,别说咱们,就连卢督帅麾下的主战部队都没仗打。”

    摇摇头,那老兵接道:“我就纳闷了,你们说咱家大帅是咋想的啊,明明这边打得好好的,可是突然下令停手,然后把高帅调去西南,跟西南那边的国家开战,这不胡整么!”

    那少年笑道:“你要是能明白大帅的战略意图,你就不是现在这个位置了。”

    那老兵笑道:“说的也是,咱就一个大老粗,哪懂得那些。对了,小兄弟,你这么年轻咋想着要当兵呢?好好读读书,考个一官半职的,不比当大头兵强?”

    “这位大哥,你这话可错了,什么叫大头兵,要没咱们这些当兵的保家卫国,老百姓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那少年笑道。

    那老兵摇头笑道:“什么保家卫国咱可不明白,咱就知道当兵吃饷,养家糊口。不过要说咱们大帅可真够意思,咱们拿的军饷可比前些年那些当兵的高的太多,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干一年至少能落下三五两银子,以前别说结余,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那少年笑道:“那你以为咱们的军饷从哪里来?咱们大明现在有一百多万军队,一年下来光军饷一项就需要两千万两银子,国家一年征收的赋税,基本上都花在军饷上面了。”

    那老兵笑道:“都花在军饷上我可不信,把钱都给咱们了,那些当官的咋办?”

    “呵呵,自然要想别的办法啊!就像这次大帅暂停咱们这里继续用兵,在西南对那些国家用兵,其目的就是为了从那些国家掠夺钱财物资以补充军用。”那少年笑道。

    “可咱们这里这两年也没少帮朝廷抢钱啊!我听说作战部队抢的钱财都一车一车的往回拉。”那老兵说道。

    “大哥,你以为这里有金山银山啊,还一车一车的往回拉?我跟你说,这两年朝廷在西北用兵,亏空了老大一个窟窿。所以大帅才决定这里暂缓用兵,全力经营地方,你没听说卢督帅现在兼着青海布政使么?”那少年笑道。

    原来,卢象升将朵甘地区完全收回以后,李景决定在朵甘地区成立行省,改朵甘都司为青海承宣布政使司,即青海行省,卢象升兼任青海布政使。

    那老兵点点头:“这个倒是听说过,不过这里不是朵甘都司么?咋又改为行省了呢?”

    那少年笑道:“这是为了更好的治理地方,布政使司么,那就是专门管地方行政的。”

    那老兵哦了一声,随即接道:“咱不懂那些职务都是干啥的,不过这里以前是朵甘都司,为啥改名叫青海呢。”

    那少年笑笑道:“这里古时称西戎,汉朝时称西羌,西汉后期曾在青海湖北岸设置西海郡。青海这个名字起源于五胡乱华时期,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

    那老兵闻言连连点头:“小兄弟,你懂得真多。对了,我看你手里经常拿着书,这些都是从书里学来的么?”

    那少年笑着点头。

    那老兵笑道:“等我儿子长大了,一定让他读书,可不能像他老子一样啥都不懂。”

    这时,旁边一名老兵接口说道:“小兄弟,你今年多大?你这年纪既读过书,跑来当兵实在是太可惜了,是不是家里没钱供你读书了?”

    那少年笑着摇摇头:“我想当兵打仗,可是当了兵以后,却把我安排到后勤部队。”

    “小兄弟,你读过书,识得字,以后肯定能出人头地。你看咱们大明的高级将领,好多都是二十多岁不到三十,你只要肯努力,早晚也能当将军。”那老兵笑道。

    “当将军?怕是难喽。”那少年笑道。

    “小兄弟,别泄气,你以后好生训练,争取转到作战部队,到时立了功,就能升职,凭你的年龄,日后就算当不了将军,当个营总啥的肯定没问题。”那老兵笑道。

    那少年笑道:“那就借老哥吉言了。”

    那老兵笑道:“咱们说了这半天,还不知小兄弟你姓什么,以后你要是升了官儿,哥哥们要是找你帮忙,可怎么找你?”

    那少年笑道:“我姓李,叫李安国。兄弟以后要是升了官,一定忘不了诸位哥哥。”

    几名老兵闻言笑道:“那哥哥们就先谢谢兄弟了。”

    李安国笑着摇了摇头。

    这少年正是李景的长子。

    李安国一年前来到卢象升的军中,当时卢象升见了不由大惊失色,以为李安国是偷跑出来的,急忙询问发生了何事。

    而李安国说他乃是得了李景的允许,卢象升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最后派人进京询问,方知真的是经过李景的同意。只不过李安国并非从京城而来,而是从河南转道过来的。

    至于李安国到河南的原因,卢象升倒是有所耳闻,起因是陈大虎的父亲陈老汉生病,李景派儿子到南京代他探视,不过陈老汉终于没挺过去,于是李安国又代父将陈老汉的灵柩运回山西壶关县陈庄故里。

    在陈庄,李安国代父守了四十九天孝以后,便孤身赶往西北军中,因此并未携带李景的手信。

    得知原委之后,卢象升一下子犯了难,这可是李景的儿子,而且是长子,日后是要接替李景的位置的,他来自己的军中历练,自己给他安排个什么职务好呢?

    为了李安国的安全着想,自然是让李安国给自己当个亲兵,可是给自己当亲兵定非李景所愿。

    李景既然让儿子来到军中,自然是想磨砺一下他,给自己当亲兵还磨砺个屁!

    可是不给自己当亲兵,可怎么安排,总不能让李安国到前线打仗吧?

    要是李安国在打仗时有个三差二错,自己可怎么跟李景交代啊!

    卢象升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把李安国安排到后勤部队,后勤部队没有打仗任务,这就不用整日提心吊胆了。

    本来卢象升还准备给李安国安排个小头头儿之类的职务,可是李安国说什么也不同意,说一定要从小兵干起,而且表明,如果没有立功,绝不升迁。

    对此卢象升只有苦笑,在后勤部队当兵想要立功怕是千难万难,尤其李安国的身份在那放着,卢象升又怎敢把他派出去执行补给任务,这种情况下,更难立功了。

    不过这样也好,李安国要是一直无法立功,到时不免要打退堂鼓,那时自己就可以把这个活祖宗送回京城了。

第710章 改土归流() 
只是卢象升万没想到李安国居然真的在后勤部队踏踏实实地干了起来,而且一干就是一年。

    见李安国如此踏实肯干,卢象升实在想不明白李景是如何教育儿子的。

    这孩子不过十六七岁,生在李景那样的家庭,不说纨绔嚣张,至少也该有高官子弟的富贵气息,可是李安国跟那些普通士兵相比,除了多了几分儒雅之气,几乎跟普通士兵无异。而且李安国跟那些士兵一样能吃苦耐劳,那些苦活儿累活儿干起来从无怨言。

    据卢象升暗中派去保护李安国的侍卫回报,李安国跟那些士兵关系还搞得极好,整日称兄道弟,完全融入到士兵当中。

    另外李安国从不居功,有什么嘉奖封赏都让给别人,李安国所在部队的士兵对这个十六七岁的孩子都是喜欢之至。

    至此,卢象升终于改变了原来对李安国的看法,同时也明白李景安排儿子到军队是真的想磨砺儿子。

    到这个时候,卢象升自然不能再像以前保护金丝雀那样对待李安国,如果将来李景问起儿子都在部队干了些什么事,自己说一直保护在后勤部,哪里都没让他去,那就违背了李景磨砺儿子的本意。

    因此,李安国这次要求随部队给黄得功运送补给时,卢象升便欣然同意。

    同时,卢象升决定,等李安国回来,便授予他地方官职。

    实际上卢象升也明白,李安国既然要接李景的班儿,那么李景肯定不会让他在军队干太久。要是李景想让儿子在部队中发展,就不会把李安国送到自己这里,而是把李安国送到曹文诏处。

    曹文诏不用说了,这些年李景麾下诸将他打的仗最多,部下升官的速度最快,而且李景的义子李定国乃是曹文诏的副手,李安国到曹文诏那里,两人必定照顾有加,估计数年间便会把李安国提拔起来。

    就算不把李安国送到曹文诏处,也应该送到高奇那里,高奇现在正在征讨西南诸国,李安国到了那里,只要参加几次战役,高奇便会把他提拔起来。

    可是李景把儿子送到自己麾下,那自是不想让儿子在军中发展,而是准备让儿子学习处理政务,而处理政务自然要从基层做起。

    只有在基层干过,以后才能知道如何管理基层官员,同时不会被基层官员愚弄,这一点只要看李景的履历就能明白。

    李景从一个小山村开始经营,然后经营一个县,再然后是一个府。如果不是皇太极围攻北京,李景可能还会在山西经营一段时间。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能把平阳府治理成那样,治理整个山西显然也没有问题。

    正因为李景非常熟悉地方事务,所以地方官想糊弄李景是非常困难的。

    同样的道理,李安国要想日后不想被人糊弄,也得从基层干起,然后一步步往上晋升,这样既拥有从政经验,又积累了资本。

    当然,军职还是要给李安国保留的,非但要保留,而且要快速给他晋升。

    现在李安国在军中已经当了一年的普通士兵,有这一年的经历,大家对给李安国已经认可,这时提拔他为低级军官,同僚们自然不会有异议,想必李景也会同意。而提拔为军官以后,再晋升就容易的多,也快速的多,几个军功下来,军衔就能提上来。

    有军职又懂得处理政务,这样才能掌握住政权。

    对于李安国来说,提升军职不难,难的是给李安国安排在什么地方任职。

    如果把李安国安排在内地任职,由于李安国的年龄还小,并没有适合他的职务,而放在朵甘地区就没那些问题了。

    虽然朵甘地区朝廷当年也设置了军事和行政机构,可是这些机构多年前便已废弃。

    当初朱元璋设置朵甘都司时,为了便于管理,朱元璋在这里共设有一个卫,两个法王,三个宣慰使司,五个招讨司,四个万户府,十六个千户所。

    一卫即陇答卫指挥使司。

    二法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