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大丈夫-第7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下酒杯,李景轻叹道:“本来我是不想跟你们说这些话的,可是今天得知陈大叔病重心情不好。唉!眼见这个一直把我当儿子一样看待的人就要走了,我这心里难受啊!”
沈莹轻叹道:“老爷,生老病死,人所难免,只要我们尽到了孝心,便可问心无愧。”
李景默默点了点头:“夫人说的是,这些年夫人替我做了许多事情,我心里都有数。”
沈莹柔声道:“老爷忙于国事,这些家务事本就是妾身该做的。”
李景摆摆手道:“夫人做的可不光是家务事,便是国事,夫人对我亦由极大帮助。”
说着李景摇了摇头:“这世上很多人自诩满腹经纶,可是我却知道两位夫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那些自诩满腹经纶的人跟两位夫人相比,实是天差地远。”
沈莹和朱徽媃忙道:“老爷如此夸奖,妾身可担不起。”
李景笑道:“担得起,担得起,两位夫人有没有学问我是最清楚的,认真算起来,夫人乃是我的第一位先生,袁先生还在夫人之后,徽媃可算是我第三位先生。”
朱徽媃忙道:“妾身可当不起老爷的先生。”
李景笑道:“徽媃,我这话可不是哄你,当年你让我读阳明先生的书,后来我到河南赈灾时,你帮我想出解决粮食运输的办法,令我明白知行合一的真谛,因此这个先生你是当得起的。”
轻轻叹了口气,李景接道:“当年我初识字的时候,夫人便让我读史,可以说是我的启蒙先生,后来我正式拜袁先生为师,开始学习为政之道,然后我又从你那里学到阳明先生的心学,这才有我今日之造就。对两位夫人的学问,我是极为佩服的。”
朱徽媃闻言忽然笑道:“老爷,妾身认识老爷十多年了,老爷可从没跟妾身说过这么多好话。”
沈莹也笑道:“恐怕咱们姐妹十多年加一起,没听听到老爷说今天这样多的好话。”
朱徽媃眼珠一转笑道:“老爷一直夸咱俩学问好,怕是要咱们姐妹做什么事吧?”
李景笑着伸手点了点朱徽媃:“说你聪明,你还真是聪明。”
看着沈莹和朱徽媃,李景正色道:“我想请两位夫人代劳写两篇文章。”
沈莹和朱徽媃闻言不由一怔,两人同时看向对方。
朱徽媃沉吟了一下说道:“老爷是想让妾身写和夫人关于孝道的文章吧?”
李景点点头:“不错,这样的文章,民生报那些撰写文章的人是写不出的,能写出他们也不愿写,包括我内阁的幕僚书办,他们也不会替我写这样的文章,因此我只能拜托两位夫人了。”
沈莹和朱徽媃闻言点点头,知道李景说的却是实情,这些人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写这样的文章。
第707章 李景的忠孝仁义()
朱徽媃和沈莹轻轻叹了口气,眼前这个男人看似权势滔天,无所不能,其实并不能为所欲为,尤其他要做的乃是改变传承千年的儒家提倡的孝道,就更显得势单力孤。
作为李景最亲近的人,有时候就连沈莹和朱徽媃都不明白李景到底是怎么想的。
大明的状况一天好似一天,照现在这样发展,要不了十来年,大明就会重振当年一呼四方群应的声威,李景现在就算什么都不干,只要维持住现状,便可当得起大明三百年来之第一人。
可是李景却好像看不到这一点,他根本就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冒出一个个新的念头,而且那些念头全是跟中华数千年的传统思想相悖。
但是要说李景完全摒弃传统思想也不尽然,儒家思想提倡的忠孝仁义李景同样注重,而且他做得比那些嘴里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强得多。
李景的忠是忠于这个国家,而不是忠于某个人,为了国家,李景不惜承担任何骂名,不惜四处开战。
李景更讲究孝道,李景的孝更重于实际而不是流于表面。
作为李景的妻子,沈莹和朱徽媃是最清楚李景是如何对待长辈的,对袁可立,李景比袁枢这个亲生儿子还要孝顺,别看李景没有在袁可立年老体弱的时候端汤递水,但是李景把袁可立所有需要的事情都安排地妥妥当当,让袁可立不必为任何事情烦心。
别看李景有时推行的政令出现错误令袁可立担忧,但是只要袁可立提出意见,李景马上便予以改正。每当这个时候,就是袁可立最开心的时候。
有时候沈莹和朱徽媃甚至怀疑,有些无关大局的错误政令是不是李景故意整出来的,好让袁可立指出这些毛病,然后让袁可立开心。
同样,对沈正这个岳父,李景也是极尽孝心。
沈正这些年对李景的政令执行的并不彻底,有时甚至根本就是反对,但是李景从未对沈正进行过指责,只是隐晦地点了点沈正。换做别人,李景怎能容一个把握国家财政大权的人反对他的政令?恐怕早就把他给撤了。
有几次,沈正来看望沈莹,隐晦地提出想要退休的想法,想从女儿的口中探听李景的意思,但是李景根本就没跟沈莹面前提过沈正的错误,反而一直夸沈正是他的得力臂助。
这些事情看似跟孝道没什么关系,但是能让沈正宽心,又有什么比这个更孝顺的呢?
另外还有一个陈老汉,对陈老汉李景亦如亲生儿子一般,几次想把陈老汉接近京就近照顾,可是陈老汉牵挂孙子不愿来京,李景便不强求。
陈老汉两个儿子如今都是身居高位,作为父亲,陈老汉可以说没有什么可缺的,但是李景每年的四时节令,各种所需全部给陈老汉准备齐全。
陈老汉退役的早,并没有抚恤补贴,但是李景每月都会安排人给陈老汉送钱。
其实陈老汉又哪里会用到钱?李景给陈老汉送钱,只是为了能让陈老汉手里宽裕,可以随时给下人们打赏。
作为晚辈,李景几乎是做到了他能想到的一切,这样的孝心可远比那些只会满口孝道,却整日令父母亲长忧心的人实用的多。
李景还有一副仁心,不过李景的仁只对大明的子民,包括曾经跟大明作战多年,现在已经归顺大明的女真人和蒙古人,李景对他们真正是做到了跟汉人一视同仁。
虽然李景改变了女真人和蒙古人的一些习俗,但说到底李景是为了他们能生活的更好,而生活好了,这些人自然不会再想着造反,跟大明对抗。
当然,李景也有残暴的一面,对那些贪官污吏李景下手之狠直追朱元璋,至于对待那些李景要征服的国家,李景更是残暴至极,很多关键的城市和地区,李景都是命令部队实行灭绝政策。即在这些地方,必须全是大明的军队和大明的子民,这样才能保证大明的军队不受任何威胁。
等完全控制这些关键地区以后,再从别处征召当地土着建设这些地方,这时,李景又是另外一副面孔,即保证征召的这些人的利益不受侵犯,让他们认同大明,最终成为大明人。说白了就是最初的军事行动要强有力的打击当地的政权,然后再施行仁政。
李景这种手段还是比较有效的,现在吕宋岛已经完全在大明的掌握之中,在稳固了大明的政权以后,以仁政收服当地的民心,两年下来,吕宋的老百姓已经大抵认同了大明。
李景这个手段其实是跟诸葛亮学的,诸葛亮七擒孟获,最终收服了孟获,解决了蜀国的后方之患,统一了西南的少数民族。
跟诸葛亮的做法不同的是,李景没有收服当地的酋长首领,因为李景不需要这些酋长首领归顺,李景也不想当地有地方势力。李景很清楚,等地方势力壮大到一定程度,那些首领便会起异心。
之所以说李景的这种跟诸葛亮的做法有相似之处,是因为两人都是以武力进行征服。
其实诸葛亮当时七擒七纵也是没办法,因为以蜀国的军力是无法完全消灭当地那些蛮夷的,就算能消灭,蜀国也没有那么多人口往这些地方迁移。如果当时蜀国能像后世的四川一样有一亿人,可能诸葛亮毫不犹豫地就会下令把当地的蛮夷斩尽杀绝永除后患,然后迁移人口,将这些地方完全纳入蜀国。
大明现在人口虽然亦有不足,但是比起蜀国还是充裕的多。
而且李景前两年所预见的情况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应验,那就是随着国家政局稳定,老百姓的生活安稳并且逐渐富足,人口开始急剧猛增。
近两年,大明每年至少增加六百万人口,远远超过李景当年预算的两百万人口。
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误差,是因为李景忽略了随着老百姓生活富足,死亡率将开始大幅下降,以前老百姓因为无钱治病,一些小毛病可能都要死人。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死亡率和出生率的比例越来越大。
打个比方,以前死四个人的同时会有六个婴儿出生,现在生六个婴儿才会死一个人,这样的比例,人口增加的速度当然要远超过李景的预期。
以前李景算的是一百年以后大明的人口将达到三亿,照现在的速度,三十年就可能达到三个亿,就是说三十年大明将增加近两亿人口。
三十年增加两亿人口,可以想见大明的土地压力会有多大,这个时候如果不开辟疆土,一百年以后大明的老百姓将无地可种。
预见到这种情况,李景对那些将会跟大明的老百姓争土地,争粮食吃的外国人自然不会手软。
不光是外国人,大明的北方,西北,西方和西南地区所有不愿臣服于大明的民族,李景就会对他们施行种族灭绝政策。既然不愿归顺大明,那就不必再留着这些民族了。
虽然这些民族各自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李景并不认为这些文化有什么用处。在大明,以及大明周边,李景只需一种文化,那就是汉人的文化。
为了让大明的文化播于四方,杀多少人李景都不会在乎。
或者说,李景天生就流淌着杀戮的血液,这跟他当年的职业也有很大的关系。
对大明的子民李景施行的是仁政,征服异族的时候施行的是暴政,这似乎有一点性格分裂的意思,但对异族施行暴政,恰恰体现出李景对大明的子民施行的乃是仁政。
至于李景的义,不光是兄弟之义和朋友之义,实际上李景更注重的是道义。
对兄弟和朋友李景是非常看重的,虽然他的朋友不多,兄弟更少,但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到了李景如今的地位,注定他不会有多少朋友,也不会有几个兄弟。
除了年轻时打天下时认识的人当中有李景的朋友和兄弟,随着李景的权力越来越大,这时结识的人基本上很难成为李景的朋友,更难成为李景的兄弟。
因为对朋友可以直言不讳,对兄弟可以开诚布公,可是对后来认识的人李景敢么?除非他脑子进水了,才会把那些人当成朋友,当成兄弟。
李景坐的这个位置不知有多少人觊觎,不知有多少人巴不得他倒台。什么人都当成朋友一样看待,李景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么?
因此,除了仅有的那几个人李景跟他们讲朋友之义,兄弟之情,对别人,李景只跟他们讲道义。
什么是道义?道义就是道德和正义。严格的说,道义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包括法律准则和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超出这些准则和规范,李景便会翻脸无情,没什么情义可讲。
应该说,李景对忠孝仁义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也是他颁布了一些与传承近千年的儒家思想冲突的政令的原因所在。
第708章 西南战略()
崇祯十四年二月,李景到上海祭祀徐光启,在缅怀了徐光启一生的功绩之后,李景大肆褒奖了徐光启的儿子一番,说他们在徐光启生前尽心尽责,死后又整理徐光启的一些手稿,令徐光启一生所学不至流佚,称得上是真正的孝子。
随后李景将他从朱由检处讨来的敕令交给徐骥,并当众宣布徐骥的长子为荣国公世子,又让徐骥选一名兄弟入朝为官,然后又让徐骥从徐家挑选一名后生晚进送入国子监就学。
李景此举,令随行官员一时不明所以,实在想不到李景为何在祭祀徐光启之时,要如此褒奖徐光启的后人。要知道,就算袁可立的后人李景都没给这么大的恩典。
就在大家暗暗猜测李景的用意之时,大明民生报突然刊发了一篇文章:《论孝道》。
文章的内容几乎跟李景评述徐光启的儿子尽孝的行为完全是一个路子,大抵的意思就是提倡人们生前尽孝,至于死后尽哀,只要意思到了就可以。
这篇文章一出世,顿时激起千层浪,那些推崇死后必须守制的文人墨客纷纷撰写文章对该文进行抨击。
而撰写这篇文章的人直到半个月以后,才重新刊登了一篇反驳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列举了大量事实以证明丁忧三年耽误了多少有为的官员,又列举了大量事实来证明大多数的人在丁忧的三年中根本没有真正守制,而且列举的人当中很多就是那些写抨击文章的人。
被人突然揭了老底,那些文人顿时哑火,再也不敢撰文进行抨击。
眼见反对的声音渐渐微弱,李景抓住时机颁布政令,宣布改守制时间为四十九天,以后百日、周年等祭日允许官员请假回家祭拜。
很显然,李景的这种做法更加人性化,一下子得到了众多官员的支持。
不过李景随后颁布退休制度,即官员年龄超过超过七十岁就必须退休,六十岁如果身体状况不好,也可以告老还乡,退休以后仍然享受原来品级的待遇,同时又规定官员年龄超过五十五岁将不再予以晋升。
之所以把年龄限制在七十岁,是因为很多六十岁的官员依然思维敏捷,身体健硕,这样的官员仍然可以继续工作。
退休制度打破了原来的官员终身制,像海瑞那样七十多岁还能出来做官,像严嵩那样八十多岁还担任内阁首辅的事情是再也不会发生了。
退休制度的颁布对年轻的官员来说无疑是个福音,原本这些人反对更改丁忧的时间,就是怕那些年老的官员占据位置,他们失去了很多晋升的机会,现在有退休制度,就意味着他们不需要等丁忧这样的机会才能晋升。这时,原本反对更改守制时间的低级官员非但不再反对,相反还大力支持新制。
这场改制风波闹腾了近半年,终于顺利得以施行。
当然,施行归施行,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支持,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反对。只是由于支持新制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的声音被压住了而已。
而这个时候,李景已经没有精力跟这些人浪费口舌了。这时,李景的目光已经放在了西南方向。
从崇祯九年李景进京的时候,就开始为西南战略进行布局,经过五年多的时间,张楚基本上探明了缅甸和老挝还有安南的地形,同时还修建了三条为大军提供补给的道路,并在沿途建造了多处物资补给点。
而调往云南驻扎的数万士兵经过多年训练,已经完全适应了西南的气候,加上秦良玉的悉心调教,这些人也适应了山地作战。可以说西南军已经具备了收复缅甸和老挝以及安南侵占大明疆土的条件。
实际上,近两年张楚和秦良玉已经多次请战,只不过这两年大明依旧天灾不断,国库虽然比以前富足,可依然受制于粮食问题。
其实,要不是李景这几年异常重视水利,各地都在兴建水利设施,同时大力推广各种高产并且抗旱耐涝的农作物,这几年的天灾恐怕没这么容易度过去。
当然,占据了河套地区以及开辟了辽河平原这两大粮仓以后,朝廷还是储备了一些军备用粮的,只不过这些军备粮不可能同时支持几路大军同时开战。
现在卢象升部已经完全占据了朵甘地区,洪承畴部也已完全控制了原来土默特部落占据的地盘。
这个时候,李景必须要有所选择,是全力支持卢象升攻占乌思藏地区,还是全力支持洪承畴向西北进军,抑或是支持曹文诏平定漠北,或者是支持张楚平定缅甸。
就在李景左右为难之时,高奇的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高奇建议对缅甸用兵。
理由是这几年曹文诏,卢象升和洪承畴各部一直处于作战状态,虽然各部所向披靡,但是毫无疑问,士兵已经非常疲惫了,应该休整一段时间。
而西南方向朝廷这些年投入这么多,却一直没有展开军事行动,看到别的兄弟部队都在开疆拓土,只有西南军寸功未建,不免有伤将士们的士气。
对高奇的建议,李景自然要仔细地考虑,权衡再三之后,李景终于决定卢象升,洪承畴暂缓军事行动,稳固已经占领的地盘,全力进行生产。至于曹文诏部则进行整编,将原隶属于祖大寿和吴三桂的部队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