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6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说,在明朝中前期,如果没有土地的话,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费用最少要四两银子。

    等到了明朝中后期,粮价开始出现上扬,同时白银与铜钱兑换下降,一两银子仅能兑换八百文铜钱,而一石谷米大约在四百文到六百文之间,折成净米的话,要一两银子到一两五钱银子一石,也就是说,这时粮价翻了一倍半。

    实际上天启和崇祯年间,连年天灾,战乱不断,粮价开始飞涨,很多地方米价达到五六两一石。而天灾最严重,战乱最频繁的地方,一石米甚至要几十两银子。

    李景计算粮价当然不会按照这个价格来计算,要是按照这个价格计算的话,老百姓全都得饿死。李景是根据产粮地的均价加上运输费用,再加上粮商的利润来计算粮价。

    江浙,两湖等产粮大省,净米大致在一两五六钱左右一石,运到京城,一石米大约要二两银子多一些。

    也就是说,如果老百姓没有土地,全靠买的话,那么一个五口之家,无论怎么节省,一年吃粮至少要八两银子左右。再加上杂七杂八的费用,一年要九两银子。

    大明一名普通士兵的军饷一个月是七八钱银子,一年下来,也就八两银子,养活一家,勉强混个温饱。如果拖欠军饷,那士兵的家人就没有饭吃,所以每当朝廷拖欠饷银,就有士兵闹事儿,甚至跟随流寇造反。

第565章 庆典准备() 
那么李景给士兵开多少军饷呢?

    李景的士兵军饷一共分三等,第一等是济世军,军饷最低的三等兵一个月是二两银子,平均算的话,每人每月是三两银子还多。就算按二两银子算的话,每人一年的军饷是二十四到二十六两(有闰月),一年二十四两,济世军的家人生活肯定是非常富裕的。

    第二等是辅兵,每人每月是一两银子,一年下来是十二两,温饱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等是新兵,李景给新兵开出的饷银是一个月八钱银子,正好能解决温饱。

    因为待遇不同,便给了士兵一个目标,为了多挣钱,士兵就会努力训练,打仗时也会奋勇,争取立功晋级,享受更高的待遇。

    但是济世军的军饷显然是偏高的,就算每人每月三两,一年下来就是三十六两,五万人一年就是一百八十万两,如果大明的五十万军队都按照这个标准发放饷银,那大明要不了多久就得破产。

    所以李景执政以后,济世军迟迟不敢扩编,始终是五万人。

    但是如果士兵始终无法晋级,必然会影响士兵的士气,而为了减少军费的开支,那就只能在济世军之下再列一等。

    沈正显然是也看出了这个问题,因此才按照济世军的最低标准,又列了一等。

    沈正的意思是这一等士兵的军饷为每人每月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这个标准显然不低,但是根据现在大明的物价来算,也不是很高。

    一名士兵一年二十四两银子的军饷,一年维持家用按一半算,可以结余十二两,可十二两银子能干什么呢?毫无疑问,以中国老百姓对土地的情节,有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买地。

    但是大明现在良田一亩要八两银子,差一点要五两银子,一名士兵玩了一年命,最后只挣了两亩地。这样算的话,一年二两银子的军饷也不算高。

    可是一名士兵每月二两银子,一下子晋升二十五万人,每月就是五十万两银子,一年就是六百万,加上五万济世军,每年又要二百多万,这就是八百万。新兵二十多万,晋升辅兵以后,每月军饷二十多万,一年下来又是二百四十余万,这就是一千多万了。

    如果今年再招募五十万新兵,每年军饷又增加近五百万,一年光军饷就是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以大明现在的财政状况,维持起来肯定是相当困难。

    新兵和辅兵以及济世军的军饷已经定了下来,改是不可能了,唯有从第二档想办法。

    想了一会儿,李景说道:“岳父,以后济世军永远保证五万人,除非有士兵退役需要增补,否则绝不增加人数。

    另外,增补的士兵必须从正兵当中挑选最优秀的士兵,优先选拔有军功的士兵。也就是说,以后济世军就相当于一支荣誉部队,要让士兵以加入济世军为荣。

    这样一来,大明的正规军就以正兵为主,不过只有二十五万正兵显然是不够的,以后肯定还会扩编,随着人数增加,军饷肯定越来越多,以大明现在的财政状况,恐怕负担不起。我觉得,二两银子还是有些高了,先按照每人每月一两五钱银子定吧。”

    沈正闻言笑道:“大帅英明,这样一来,光这二十五万人,一年就能省下一百四五十万两银子。”

    李景摇摇头叹了口气道:“降低士兵的军饷,不是正道啊!”

    顿了顿,李景接道:“高奇,军政部要详细列出军功的赏额标准,现在国家没有钱,只能尽量赏赐士兵们的土地了。”

    高奇点点头:“其实这样也好,为了能得到赏赐,士兵在作战时,必定奋勇。”

    轻轻点了点头,李景接道:“这次往满剌加派兵,还是从曹文诏的部队抽调把。抽一千济世军,再加九千普通士兵。

    那个祖大寿和吴三桂的部下战斗力我看还行,从他们的部队当中各调三千人。这道命令年前就发下去,等过完年部队开拔,先到福建整训三两个月,然后让郑芝龙派船接到满剌加驻防。”

    “要不要带点骑兵过去?另外,这支部队由谁领兵?”高奇问道。

    李景摆摆手:“满剌加那种地形派骑兵没用,至于领兵的主将人选我已经想好了,让刘洪去,我已经跟刘洪说好了,让他在满剌加待几年,等他退休的时候,再给他提一级。”

    高奇点点头,轻叹了口气道:“老刘这个人打仗是把好手,可惜年纪偏大,不适合冲锋陷阵了。不过驻守满剌加,老刘倒是个合适人选。”

    李景笑道:“其实我选老刘到满剌加,就是看中他的年龄,他年纪大,做事稳,有他坐镇满剌加我才能放心得下,要是陈大虎和刘二愣那样的,我就得整天牵肠挂肚了。”

    众人闻言顿时轻笑起来。

    笑了一会儿,李景说道:“年后基本上就这些事情了,你们还有什么补充的没有?”

    沈正笑道:“年后的事情倒是没有,今年过年有点事要跟你说一下。”

    “说来听听。”李景笑道。

    沈正笑了笑道:“是这样,朝中一些大臣们希望今年过年的时候能够搞个庆典。”

    “搞个庆典?庆祝什么?”李景奇道。

    沈正笑道:“诸臣们说,现在流寇已经平定,辽东也安稳了,甚至朝鲜马上也要并入到大明的版图,大明自成祖以降,从未如今日这般强大,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局面,全仗大帅领导有方,大家的意思是想过年的时候向大帅表达一下敬意。”

    李景闻言笑道:“向我表达敬意?呵呵,大明能有今日之局面,非我一人之功,因此这个……”

    猛然间李景发现包括朱由检在内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自己,李景心中一动,忽然笑道:“你们是不是都商量好了?这样吧,向我表达敬意就免了,庆祝一下还是可以的,不过动作不要搞得太大,毕竟国库还不是很充裕,尽量节省一些。

    恩……我看大家可以上表向皇上祝贺,皇上这些年为了中兴大明兢兢业业,大明能有今天的成就,与皇上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看大家向皇上表示祝贺吧。另外,皇上是咱们大明万民之表率,更是大明的最高元首,这个庆典也要皇上来主持。”

    “李兄,大明能有今日,全赖李兄之功,诸臣向李兄表达敬意,乃是分所应当,至于庆典当然也要李兄你来主持。”朱由检忙道。

    李景摇摇头笑道:“我来主持那置皇上于何地?而且国家大典本就是皇上的职责,李景虽然张狂,却也不至于罔顾法礼。

    对了皇上,我建议你到时带百官到天坛祭拜一下天地,国子监祭酒孔贞运文采过人,让他用点心思写篇祭文。”

    “李兄……”朱由检闻言一时心神激荡。

    李景笑着拍了拍朱由检的手道:“皇上,李景说的乃是肺腑之言,若无皇上鼎力支持,李景焉能顺利推行新政,大明能有今日,皇上居功至伟,有些朝臣可能不知道,但是李景心里是有数儿的。”

    转头看向沈正,李景接道:“百官朝贺,皇上必要赐宴,皇宫大内现在不是很宽裕,岳父,你回去以后找莹儿,这笔钱我来替皇上出。”

    “这哪行,怎能让李兄代我出钱?沈大人,这两年赖兴国公资助扶持,大内已比往年宽裕多了,这笔钱朕还是出得起的。”朱由检忙道。

    “这个……”沈正看了看李景,又看了看朱由检,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李景笑了笑道:“岳父,皇上赐宴自是王公公负责,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转头看向王承恩,李景接道:“这样吧,王公公,花了多少钱你报给我,我跟皇上一人出一半。皇上的几处产业正是起步阶段,给皇上省点钱放在厂子上面,等以后皇上发了财,咱们再花皇上的。”

    朱由检轻轻叹了口气道:“李兄,你这般事无巨细俱要考虑周全,便是铁人也受不住,你尚在病中还这般操劳,何时才能好好休息一下啊!”

    李景笑道:“事情交代完我就休息了。”

    便在这时,李香端着一只碗进来道:“老爷,该用药了。”

    朱由检起身接过药碗:“朕来服侍李兄用药。”

    “这个……这个……老爷,奴婢……”李香唬了一跳,语无伦次道。

    李景对朱由检苦笑道:“皇上,你这是要吓煞人啊!”

    朱由检摆摆手:“李兄为大明操劳病倒,我服侍李兄用药,正是分所应当。来,李兄,请用药。”

    说着吹了吹药碗,然后端着药碗递到李景嘴边,李景无奈,只好张嘴一气饮尽。

    喘息了几口,李景苦笑道:“还真是有些累了,岳父,你招呼皇上到前厅歇息,香儿,你知会小竹,让她安排膳食。我先歇一会,一会儿陪皇上用膳。”

    “你歇你的,这档口,哪那么多讲究。”朱由检忙道。

    说着将李景背后的靠枕取下,扶着李景躺下,给李景的被子掖了掖,朱由检摆手招呼大家出门。

    朱由检等人出门不久,李景便酣然入睡。

    不知过了多久,李景猛然醒起,抬眼四望,却见屋内一片漆黑,却是到了夜间。

第566章 天津卫() 
“来人!”李景坐起身喝道。

    李景话音刚落,小九掌着烛台进了卧室:“大帅,您醒了?”

    李景点点头,沉声问道:“皇上和诸位大人呢?”

    小九道:“皇上和诸位大人已经回京了。”

    “啊?回京了?怎么走这么急?”李景问道。

    小九道:“皇上和诸位大人说了,他们要是在这里,大帅根本就无法休息,另外京里很多事情等着他们处理,因此用过膳以后,皇上便和诸位大人回京了。”

    李景闻言默默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方道:“皇上和诸位大人走时,还说了什么?”

    小九摇摇头:“没说什么,只交代我们用心照顾大帅,让大帅好生休息。对了,皇上走时将御辇留给了大帅,说等大帅回京时乘坐。”

    “那皇上乘什么回京?”李景问道。

    “皇上坐沈大人的车,沈大人和杨大人同乘一车。”小九道。

    李景默默点点头,轻轻叹了口气。

    所谓投桃报李,李景送朱由检这么大的荣耀,朱由检当然要有所表示。只是朱由检并不明白,李景其实并不在乎那些虚名。

    另外,李景当时说的也确是实话,没有朱由检的支持,李景的新政不可能推行的如此顺利。

    因为朱氏一家统治大明多年,在官员和老百姓的心中,皇上是无可替代的,朱由检的威望还远非李景可比。

    而且在李景看来,朱由检确实一心想要中兴大明,看到大明的状况逐渐好转以后,朱由检完全放弃了夺回权力的念头,暗地里没有搞任何小动作,只是一力配合李景。

    也许作为一名皇帝朱由检可能是不合格的,但是作为朱氏子孙,为了保住大明江山,朱由检无疑是称职的。

    正因为李景看到朱由检的付出,因此才要给他回报,李景送给朱由检的回报就是荣耀,作为大明曾经最高统治者的荣耀:百官称颂,万民敬仰。

    掀开被子,李景起身下地。

    小九见了大惊:“大帅,您要做什么,要解手么?我给您拿夜壶过来。”

    李景摆摆手:“取衣服来,我下地活动活动,再这么躺着,身体都僵了。”

    “大帅,您身体还没好利索,千万别再受凉。”小九忙道。

    李景笑了笑,伸了伸腰,又阔了阔胸,然后说道:“无妨,多加件衣服,我想到外面走走看看。”

    小九苦笑道:“咱们现在住在天津卫废弃的指挥卫所,这里还没有城外热闹,而且现在大半夜的,有什么可看的?”

    李景笑道:“你不懂,正因为这里没什么可看的,才有看头儿,要是跟城外一样热闹,那我还看什么?”

    见小九一脸不解,李景笑着接道:“天津共有三卫,乃永乐年间所设,分别是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之所以设置这三处卫所,是因为天津东临海,西临河,南通漕粟,北近上都,实是要害之所。

    本来历任先帝是想把天津打造成一座军事重镇,可是自打建卫以后,这里却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战事,因此武备松弛,另外卫所军大多分散在各地屯田,致令卫所形同虚设。

    不过由于天津乃是漕运进京的中转站,并且长芦盐场亦建于此,因此这里吸引了大量的粮商盐商,这些商人的入住,令天津由一座军事重镇转变成一座商业之城。

    天启二年,李邦华任天津巡抚,到任后巡视天津城曾说:‘城外商贾辐辏,骈填逼侧,城内却是屋瓦萧条,半为蒿莱。’可见天津卫荒废到何等程度。”

    顿了顿,李景笑道:“既然天津卫已经失去了军事作用,那还不如把城里的军营建筑拆除,空出地来以作商用。我想出去看看,这里的建筑设施还有没有保留的必要。”

    “可是这会儿都大半夜的,黑咕隆咚的,也看不到什么啊!”小九苦笑道。

    李景笑了笑道:“本来是看不到什么的,可是前天下了一场雪,雪能反光,那就能看到东西了,另外我也不是到处乱走,城门处不是有城楼么,那里居高临下,四下一目了然,咱们到城楼上看看就行。”

    “大帅,您就不能好生歇息歇息么?”小九叹道。

    李景笑道:“我都躺了一天了,这还不算休息?出去走一走,活动活动,还是有好处的。快去,把衣服给我拿来。”

    小九叹了口气,嘴里嘟囔了一句,不过还是给李景取来衣服,服侍李景穿上,又给李景披上大氅,戴上帽子,然后出门招呼几名侍卫点上几盏气死风灯照明引路。

    天津卫虽是卫所,其实是一座小城,位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西南,城垣(周长)九里十二步,墙高三丈五尺。

    (注:明时的长度计算起来是很复杂的,需要进行换算,一里等于一百五十丈等于三百步,一步等于五尺,一丈等于十尺。

    而明朝的尺分三种,一种为营造尺,一种为裁衣尺,还有一种是量地尺,这三种尺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根据《律吕精义》(明世子朱载堉所着)记载,钞尺(即裁衣尺)与大明宝钞纸外边齐,曲尺(即营造尺)与宝钞墨边齐,宝源局铜尺(即量地尺)比宝钞墨边长,比纸边短,当裁衣尺之九寸六分(十分之九点六)。

    而大明宝钞(现存三十九张,误差甚微)墨边长31。904厘米,即营造尺当为31。904厘米(现存嘉靖牙尺为32厘米)。纸边长34。015厘米。即裁衣尺当为34厘米。根据推算可得知,量地尺应该为32。65厘米。

    一步等于五尺,这个尺应该是量地尺,也就是说,明时一步为一米六四左右。由此得知,一里应该是四百九十米左右。)

    天津卫城长不到三里,宽二里左右,相当于一个小县县城的大小。城门四处,每处城门皆有城楼。李景从住处出来,行不多远,便来到城门处。

    看了看久已失修的城楼,李景轻轻叹了口气,花了这么多钱,修了一座如此坚固的军事要塞,就这么废弃了。

    缓步登上城楼,李景极目四望,只见远处白茫茫一片,毫无一点生气。

    望了一会儿,李景轻轻叹了口气。

    “大帅,我就说大半夜的看不出什么东西,您偏不听。”小九笑道。

    李景摇头笑道:“那是因为你没有用心去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