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6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大虎笑着点了点头。

    沉吟了一会儿,陈大虎笑问道:“老孙那老娘还那脾气?没收敛一些?”

    李景苦笑道:“收敛什么,她要是能跟叔一样,老孙能把两个弟弟接到身边?老孙怕两个弟弟给他惹事儿,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陈大虎叹了口气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老孙不容易啊!”

    李景笑了笑:“其实老孙把两个弟弟带到福建,没少遭人弹劾,不过我知道老孙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没去理会那帮家伙。只是这样也算是给大家开了个不好的先例,以后官员任职,就会以此为借口,将亲人带到任所。”

    陈大虎笑道:“无所谓了,其实就算你规定官员不得携亲人到任,难道他的兄弟姊妹会不到他的任所看他?依我看,最终还是一个结果。只要都察院那帮家伙盯得紧,谅官员们也不敢纵容亲人做出违法之举。

    其实,依我看,这是个好事儿,方便了都察院那帮家伙查人。你想啊,那些官员要是好官的话,自然会约束家人,如果他们纵容家人的话,那就不会是什么好官儿,到时从他们的家人着手,那是一查一个准儿。”

    “哎呀!大虎哥这见识长进了啊!能想到这一层,不容易!”李景笑道。

    “嘿嘿,倒不是我有见识,其实我就是用这个法子对付南直隶那些官员的。他奶奶的,去年老子刚到南直隶的时候,南直隶那些官员没有一个听老子的话。妈的,不听老子的话,老子就查他的家人,凡是有不法之举的全给他抓起来,一圈下来,南直隶那些官员全都老实了,乖乖听从老子的命令。”陈大虎笑道。

    李景闻言大笑:“这个法子那些读书人就想不出来,其实也不是想不出来,他们是不想或者说不愿用这样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呵呵,浙江的政务你理顺的这么快,是不是把这个法子又用到了浙江的官员身上?”

    陈大虎摇摇头笑道:“呵呵,老陈在南直隶名声太恶,估计把浙江那帮家伙吓着了,我来浙江以后,说啥他们就听啥。妈的,老子想找茬儿都没法去找。不过这样也好,省了我老大的麻烦,一些小小不然的事情,我也就不去跟他们计较了。”

    李景点点头:“你能这么想,我就更放心了。大虎啊,想改变大明官场的风气,绝非一日之功,要慢慢来。

    有句话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去年我入京以后,拿下了一大批官员,也杀了不少人,这个猛药算是下过了,接下来就该慢慢调理了。”

    陈大虎轻轻点了点头。

    忽然陈大虎发现文青站在屋内的角落里,正奋笔疾书,陈大虎一怔,指着文青疑惑道:“大哥,他这是……”

    李景笑笑:“刚才忘了给你介绍,他是我的文书,姓文名青,字敬之。在文案工作之余兼着记录我的言行,以备以后写史之用。这个年轻人不错,做事认真,谦虚好学,有机会你提点提点他。”

    陈大虎闻言大笑:“老陈大字不识一箩筐,让我提点他?大哥你别跟我开玩笑了。”

    李景笑道:“这你可错了,如果他能学会你的理政方法,这一生受用不尽。”

    陈大虎转头看向文青道:“小子,不会瞧不起老陈是个大老粗吧?”

    文青闻言,急忙放下笔道:“不敢,不敢,能得大人提点,是学生的幸事。

    不瞒大人您说,大帅在我们面前时常夸赞陈大人和刘大人,说您二人虽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却能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解决难题,这是许多人都比不了的。

    您知道大帅极少夸人,大人屡屡得大帅夸奖,可见大人的理政能力若何。”

    “哈哈哈,小子说话受听。就冲你刚才这番话,老子就提点提点你。”陈大虎大笑道。

    “谢大人。”文青忙道。

    陈大虎盯着文青看了一会儿,正色道:“小子,你记住了,一个人不管走到哪一步,一定不能忘本,要记住自己的出身,更要记住是谁抬举的你。

    老子没读过史书,但是也知道史上有很多忘恩负义之人,在得势以后反将当年提拔栽培他的人打倒,这样的人可能会得势一时,但绝不会得势一世。”

    顿了顿陈大虎接道:“老子是农民出身,知道农民的苦处,因此当了官以后,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别看老子得罪了不知多少人,但是老子自信是个好官,老百姓会念着老子的好。

    等以后老子的儿子长大了,老子可以拍着胸脯对他说,老子这辈子值了。

    另外,老子这辈子最大的幸事就是遇到了大哥,是大哥把我从一个只会种地的农民一点点栽培起来,所以这辈子我只忠于大哥一个人,不管别人给我多少钱,许给我多大的官职,我都绝不会背叛大哥。

    我不是在你面前表白什么,这一点我大哥比你更清楚,大明这么多官员,只有我和刘二愣是地方官领兵。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大哥知道我和老刘忠心,把兵交给我俩他放心得下。

    老子还告诉你,是人都有朋友,用你们读书人的话叫结党,老子也结党,老子跟刘二愣结党,我和老刘结党没别的用意,一是我俩臭味相投,再一个就是要齐心合力保大哥的大明江山太平。

    你是大哥的文书,我估计也是大哥把你从人堆里简拔出来的,不管你是怎么想的,你脑门上都贴了个李字,在别人看来,你就是我大哥的人,所以你必须得对我大哥忠心,否则的话没人会看得起你。

    别跟老子说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屁话,关老二就是个没卵子的怂蛋,他要真的是个义士,就该有……有那个,大哥,放羊的那位叫啥来着?”

第549章 打击兼并() 
“苏武。”李景笑道。

    “对,是叫苏武,关老二要真是个义士,就该有苏武那样的气节,誓死不降。”陈大虎道。

    文青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关羽千百年来都被世人尊崇为忠臣义士的楷模,更被明神宗万历皇帝封为武圣,不想被陈大虎贬得一文不值。

    见文青欲言又止,李景知道文青对陈大虎拿苏武跟关羽做比较有些不大认同,当下笑了笑道:“大虎,你拿苏武先生跟关羽作比较不太合适。如果拿前朝文天祥,文山公作比喻的话就比较恰当了。”

    文青闻言顿时默然。

    对于文家这位先辈,文青自是更加推崇,同是被俘,文天祥可比关羽有气节的多。

    过了半晌,文青向陈大虎深深一揖:“学生受教。”

    李景摇摇头笑道:“大虎前半段说的话是不错的,但是后半段却不大对。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一种策略,当一个人处于劣势的时候,委曲求全以待来时,这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该做的事情。

    本朝高拱,徐阶还有张居正等人若非忍辱负重,焉能一举铲除严嵩这个大奸臣。

    不过,敬之啊,大虎没读过书,能说出这番道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我觉得比许多读书人强。”

    “大帅所言不差,陈大人说的确实很有道理。”文青忙道。

    李景笑了笑,看向陈大虎道:“大虎哥,今年北方各省旱情不减,虽说咱们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但是毕竟只能缓解一小部分旱情。

    我今年对辽东用兵,山西那边的存粮已经动用的差不多了,无奈之下才让岳父大人从你们这边调粮。

    现在看来,来年春耕的压力很大,若是来年无雨,必须靠南方来解决粮食的问题。大虎哥,你估算一下,浙江现在各府县的存粮能有多少?”

    陈大虎想了想道:“省府这边我准备了一百万石粮食,这是准备解往京城的粮赋,下面各府县的备用粮加一起至少还能有一百五十万石左右。”

    李景摇摇头轻叹一声:“二百万石粮食怕是不够,有些事情我们要未雨绸缪,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样,你动用一百万两银子的赋税从民间买粮,再让继先和顾秉有的商号收购一批粮食。这两批粮食你单独存放,以备不时之需。”

    陈大虎点点头,沉吟了一下道:“大哥,南直隶那两个省划拉一下还能有一百五十万石粮食,这个你心里得有个数儿。”

    李景笑了笑:“知道了。嗯……大虎哥,你心里要有个准备,来年我会任命你为江浙总督,大明的粮仓你得给我看好了。”

    “这个……”陈大虎沉吟了一下道:“大哥,兄弟的能力你是知道的,你要让我管这么大的摊子,我得跟你要兵,我手里要是没兵,做事就不大灵光。”

    李景摇摇头笑道:“兵我是没有的,一个都调不来,你只能自己想办法。这样吧,你自己招兵,你估计要多少兵能够,我让高奇给你增加新兵编制。”

    陈大虎大喜:“那我招十万兵。”

    李景瞪了陈大虎一眼:“你也不怕撑死!十万兵你养得起么?我可跟你说好了,你招的兵暂时只能靠江浙两省的财政来养活,而且你不许往老百姓身上摊派。你算一下,在江浙两省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能养多少兵。”

    陈大虎笑道:“哪有大哥说的那么邪乎,我招募的都是新兵,了不起把以前的卫所军划过来,军饷一人一个月用不上一两银子,十万人一个月不到十万两,一年也就一百多万两银子,以江浙两省的财力,一年一百万两银子算得了什么!”

    李景摇摇头:“你只算军饷,还有粮草呢?还有服装呢?十万人一年要吃多少粮?服装一年至少四套,这要多少钱?最关键的是武器,十万人,我一下子上哪给你造这么多武器?”

    “嘿嘿,我可以不用朝廷一粒粮食,也不往老百姓身上摊派,武器我也不要那么多,只要能装备两万人的步枪就行,至于服装,咱家在平阳府开的制衣厂不做服装干嘛?这些年制衣厂光养人了,也没个收益,这次也该见见回头钱了。”陈大虎笑道。

    “咦?你不要朝廷一粒粮食,也不摊派,那你的粮食从哪里来?”李景奇道。

    “我手里有地啊!”陈大虎笑道。

    李景闻言更是不解:“你手里有地?你从哪弄的土地。”

    “哈哈哈,大哥裁撤卫所,可是各个卫所都有大量的土地!只不过卫所的土地大多被当官的或卖或占或者是荒芜了。老子可不管那一套,谁占的都给我吐出来,谁买的赶紧给老子交出来,至于荒芜的,我手里有了兵以后,想开出来还不容易。”陈大虎大笑道。

    “等等!”李景忽然收敛笑容道:“我记得张鳌说籍没的土地都分给了无地的农民和遣散的士兵。你别告诉我,你收回的这些土地,没分给无地的农民和遣散的士兵?”

    陈大虎笑道:“哪能呢,我都是按照大哥的吩咐,按人头给他们分地,一个人头五亩土地。”

    “那你手里怎么还有这么多闲置的土地?”李景奇道。

    陈大虎苦笑道:“这能怪我么?卫所的军户就那么多人,分完了还剩这么多地我有什么办法。”

    李景一怔,沉吟了一会儿,猛地一拍额头,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大明有多少耕地,在派张鳌进行测量以前,李景已经掌握了大概的数据。

    万历初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对大明全国的土地进行了一次长达四五年的详细测量统计,万历六年统计出来的数据为七百万顷,即七亿亩土地。而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三十年,大明全国耕地面积为十二亿二千五百多亩。

    之所以相差这么多,是因为都司和卫所的土地不归地方官府管辖,也就是说这部分土地不在地方官府统计之列。而到了万历三十年的时候,很多都司和卫所划入地方府县,这才造成耕地面积猛增。

    但是李景对万历三十年的测量数据并不完全相信,因为卫所的土地早就被私人侵吞,测量的时候必定会有重复统计的情况出现,因此,才让张鳌重新进行测量统计。

    按照李景估计,大明的耕地面积应该在九亿亩到十亿亩左右。而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和天灾,必定会有大量的土地荒芜,也就是说,现在的实际耕地面积必定会减少。

    而张鳌经过一年半的测量统计,虽然还有许多地方没有测量完,但是已经测量出来的数据跟李景的估算非常接近。如果全部统计完的的话,全国的耕地面积应该有八亿五千万亩到九亿亩之间。

    土地的数量有了,还要算人口,这样才能知道每个人能分摊多少土地。

    那么大明一共有多少人口呢?

    根据大明的户籍和军籍进行统计,大明的人口总数是一亿五千万左右。

    但实际上却只有一亿多一点。

    听起来很搞笑,接近九亿亩土地怎么可能只有一亿人口?人均九亩土地,每亩产粮三百多斤,每个人有两千七百多斤粮食吃,就算两亿人口,每人也有一千三百多斤粮食,老百姓吃都吃不完,怎么可能会吃不上饭?

    原因很简单:土地兼并。大明大量的土地都掌握在皇亲国戚和那些官绅的手中,几乎占据了大明七成以上的土地,老百姓的手里是没有多少土地的。

    而老百姓在大明的人口比例却占了九成以上,用不到三成的土地怎能养活九成以上的人口?

    其实当土地兼并达到一定程度,老百姓开始吃不上饭的时候,人口就开始下降。

    到了明朝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这时人口下降的也就越来越严重。

    到了崇祯年间,北方数省连续十多年的天灾不断,各地到处闹乱,再夹杂着瘟疫,这些地方人口下降的格外厉害。尤其陕西和山西,流寇闹得最凶的时候,很多地方几乎是十室九空。

    李景重拳打击土地兼并,籍没了大量的土地,根据在籍的人口数量,在北方,李景是按照人均十亩分派土地,在南方是按照人均五亩分配土地。

    根据李景的计算,这样分配,基本上大明不会再有闲置的土地,而且人均五亩土地,老百姓完全可以做到衣食无忧。

    但是李景忽略了人口下降的问题,李景没想到大明的实际人口数量远没有在籍人数那么多,尤其是卫所的军户。经过多年逃籍,卫所的实际人数远远少于在籍人数。

    而且卫所占有的土地数量远比李景想像的还要多,人少地多,这一来就有大量的土地闲置。

    想明此节,李景不由苦笑,看来光取消卫所制还不够,还要重新制定户籍。

    见李景不语,陈大虎接道:“我把卫所的土地收回来的时候,就根据大哥的规定进行分派,没想到会剩下那么多土地。

    另外,我籍没分派土地的时候已是秋天,有些地里还有庄稼没有收割。我琢磨这事情不能做的太绝,因此收完赋税,剩下的粮食我没有强制征缴。也就是说,今年这些土地才正式收回来。”

第550章 招募屯田军() 
李景点点头:“你做得很对。”

    笑了笑,陈大虎道:“不过大哥你别惦记今年产的粮食,今年没有多少收成,主要是我招不来种地的农民,要怪就怪你自己,谁叫你把土地分给了那些农民。

    明年,明年我手里有了十万兵,这些土地就有人种了,要是年景好,我最低给你上缴五百万石粮食。”

    李景闻言大惊:“你手里有多少闲置的土地?”

    陈大虎道:“南直隶那边大约有五万顷地,划归江苏的有三万多顷,浙江有一万多顷。因为这两个地方卫所不是很多。”

    李景闻言默默点头。

    江浙两地就有这么多闲置的土地,可以想见陕西等地会闲置多少土地。

    想了想,李景道:“如果有四万顷地的话,那么养十万兵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行,这事儿我同意了。”

    说着,李景突然笑了笑:“大虎哥,这次你可给我解决了老大的难题。

    我在福建的时候,老孙建议我征兵,我还担心大明的财政养不起这么多兵。

    现在看来,朝廷再养一百万兵也没有问题,而且我们养兵的同时,还能给朝廷上缴大量的粮食。”

    沉吟了一会儿,李景接道:“现在唯一为难的是,如果军垦的话,各地负责的人需要好生斟酌一下。江浙有你坐镇,我是不担心出什么问题的,山东有周老虎在,也不会有事儿,辽东有曹文诏坐镇,也不用担心,关键是陕西和河南还有安徽的人选。你帮我琢磨一下,这些地方谁能担此重任。”

    陈大虎一怔,陕西和河南不是有洪承畴和卢象升坐镇么?难道说大哥对这两个人放心不下?可就算不信任这两人,也不能当着文青谈论啊,这要传到洪承畴和卢象升的耳中,这不是要引起两人的异心么?

    转头看了看文青,见文青浑似没听到李景说什么一般,陈大虎心里忽然有些明悟。

    这间屋子现在只有大哥,文青和自己三人,要是这个消息走漏出去,无疑就是文青泄露出去的,文青再傻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