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5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又干了起来,以两人的文化水准,刘令誉估计是被曹文诏骂的狗血喷头。

    吃了这么大的亏,刘令誉算是把曹文诏惦记上了。

    不过刘令誉是河南道御史,曹文诏是山西总兵,后来是大同总兵,跟他八竿子打不着,想弹劾曹文诏得让山西道御史代劳,鉴于曹文诏在朱由检心目中的分量,山西道御史自然不愿意替刘令誉出头,因此,刘令誉这口气只好忍着。

    刘令誉终于等来了机会,前段时间曹文诏被调到洪承畴的麾下围剿流寇,眼下正在河南郑州一带驻扎,刘令誉是河南道御史,曹文诏跑到河南,正处于他的监管范围之内。

    不过刘令誉也不敢随便就弹劾曹文诏,尤其年初的时候,张献忠刨了老朱家的祖坟,曹文诏把张献忠及其部下斩尽杀绝,替朱由检除了一口恶气,朱由检对曹文诏褒奖有加,这时弹劾曹文诏纯属给自己找不自在。

    但是今天机会来了。

    刘令誉看出朱由检对曹文诏没上奏折有些不满,这也难怪,出了后金建国这么大的事情,曹文诏就算不敢主动请缨,起码也应该上道奏折表一下忠心。

    你不表忠心,那不是等于支持后金建国么?

    想明此节,刘令誉再无迟疑,当即出列,冲朱由检深施一礼,然后说道:“启禀陛下,微臣知道曹文诏现在在做什么?”

    “哦?曹文诏在干什么?”朱由检随口问道。

    刘令誉接道:“启禀陛下,曹文诏自从灭了张献忠部以后,便驻扎在开封府郑州一带,除了与左良玉总兵合伙消灭了几股小股流寇,便再无动作。”

    朱由检闻言,斜眼看了看刘令誉,心里暗骂:“曹文诏在郑州歇兵谁不知道,用得着你来告诉朕?”

    不过朱由检随即想起刘令誉的职务,马上知道刘令誉必有下文。

    果然,刘令誉接道:“陛下,微臣弹劾曹文诏对大明不忠!”

    刘令誉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一片哗然,纷纷侧目看向刘令誉,心中俱想:刘令誉这小子真他妈能扯,要是连曹文诏都对大明不忠,那大明还有一个忠臣吗?皇上现在对曹文诏极为器重,你公报私仇,弹劾曹文诏,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随即众人目光看向朱由检,不知朱由检要如何处置刘令誉。

    只见朱由检面沉如水,看向刘令誉森然问道:“你弹劾曹文诏不忠,可有证据?”

    刘令誉见朱由检脸色不对,心中莫名一慌,心中暗道:“难道我刚才揣测有误?皇上没有对曹文诏不满?”

    不过现在朱由检问话,已不容他多想,何况此时他骑虎难下,就算硬着头皮也得上了。

    琢磨了一下言辞,刘令誉躬身说道:“启奏陛下,此番东虏建国,实大逆不道之举,曹文诏身为大将,该当为皇上献计献策才是,然曹文诏无动于衷,不知居心何在?”

    刘令誉话音刚落,一干朝臣心中均是暗暗佩服,刘令誉以这个理由弹劾曹文诏确实名正言顺,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看来言官这两片嘴确实不是白给的。

    只是大家显然是低估了朱由检的水平,更不了解朱由检的心思。

    朱由检最恨的就是谈正事的时候,言官出来捣乱,本来事情议得好好的,也会被这帮家伙搅合黄了。

    当然,朱由检是绝不会随便地发落刘令誉的,朱由检很清楚,根据祖制,言官就算说错话也不能降罪于他们,而且这帮言官都是一伙儿的,贸然发落刘令誉,必然会遭到所有言官群起而攻,给自己找麻烦的事情朱由检也是绝不会干的。

    朱由检略一思忖,便找出刘令誉话里的毛病,于是笑了笑道:“刘爱卿刚才说,曹文诏身为大将,该当为朕献计献策,那么朝中诸位臣工是不是也该为朕献计献策呢?

    可是今天朝会议了这么久,不知哪位臣工为朕献上一计一策?这些条陈,满纸皆是痛斥东虏之言,竟无一人说应该如何对东虏用兵。

    打仗不是儿戏,不是派几万兵出去就没事儿了,军需粮草都需准备停当方能动兵。

    可是军需粮草应该如何调拨,谁来领军作战,各部之间应该如何协同?为何朕没有听到诸位臣工说过这些东西,为何这些条陈中没有一人写到这些东西?

    你说曹文诏没有为朕献计献策是对大明不忠,那么满朝臣工是不是也对大明不忠,对朕不忠?”

    朱由检此言一出,朝中诸臣顿时怒目看向刘令誉。

    估计要不是在朝堂之上,怕对皇上不恭,怕惊了圣驾,便会对刘令誉饱以老拳。

    要知道当官的最忌讳的便是拆同僚的台,刘令誉这句话经过朱由检这么一剖析,等于是告诉殿内诸臣,刘令誉在弹劾曹文诏的同时,其实也在说满朝文武无人为朱由检献计献策,等于是弹劾满朝文武都对大明不忠,对皇上不忠。

    这个打击面实在太广,吸引仇恨实在太高,一下子便令刘令誉成为众矢之的。

    朱由检轻轻一记太极推手,便把刘令誉推到群臣的对立面,既为曹文诏解围,同时又没得罪言官,更借此训斥了满朝文武一顿,实在是高明到极点。

    而刘令誉听完朱由检的话,再看到各位同僚的表情,顿时知道犯了众怒。也知若不马上想出办法自救,马上便会有无数人弹劾自己。

    刘令誉心思急转,所谓情急智生,片刻间便让他想出一个主意。

第307章 六百里加急() 
当此紧急关头,刘令誉不及多想,往前疾走两步,然后高声说道:“启奏陛下,微臣保举一人,陛下若是启用此人,定能扫平东虏。”

    刘令誉此言果然吸引众人注意,众人心里均在猜测刘令誉推荐的人会是谁。

    其实此时在大明还真有一个非常适合统帅大军对东虏用兵之人。

    这个人就是孙承宗。

    只不过孙承宗已经七十多岁了,这么大年纪领兵出征,一旦有个三差二错,谁都吃罪不起,因此大家明知孙承宗适合统军,却无人敢举荐于他。

    另外,孙承宗在大凌河一役失利之后,被人弹劾,孙承宗上疏告病,朱由检为平息朝议,准其归籍。这时再启用孙承宗,把孙承宗当什么了?夜壶吗?憋的时候就用,用完了再扔?

    实际上朱由检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才一直没有启用孙承宗。

    这时刘令誉突然说只要启用一人就可以扫平东虏,众人第一反应就是刘令誉会推荐孙承宗出山,只是不知刘令誉会给皇上一个什么台阶启用于他。

    就连朱由检也认为刘令誉推荐的是孙承宗。

    因此听了刘令誉的话之后,朱由检迟疑了一下道:“不知刘爱卿推荐的是谁?可是孙承宗孙学士?”

    不想刘令誉摇了摇头道:“非也,孙学士年纪太大,已不适合领军出征,另外孙学士只重防御,于进攻并不擅长。而此次对东虏用兵却需进攻,孙学士恐怕不具有这个能力。”

    “哦?那你举荐之人是谁?”朱由检奇道。

    刘令誉接道:“微臣举荐山西参将李景。”

    刘令誉话音刚落,身旁一人便道:“满口胡诌!对东虏用兵乃是何等重大之事,你竟然举荐一名参将领兵,这不是让东虏认为大明已经无人么?”

    刘令誉早就料到会有人反对,也早已想好了应对之言。

    只是刘令誉没想到会有人训斥自己,闻言急忙转过身去,仔细一看,却是新任兵部尚书张凤翼。

    张凤翼训斥刘令誉正是由于刚才朱由检的挤兑。

    张凤翼身为兵部尚书,辽东东虏建国,众人皆言发兵讨伐,而调兵遣将正是兵部的责任。

    偏偏兵部现在无人可派,即便有人,户部拿不出钱粮也是无用。

    也就是说,用嘴说发兵讨伐简单,实际做起来却难,打一场打仗需要的东西很多,光靠兵部根本干不了这件事,需要很多部门配合。

    需要户部调拨钱粮,需要工部提供武器装备,甚至需要礼部选日子,皇帝还要亲送领兵的大将。

    户部无钱,工部无法制造军备,兵部无将可派,这些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只能嘴上慷慨激昂,根本做不出什么实际的动作。

    不想刘令誉弹劾曹文诏,说曹文诏不献计献策,一下子被皇上抓住了痛脚,直接把满朝文武官员扯了进去。

    作为兵部尚书,张凤翼第一个脸上无光,因此张凤翼深恨刘令誉无事生非,在这档口公报私仇。

    待听说刘令誉举荐李景,张凤翼便直接出口反驳于他。

    这时候,张凤翼考虑的并不是李景有没有能力统兵的问题,而是针对刘令誉本人,就是说不管刘令誉说什么,是对是错,都得驳斥他的建议。

    听张凤翼驳斥自己,刘令誉也知自己刚才说了错话,被皇上利用,然后祸水东引。

    刘令誉是御史,权力虽大,品级却低,只有七品,跟张凤翼的高官大员品级差了十万八千里。

    张凤翼位高权重,刘令誉身为言官倒是不怕,但是谁知道哪一天自己会被调任,一旦落入张凤翼的手下,现在得罪了他,到时可就吃不了兜着走。

    当下刘令誉不敢怠慢,冲张凤翼拱了拱手道:“张大人,李景虽是参将,但别忘了,他还是皇亲,前年皇上下旨将坤兴公主许配给李景的儿子李安国,虽然公主年纪尚小,不曾婚配,但是契书却是已经下了的。而且公主现在就在李景处,自古以来,公主下嫁,可从未有如此恩遇的。因此,李景虽是参将,但是身份却是尊贵。”

    听刘令誉说李景是皇亲,张凤翼不由暗自冷笑。

    李景要挟朱由检把公主送到平阳府抚养,张凤翼如何不知?但是张凤翼更知道朱由检此举乃是被逼无奈。对于皇家来说,公主如此婚配,可谓奇耻大辱,朱由检是绝不愿意听人提起此事的。

    此时听刘令誉提起此事,张凤翼便知道刘令誉肯定要倒霉了,痛打落水狗的事情张凤翼自然不会错过。当即冷笑了一声道:“李景不过一名小小参将,蒙皇上隆恩,将公主下嫁,便该一心报国,可是他屯守平阳府,嚣张跋扈,可曾把皇上放在眼里?你举荐于他是何用心?”

    但是张凤翼显然是低估了刘令誉的战斗力。

    刘令誉身为言官,整天不是弹劾这个,就是弹劾那个,在朝堂之上可谓身经百战,嘴上的工夫十分了得。

    见张凤翼如此不客气,刘令誉马上明白张凤翼这是想置自己于死地,这时已顾不上日后的事情了,当务之急是把张凤翼驳倒。

    当下刘令誉便道:“李景是否忠心报国,不是由张大人你一言而决。何况张大人身为兵部尚书,当此大明受辱之时,却无一策献与陛下,也未见得就是忠心。”

    听刘令誉说自己不是忠臣,张凤翼当时便急了,当即接口问道:“本部如何不是忠臣?”

    刘令誉冷笑道:“所谓国难见忠臣,大人身为兵部尚书,在无人统兵之时,便该主动请缨亲自上阵,可是大人你却畏首畏尾,绝口不提此事,这让下官如何把你当成忠臣?”

    “你!”张凤翼没想到刘令誉会如此挤兑自己,情急之下,只是哆哆嗦嗦地指着刘令誉,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刘令誉和张凤翼在朝堂之上争执,朱由检听着先是气愤,接着便感到一阵悲哀:“这便是大明的官员么?当此国家受辱之际,这些人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居然还有闲心思在朝堂之上打嘴仗?”

    朝中的大臣并没有注意朱由检的表情,这时大家正滋滋有味地看刘令誉和张凤翼掐架呢。

    言官跟高官官员掐架这样的事情已经许久没有发生了,难得出现一次,大家怎能错过这样的好戏?

    但是这些人的表现却完全落入到朱由检的眼中,看到大臣像看戏一样看刘令誉和张凤翼争吵,这一刻,朱由检在龙椅上真的坐不下去了。

    就在朱由检犹豫着是否退朝的时候,殿外忽然传来急报。

    少顷殿门打开,一名侍卫急匆匆跑进殿来,从刘令誉和张凤翼二人中间穿过,跪倒在阶前,高声叫道:“六百里加急。”

    王承恩疾步走下台阶,从侍卫手中接过信笺,然后转身来到朱由检的身旁,将信笺交给朱由检。

    朱由检急忙扯开信笺,看完之后,脸色顿时大变。

    “陛下,发生了何事?”温体仁见朱由检脸色不对,急忙上前问道。

    朱由检叹了口气方道:“东虏兵分三路入喜峰口,独石口。现在东虏正往居庸关和昌平北路行进。”

    “啊!这么快?”温体仁惊道。

    “说这些已经没用了,诸位爱卿还是赶紧想对策吧!”朱由检摇摇头道。

    朱由检话音刚落,刘令誉便接道:“启奏陛下,东虏已经入关,唯今之计必须阻止东虏进犯京畿。”

    “说的容易!咱们有兵么?”张凤翼不屑道。

    刘令誉笑了笑道:“张大人不是说自己是忠臣么?现在东虏都打进来了,大人还不出战么?现在可是检验大人是否是忠臣的时候了。”

    “你当本部院怕死么!”张凤翼怒道。

    说着张凤翼冲着朱由检施了一礼道:“陛下,臣恳请前往昌平督师,以御东虏!”

    张凤翼身为兵部尚书,想不出任何办法对付东虏,朱由检本就不大待见于他,刚才看张凤翼跟刘令誉打嘴仗,对张凤翼更是心生厌恶,听他主动请缨,当即点头道:“张爱卿既然愿意前去,那就去吧。军情紧急,张爱卿这便动身吧!”

    张凤翼没想到朱由检连哏儿都不打就同意了,一时间上吊的心思都有了。

    但是这事本就是他主动请缨,而且朱由检已经同意了,再想打退堂鼓已经来不及了,当下只好给朱由检磕了个头,见朱由检也不理会于他,无奈之下,只好起身出殿而去。

    待张凤翼离去,朱由检冷眼看了看刘令誉道:“你让张凤翼主动请缨,自己可不能后人,张凤翼到昌平去了,你到居庸关监军去吧。”

    刘令誉刚把张凤翼挤兑到前线,还没来得及高兴,没想到马上轮到自己。

    刘令誉知道此时万万不能推辞,因为这时要是恼了朱由检,朱由检肯定不会对他客气,必然会以自己怯战的罪名砍了自己。

    刘令誉也不迟疑,跪地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起身离去。

    见两个讨厌鬼都走了,朱由检心情稍好了一点,然后对诸臣说道:“靠这两人前去督师监军肯定是不行的,尤其昌平是京城的门户,不容有失,诸位爱卿议一下,看如何应对眼下的局势。”

    温体仁忙道:“陛下,曹文诏已在郑州休养了一段时间,此时正好排上用场,不如调曹文诏部驰援昌平。”

    朱由检点点头:“此议甚好,你即刻发文,调曹文诏部进驻昌平。”

    顿了顿,朱由检接道:“前次王朴失职,这次让他戴罪立功,让他率部驰援居庸关吧。”

    温体仁闻言连呼皇上圣明。

第308章 岌岌可危() 
清军叩关,京师戒严。

    朱由检在调曹文诏和王朴增援的同时,又命令李国辅率部防守紫荆关、许进忠率部防守倒马关、张元亨守龙泉关、崔良用守固关。

    朱由检应对的不可谓不及时,不过他显然低估了清军的攻击速度,高估了驻守昌平的明军的战斗力,更忽略了从北京到河南郑州的距离。

    从独石口到昌平不过三百里,且朱由检接到六百里加急的时候,清军已经开始往昌平的方向攻击前进。而郑州距离昌平却有近两千里的路程,不等信使跑到河南郑州,清军早就打到昌平了。

    因此当曹文诏接到调令的时候,昌平已经被从独石口进入大明境内的左路清军攻陷,昌平总兵巢丕昌投降,户部主事王桂、赵悦,判官王禹佐、胡惟弘等被杀。

    其时,自告奋勇前往昌平督军的兵部尚书张凤翼与宣大总督梁廷栋怯不敢战,反而听从部下之议,率部屯守五重安,固垒自守,得知昌平失陷,二人自知难免,服毒自尽。

    清军攻陷昌平之后,乘势南下,围攻顺义,顺义知县上官荩与游击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等拒城死守。然寡不敌众,最终城陷,上官荩与治国器、苏时雨等力战而死。

    接着清军又攻下宝坻、定兴、安肃、大城、雄县、安州等近畿州县,对北京城形成合围之势。

    眼见京城岌岌可危,朱由检急令各省起兵勤王。

    河南南阳唐王朱聿键闻京师戒严,亦率兵勤王,走到开封的时候,河南各级官吏怕跟唐王一起获罪,齐齐跑到周王府请周王劝止唐王勤王之举。

    周王知道此事事关重大,找到唐王好生劝告了一番,朱聿键这才止步。

    不过这时,唐王起兵的消息已经传入京城,朱由检闻听大惊,急忙命人下诏,让朱聿键马上返回南阳。

    ……

    皇太极更换国号的消息传入大明,平阳府这边自然也得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