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5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景见状,微微一笑,端起茶杯向袁可立敬了一下。

    袁可立微笑着点点头。

    李景轻轻饮了口茶,放下茶杯,然后说道:“你且说说,皇太极是怎么知道我的。”

    范文程冲李景拱了拱手道:“是这样,数月前,我家大汗在大同作战失利之后,派人仔细调查过大同的驻军……”

    原来,皇太极在官屯堡之战惨败之后,仔细询问了逃回来的败军,得知设伏的明军部队竟有一万余人,再加上防御得胜堡的数千人,总数达到了两万之众。

    当皇太极得知这支部队竟有这么多人,顿时坐立不安起来。

    不过皇太极当时并未多想,仍然想通过军事手段解决这支部队,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孤军深入,绕路背袭的计划。

    只是皇太极没想到他手下那帮玩意儿见不得好东西,在深入大同腹地之后,匪性发作,大肆抢劫,暴露了行藏,以致偷袭计划失败,五千精锐被明军包了饺子,一个没逃出去。

    两战损失了近两万人,令皇太极心痛万分。

    这时皇太极已知,靠军事手段肯定是解决不了这支明军部队了,唯有另想他途。

    实际上皇太极能想到的办法也只有一个,就是想法子招降这支明军。确切地说是招降这支部队的将领,也就是曹文诏。

    不过,曹文诏乃是大同总兵,招降的难度实在太大。

    要知道,大同总兵乃是正一品,虽然武将的品级不大值钱,但是在大明也没多少人能达到这个级别。

    另外,曹文诏还有一个加授的衔,就是那个正二品的太子少保衔,这个衔虽是虚衔,但是品级却是实打实的。文官可以看不起一品的总兵,看是却不敢看不起这个太子少保。

    而且,曹文诏这个总兵手里可是绝对有实权的,想招降这个人,皇太极都不知道给什么价钱。(清人编撰明史,说皇太极行反间计,令崇祯上当,最后杀掉了袁崇焕,这个史料基本上可以断定为胡说八道。要知道袁崇焕乃是蓟辽督师,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且是以文官任职,当时在整个大明都找不到第二个有他这么高级别的将领。皇太极别说是收买,就算把汗位给袁崇焕,袁崇焕都未必肯干。)

    皇太极给不出价钱收买曹文诏,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收买曹文诏的下属。

    于是皇太极派出细作进入大同,多方打听之后,偶然得知,在大同驻守的这支部队居然并非大明的正规军,而是山西参将李景自己训练出来的,名字叫济世军。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皇太极大喜。

    山西参将,这才屁大点一个小官儿?说句骂人的话,北京永定河里的王八,恐怕都没这号人多。

    在皇太极想来,李景训练出这样的部队,明廷却只给了个山西参将的职务,心里不定多郁闷呢,搞不好都会怨恨朝廷。这时,如果对李景许以重金厚禄,李景必然率部来投。

    皇太极终究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他肯本不知道训练济世军这样的军队需要花多少钱,他要是知道李景在济世军身上竟然花费了数百万两银子的话,打死他也不会拿钱去收买李景。

    另外,这时后金的情报工作根本无法跟大明那些专业的情报人员相比,工作做得非常地不仔细。

    这帮探子只探听出济世军是李景训练出来的,就回去向皇太极报信,竟然不知道打探一下为什么山西参将居然可以训练这么多人马,为什么山西参将的部属会划归大同总兵指挥。

    不过这也难怪,明朝的军队编制本就有些混乱,再加上后金这帮人都是文盲,他们根本想不到山西参将只归山西总兵管辖,跟大同总兵没有任何关系。济世军到大同作战,是李景个人的行为。

    当然他们更想不到,就连崇祯皇帝想调济世军打仗,都得跟李景好生商议商议。

    错误的信息会令人产生错误的判断,皇太极就是这样。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皇太极马上召集中王公贝勒商议,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派人秘密潜入大同招降李景。当然,派谁去还得仔细商榷一番。

    首先这个人不能是女真人,因为女真人在大明实在太吸引仇恨,一旦不小心露出行藏,就是被人乱刃分尸的下场。

    当然也不能是蒙古人,蒙古人的相貌跟汉人虽然相差不大,不过蒙古人身上的羊膻味道实在太重,只要汉人的鼻子不瞎,一闻就能闻出来。

    要知道,在汉人的眼中,蒙古人也不怎么受待见,看到蒙古人,必然不会好言相待。以蒙古人的性格,一旦受辱,必然拔刀相向,那样一来,事情就办不成了。

    女真人不行,蒙古人也不行,剩下的只有汉人了。

    但是对汉人女真人是不大相信的。在女真人的眼中,汉人都是贪财好色之徒,让他们带着珍宝女人去行贿,一旦半道跑了,找都没处找去。

    就在众人争议不下之时,皇太极想到了一个人选:范文程。

    皇太极对范文程还是非常了解的,他知道,如果说哪个汉人能让女真人相信,那只有范文程了。

第289章 分化() 
范文程于万历四十六年被女真人虏获为奴以后,便正式投降后金,开始死心塌地为女真人卖命。每战范文程皆奋勇杀敌,立下不少功劳。

    天聪三年十月(崇祯二年),皇太极统率大军伐明(即己巳之变那次,袁崇焕于此战之后被崇祯所杀),范文程随军从征。

    后金军从喜峰口突入塞内,入蓟门,克遵化。后来,皇太极统军进攻北京,范文程留在遵化驻守,明军来攻,后金军前锋被围,范文程力战突围,找来援兵,救前锋脱险。因战功显着,范文程被授予游击之职。

    天聪五年八月,皇太极再次进攻明朝(大凌河之战),范文程又随军出征,并且单人独骑劝降守台明军。

    天聪七年三月,孔有德和耿仲明从登莱逃出,范文程前往劝降,五月,孔有德归降后金。

    自打范文程归降后金以后,后金对大明发动的所有重大战役,范文程全都参加过。

    而且范文程能言善辩,长于用计,且英勇善战,深得皇太极器重,被倚为左膀右臂,许多重大事情都与范文程商议。

    皇太极以及后来的多尔衮对大明发动的军事行动许多都是范文程谋划,后金能占领大明江山,范文程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实际上,要论铁杆汉奸,非范文程莫属,后来的吴三桂等人与之相比那是远远不及,便是后世的汪精卫等人恐怕都要对范文程甘拜下风。

    像范文程这样的铁杆汉奸,不光是皇太极信任,就连女真那些王公贝勒也十分信任于他。

    于是在皇太极的建议下,范文程再次被委以重任:招降李景。

    范文程讲述的很仔细,李景听的也非常认真,期间李景屡次打断范文程说话,让他把在场之人都是怎么说的,甚至表情都要问清楚。

    范文程知道李景问这些东西的目的是想打听后金首脑人物的情况,但是他并没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

    在范文程看来,这不过是后金在失利后进行总结,然后制定一项合理的行动,选他来招降李景,不过是一次很普通的选人而已,在场诸人说的话,或者是不以为然的表情,不过是表明他们的态度。

    见范文程一副不解的样子,李景自不会跟他解释什么。

    李景问的问题看似用处不大,但是其中却隐含着李景需要的信息。

    李景不是屠夫,他并不准备把女真人斩尽杀绝,女真人再不济,那也是中国人,把女真人这个种族灭绝,这样的事情李景还干不出来。

    不过一个抱成一团的女真民族肯定是不利于统治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分而化之。

    李景询问这些细节,其实就是想知道,后金现在是不是铁板一块,有没有分化的可能。

    因为根据李景手中掌握的信息,李景知道皇太极的汗位并非四平八稳,觊觎他汗位的人其实大有人在。

    其中最大的威胁便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

    据传,努尔哈赤临终之时,曾遗命多尔衮接任汗位,由大贝勒代善辅政。但是努尔哈赤死后,代善支持皇太极继位。并且为了确保皇太极能够顺利继位,代善等人逼迫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阿巴亥自尽殉葬,致使多尔衮未能登上汗位。

    对于这个传闻,李景并不相信。

    如果努尔哈赤真有这个遗命,以皇太极的性格,在铲除三大贝勒威胁以后,岂会留着多尔衮这个祸患?更不会把多尔衮提拔到统兵元帅的位置。

    让多尔衮执掌兵权,那不是给自己找病么?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皇太极决不会做这么愚蠢的事情。

    在李景看来,另一种传闻也不可信。

    另一种传闻是:努尔哈赤死前并未指定汗位的继承人,而是让掌管八旗的八个和硕贝勒共同执政。

    这个传闻更不合理。

    女真人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在努尔哈赤强力的领导之下才形成的,努尔哈赤不会不懂得集权统治的好处,更不会不知道八个人共同执政的弊病。

    要是八个人共同执政,一旦政见不合怎么办?这八个贝勒都手握重兵,又都没多少文化,解决问题的手段估计只有一个,那就是掐架。

    要是単掐还行,最多兄弟们打个头破血流,人脑袋打成猪脑袋。

    但是要是群殴的话,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女真人一共才多少人?打几次群架,人就打没了。大明要是趁机发动反击,女真人搞不好就得灭种。

    因此,努尔哈赤决不会做这么愚蠢的决定。

    根据李景的分析,努尔哈赤很可能是还没来得及指定接班人就去世了。

    (清朝这样的事情没少出,估计就是打努尔哈赤这里留下的传统,以后的顺治和康熙都不是指定接班人,反倒是争议最大的雍正其实是指定的接班人。)

    当时最有资格争夺汗位的就是四大贝勒,由于皇太极得到了代善的支持,于是得以登上汗位。

    不过多尔衮心里记恨皇太极这一点应该是无疑的,因为在努尔哈赤去世以后,多尔衮的生母,大妃阿巴亥殉葬。当时多尔衮十五岁,阿巴亥的年纪是三十七岁。

    可以肯定的是,阿巴亥绝不是主动要求殉葬。

    当时阿巴亥的小儿子多铎只有十三岁,阿巴亥脑子又不是不好,怎会舍弃幼子主动要求殉葬?

    既然不是主动,那就是被逼的。

    而能逼死阿巴亥的只有皇太极,代善这几个人。

    至于逼死阿巴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阿巴亥三个儿子的实力太过强大。

    阿巴亥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这三个人分掌三支部队,其时阿济格掌握的镶黄旗,多尔衮掌握的是正黄旗,最小的儿子多铎掌握的则是努尔哈赤的亲军。(这一点跟成吉思汗死前把部队分配给几个儿子的做法非常相像,继任的结果也非常像,可见他们的思维是非常接近的。)

    皇太极掌握的是正白旗,后来夺了镶白旗,皇太极当权以后,把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为正白旗和镶白旗,把自己掌握的两旗改为两黄旗。

    女真人一共才有八旗,阿巴亥三个儿子就管了三个,而且是实力最强的三个,要是再有她这个当大妃的妈支持,不管谁登上了汗位,都不会有多少话语权。

    因此,四大贝勒都知道,阿巴亥这个女人是决不能留的。于是四人在争夺汗位以前,假传努尔哈赤遗命,让阿巴亥殉葬,先把这个女人干掉了。

    虽然女真人对自己的母亲并不太看重,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妈。(外话:千万不要被电视剧误导,认为清朝的皇帝很孝顺。女真人其时并未完全开化,生活习惯跟以前的匈奴人非常相像。想想以前的匈奴单于继位以后怎么对待自己的母亲,就能看出女真人是怎么回事。清朝的皇帝孝敬母亲不过是表面文章,是入关以后为了政治需要才那么干的。因为汉人注重孝道,满人入主中原想坐稳江山,就得以孝道打动汉人。)

    亲妈被逼死了,皇太极是元凶之一,多尔衮兄弟一点不恨皇太极是不可能的。

    但是恨是一回事儿,真要付诸行动还得有实力才行。

    没有实力就去报仇,那是愚蠢的行为,聪明人是决不会那么做的。

    而真正的聪明人,即便是有实力也不会轻易动手,在动手之前,他还会找一个借口。

    这次大同会战失利,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口,此战失利,说明皇太极的能力不行,完全可以当成发难的借口。

    但是听了范文程的讲述之后,李景失望了。

    因为在战后总结的过程中,并没有人去挑战皇太极的权威,只有几人对这次会战稍稍提出了一点儿质疑。

    现在看来,只要皇太极不倒,女真人就不会被分化。

    不过李景并不气馁,他知道,之所以没人挑战皇太极的权威,是因为大同会战时,皇太极的直属军队并未遭受什么损失。等日后再打几次胜仗,把皇太极的底气打没了,就该有人冒头了。

    到时,李景从旁再稍加一点推力,便可使后金这个集团解体。

    对付分崩离析的女真人就好办的多了,以李景的军事实力,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们的武装解除,然后把他们跟汉人安排在一起居住,慢慢便可以将他们同化。

    李景不光准备用这个办法对付女真人,对蒙古人以及其他的少数民族,李景也准备使用这个办法。

    听完范文程的讲述,李景闭目沉思了一会儿,猛然间李景灵机一动,想起一个削弱后金的办法。

    范文程满口的金主,大汗,显然是铁了心要把汉奸当到底,而且在后金的治下,像范文程这样的汉人还有很多,正是由于这些汉人的鼎力相助,后金才会越来越强大。

    但是李景知道,女真人虽然重用了大量的汉人,但是骨子里对汉人并不信任。

    如果这时能令女真人怀疑范文程这个铁杆汉奸的话,以点带面,那么女真人对汉人将更加地不信任,汉人在后金的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很可能会激起汉人的不满。

    即便这些汉人不敢动摇女真人的统治,但是只要他们存了不满的心思,便不会尽心为后金出力,那样无形中便会削弱后金的实力。

    想到此,李景忽然笑了笑。

    李景冷笑的时候,范文程的感觉不过是害怕而已,但是在看到李景微笑以后,范文程的心里却在发毛。

    凭直觉,范文程认为李景对他开始不怀好意。

第290章 阳谋() 
应该说范文程这个人还是非常有能力的,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被皇太极倚为左膀右臂,凡事都会征询于他。

    对某些事,范文程会有一种本能的判断。

    另外,范文程来大明招降李景,事先不可能不对李景进行调查,到了平阳府以后,更是多方打探过李景的性情和为人。

    根据范文程掌握的资料,范文程认为,李景这个人是非常有才能的,并且在平阳府的声望极高。

    不过范文程认为李景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就是自负。

    范文程在调查时发现,平阳府诸般政令都是李景一言而决,不容有反对意见,可见其自负到了极点。

    第二点是贪财,通过询问一些老百姓和商家,范文程认为平阳府制定的税率太高,收钱太狠,从中可以看出李景非常爱钱。

    最关键的是范文程发现李景制定的政令与大明的制度格格不入,显见是对大明极其不满。

    正是在分析完李景的缺点以后,范文程才觉得可以招降李景。

    但是有时候亲眼看到的都未必就是真的,至于亲耳听到的更不一定准确。

    在见到李景之后,范文程就有些后悔,他发现李景根本就不是他分析出来那样的人。

    这个李景远比他想象中厉害的多,刚见面,还没等他自我介绍,李景就猜出他的身份,同时还猜出他的目的。

    这让他准备先套近乎,再进行诱惑的打算全部落空。

    范文程的底牌被李景看穿,在这次见面谈话中便完全出于下风,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只能是李景问什么他答什么。

    不过他也看出来,李景并没打算把他怎么样。毕竟他也算得上是一个使者,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他相信李景这点底线还是有的。

    但是范文程还知道,杀人有时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道李景要怎么对付他。

    因此当李景忽然微笑地看着他的时候,他本能的就觉得李景将对他不怀好意。

    李景微笑着看了范文程一会儿说道:“范文程,皇太极让你来招降于我,不会是就带了这些珠宝钱财吧?还带了什么?至少还应该有美女吧?咋没送来呢?”

    范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