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大丈夫-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承恩点点头,知道朱由检早就开始猜忌李景了。

    其实这也难怪,换谁当了皇上,发现地方上还有李景这样的人物都不得不猜忌。

    不说李景仅凭几千民军就打败十余万流寇,单就他的财力,也令人不得不防。

    但是眼下这种情形,朱由检无论如何也不能对李景动手,李景除了擅自越境这件事做得不对,剩下每一件事都是为国家着想,可谓大大的忠臣,要是连这样的人都拿下,那大明就真的没救了。

    不过王承恩知道朱由检的性格极其隐忍,当年为了拿下魏忠贤,朱由检可是屡屡示弱于魏忠贤,最后终于一举将之拿下。

    现在朱由检怕是又在玩当年那一手,只要时机成熟,必然将李景拿下。

    只是李景跟魏忠贤能一样么?

    李景不但有钱,还有兵,据说有一次曹文诏跟部下谈论李景的民军时说,若是他的部队对上李景的民军,定然被杀的片甲不留。

    曹文诏这么厉害的部队都打不过李景,这天下还有何人能制得住他?

    对李景这样的人只能好生安抚于他,一旦刺激到他,那后果可不是流寇造反这么简单了。

    王晨恩现在不明白的是,李景横空出世,即不贪财,又不贪权,那他为的是什么?

    说李景是为国为民,这一点王承恩只相信一半,因为李景现在做的事情确实是为老百姓做的,对朝廷也比较忠心。

    但是王承恩相信李景绝不是这么简单,不然的话他手握精兵为何不交于朝廷?

    据说李景手下的民军只知李景而不知有朝廷,就冲这个,要说李景是良善之民,王承恩是绝对不信的。

    王承恩相信朱由检也是看出了这一点,因此才对李景猜忌。

    只是要对付李景这样的人必须要尽早动手,时间拖得越久,他的羽翼就越丰满,一旦等他长成,那就再也无法收拾。

    可是现在根本没有理由收拾李景。

    想到起月前李景擅自离境,实在是对李景动手最好的机会,不想李景略施手段竟然躲了过去。

    而且李景现在还成了朱由检的金库,朱由检要用钱就不能对李景动手,只能眼看着李景的实力越来越大。

    最令王承恩郁闷的是,就算他发现问题的所在也不能跟朱由检说,因为李景成为朱由检的金库可以说是他一手促成的,现在跟朱由检说李景居心叵测,那不是给自己找病么?

    王承恩等于是主动搭上了李景的贼船,等他发现上的是贼船以后还不能举报,王承恩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第235章 杀鸡儆猴() 
王承恩觉得郁闷,其实李景比他还郁闷。

    因为擅自离境这件事,这次李景把自己许多实力都暴露了出来。

    这么做,李景也是没有办法,当时只有把朝廷那些大臣拖下水,他们才会帮自己说话,否则自己就要被下狱问罪。

    若不想束手待毙,就只能起兵造反。

    但现在却绝不是造反的时候,

    李景要是起兵造反,那么河南这些灾民便顾不上了,这可是上百万人,李景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多人死去。

    而且两年之内李景还要应付另一场更大的灾难,瘟疫。

    如果造反,平阳府一带便要成为战场,到时非但没有精力阻止瘟疫,只怕反而会加剧瘟疫的蔓延。

    看着马五送来的情报,李景摇了摇头。

    朱由检答应了运城的盐政由他全权做主,同时把所有的盐政官员全部调走,这说明朱由检现在真的是一点钱都没有了,不然的话,朱由检是绝不会把盐的专卖权交给他的。

    但是朱由检无奈出让盐的专卖权,对他必然会更加嫉恨,只要时机成熟,就会对他动手。

    轻轻叹了口气,对朱由检的隐忍,李景还是很佩服的,李景自问没有朱由检这份功力。

    对朱由检这个人,李景可能比朱由检自己了解的都深。朱由检身上有很多优点:坚忍,勤劳,爱民等等,但是在他身上同样还有很多致命的缺点:多疑,自负,没有主见,没有识人之明。

    在李景看来,朱由检并不适合做一名决策者,朱由检更适合做一名执行者。

    因为朱由检的性格决定他做不了一名决策者,作为一名决策者必须识人善断,哪怕他本身能力不行,只要他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就能弥补他自身能力不足的缺陷。

    与此同时决策者还要有决断的能力,人才考虑问题思路可能不一样,做法可能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决策者自己拿主意,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一会儿觉得这样好,一会儿觉得那样好,犹豫不决,那样也同样办不成事。

    刘邦和刘备就是这样人,他们本身没有太多的能力,但是他们用的都是有能力的人。

    同时他们能在关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果断执行。

    朱由检跟两个人一样,都是自身能力不足,但是他却没有刘邦和刘备那样的识人知人用人之明。

    大明朝可谓人才济济,军事上有孙承宗这样的战略军事家,有曹文诏这样卓越的战术执行者,文臣有袁可立这样睿智的政治家,科学有徐光启孙元化这样的天才科学家,可是他居然全部弃之不用,或者用的根本不是地方。

    而且朱由检性格多疑,别人提出的意见他总要先怀疑一番,然后他还非常自负,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哪怕自己做错了也不承认。

    最后他还不会在关键的时候做决断。

    因此刘邦和刘备最后能成为一代雄主,朱由检最后只能悲剧收场。

    但是朱由检作为一位执行者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朱由检性格坚忍,勤劳,只要告诉他怎么去做,他便会兢兢业业地将之做好。

    可惜朱由检是皇帝,没人会教他怎么做,更没人敢教他怎么去做。

    李景摇了摇头,朱由检的性格决定他的悲剧是注定的。

    就算大明的子民各个都是钻天鹞子,被他用网这么兜着,那也是白扯。

    放下马五送来的信件,李景拿起放粮的账簿仔细计算起来。

    河南这次受灾的面积和灾民的数量远远高出他原来估算,张楚随后运来了五万石粮食,第一批运粮队又回去拉来五万石粮食,但是粮食依然不够。

    据报,在一些偏远之地,由于粮食不能及时运达,已经有大量灾民在饥饿中死去,同时还有许多民众组织起来开始四下劫掠。

    对此,李景也是颇为无奈,因为平阳府那边的运力已经到达了极限,已经再也抽调不出马匹车辆运粮了。

    单靠民力运输的话,运来的那些粮食,民夫自己就得消耗一半。

    这次往河南运粮赈灾,李景总共调集了三万多民夫,大车五千余辆,几乎把平阳府所有的骡马都调来拉车,另外还征调了近万辆推车。迄今为止,光运粮的民夫和拉车牲口就已经消耗了一万多石粮食,这还没算护运粮食的士兵的消耗。

    算了会儿账,李景将账簿推开,心里暗自叹了口气,这么下去可怎么得了!

    看了看沙漏,李景对门外的亲兵说道:“去看看,河南的官员都到了没有?”

    亲兵接令而去,过了一会儿回报道:“启禀大帅,已经到了。”

    李景点点头,将账簿拿在手中,对亲兵道:“走吧。”

    李景现在所部驻扎的位置在陈留县,驻扎在这里,是因为陈留是这次河南大水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自打朝廷任命李景全权负责河南赈灾事宜之后,河南府,开封府这两府所辖地方官,就算在李景的行辕常住了,每天张口要粮,闭口要粮。

    对此,李景全部予以照准,要多少就给多少。

    但是等那些地官员带着粮食回去没多久,才知道李景的粮食是不好拿的,因为李景的粮食是用来赈灾的,而这些地方官要了粮食之后,大部分都私分了,并且在私分了以后卖给当地的粮商牟取暴利。

    对此,李景自然不会客气,所有贪墨粮食的官员还有那些跟官员勾结哄抬粮价的粮商全部被李景抓了起来。

    河南府和开封府一共五州四十五县,七品以上的官员一共不到两百人,但是被李景抓起来的就有一百多人,另外,哄抬粮价的粮商一共抓了二十六人。

    一下子抓了这么多人,两府的地方官自然不够用,于是李景临时提拔,以前的知县同知升为知县,主簿升为同知……总之是干活的全部提了上来。

    李景搞这么大动作自然瞒不过河南巡抚和布政使司那些封疆大吏,这些官员急忙跑到陈留询问李景要如何处置这些官员。

    实际上,李景虽然负责赈灾,但是并没有权力处置那些官员,但是李景显然对此是不予理会的。

    而河南巡抚还有布政使司那些官员虽然知道这一点,但是并未予以点破,他们知道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得罪李景的。

    因为李景手里有兵,这些兵不光可以弹压灾民闹事,还可以随时拿他们开刀。

    李景既然敢越境赈灾,胆子自然比天还大,得罪这样的亡命徒殊为不智。

    前日他们突然接到李景的军令,让他们到陈留一起审讯那些贪墨的官员。

    接到李景的军令,这些封疆大吏琢磨了半天也没琢磨明白,一个负责赈灾的巡察使传的哪门子军令?

    但是看到传信的亲兵一副杀气腾腾地样子,他们知道李景的军令是违不得的,这是要杀人的架势。

    他们没有猜错,李景确实是要杀人了。

    李景来到明朝以后,除了打仗,还从来没有一次性杀这么多人。

    其实大明律对贪墨赈灾钱粮处罚极重,但是自朱元璋以后,基本就不怎么杀人了,因为没有那么强势的皇帝,下面的官员怎么可能对同僚下狠手?

    可是李景制定的律令中明确规定,贪墨赈灾的钱粮,必死无疑,对这些官员进行包庇,袒护,徇私罪责等同。

    河南虽不是李景的治下,但是李景拿这里的人开刀正好能警示自己的下属,不归我管的地方官员犯罪我都杀了,那么归我管的地方还用说么?

    杀别人的鸡,儆自己的猴儿,这样的机会李景自是不会错过。

    另外对这些官员,李景实在是深恶痛绝,外面的百姓正在嗷嗷待哺,你们却拿走他们的救命粮,这是逼他们造反啊!

    河南乃是李景景记商号的大本营,灾民造反,必然要严重破坏景记商号的正常经营,李景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进了县衙正堂,这时河南巡抚,河南布政使及左右参政,还有河南府知府,开封府知府,郑州知州等一干官员已经到齐。

    见李景到来,一众地方官略欠了欠身,有的则拱了拱手。

    对李景的出身,这些人早已打探清楚了,商人出身,带了一帮人打仗,这样的身份,在他们眼里自然是不值得尊重。

    李景对此并不在意,李景并没有让他们瞧得起自己,他要的是这些人听从他的命令。

    对这些官员拱了拱手,李景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然后说道:“既然诸位大人都到齐了,那就开始吧,来人,把那些贪官奸商给我押上来。”

    “是!”门外亲兵应道。

    没过多久,亲兵押着一群人来到正堂门前的庭院。

    见这群人一个个五花大绑,脖领处插着名号牌,堂内众官员大惊,这怎么是杀人的架势?

    “李大人,你这是……”巡抚指着堂外众人疑惑道。

    李景笑了笑,将手中的账簿交给身后的亲兵,命他送给巡抚。

    带那巡抚接过账册,李景笑道:“吴大人,具体这些人犯了什么事,都在这上面记的,你要看他们的口供,我回头给你,口供上全有他们的签字画押。”

第236章 斩首行动() 
不想吴巡抚从亲兵手中接过账簿却并不翻看,而是随手扔在案上,然后指着厅外之人说道:“我不看这些,我只问李大人,你要如何处置这些人?”

    李景摇摇头笑道:“吴大人忒也性急了些,你不看这些人的罪状,就问我如何处置么?大人还是看完以后再说吧。”

    见李景态度还算恭谨,吴巡抚悻悻地拿起账册翻看了一下。

    但是只看了几眼,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翻看了一会儿,吴巡抚晃了晃手中的账册疑惑道:“李大人,这上面记录的确实无误?”

    李景笑了笑道:“我跟河南的地方官没仇。”

    李景刚说完,巡抚旁边的布政使道:“吴大人,我看一眼好么?”

    吴巡抚点点头,随手把账册递给他。

    布政使接过,看了一会儿,也是脸色大变,随手又把账册递给下手的参政。

    接着堂内一众官员便把账册传看了一圈。

    带众人看完,李景冷笑道:“各位大人可看清最后的数字了么?好家伙,我从山西调来十五万石粮食,又从各处粮铺购买了近五万石粮食,加一起也只有不到二十万石,这些人居然贪墨了我六万多石粮食。你们说,我应该如何处置他们啊!”

    吴巡抚摇摇头道:“李大人,虽然本官没有看到口供,但本官相信大人不会哄骗我等。只是李大人可无权处置这些官员,这些官员贪墨赈灾粮食,自有刑部和大理寺审理定罪。”

    李景冷笑道:“吴大人可知,河南已有灾民造反?”

    吴巡抚微微一怔,不明白李景为什么突然跳开话题,说起灾民造反来,不过想起李景的出身,吴巡抚随即释然。

    点了点头,吴巡抚说道:“此事本官亦有耳闻,并且已经发了传票,命下面的官军围剿。”

    李景笑了笑:“大人可是要把这些造反的灾民全部杀掉?”

    吴巡抚急忙摇摇头道:“那自是不能,灾民造反也是无奈,只要把为首之人杀了,民乱便可平定。”

    李景点了点头,这个吴巡抚倒不是个糊涂人,但是却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笑了笑,李景接问道:“大人刚才说灾民造反也是无奈,不知灾民为何无奈造反?”

    吴巡抚皱了皱眉,这么简单的问题反复问我,当我是三岁小孩子么?

    犹豫了一下,吴巡抚还是说道:“自是没有吃的,逼急了这才造反。”

    李景笑着接道:“那请问吴大人,灾民平定以后该当如何处理?”

    吴巡抚心里大骂,这还用问么,自然是放粮赈灾。

    心里刚骂完,猛然明白李景的意思,下面都是这样的官员如何赈灾?如果这些官员做事认真,把粮食及时发放,灾民何至于造反?

    李景从山西一共运来十五万石粮食吴巡抚是知道的,也知道李景从各处粮铺购买了近五万石粮食,粮食的总数共是二十万石。

    现在李景手里尚有粮食三万余石,开封府和河南府各有一万多石,李景刚来河南时发放了五万石粮食,也就是说被贪墨的六万多石粮食,是从这次给下面的州县发放的十万石粮食里面出的。

    六成!竟然贪墨了六成!

    李景给灾民放粮的标准是每人十斤粮食,一石粮食大概是一百多斤,能发给十个人,六万石全部发放,能发六十万人。

    如果把这六万石粮食发给灾民,灾民岂能造反?

    也就是说灾民造反,这些官员其实是罪魁祸首。

    李景这次还担着安置受灾民众的责任,下面这些官员把灾民逼得造反,最后责任却要李景承担,而且这些粮食都是李景出钱买的,贪墨粮食,就等于是贪李景的钱。

    跟李景相处的这段时间,吴巡抚也仔细地了解了一下李景的性格。

    李景这个人极好说话,只要是认真做事,哪怕沾点儿小便宜,或者是犯点儿小错,李景都不会在意,甚至看到一些官员认真做事,李景还给这些人奖赏。

    但是对那些不听话,不认真做事的官员,李景却绝不客气,换做吴巡抚可能会呵斥一顿,李景则直接就是撤职。

    做事不认真尚且撤职,这些人贪墨救灾粮食,李景要准备怎么对付他们不问可知。

    见吴巡抚沉吟不语,李景看了看吴巡抚,又往在座诸人身上扫了一眼,然后接道:“吴大人,灾民造反,传到皇上的耳中,李某肯定是要担干系的,但是大人身为河南巡抚难道就不担干系么?还有在座的诸位大人,难道你们就没有干系么?”

    众人闻听心中一凛,灾民造反一旦传入皇上的耳中,一个办事不利,治下不严的罪名是跑不掉的,搞不好就得撤职罢官,而出现这样的事情,全是拜这些贪墨的官员所赐。

    想到此,众人顿时同仇敌忾,真恨不得亲自拿刀子砍了这些贪墨的官员。

    不过他们终究不敢做主杀了这些官员,这些官员最低的也是七品的县令,暂时免了他们的官职是可以的,要处置问罪,还得大理寺审理以后才行。

    要是他们下令杀了这些官员,罪名同样不小。

    见众人不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