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玉仙缘-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继熳稹⒂窕蚀蟮巯啾龋亟鹉傅睦蠢适略蚪衔岣唬亟鹉复哟等宋锏缴衩鳎淮庸稚竦较采瘢淮用窦渖衩餮荼湮窦洹⒆诮碳娑兄纳衩鳌U饫锞图蛞芈蘖幸恍┘钣谥诙嗟浼挠泄丶窃兀允埂督鹩裣稍怠返氖橛衙窍低车嘏逖亟鹉刚庖慌陨衩鞯难荼渎雎纭
一、传说人物
瑶池金母最早的称谓是“西王母”,《尔雅&;#8226;释名》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
这里的“西王母”,后人考证,主流说法是认为是西方边地的一个部族首领,如清代纪昀就称:“所谓西王母者,不过西方一国君”(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四二)。还有种说法认为“西王母”是西方边地的一个部落。两种说法虽然不一,但只是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别,都在传说人物的范畴之内。
二、厉神
尽管《尔雅》里记载的“西王母”仅廖廖几字,但是“西王母”似乎很早在民间就有重大的影响。在《山海经》里,有关“西王母”的记载骤然增多。内容也开始丰富。
在《山海经》里,“西王母”的居处已经明确,就住在昆仑山。
《山海经&;#8226;大荒西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穴居,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山海经&;#8226;西次四经》云:“玉山(昆仑山以产玉著名),是西王母所居也。”
在《山海经》里,“西王母”不光有了确切的居处,而且形象怪异,“(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居,名曰西王母”(见《山海经&;#8226;大荒西经》),穴居的西王母还有三只青鸟服侍,“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山海经&;#8226;海南北经》),不仅如此,《山海经》里的“西王母”已经是有了职司的厉神,“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头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这时的“西王母”已属神明,但形象怪异,是男是女也无明确说法。
三、添福赐寿的女性神明
“西王母”明确地成为女性神明,见于《穆天子传》(又名《周穆王*记》、《周王传》),在这本书里,“西王母”已经成了雍荣华贵的异(西)域女王。周穆王登弇山(即昆仑山)执白圭玄壁见了西王母,西王母非常高兴,热情地为周穆王举行了答谢宴会,并且高兴地为周穆王且歌且舞,在歌中明确提到“我惟帝女”(即天帝的女儿)。其身份、性别和地位在《穆天子传》已经充分明确。在为周穆王唱的歌中,由于西王母还提到自己和“虎豹为群,与鹊为处”的缘故,“西王母”从此也成为了一尊喜神,“四喜圣母”的来历即缘于后人据此想像把西王母的双肩和双腕处各有一只喜鹊栖憩的缘故。
而“西王母”的居处昆仑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自古就被人以神山、仙山而名。古人常常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等等,很多典籍诸如《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对它都不只一次提到,并且都赋予了浓重神奇的色彩。如说它是“天帝的下都”等等,在《史记&;#8226;大宛传》里,司马迁就这样描述昆仑山,“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意指泉水略有淡酒味的水泉,泛指经神仙点化,饮用该泉水后能让人长寿、成仙之类的神泉)、瑶池(指传说中昆仑山巅聚汇的能让人饮用后成仙得道、长生不老的圣水之池,亦为王母颐养生息之天庭别府的代称,古人视为天界第一重天。)”。以现在的科学考证,被称为地球之巅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其高度也就是米,昆仑山其高被称为二千五百余里(实际上其最高峰新青峰,也称布格达板峰;其最高海拔为6860米),尽管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这二千五百余里的高度,确实是件无法想像的事情。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也不必苛求古人,透过古人对昆仑山尊崇,我们可以体悟到昆仑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的位置和意义。而“瑶池金母”之称正是缘于传说中昆仑山有与天衔接的“瑶池”之故,之所以有“金”之称,则是缘于中国的神祇都要妆金以示神圣的缘故,民间对神明的称呼就有“金面红袍”、“金甲神人”等等,而在中国的寺庙里,无论是佛教或是道教的神明,其神像无论是铜胎、木胎或泥胎,其面部甚至于通体,大多要妆上金色以示其高贵、灵验的。
随着时间的累积,西王母的影响在民间也是越来越大,有关西王母的故事和神迹,在民间的传说也是越来越多。到了西汉时期,西王母已经成了一位职掌人们如意和长寿的喜神。
如《淮南子&;#8226;览冥训》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在《易林》中,也有不少有关西王母做为喜神的有关内容,如:“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善子,引船牵头,虽拘无忧。王母善祷,祸不成灾。”
由于西王母成了注人百福和长生不老的大喜神,所以不光是西王母受到人们的顶礼摩拜,而且与西王母有关的物品也成了人们敬奉的对像,如蟠桃、瑶池、桃林等等。
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就这样记载:“仙玉桃,服之长生不死。仙桃因与西王母有关,故又称‘王母桃’。”
《洛阳伽蓝记》卷一载:“(华林园)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亦出昆仑山,一曰王母桃。”
诸多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仙丹和蟠桃,就成了王母为人们添福赐寿所使用的两件重要灵物。
四、被拉入道教神明体系的西王母—女仙首领
由于西王母是个女性喜神,在民间的影响又非常大,所以,随着道教的发展,西王母也就很自然地被道教拉入了其神明体系。
被道教拉入了其神明体系的西王母,经过历代道教理论家们的粉饰和包装,其来历、神职、形象等等,已经有了系统性的改变和美化。如东晋葛洪就在枕中书中称,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生扶桑大帝东王公,号元阳父,又生九光元女,号曰太真西王母云云。
在《山海经》里,那个“豹尾,虎齿,善啸,蓬头戴胜”的“西王母”,则被道教理论家们宣称非西王母之真形,而是“西方*之神,西王母使者”。
道教把西王母封为女仙之宗,和玉皇大帝(说法不一:一说为东王公;另说东王公即玉皇大帝,再另说东王公与玉皇大帝无关)列称为阴阳之父母,天地之本源,化生万灵,育养群品,“长生飞化之士,先觐西王母,后谒东王公,然后升三清,朝太上也”。而则在昆仑山与天衔接的“瑶池”,西王母的居处,那是有城千里,玉楼十二,左侍仙女,右列羽童,三界十方,凡女子登仙者,通为西王母的属下。
而西王母的形象,更是光彩照人,其经典形象当属汉武帝内传中对其的描述:
“王母至也,群仙数千,光耀庭宇。王母唯扶二侍女上殿,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桂,容眸流盼,神姿清发,真美人也。
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五、和玉帝的夫妻关系
在主流的道教教派的神祇体系中,玉皇大帝与西王母无夫妻关系。
玉皇大帝与西王母的夫妻关系。多见于中国民间的传说、故事和小说等等。在这些民间的传说故事,西王母不仅和玉皇大帝有夫妻关系,而且还生育有子女。
在《封神演义》中,瑶池金母(王母)不仅和昊天上帝(玉帝)是夫妻,而且还生育有一个女儿“龙吉公主”。不过流传较为广泛的当属“七仙女”的故事。
“七仙女”的故事说的是玉皇大帝与王母的第七个女儿思凡下界,嫁给了穷汉牛郎董永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汉代刘向的《孝子传》;三国曹植的《灵芝篇》;晋代干宝的《搜神记》;明代传奇《织锦记》等书中都有说法不尽相同的记载。而传统戏剧的各个剧种里均有与此相关,并且故事编排得极为完善的剧目《天仙配》(又名《槐荫树》),尤以安徽的黄梅戏《天仙配》流行最广。不过在这个《天仙配》的故事里,王母则是以一种破坏自由恋爱的专制家长,不被人待见的形象出现的。
六、神仙的“party”—蟠桃盛会
近年来受泊来文化的影响,很多人过生日都要叫上亲朋好友聚会一番,并美其洋名曰:“party”。事实上在西方人还是茹毛饮血的野蛮人时,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发挥了充分的想像力,让心目中的神明举办这种生日聚会了。这就是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件事情—“蟠桃会”,也称“蟠桃盛会”。
这个蟠桃盛会,就是王母娘娘为自己举办的生日“party”。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使得民族的、宗教的神明多得不可胜数。但是开生日“party”,搞生日宴会的神明则是廖然可数。而开生日宴会规格之高,捧场的神明之多,在人间捧场的善男信女之多,王母娘娘当属中国神仙界的第一人。至于天界的盛况请参看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有关章节,其作者吴承恩已经用其出神入化的想像力进行了相关描写。这里就不在赘述。
王母做为民间、宗教兼而有之的神明,旧时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力非常大。而“蟠桃盛会”这一天(即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传说中西王母的生日)正是王母崇拜对民俗文化影响力在一年当中的集中释放。天上的“蟠桃盛会”若说是人们的想象,那么中华大地的很多地方举行的多种多样的庆贺、祈福求寿等活动依然可以用“盛会”来形容,确切地说,在这一天,中华大地的很多地方有多起这样的盛会。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北京的蟠桃宫盛会。
北京的蟠桃宫规模很小,但令其名噪天下的,使其成为京城中最知名的庙宇之一的因由,就是在这里延续了几百年的“蟠桃盛会”。
自明、清至年间,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蟠桃宫都要开庙三天,名之为“蟠桃盛会”,每逢庙会之际,从崇文门至蟠桃宫前沿护城河南岸茶棚、货摊林立;打把式、唱戏卖艺、变戏法等喜庆活动精彩纷呈;日用杂货、风味小吃应有尽有。人头攒动、车马喧嚣,十分热闹。善男信女囊括社会各阶层的人士。清代的竹枝词《都门杂咏》里有一首诗《蟠桃宫》,就这样记述当年庙会的盛况:“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民间还有许多传统剧目,如:《宴瑶池王母蟠桃会》、《群仙庆寿蟠桃会》、《瑶池会八仙庆寿》等等。在三月初三的蟠桃盛会期间演唱,以渲染喜庆气氛。
做为一个添福赐寿的女性神明,有关西王母的崇拜也对中华民众的生活习俗有着重大的影响。因为传说在三月初三这一天,王母在自己生日这一天,还要大规模地往人间进行“降福赐寿”、“添喜添丁”等活动。所以人们也要有所表示,反映在民俗上,就有很多表现方式。如每逢农历三月初三的前几天,要贴上与“蟠桃盛会”有关的带吉祥内容的对联、年画等等;家中有老人的,一定得做上几枚甚至几十枚面制的寿桃,里面要用枣或桂圆等果品做桃核。考究的做法还要在寿桃上用可食用的植物色素写上“王母赐寿”、“王母降福”等字样,以示吉祥。不会生孩子的女人,也要在这一天祈拜王母,以祈求添喜添丁等等。另外家中老人过生日庆寿时,也得做上一些面制的寿桃,以示祝福。
现代社会,有关王母的崇拜已日渐衰微。农历三月初三前几乎没有人贴对联了,为家中老人庆寿也大多改为生日蛋糕插几根蜡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氛围下,由于生活压力增大和精神方面的空虚,紊乱和缺失的信仰使人们需要在心目中树立一些神明来寻找精神的寄托,有关王母以及其他神明的崇拜也渐有复苏之势。因与本文的主题相关度有限,这里就不再赘述。
由于拙作《金玉仙缘》人物大多由《封神演义》延续而来,故《金玉仙缘》书中就直接使用了《封神演义》中的“瑶池金母”称谓,没有使用民间常用的“王母娘娘”称谓。并且同时延续了《封神演义》中瑶池金母和昊天上帝为夫妻关系的故事构架。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一)
《金玉仙缘》中的大部分人物,大多是从《封神演义》里克隆来的。与《西游记》牵扯不多。由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同属于中国古代经典的神话小说,又牵扯着大量的宗教内容,所以有很多书友和我探讨或询问《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到底是什么人的问题。
按照道教和佛教供奉的神祇来看,道教的最高神明是“三清”,佛教的最高神明是“三佛”。而《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父,《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看上去比如来佛祖(《西游记》中对释迦牟尼佛的常用称呼,相关资料很多,这里就不再解释这个称呼了)似乎要高明些许。所以有很多书友就提出疑问,问这两本书中的两个大神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虽然同为神话小说,但作者各一,成书年代不同,有许多人做过考证,主流的说法是《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起码要比《西游记》晚五十年以上,即便是最近的说法,也说《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起码要比《西游记》晚二十年以上。因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就声称创作此书有“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之意,所以,无论是二十年以上或者是五十年以上,《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比《西游记》晚那是肯定的。
在这篇文章里,就先和书友们先探讨一下“菩提祖师”到底是何方神圣的问题。
网上有一篇曾经很有名的文章《孙悟空的师父是谁》,有关“菩提祖师”的结论是:“菩提祖师便是准提道人,是如来佛祖的师弟”。这种以强行捆绑《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两部作者各一,成书年代不同的小说内容,而得出的结论不说是荒诞,起码也可以说是不恰当的。《西游记》描述的故事历史背景虽晚(唐代,如果按照第一回里描述的美猴王享乐天真的三五百载,以及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中的五百年,再往前极限追溯,最早也就是溯及到西周末期),但是成书年代早。而《封神演义》描述的故事历史背景虽然很早(商、周交替时期),但是成书年代较晚。我们可以想象,《西游记》的作者在塑造书中人物时,要参考到几十年后才出现的《封神演义》一书中“准提道人”之类的相关内容,会是什么样的困难。所以,我们在探讨一下“须菩提祖师”的问题上,可以忽略《封神演义》一书对于《西游记》因素。因为这根本上就是一个滑稽可笑的设定。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就结合《西游记》中对须菩提祖师的描述,从历史、宗教沿革的角度,以及《西游记》和作者吴承恩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谤道敬佛”的立意和对“三教出一门”之说的认同
《西游记》的立意“谤道敬佛”,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文章,认为与吴承恩的身世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吴承恩幼时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但屡试不第,使他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如在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时期(嘉靖年间1521——1566年),朝政荒乱,除奸臣严嵩父子乱政外,明世宗朱厚熜沉迷于丹鼎之术,一些方士也参与朝政。如陶仲文、邵元节、王金、陶仿、刘文彬、申世文、高守忠、陶世恩等等。其中陶仲文则是官至礼部尚书,封恭诚伯。在不能直接发泄对朝政看法的情况下,作者只能在书中渲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在书中就体现在“敬佛谤道”。
在《西游记》一书中,“敬佛谤道”的内容可以说比比皆是。如面对孙悟空大闹天宫,道教的神明百般无奈,而佛祖如来则是只手定乾坤;作者在书中多处渲染佛法无边,如其在《西游记》第十二回借观音菩萨之口说道“……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而道教则成了作者贬损的对象,如“银角大王”就装做年纪高大的跛脚道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