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太子-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让柴荣十分的高兴,下令重赏秦州来民。毕竟天下的人都说太祖郭威是从人家汉隐帝的手里夺来的江山。

    这叫名不正言不顺,怎么都叫柴荣心里不舒服,就连郭威临终前都是对此耿耿于怀。

    所以后来柴荣才南征北讨,还都是亲自上阵,为的就是向世人证明,他大周才是天命所归。

    现在秦州来的民众让他,眼前一亮,这对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来说是个机会。

    本来就一下想统一天下,这下更是机会,不过这事情不是他一个人决定的。

    但是他已经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决意伐后蜀,取回秦州等地,大大的扩张大周的疆土。

    想想这一年来,他已经大力的整顿禁军禁军,裁汰老弱,同时限制节度使的权力,军事实力大涨。

    经济上他大力的奖励耕织,减轻赋税,国内实力激增,国库充盈。同时他限制佛教,收回佛教的土地。

    对于冥顽不灵的佛教徒予以严惩,这样耕作的人口有了,土地也有了,粮食自然就多了。

    同时也接受了佛教大量的财物,足以抵挡国库,几年的收入,军费也有了。

    这一年来,柴荣的积极治理下,国泰民安,他的威望也是达到了顶点,这让他十分满意。

    此时正是收复,中原故地的最好时候,无论有多么的困难,他都要做到。

    所以他召集了众多的大臣,商议收复秦州等地的可行性。

    众多的武将当然是想后秦州了,一方面是忠于柴荣,另一方面更是因为这有打仗武将才能有功劳,才能得到利益。

    李重进更是蹦跶的老高,一定要打前锋,他的提议得到了众多武将的赞同。

    赵匡胤父子却没有说任何话,静静的看着这场争论,武将可以说是主战,主伐,而也有不主张用兵的。

    那就是以李谷、范质为首的一些文臣,不主张对后蜀用兵。

    他的理由很简单:

    “自古以来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秦州等地被后蜀占据那么多年,早已经融入后蜀,没有必要在取回。”

    “况且伐秦州,等于和后蜀结仇了,我们现在和周边国家的关系都是不好,一旦和后蜀战争起来,周边的国家会不会趁机攻打我们呢”

    “同时,出兵西北之地军费开支也会死巨大的,所以建议不出兵,等上几年在出兵也不迟。”

    范质的一番话让那个朝堂上的许多人都是深表赞同,就连一些嚷嚷着要出兵的人也是点头称是。

    柴荣看到下面的群臣意见不同意,就大声质问:

    “众卿还有谁有不同的意见吗,说来听听。”说着他看向了赵匡胤父子所在的方向。

    柴荣的意思很明显,该你出来说了,赵匡胤也明白,正要出列,赵旭却拦住了老爹自己站了出来。

    赵旭出来拜奏道:

    “启禀陛下,微臣有话要说。”赵旭恭恭敬敬的行礼。

    柴荣搭眼一看是赵旭,他还是比较喜欢这个赵旭的,聪明伶俐但也英勇无比。

    当初他斩杀张元徽的一幕至今还留在柴荣的脑海里,他微微一笑:

    “原来是小赵爱卿,平身,你有什么话要说。”

    “谢陛下。”

    说着赵旭从地上震了起来。同时开口说道:

    “臣在在发表意见之前,我想先讲个故事。”

    柴荣先是一愣,想起以前他亲征的时候,这小子也是讲了个故事,于是,点了点头。

    赵旭就开始讲起来他的故事;

    “从前呢,一个地主因为去世了,家里的人在争家产,地主在外地的一处房产和仆人全部被别人给霸占了。”

    赵旭低头讲道。

    “后来地主的儿子重振了家业,原先在那个房产的仆人这时候却从哪里逃了回来,希望新主家能派人收回那些房产,从前的那些仆人正在等着新主人去呢?”

    周围的人似乎已经明白了,这个家伙又要讲什么了,这不是类比这件事吗?

    “陛下知道这个地主的儿子怎么做的吗他是答应了,这个仆人的要求,带领全部的护院赴外地去接受房产。”

    此时赵旭转向了范质等人:“当时管家就说,那么远,又要浪费人力物力物力财力,真的值得吗?”

    范质等人心里在想,你这话看着我们干啥。

    “你们猜当时那个当家人怎么说吗?他说我在乎的不是那些房产,而是那些人,人心是最重要的,千万不可丢失,不然我的末日也就到了,谁还肯为我卖命呢?”

    赵旭又再一次跪下:

    “所以我觉得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秦州来民这是民心所向,民心不可失,我觉得陛下不仅要收复秦州,就连凤州、成州、阶州要收回,这些自古就是中原的土地,不收回我们无言以对先人祖宗。”

    赵旭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

 ;。。。 ; ;
第二十四章 四地被占始末
    其实赵旭说秦、凤、成、阶四州是中原的土地这还是有原因的,这四州是后来才成为后蜀的四州的

    后蜀孟昶给后人的印象,大抵就是一个耽于奢华享乐,沉溺佳丽温柔,而治国无策、攻伐少谋的风流天子与昏聩帝王的感觉。

    但实际上,这些并不妨碍,孟昶作为一个野心勃勃,并富有进取心的地方性霸主。

    而秦、凤等四州正是在孟昶的任期内才正是成为后蜀的行政区域的,这不得不说是孟昶的一笔政绩。

    后蜀广政七年,同时也是后晋开运元年,后晋驻守阶州(今甘肃武都东南)的一支部队的武官、义军指挥使王君怀,因所辖系民军武装,受到长官歧视和排挤而心怀不满。

    于是他愤然率所部千余人投奔蜀境。王君怀甚至向后蜀的边将们表态,自己熟悉陇右的军政形势和山川险要,愿意率部作为先锋,带领蜀军袭取阶、成(今甘肃成县)二州。

    这个消息传到成都,让孟昶异常动心,几乎有些坐不住了,也可以说高兴的蹦了起来。

    要知道,后蜀如能进取陇右,则此地可与汉中联为一气,既可在西北形成稳定的军事防线,又可以以之为进攻基地,收得两川所紧缺的兵员、战马和各项军国物资,而后以高屋建瓴之势直捣关中。

    当年,蜀汉诸葛武侯的北伐战略也基本如此。

    而武侯六出祁山,亦不能将陇右之地收归蜀汉,后来陇右终成蜀汉之患。

    后来,曹魏名将邓艾正是从陇右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沿白龙江支流南下,翻越摩天岭山口,走清溪河谷,登靖军山滚毡而下,出平武,袭取江油、绵竹,直抵成都。

    对此,孟昶一点儿都不陌生。所以,他立刻下令沿边将帅:接应王君怀,速取阶州。

    但是,后晋的陇右防线并不空虚。阶州城防严密,秦、成二州的驻军也兵多将广。

    特别是驻守秦州的雄武节度使何建,历任沿边六州藩镇大帅,完全是靠军功、政绩,一步步升迁上来的后唐、后晋两朝名将,堪称西北砥柱。

    所以,尽管王君怀降蜀,蜀军大举攻击阶州,后晋依然有力量足以抗衡后蜀。没几天,秦州(今甘肃天水)的援军就火速赶来,并击败了蜀军。

    虽然,阶州之战后蜀终遭败绩,但自此孟昶决心效法武侯,经略陇右,拓边西北。毕竟,这年孟昶也不过二十六岁,正是满怀抱负、雄心勃勃的年龄。

    孟家父子的运气,貌似都很充沛。谁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刚过两年多,陇右三州就如约而至!

    广政十年的正月,耀武扬威的契丹使者来到秦州,向后晋的雄武军节度何建,宣读了一份内容令人惊诧的诏书:

    后晋亡国,开封沦陷,石重贵被押赴契丹,契丹主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称帝。新皇帝要求各地军政长官必须老老实实,向大辽王朝尽忠!

    何建当即就拍案而起,愤然拔出宝剑斩了来使,并且态度坚决的对麾下众将说:

    “我老何能有今天这个地位,位极人臣之殊荣,完全是大晋石家两代天子的赏识与信任。

    如今,契丹胡儿亡我中原,灭我种族。实可叹咱们这些武将,枉挂那三尺利剑,不能为国家扫荡狼烟,又岂能摧眉折腰,做夷狄的走狗,屠杀自己的同胞?!”

    不过,严格来说,何建并非真正的汉人,其先祖是西域的回鹘族,后来又跟从沙陀部落活动于河东地区。

    但是,唐末五代却是个民族大融合的事情。即便是沙陀三王朝,也已融入中原——这个汉民族共同体的大熔炉中。

    契丹势力突入中原,亡国灭种的危机,激起了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各个民族共同的对立与警惧。新的外族威胁的形成,事实上促进了中原地区民族融合过程的加速。

    何建认为,与其向契丹投降,反不如输诚于后蜀。毕竟,前者是亡我之国、灭我之种,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夷狄”。

    而后者,虽然也曾多次对阵厮杀,但终究系内战,大家都是中原人。何况孟家跟石家天子,说起来还是姨表亲戚,孟知祥娶了武皇(李克用)的大女儿,石敬瑭娶了明宗的三公主。

    投了孟家,总比投靠契丹,卖身求荣来得便宜!所以,何建便把雄武军所辖秦、阶、成三州之地,悉数献于后蜀。

    并向孟昶建言,应当趁乱,速取固镇(今陕西凤县东南)与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南)。

    孟昶笑了,因为何建的格局太小,固镇、凤州,就能让后蜀的这位少年天子满意吗?那散关要不要?雍、凉二州、关中天府要不要?

    固镇(今陕西徽县)在凤州以西,兴州(今陕西略阳)青泥岭之东北,是秦、阶、成、凤、兴诸州交通要冲的交汇点,甘陕入蜀的要道口。

    攻取固镇,陇右四州这盘棋才能活起来,蜀军才能纵横如入无人之境。

    凤州,北连大散关,南出褒斜道,是联通陇右、汉中的战略要地。蜀军得了凤州,就能把陇右、汉中连为一体,为西川的北部边防,落上最后一把坚固的大锁。

    反言之,就是为凤翔(今陕西宝鸡)套上了一根绞索,在关中的头顶,放置了一把利剑。

    而大散关,又是凤州的门户、凤翔的咽喉。这座雄关,在宝鸡西南五十二里的大散岭上。

    位于秦岭西端与陇山分界处,嘉陵江上游的低谷地带,是秦岭西部南北往来的一条重要通道。散关即在此通道的北端,当道依险而立。陇山、终南山,在这里交汇。

    汧水(出自陕西陇县,在宝鸡与渭水汇合)、渭水(源自甘肃渭源,经宝鸡南,横贯陕西平原,注入黄河)萦流其间,地势险要,素有“秦蜀咽喉”之称。

    自古以来,便是控扼川、陕间的交通孔道。自此南行入蜀,凤州首当其冲,然后通过利州(今四川广元),便可直达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剑阁(今属四川)。

    而西走阶、文,便是邓艾袭蜀的旧路。对于散关南北的川陕两地而言,北不得此,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此,无以图关中。

    历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后来顾祖禹更是总结历史兴衰,得出一条定律:“梁益有事,必在散关!”

    孟昶要想北伐中原,必先夺取关中。欲取关中,必先尽取陇右四州,而实现这个战略意图的关键点,便是大散关。

    何建归降后,孟昶立刻敏锐地觉察到中原形势的巨大变化:后晋倾覆而契丹立足未稳,打草谷等政策不但伤害了中原各阶层的切身利益,而且激发了后者强烈的民族感情。

    此时,如果能趁机攻取关中,便可直捣中原,甚至底定天下。毕竟,论实力,后蜀有雄兵二十万,兼有两川、汉中、陇右之地,兵强马壮,各级将佐又多为中原、河东人士,对于内地形势十分了解;

    论号召力,孟家是后唐、后晋的近枝皇族,本身又是地道的中原汉人,正宜北伐中原,号令天下。

    孟昶任命右千牛卫上将军李继勋为秦州宣慰使,给何建带去了大量的蜀中特产,以安抚这支新军的人心。

    随后,李继勋会合兴州刺史刘景率兵攻占固镇。根据何建的建议,孟昶制订了控扼险要、阻截援兵、集兵攻城的战术。

    调集山南西道的蜀军3700人,出兴元北上,与何建所率阶、成二州兵在固镇集结,组成东进兵团,威逼凤州。

    山南西道节度使孙汉韶率军两万,直下散关,取北阻援敌、关门打狗之势。随后,两军合攻凤州。迫使凤州防御使石奉頵举城降蜀。秦、阶、成、凤四州之地,至此被后蜀尽数收入囊中。

    孟昶的运气真是好得一塌糊涂,四州刚刚收取,凤翔、晋昌(今陕西西安)两镇节度使侯益、赵匡赞的请降书就到了成都,两人建议后蜀出兵关中。

    虽然,侯益、赵匡赞临时变卦,后汉大将王景崇把蜀军赶回了蜀中,但孟昶认为北伐中原的时机已经成熟。

    果然,没多久,凤翔的赵思绾、关中的王景崇,会合河中的李守贞,掀起了新的叛乱**,他们纷纷向后蜀投诚,新建立的后汉政权岌岌可危!

    孟昶似乎看到了东京御座上的曙光,这是他父亲一辈子也不敢奢望的大好时机啊!

    石敬瑭、刘知远都是河东节度使出身,孟知祥要是不去西川,未必不能南下称帝。

    如今,孟家在蜀中,实力雄厚,未尝不能底定关中,北伐中原,实现一统天下的帝业宏图。

    不过,很不幸,孟昶碰到的对手是老谋深算、长于谋略的郭威。与后者相比,前者明显要青涩许多。

    等到周世宗即位,孟昶虽然已经把主要精力,放在吃喝玩乐与美女娇娃身上,但坐拥山河之险,尽得汉中、陇右羽翼蜀中之固的后蜀王朝,就像一颗长着坚硬外壳的铁核桃。

    就这样秦凤四州落入后蜀,但是后蜀的腐朽统治已经激起了这四州的民变,希望回归中原这才有了秦州来民的事情。

 ;。。。 ; ;
第二十五章 决定出兵
    赵旭的一席话,让后周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柴荣倒是十分的高兴。

    大臣们不再反对了,再反对就是企图让咱们陛下失去民心,寒了故地民众的心。

    古代的皇帝最重视什么?毫无疑问是民心。土地城池可以用武力去征服,但是人心不可以。

    多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民心者得天下,要不然为什么多么帝王,时不时的搞个什么微服私访,做一些亲民举动。

    你以为他是吃饱撑得,那是在关注一下老百姓在想些什么,同时也是树立自己亲民的形象。

    所以每一次皇帝出宫微服私访,要让百姓知道,为什么就是让老百姓知道,皇帝也会在你身边看着。

    你们距离皇帝不远呀,所以你们都要好好的变现,说不定哪一天你就能碰到皇上了。

    一时间朝臣都是默默的不语,你再说不行,那就是和陛下作对了,那你就真的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了。

    一时间众臣都是齐刷刷的跪请柴荣出兵收复秦凤四州的故地,个个说的好像柴荣要是不收回来这些地方,就是昏君似的。

    还一个劲的拍马屁说柴荣是天命所归,万民敬仰的天下共主,是有德的明君。

    大家是都看出来,自己的皇帝陛下心里早就想这样了,不能让皇帝在心里记恨着我们,自己以后的前程是最重要的。

    赵旭感到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刚才还说不要出兵,现在个个支持,还大大的歌功颂德。

    柴荣也是不理这些人:

    “众卿家先前所持的不同意见,朕不管不问了,但是从现在起所有的一切都向收复秦、凤四州的方向努力,谁敢阳奉阴违斩立决。”

    皇帝金口玉言,既然已经说出了要向这方面看齐了,你要是在这个时候掉链子,谁也救不了你。

    皇帝为了自己的权威也是会将你依法惩办的,也就是说,现在你有意见的话,你保留,不要提了。

    大臣们都是松了一口气,看来皇帝早就做好准备要攻打蜀国了,自己等人还在傻傻的反对。

    特别是那些刚才有心反对,还没有来得及说出口的人更是感觉自己是比较幸运的,。

    下面的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