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细说民国大文人-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漱溟:《纪念蔡元培先生——为蔡先生逝世两周年作》
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
林长弘:《记抗战中的弘一大师》
刘质平:《弘一大师遗墨的保存及其生活回忆》
楼达人:《当代大儒马一浮》
楼达人:《熊十力和马一浮的君子之交》
楼达人:《马一浮最后的日子》
楼宇烈:《理学大师马一浮》
吕建华:《李叔同:中国话剧第一人》
马镜泉:《马一浮传略》
马镜泉口述,沈国娣、汪嘉林记录:《我的伯父马一浮》
毛子水:《对于蔡先生的一些回忆》
牟宗三:《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任继愈:《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
瑞 今:《亲近弘一大师学律和办学的因缘》
邵 建:《“勇于不敢”》
《绍兴日报》:《周恩来与马寅初的情谊》
单 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苏雪林:《胡適之先生给我两项最深的印象》
汤一介:《真人废名》
涂国文:《和大师一起体验幻灭——〈李叔同情传〉后记》
汪东林:《梁漱溟与毛泽东的交往》
王开林:《悲欣交集——弘一法师李叔同》
王 路:《金岳霖的孤独与无奈》
汪子嵩:《中国哲学的交会:漫忆西南联大哲学系的教授》
魏定熙:《蔡元培与北大》
韦政通:《我所知道的殷海光先生(1965~1969)》
夏丏尊:《子恺漫画序》
啸 月:《弘一大师传》
熊幼光:《回忆父亲熊十力的二三事》
杨建民:《金岳霖:亦哲亦诗的逻辑学家》
杨亮功:《胡適之先生与中国公学》
杨向奎:《回忆傅孟真先生》
亦 幻:《弘一大师在白湖》
殷海光:《致卢鸿材》
殷海光:《致林毓生》
郑 敏:《忆冯友兰先生》
郑师渠:《蔡元培的“洪水”论》
郑嗣仁:《郑天挺与北京大学》
周作人:《北大感旧录》
朱宝琴:《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
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
朱海涛:《胡適先生》
朱维铮:《熊十力和马一浮》
庄 俞:《元年教育之回顾》
后记:此刻才见天空
此书为《细说民国大文人》民国人物书系的一卷:“那些思想大师们”;另外两卷分别为“那些国学大师们”、“那些文学大师们”。书中所叙文人逸事,皆从三百多部书籍、上千篇文章中采撷而来,笔者加以斟酌、选捩、修改、增删、归类、排序、承启,终成此书。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每本书附主要参考书目,以供读者方便查阅本书的思想谱系。
思想卷单列十位思想者,涉百余位民国著名人物。笔者希冀用逸事的路径、轻盈的笔法、笔记的形式、尊仰的灵魂,来对其人其事进行梳理,重现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那些唾珠咳玉、环佩锵鸣的大师们:他们的欢笑、挺拔,他们的雷鸣、呼啸,他们的自负、骄纵,他们的狂狷、怪癖,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是生逢其时的一代,又是生不逢时的一代,只祈愿风流终不被雨打风吹去,大浪淘沙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天地逆旅,你我都是流水,唯有思想得以永恒。但思想者又总是孤独的,本书十位大师所行道路各异,筚路蓝缕、孜孜矻矻一生艰辛,让笔者不禁想起弗洛斯特的诗句以纪念之: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每看民国大师们的生平细微,总让我联想起红楼中的金陵十二钗,但无疑这些男子们才情更可羡,命运更吊诡,身世更引人黯然销魂。即使如此,我们仍需看到,他们都只是华夏大陆自1840年后,大悲情包含下的小悲情。只愿我们的祖国,在饱尝苦难之后,最终能走过历史的三峡,走进真正属于人民的盛世,属于中国文化的盛世。
笔者编著此书,努力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用逸事的形式来表达严肃的内容,用轻松的笔调来展示厚重的主题;二是对历史人物,不溢美,不隐恶,以期展示人物复杂多元的历史面目及其学术价值;三是尽量用客观的事例说话,而将自己的观点隐藏在纸后,不让价值判断影响事实判断,更不希望用作者的思考来代替读者的思考。如果读者朋友读完后,感觉到了问题的开始,而不是思考的终结,笔者幸甚。
本书采用笔记文体的形式,实受余世存先生《非常道》一书启发,写作思想也部分发轫此书,不得不记之。
感谢天涯煮酒论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表平台,感谢江上苇、押沙龙等版主对本帖的维护,感谢天涯诸多网友在帖子里的精彩讨论,尤其是东方隐、穷人马二、七分钟的海水、万马堂中花飞扬、雪野残狼、百草丰茂、还剑奇情、amethyste、驯悍、ahneo、形胜在吴头楚尾、昨日盛宴、青瑗、轩辕剑之怒、基本吃素的和尚、何况吾辈孤且直、胡狼拜月、huracaner、举长矢射天狼、梦不回的唐朝、醉语2008、cos60、飞刀又见飞刀、青猫、江南旧雨、noliperguo、默然斋主人、CRDB2009、山谷之间、海味宜淡、秦鱼儿等等,篇幅有限,挂一漏千;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的黄宝忠老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代出版社的臧永清总编辑、刘宝明老师及其同人努力促成此书的出版,笔者深以为谢!
读者朋友如想和笔者切磋琢磨,可发电邮至minguowenlin@163。,或者登陆天涯煮酒论坛//。tianya/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8663。shtml,与笔者及一群同道好友笑谈清风。
谨以此卷献给我亲爱的父母。
民国文林
2010…3…29
《细说民国大文人·文学大师卷》
增订版小序
《细说民国大文人》书系自2010年付梓以来,承蒙读者朋友厚爱,经多次加印不辍,至今已近四载。几年间,笔者一路走来,仍希望能将更多散落在历史乡野间的星星萤火拾于囊中。
此次增订,主要用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内容史料的大幅增加。尤以国学卷为甚,大约作了三分之一强的变动。新增加的逸事多出自一手史料,并经过了比较细致的推敲和斟酌。以吴宓先生为例,文字增加近两万,新添家风、父子、卫道、浪漫、严苛、不苟、迂直、坦率、淳厚、任侠多章,以期深入描画先生内心深处的“二马”人格特质。其他人物如章太炎、钱穆、胡适、陈寅恪诸先生也变动甚大;二、在三本书里为每位人物增加了三到八帧图片,略补旧书有文无图之憾;三、几本书均作了些许内容上的删减和文字顺序的调整,以及关键词的增删选替;四、尽力修正了原书中的错谬拖沓、以讹传讹之处。以上这些努力,还有待读者朋友们日后品读为是。如果翻卷时仍觉扪之有温,笔者幸甚。
全书系依旧采用笔记文体的形式,述而不作,形散神聚,将事实判断置于价值判断之前。人物排序则尽量遵循由轻到重和上下相关联的原则,也请读者朋友在阅读时颔首会意。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如今回头再看这套书,若以一言蔽之,它只力求忠实记录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士阶层的吉光片羽和落日余晖。遥忆当时,我初识风暴而激动如大海,今日搁笔,心犹激荡。
民国文林
2013年11月20日
一、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玉霖、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福建龙溪(现福建漳州)人。著名文学家。〕
〔关键词:演讲、文学、风靡、教学、幽默、介直、纯厚、真稚、家园、新式、信仰、逸闻、嗜好、兴趣、婚恋、恩怨、攻伐、爱国、立场、伤怀、离尘、评价〕
【演讲】
1936年,美国纽约举办第一届全美书展,主办者安排林语堂做演讲。时林的《吾国与吾民》正在热销,读者争相一睹其风采。林穿一身蓝缎长袍,风趣幽默地纵谈其作为东方人的人生观和写作经验。听众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正听得入神,林语堂突然收住语气说:“中国哲人的作风是,有话就说,说完就走。”说罢,拾起烟斗,挥了挥长袖,走下讲台,飘然而去。在座的人面面相觑,好几分钟才反应过来,拿着纸片追了出来。
1939年,林语堂在纽约世界笔会上讲演《希特勒与魏忠贤》。他说,当今德国有人把希特勒比为耶稣,让他想起中国明朝一位读书人称颂魏忠贤与孔夫子有相当的地位。那时唯有这样歌功颂德,才能保住差事。魏忠贤当权时与今日德国如出一辙,声势显赫,但到头来免不了自杀身亡。最后,林语堂准确预言道:“自杀乃是独裁者的唯一出路。”
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请林语堂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但凡这种演讲如果不说夸赞祖先的话,同宗就会失望,若是太过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林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有商朝的比干远相,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越过大西洋的林白,可说人才辈出。”
林语堂常常强调,一篇成功的演讲,必先充分准备,才能得心应手。美国总统林肯最有名的葛底斯堡演讲,短短数百字,却是精心思索,反复推敲的结果。因此,林语堂最反对临时请人演讲。一次,林到一所大学去参观。参观结束后与学生们一起进餐时,校长临时起意请他和学生讲几句话。林就讲了一个笑话:“罗马时代,皇帝常把人投到斗兽场中。一次皇帝把一个人丢进斗兽场里喂狮子。此人走到狮子身旁,对狮子讲了几句话,狮子竟然掉头就走。皇帝极为奇怪,又让人放了一只老虎进去。那人又对老虎讲了几句,老虎也掉头走了。皇帝非常诧异,问那人道:‘你究竟对狮子和老虎说了些什么,竟使它们不吃你呢?’那人答道:‘我只提醒它们,吃我很容易,可吃了以后,你们得演讲!’”全场听罢哄笑,校长却啼笑皆非。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一位英文教授撰文回忆,他去巴黎参加国际语言学大会,坐在他前面的一位东方会员,站起来用流利畅达的法语发言。他询问邻座,才知道这位发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语堂,他大吃一惊,佩服林的语言天才,因为他知道林曾在美、德留学,如果是用英语、德语发言,他不觉得惊讶,但林用的是标准的法语,实在让他大感意外。
在美国,时常有大学请林语堂去演讲。他写演讲稿是快手,星期一晚上的演讲,他总是磨蹭到中午,才慢吞吞地点燃烟斗,仰坐在桌前深思默想,一袋烟吸完,腹稿也打完了。穿衣打扮似乎更费时间,妻子要他以最好的形象示人,他却像不愿上学堂的小学生,跟父母拧上半天,最终还得照办。
林语堂应哥伦比亚大学之请去讲中国文化。他从衣食住行谈起,一直讲到文学、哲学,大赞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美妙绝伦。在座的都是年轻气盛的美国青年,见林滔滔不绝地称赞中国之好,一位女生忍不住问道:“林博士,您好像是说,什么东西都是你们中国的好,难道我们美国没有一样东西比得上中国吗?”林微笑着回答:“有的,你们美国的抽水马桶比中国的好。”
在法国举行的世界笔会第三十六届年会上,轮到林语堂发言,他向主席要求讲十分钟,但主席拒绝了,说其他人发言都是五分钟,不可破例。林说五分钟我不讲。同去的马星野忙找主席商量,主席最终同意给林十分钟。林语堂登上讲台,全场鸦雀无声,他讲得十分投入,不知不觉,已讲满十分钟,主席提醒时间已到,请林结束发言。与会者正听得入神,对主席极为不满,于是一致鼓掌,希望林继续讲下去。主席颇为尴尬,只得默认答应。但林语堂愤而不讲,径自走下台去。
1962年,林语堂携廖翠凤造访南美洲,所到之处,欢迎者如云。在巴西的一次集会上,听众太多,挤满了临街的大道,政府不得不出动警察来维持治安。林语堂在演讲中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娶个日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
林语堂晚年定居台湾后,几乎每个星期都得例行公事讲上几次。国人演讲长得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客气寒暄话起承转合,林语堂苦不堪言。一次,轮到林演讲时已是中午过半,与会者饥肠辘辘,又不得不装出饶有兴致的样子。他上台后说:“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迷人!”说完就结束了发言。
【文学】
在《生活的艺术》自序中,林语堂写道:“我的理论大都是从下面所说这些人物方面而来。老妈子黄妈,她具有中国女教的一切良好思想;一个随口骂人的苏州船娘;一个上海的电车售票员;厨子的妻子;动物园中的一只小狮子;纽约中央公园里的一只松鼠;一个发过一句妙论的轮船上的管事人;一个在某报天文栏内写文章的记者(已亡故十多年了);箱子里所收藏的新闻纸;以及任何一个不毁灭我们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或任何一个不毁灭他自己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
应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之邀,林语堂将旧小说《四杰传》中的故事“唐伯虎点秋香”改编成电影剧本。为契合西方习惯,把“唐伯虎”更名为“唐伯纳”,并把它作为剧名。
林语堂主张:“做文人而不准备做文妓,就只有一途:就是带点丈夫气,说自己胸中的话,不要取媚于世,这样身份自会高点。要有胆量,独抒己见,不随波逐流,就是文人的身份。所言是真知灼见的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之文,独来独往,存真保诚,有骨气,有识见,有操守,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
在文学的创作上,林语堂主张文章须以“清楚通顺”为第一,不要求摩登,不要讲洋化,他认为新的八股和抽象的写作都要不得,文字创作必须口语化才能感人,必须跳出传统“作文章”的错误文学观,避免文藻堆砌,才能发挥“自然国语的力量”。外国文学他推崇的是英国文学,而英国文学的特色就是清楚通顺。
对于翻译,林语堂主张科学的翻译应以“精确”为首要,通顺次之;其他外文译成中文则以“清顺”为要。据郑逸梅记载,林语堂身边常带着《牛津字典》,以备不时之需。
林语堂第一个将司马迁的《孔子世家》翻译介绍到欧美。他编译的英文本《大智孔子》于1938年在美国出版,被列入《世界哲学丛书》,后来,这本书又被翻译成中文本《孔子的智慧》。
林语堂说:“欲探测一个人中国人的脾气,其最容易的方法,莫过于问他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假如他喜欢黛玉,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假如他赞成宝钗,那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有的喜欢晴雯,那他也许是未来的大作家;有的喜欢史湘云,他应该同样爱好李白的诗。”
次女林太乙回忆,林语堂写作时,家人都不敢打搅,廖翠凤有事要和他商量时,才会进书房去。林语堂习惯在床上打腹稿,或是熄掉屋子里的灯光,站在窗口,眺望窗外的风景。林太乙能看到他的烟斗在黑暗中亮起的火星,红红地在窗口闪动。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代表作,被称为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从1938年8月8日至次年8月8日,林语堂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完成了这部著作。此书用英文写就,英文名为“The moment in Peking”。在翻译成中文时,有人译为“北京一刹那”,也有人译为“北京一瞬间”,还有译为“瞬息京华”。虽然和原著词义相合,但并未译出原著的神韵。林语堂对这几个译名都不满意,在作品即将付梓时,他自己译为“京华烟云”。
林语堂说,《京华烟云》“全书以道家精神贯串之”。
写《京华烟云》时,林太乙每次放学回家,大衣都来不及脱就冲进书房去看林语堂当天写的东西。一次,林太乙没敲门便冲进书房,发现父亲热泪盈眶,问道:“爸,你怎么啦?”林语堂回答:“我在写一段非常伤心的故事。”这天他写的是“红玉之死”。
长女林如斯评价父亲的《京华烟云》道:“然此小说实际上的贡献是消极的,而文学上的贡献却是积极的。此书的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或可说,‘浮生若梦’是此书之主旨。小说给人以一场大梦的印象时,即成为伟大的小说,直可代表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