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75我来自未来-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委会议结束后,姚梵马不停蹄的召开政治部会议,强调了政治干部对各部队军官的监督和秘密汇报制度。
“各级政委和党支部要及时收集和汇报各部队的思想动向,对于有右倾思想的军内反革命,要及时上报,虽然现在各军的通讯部门都是直属各军政治部负责,但政治部门的密电都要用密码发报……”
姚梵信奉的是中央集权下的平衡主义,目前各军的政治素质层次不齐,人的思想上封建传统还比较顽固,如果没有内部的监督,没有权力和人事上的平衡,一旦出现一言堂,就有可能出现任人唯亲的小山头。目前军队扩张迅速,人事变动频繁,山头主义还没有形成,必须在这时候就加以监督防范。
政治部会议结束后,姚梵参加内务部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于解放区所有官员的秘密调查和情报搜集。
“内务部现在主要调查的对象是被吸收进临时政府进行协助工作的政协官员,还有民间一小撮人的言论和行动,这一小撮人有被免职的封建官僚、有开明士绅、有读书的士子,这些人一旦蓄意破坏,臭味相投的聚集起一股反革命力量,那将对我们的伟大事业造成极大地破坏,对这些人的秘密调查和监视是必要的,对于一些人的抓捕和审理,要联合公安部进行。满清官僚基本上没有不贪的,因此抓捕和审理的着眼点可以放在追缴这些人以往在封建王朝时的不法所得上……”
最近的会议一个接着一个,姚梵深切的体会到了当初十月革命之后,列宁的心力交瘁和极度疲劳。
当初苏联建立之后,列宁发现各级干部有不同程度**现象,高级干部范围在五成左右,基层干部在七成左右。
姚梵知道自己手下绝对有贪官,这是人类的天性,如果没有坚定地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没有完善的监督审计机制,没有有效的管理架构,那么这种天性将吞噬一个人的灵魂。姚梵什么时候对他们这些人举起屠刀,决定于自己什么时候拿下全国政权。
随着各部队的军事行动展开,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到处是革命的烽烟。
解放军各部队打着红旗,举着姚梵的画像,不断南下、北上、西进,各路战事推进顺利,一路狂飙突进。军队所到之处,占县夺府、土改分地、审判豪绅、宣传政策、分发宣传册、组织村民选举、建立农会、建立革委会。
一时间,天下士绅震怖惶恐,之前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姚梵居然这么快就训练出了这样多的军队,迅速发起了对全国的进军。之前还在忙于从洋人那里采购洋枪洋炮,编练乡勇的士绅们哪里有两个月内形成战斗力的水平,零星的反抗在革命军队的铁流下被彻底的摧毁,所有胆敢反抗的士绅和官员们被无情的镇压处决。
这场革命携有最强大的军事武装和最具颠覆性的思想武装!对于封建政权的破坏力无与伦比!
从八月二十日开始全面战争后,到了九月一日,仅仅十天,北上的军队已经打到了锦州。西进的部队已经拿下了大同和太原,开始对山西全境实施军事管辖。河南的郑州、开封、洛阳被夺下,中原大地的土改如火如荼。进攻安徽的部队沿着徐州南下,攻克了淮南。江苏一路势如破竹,解放军攻克了扬州,直逼南京,苏北大地到处是一片欢腾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浪潮。
告捷的电报如雪片一般通过情报部设立在各地的电报中继站发往北京,军委的各项命令也每天定时的发往各个部队。军事上的势如破竹带来的是社会的大规模动荡,到处是南逃的地主士绅,上海的租界中挤满了逃难的富商显贵。
租界中的这种景象,让人想起了当初太平军时期,上海租界中同样是挤满了颤栗的地主豪绅。
江苏巡抚吴元炳战战兢兢地躲在上海英租界中一处当地商人宅邸里,推窗望着街上一辆辆载着箱笼的大车和随行的家奴,转身愤愤对家人道:“天下大乱矣!姚梵妖言惑众,席卷北方,其势竟无人能挡!李鸿章助纣为虐,可恨已极!”
吴元炳儿子吴复新哀声道:“爹,早知如此,当初就该借了李鸿章的帖子,咱们也落个开明士绅。”
吴元炳骂道:“我吴家乃百年大族,在苏北有良田八千亩!这祖宗基业,岂能白白的交给那姚梵!
第219章 万里江山开新颜(二十三)
219万里江山开新颜(二十三)
丰泽园的办公室已经布置一新,四壁干干净净,只挂了姚梵自己写的一对座右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时已经快到中午吃饭,可姚梵还在办公室里斟酌书写新的命令。
姚梵之所以选择八月二十出兵,从农业上考虑,是因为华北地区去年9、10月份种下的冬小麦在6、7月份成熟,姚梵希望尽可能不破坏收获季节,减少北方旱作农业的损失。
而由于眼下刚进九月,江南的晚稻也已经进入全面成熟收获期,姚梵要求全军抓紧支农,尽可能的安定农村,不破坏新解放地区的农业生产。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现在正是早稻收割期,你们前方各部队要重视支农工作,把它当成与作战同样重要的重中之重来抓。你们现在狠抓土改,这是人民群众之所以拥护我们的基础政策,但在抓土改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督促农会抓紧农业生产。
中央现在已命令后勤民兵部队给你们运调了大批钢镰刀,另外还有一批钢锄和钢铲,对这些农具,部队要注意监督农会平均分配。由于目前运力有限,运抵南方的钢制工具数量不多,因此优先考虑贫雇农和家庭人口多的农户,这些钢镰等农具,暂时采用免费交付使用的方式,今后由农会收回,交由各村供销社销售……”
姚梵斟酌着话语,希望尽可能说得像大白话一样明白,这时院子里传来轻轻地脚步声,门前竹帘被推开,黄金莺走了进来。
黄金莺走到姚梵身边,从姚梵手里抽出钢笔,整理着书桌道:“早帆,别忙活了,吃饭了。”
姚梵坐着不动,温柔的伸臂环住黄金莺微微有些鼓起的腰腹,微笑道:“你做的?”
黄金莺伸指在姚梵额上一点,道:“我四个多月的身子,还能给你做饭?是朱师傅做的,我就帮忙拍了个黄瓜,剥了头蒜。”
说到这里,黄金莺扑哧一笑。
姚梵笑问道:“有啥可乐的?”
黄金莺站在姚梵跟前,俯着脸儿爱恋的看着坐在椅子上的姚梵:“我这辈子,在遇见你之前,一次都没进过厨房。”
姚梵闻言,站起身笑道:“你觉得不公平了是吧,嗯,也对啊,回头我抽个空,也给你露一手,做个红烧肉,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黄金莺笑道:“可不敢让主席给我烧饭,这要是传出去,我还不得被唾沫淹死啊。”
姚梵搀着黄金莺的手,往院子里就走,进了院子西厢的小餐厅。
饭桌上,黄金莺一边给姚梵夹菜,一边道:“早帆,李海牛的审查结束了吗?三姐昨儿个来找我,哭得眼睛都肿了,我看她瘦了好大一圈呢。”
姚梵不语,只是埋头吃饭。从打李海牛被隔离审查之后,替他说情的干部就千方百计的托关系,有的是写信给姚梵,有的是趁着开会,请求姚梵不要处罚过重。
姚梵咽下一口饭道:“他胆子那么大,绕开军委给部队下令,这种行为枪毙都够了,我现在就是要晾一晾他,可如今这么多人沉不住气地跳出来。”
黄金莺给姚梵盛了碗排骨汤放在边上凉着,说道:“李海牛是跟着你的老人了,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他这个人性子鲁直,会打仗,可心眼不多,是个好人。”
姚梵道:“他要是心眼多,我早毙了他。吃饭,以后饭桌上不许说这些事。”
姚梵虽然不许黄金莺再提这件事,下午却决定立刻签发对李海牛的处理决定,把他军内职务一抹到底,留党查看,安排在北京新成立的城建局担任局长。15军原军长袁广海被撤销军内职务,党内记大过处分,调任新规划建制的枣庄市,担任地委书记。
这个处罚不可谓不重,但又不可谓重。
作为最高执政者,又是处在天翻地覆的改朝换代的战乱时期,对于一切党外人员,姚梵毫无慈悲之心,只会一切以党国利益为重。姚梵虽然反感李海牛为三姐出气而杀人,但他不会为此事纠缠。但这次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李海牛是瞒着军委和姚梵,以军委名义下令的,这种行为,上朔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下看21世纪的文明时代,全都不可饶恕,两边都够得上杀头标准。
这时,东印度公司的先遣队主力已经到达了香港,作为先头部队的皇家爱尔兰联队第十八团、第49孟加拉联队和孟加拉工兵团,一共七百多人急匆匆的赶到了上海,与原本就驻扎上海的加尔各答联队第五步兵团二百人,英国水兵一百五十人,加在一起,总兵力达到一千多人。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麦华陀在外滩西面的英国总领馆中,与上海道的道台于绍富商议。
“现在大英帝国无敌的勇士们已经到了上海,你们尽管放心,那些北方来的强盗如果胆敢进入上海租界,必然要付出代价。大英帝国当然也不能白白的保护你们,你应该督促那些在租界受到大英帝国庇护的绅士们拿出黄金和白银,这样才能让勇士们乐于效劳。”
于绍富面色蜡黄,眉眼间十分愁苦。
“麦领事大人,北方来的那些反贼已经占了扬州,请麦领事速速出兵,救援南京。军饷一事包在我身上,今天定能为麦大人筹得五千两银子。”
麦华佗心中一盘算,不满地道:“五千两银子只值一千英镑,这完全不够!大英帝国的勇士们每个人每月都需要收到三十英镑,目前来看,你要让那些绅士们先付十万两银子。银子必须在一周之内付清,否则我们将把那些难民全部逐出租界。”
于绍富忧虑地问道:“收到十万两银子,麦大人便出兵南京?”
麦华陀摇摇头道:“不,南京太远了,要等各**队到齐之后,上海方面才能出兵,目前我只能保证上海租界的安全。不过你放心,香港目前正在调集军队,除了原本驻扎的六千人外,我们从印度和南洋又抽调了四千人。
于大人,你们也应该尽快的组织一支军队,这些士兵可以送来上海租界,由大英帝国的军官帮助你们训练,你们只要支付粮食和军火费就行。”
于绍富苦着脸道:“闽浙总督李鹤年大人眼下正在嘉兴练兵,听说练兵的军官是美国人,这些兵不归我管,我回去就把麦大人的话转告李鹤年大人。”
麦华陀道:“你告诉李鹤年总督,他在嘉兴练得兵太少了,他只采购了七千支英国恩菲尔德1853步枪,这远远不够。根据我们从南京教会传来的消息,北军的步枪似乎非常先进,而且他们在扬州附近大约有一万到两万的兵力,这样的话,你们的七千人完全不可能有胜利的希望。”
于绍富道:“李大人还从美国人那里买了两千多条这个1853步枪,加起来大概也有一万人。贵国和美国的枪虽说都是二手货,可也要20两一支,李大人眼下手里银子也不够使啊。”
麦华佗道:“我可以给你们介绍英国银行家,你们可以向他们贷款。但是战争时期的贷款利息比较高,最少要百分之二十,而且要提供足够的抵押。”
……………………
在英国的调动下,俄国、日本、法国、美国都表示,只要英国支付军费,他们都愿意参战,可是每个国家愿意出兵的数量大不相同,因为虽然英国同意支付一部分军费,各国还是承担了战争的风险,真正诱惑他们的是英国提出的战后瓜分方案。
但俄国在发现姚梵出兵东北之后,决定在参与登陆行动的同时,也从陆上对姚梵政权实施进攻,从而达到四面楚歌的包围效果。该计划在提交英国方面后,得到了英国的同意。
各国在远东的外交人员出现了极度活跃的状态,风帆快船载着各路人马在香港、上海、东京、海参崴、马尼拉、新加坡之间穿梭,阴谋和计划正在酝酿之中。
俄国驻华公使布策甚至离开了中国,亲自赶往海参崴,那里现有俄国驻军六千多人,蒙古北方的伊尔库茨克地区还有六千多人,新疆西北地区还有三千多人,一旦俄国全面发难,将形成对中国的包围效果。
布策的信件在传到莫斯科之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出兵,但考虑到与土耳其的战争已经策划了很久,俄罗斯并不愿意在远征中国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只愿意尽可能的扩大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同时通过支持新疆境内的叛乱,试图把北疆割入俄国领土。
考虑到姚梵的政权大约是个共和制的民主政权,这与君主制的俄国是水火不容的,加上对于土地的**,最终亚历山大二世决定,在继续支持新疆境内的叛乱的前提下,从远东海参崴出兵两千人进攻延边地区,另外派出四千人,用俄国远东的运输船载运,参加英国远东舰队的登陆计划。同时俄国决定,从伊尔库茨克出兵,对蒙古地区的王公发动抢劫,争取在清国一片混乱之际,尽可能的在蒙古多占利益。
美国也决定出兵三百人,这基本上是美国在日本的租界里驻扎的大部分士兵了。
法国决定从越南抽调两千人的殖民地步兵。
日本天皇明治在和大臣们商议之后,认为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向英国提出,要求在获胜后从清国得到朝鲜,英国人乐的看见日本和俄国在中国东北对峙,爽利的答应了下来。要求日本最少出兵一万。英国人在军费方面对日本很苛刻,只答应负责后勤粮草、火药枪子、海运费,同时答应在战后给予日本一次性补贴三千英镑,当然,如果日本表现出色,这个数量可以酌情增加。于是明治政府咬了咬牙,决定凑出一万军队来。在明治和他的大臣们看来,除了能够得到朝鲜之外,战后的利益均沾也是肥的流油,可以想见,新的不平等条约将使清国的国力进一步衰弱,甚至趋于土崩瓦解,同时让日本商人能够在中国得到更多的利润。
这一万人对于明治来说不是小数目,1873年日本国内的西南战争中,政府倾尽全力也不过凑出了五万多陆军,其中大约只有三万是战斗力比较强的正规军,其他都是民兵似的地方武装。
第220章 万里江山开新颜(二十四)
220万里江山开新颜(二十四)
姚梵的军队能够迅速地席卷长江以北,李鸿章功不可没。
早在扩军整训期间,李鸿章按照姚梵的请托和意见,写了一封封书信发往南方各地督抚,这些信大都是一个格式,也就是拉拢加威胁。
信里基本意思是,姚梵的军队是天下第一的,甚至比洋人都强,这不是我老李瞎吹,是我李鸿章的淮军用鲜血换来的教训。我李鸿章的淮军打不过姚梵,难道你们新编些乡勇乌合之众,加上各地**的驻守绿营,就能够与姚梵较量吗?如今朝廷已然没了,你们如果负隅顽抗,毫无名份上的大义。
既然你们打也打不过,道理上又站不住脚,你们就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姚梵的开明士绅政策,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为子孙后代谋个长远的好处。
李鸿章又在信里大大夸奖了姚梵的土地政策,不管是真心钦佩还是阿谀奉承,总之是苦口婆心的要让各地督抚们都知道,土改政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根本上解决了朝代更替的历史周期率。
在李鸿章的说服之下,很多中下级地方官员、甚至有督抚级别的官员都采取了消极的不抵抗政策,尽可能的卷裹了金银珠宝和政府所有库银,在解放军到来后自称为开明士绅,要求享受宽大政策。
但是死硬派的尊皇分子依然不少,很多地区的大地主们抢在部队还没到来之前,大肆招募私人武装,围着自家庄院造起了一个个的土围子,在里面屯粮食练刀枪。对于这些人,姚梵要求各部队对他们进行绝不宽恕的严厉镇压,处死首恶,其余则抄家劳改。
由于一时之间解放的地区太多,整个长江以北的地盘需要大规模的土改和政权巩固,又要兼顾秋收,姚梵要求各军沿江休整,按照中央部署,进行军事上的调整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
但是各个部队的作战**非常积极,强烈的要求拿下江北的城市作为桥头堡,于是在姚梵的批准下,九月的战役基本上围绕着夺取长江南岸的桥头堡展开。
第九集团军在拿下扬州之后,军长胡广亭为了进攻南京,整整策划了一个星期,在搜集征用了北岸所有的船只之后,已经做好了过江的准备。
胡广亭的第一个目标是镇江,镇江与扬州紧挨着,仅仅一江之隔。
9月12日,天刚麻麻亮,渡江部队就在不吹冲锋号的情况下,无声无息的开始了渡江作战。打头的是27条大船,每条船上一个步兵班的兵力,整整一个营的兵力,81轻机枪被架设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