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永乐时代-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雄才大略,直追洪武皇帝。”解缙神色凛然。

    “郑大人使东洋的时候,可曾提及东洋水师。”王动问。

    “蚱蜢舟,不足为虑。”解缙回,“永乐二年四月,夷船一十一只,来犯,是年,上命太监郑和统督楼船水军十万诏谕海外诸番,日本先纳款,擒献礼边倭贼二十余人,后蒸杀之,订下《勘合条约》,上诏厚赍之,封建诸山,赐勘合百道与之期,十年一贡。”

    “日本有何物产进贡?”王动问。

    “硫磺,刀及纸扇。”

    “就静之所知,日本国盛产白银。”王动笑着回。

    “白银?闻所未闻!”解缙有点吃惊,明朝可是刚赐了十多万铜钱给日本的呀。

    “今上对外过于宽厚,其实不必。”王动说,“校之西北,东南物产丰饶,其民愚笨无知,守宝而不识,于其曝之荒野,不如有德者知之。古人尚知失鹿共逐,其时只知中原之大,不知东西洋之阔,如今大明朝富有四海,天下称雄,为何不可放眼诸洋,称霸海上。”

    “北蒙所依者,无非是地利,马强兵壮,我朝火器一出,无与争锋,紧要之处筑城设寨,城寨以直道想连,由南及北,由北及大漠,不惧其地利。”

    “直道,昔年有闻秦筑直道,快马一天一夜可由咸阳至西域。”解缙就是牛,有关历史上的东西,一丁一点都不能糊弄他。

    解缙回去的时候,已经完全知道王动的意思了,整个一个小姚广孝。

    王动回到马府的时候,郑和正在等他。

    “静之,你找道士和医官,原船队已有专司,不必费心。”今日有人告诉郑和王动托人在外找炼丹的道士和医官。船上有有阴阳官,但这种是算命问卜用的,郑各虽然不大信,但他知道有人心,手底下那么兵士大多信这些,有时有个会说话的人,很容易安定军心引导民意。而在船队设医官,本是郑和的创。

    “舅父,西洋储国物产有异与我朝,应择其优良,采办带回,为我朝所用。其民不识金石,若有懂丹石的道长想随,方便寻宝,便宜行事。”王动回,“静之所找道士医官实为择物。”

    “静之想人所未想,去年在苏禄国,其国出椰,白肉多汁,与我朝所出不同;苏门答剌国有一等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时,其臭如烂蒜;剖开如囊,味如酥油,香甜可口;爪哇国有果如刺锤,剖开其肉黄白,如败絮,苦甘苦,土人以之为宝。当时,吃也吃了,如静之所言,倒是应该采办些回来。”费信笑着插嘴。

    “舅父,物物相生相克,西洋所出,大明所出,采撷亦要有所取舍。师傅曾言,东洋有岛,水草丰美,有人登临,船上硕鼠亦随之上岸,多年后,遍地洞**,后引入猫捕鼠,多年后,其猫成灾,又专人捕猫。辟之诺生鱼,于野塘凶猛无比,水族无可敌者,在大明朝,水网密布,民众喜食,于其生殖及塘涸之时,结集而捕之,若放之他乡,民生而不识,久日必灾。”

    “哈哈哈哈。静之所虑之事颇多。”

    “静之,今日入宫,皇上言及在占城、苏禄、爪哇、暹罗等国乞地筑城。一来为通商之事做准备,二来为出宝船出使备下粮草,此事已经与多国使节商议,某料问题不大。”

    “舅父,既然如此,静之商号下有一处产水泥,以此筑城,其坚硬如磐石。”王动装傻。

    “啊!噢!”郑和根本没想到王动会这样回,他本来是在问下王动对这事的看法的,自从上次王动向郑和吹风之后,姚广孝也吹风,还把王动推了出来,结果今日上朝居然皇上也提了这事,他马上感觉到有点问题。

    “静之,这水泥为何物?”费信问。

    “此物似齑粉,遇水则硬如石,掺之如沙石灰等,用以建筑好过糯浆,亦可涂在砖石表层,附之若石。此物,用来筑城修路为最佳。”

    “噢,那倒是个好东西。”

    费信走后,郑和又把王动拉到了书房,王动据实相告,海外多物产,诸多地域为无主之地,大明朝人丁众多,可移民拓疆。有宝地其主昏庸,亦可自取。皇上把此次取消永不征讨之国名目,只宣友好邻邦,其意深远,且北定之前必求南安,舅父应该有所准备。

    事后,郑和空出了两条粮船,装上了水泥家用之物等,而永乐帝也派人通知远在交趾的黄福入占城谈购地筑城一事,考虑到郑和的船队一定会在占城落脚,又命黄福准备好粮草,送到占城接应郑和。

    占城国一直以来是大明朝的属国,如同安南一样,除了短时间迷失方向以外,只要清醒过来,都会去抱中国的大腿。永乐初年时,安南征占城,已经给占城沉重的打击,两州相割,虽然一度曾向大明朝求援,但那会永乐也是糊里糊涂的,路途又远,这一来一去,已经割地求和了。等安南变成交趾后,占城国又开始向大明朝讨要占洞、古垒两州,而这时,永乐帝和他手下的大臣们集体失语了。都是吃到肚子里的肉了,哪有吐出来的道理,结果,这个占城国的使者非常着急,虽然他也知道,根本是要不回来的,但总要回去复命呀,结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今日礼部又是大宴各国使节,这些天来,天天小宴三日大宴,又赏又赐,还零用钱让他们在南京吃喝嫖赌,这些人大多已经沉迷在大明朝天国的豪奢之中。来的使节中,有的是皇亲国戚,他们已经彻底的做了大明国的属臣了,只恨此身不生在大明朝,而另一帮有些学识的使节,除了惊慕大明朝的富庶之外,对永乐这种招待也有些奇怪。

    特别是所谓的“永不征讨国”变为“友好邻邦”,这一变化,让很多国家大吃一惊,当然了,当其冲的是日本的使节,因为这次明朝推出两个挡箭牌,第一个是日本,有岁赐有封赏,但时有贼寇犯边,另一个是原安南,多有扶持,居然欺君瞒上劫杀明朝使臣。这些话算是这七八天来唯一的一点不和协音符,弄的各国使节都莫名其妙,但看着礼部官员的脸色,却也是笑眯眯的。不料下一个话题,让大家都不知东南西北了,考虑到大明朝出使东西洋,路途遥远,所费颇多,特别是途中补给水粮,修船修器不便,故此,向各国租买地修码头筑仓库,以呼应郑和大人的船队,同时方便通商之事。

    要说郑和大人的船队,这帮人是见识过的,本国的船最大的,其大小也只有郑和大人宝船的三分之一,更多的国家都没有码头能让宝船停泊,要说到补充水粮,那会这也算是国际惯例了,真要说修船,那这些国家还真没有这个本事。当然这些个使节各自水平不一样,所考虑的问题也都不一样,但也都知道,这并不是修个码头,筑个城那么简单。

    大明朝的物产,大明朝的技术,当然随之而来的,可能还有大明朝的人,大明朝的军队。不过有一点非常好的是,这帮使臣在南京城里的感觉是,大明朝样样都好,与之相比,国内的都城,真是星辰日月差太远了,不过还好,这帮人都没学过天文,要是星辰日月让王动来解释,那远方的星辰大小光亮绝对是过眼前的日月。以至于,几乎所有的使臣都觉得,大明朝此议实出所需,按着郑和下西洋的举动来看,文明之师,和平之师,还真没说错。上朝天国,要攻取西洋小国,易如反掌,放在这里议来议去,还要给租买,太客气了。

    结果,让占城使者心惊肉跳的事情生了,储多国家都是表示,可以划块地给大明国,少数国家表示,这事要回去与国王商议。这位使者,到了南京后,基本上没敢大声说过话,要求写成国书递了上去后,石沉大海。平日时鸿胪寺的官员,礼部的官员,招待的那叫一个热情周道,弄的他根本不好意思开口,结果,地没要回,这会还要递个消息告诉国王再划块地出来。郁闷!



………【第四七节 出发前夜】………

    永乐时期的日本国只是名义上的统一,南北朝时期已经结束,南朝北归,天皇只有一个,但实权还是在幕府的将军手中,而这个将军便是永乐帝亲赐日本国王名衔的足利义满,这个时代在日本历史上,就是室町幕府或是足利幕府时期。永乐也搞不清楚日本国内的状况,既然这个足利义满有书来朝,又能抓犯边的倭寇,于是就封了个日本国王。永乐是不是真的不知道还有个傀儡天皇,王动也不大清楚,但王动知道,皇上对日本没兴趣,他也不想知道,只要日本鬼子不来找麻烦就行了,不过,作为第一个来归附的国家,日本国赚的盆满砵余。

    王动是一张大嘴,说了日本出白银,但事实上,那会日本自己也不知道本国有银矿,既然王动说了,解大人就会信,那么,解大人可能会在皇上面前说,解大人说了,永乐就会信,那么日本国欺君不臣之心就在永乐那里烙了个印。

    对于日本,中国人有种刻骨铭心的恨,狼一样的国家,养不家的,不管对他多好,随时都有可能咬你一口。打疼了,他就服你,伤疤好了,又心思活络了。甲午战争中国败了,但震动只是在有识之士,离老百姓太远了,但二战就不一样了,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这个弹丸小国,特别是战后此国朝野的表现,更是让所有的中国人记恨上了这个国家。

    王动也不例外,不过在明朝永乐年间,让王动高兴的事,这会的日本,只要有个万人的军队上岸基本就能通吃了,更别说这会有枪有炮。别的不管,凭着现在大明朝郑和和水师就能把日本海上给封锁了。不过问题是,这会还都是小农经济,不出海日本人也能活,只是少吃点海鲜罢了。

    王动心里有个疑问,第一次郑和下东洋的时候,史上记载他将水师十万去日本,此后才有下西洋时日本第一个来归附,郑和出使东洋看来是给日本人印象很深,十万人是真是假,有没有给日本一点教训,还是简单的宣旨行赐,如果简单的宣旨行赐,那十万人也太多了吧。

    王动的心思已经飞到了很远很远了。台湾这会已经被大明朝放弃了,王动开始很奇怪,不过后来也就坦然了,中原之国,根深蒂固,所以永乐及一帮大臣不大会对这些化外之地有兴趣,这次是以北征,以下西洋把永乐绑到了战车之上,以后呢?

    新加坡这会叫什么名字,淡马锡吗,那可是个好地方,不知有没有华人在住,还是一大群马来人。拓地容易开荒难,真要是自己弄了很多地,怎么样移民过去。犯人,灾民,还是出个告示,这些出了王动的认知范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王动家的护卫已经得了命令了,两班人跟着下西洋,大家自己报名,结果,这帮无所事事的人,个个踊跃。王动可是按着特种兵的要求还折腾这帮人的,以至于到了后来,王动时常下一些怪怪的命令,比如到某个大人家里偷双官靴,到军营偷把刀,或是到那个商号去偷个啥啥,这些都不算,过些时日还要再送去,往往送回的时候,更加要小心。

    这日晚上,王动出钱,请李真等一帮锦衣卫吃饭,这帮锦衣卫都是李真选出来上商船的。李真老实禀报了纪纲,纪纲也想去,但一看,请的人里面,除了李真是个百户,其他也就是些小旗之类的,级别太低了。王动有时就是这样折腾人的,我就是不做官,一介小民,纪大人高高在上,我们高攀不起。

    隔天,王动碰到了一个非常意外的事情,楚王世子来找他,带着银子来的。这次明龙商行一搞,朱姓王爷得到风声都投了钱,不过个个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要注意影响,王爷们出钱的不是很多,怕皇上知道他们搜刮的民脂民膏太多。朱孟烷是送钱来的,而且还说明了,汉王的钱,整整三十万两银子。搞笑的是,就在当天,也没过多长时间,远在北京的张强托人带了三十万两银子送到,这还真让王动意外了一下,心想,几个月前让你出钱子的时候,还叫这是从干毛巾里往外拧水,怎么这会还能送三十万两过来,不过还有信附在钱后,说明了,这是赵王的钱。王动倒是想等太子的消息,老二老三都有表示了呀,结果这个老大反而没有动静。当天让王动意外的是,他居然等到了谷王托人来送钱,也是三十万两。晚上还有一个让王动惊的差点掉了牙齿的,那个,王动再三关照刘鹰要小心的人,四而饭庄的黄老板,送了二十万两银子过来,话说的很好听,知道你们东家最近在四处找钱,家里有点积蓄,但不大会做生意,所以干脆借给你们东家算了。王动与刘鹰也是相视一笑,心照不宣,也是照单全收,来者不惧。不过私底下,王动把这事告诉了李真,同样也是跟李真交了底,不要轻举妄动,说不定后面有大鱼。于是,李真派人把这个四而饭庄给盯上了。

    王动在五天之前天天为银子担心,眼看着没几天就要出上船了,手上突然银子扎手了,一下子百万两银子多了出来。按着事先商量的,明龙商行出西洋用船,不用出钱,而三湘商行或是其他商会用船,那就是一万两一条粮船算是租金。王动问了郑和,若是要买的话多少钱,郑和算了下,开了个价,十万两,不过要请示皇上,因为有禁海令,民间不得私自造或是拥有大船。永乐帝这会表现出了他极大的灵活性,民间不可以有,皇室可以有呀。于是,以王爷的名义,确切的说,以宗人府的名义,王动买下了十一条粮船。

    漕帮真的凑了六百人过来,这让王动高兴了一下,也害怕了一下,好在这事处理的低调,人手也是从各个分舵调过来的,悄悄的进京,出声的不要。不然,这么大个社团,人力资源这么丰富,官府那一定会给挂上号。对外,王动的解释是,一路上,从各个地方雇佣来的。六百多人,二十五条船,每条也就分到二十四五人,这些人,上了船之后,按郑和的老水手来看,“行,能用,海上跑个把月也就熟悉了”。这句话,让王动听了很顺心。

    如果王动没有算错,郑和第二次西洋之行,历时也是一年半,要到永乐七年才回。这一年半的时候,留下的人不用多说,把生意做的更大,准备第三次西洋之行,在外面这一年半,怎么安排。王动想来想去,现还是人,人手不够。

    按王动的计划,占城,新加坡,爪哇,马六甲,古里,斯里兰卡,这六个地方,一定要建据点。如果永乐下了决定,那就让朝庭去搞,但搞活经济,则要抓在自己手上,如果永乐不想去搞,那这些事,就要王动去搞。搞定当地那些土著,王动还是有信心的,骗也好抢也好,都能对付,问题是,搞定了之后呢,大明朝会怎么看明朝人在海外建立的城市,会不会允许在海外有华人的政权,这是个头疼的问题。虽然王动计划出洋已经很长时间了,结果,临到最后要走,还是觉得准备不够。最后还是和张晋湘商量了一下,把京城周围潇湘记和三湘客栈的管事带上,特别是去了长沙培训过的那帮人,飞鸽传书,一日之内能赶到京城的全都召了过来,把下西洋做买卖的事情说明,想去的自己报名,结果抓到八个,其中还有两个是成了家的,王动仔细一问,这两个年龄都在三十六七,孩子都是十四五岁了,这在明朝已经算是大人了,能自己照顾自己,且能照顾家了。这两人一个是想跟着大掌柜出去做番事业,另一个是为了多赚点钱,王动许下了一百两银子的额外工钱,家里头每月店里还会送去当管事的奉银。

    九月十二日晚,这晚王动的时间全留了给了家里的几位夫人,先是带着一大家子人去秦淮河边上吃小吃,然后租了条画舫,带着她们夜游秦淮河。

    初冬,秦淮河上冷风习习,王动一家人从三湘客栈边的码头上船,因为赵大娘和春兰也在三湘客栈住着,于是就一起带上了,上般后吩咐船夫往西慢慢划去。

    后世的秦淮河又脏又臭,多次治理仍然不见效,但在大明朝,河上还有渔民,周围虽然有饭店有住家,但点生活污染不算什么,毕竟那会人的油水没那么好也没那么毒,这河水四通八达,离不多远就注入了长江。

    河两边亭台楼阁,红灯映笑,丝竹有声,一派欢闹。大明朝京城,白天的气派在城墙,晚上的风景便是在这河上。虽然这餐饮和色情行业,还没有晚明那么大的规模,但这会也是非常热闹。

    依着河畔建起的酒肆里不时传出嬉笑之声,河上画舫往来不绝,俏丫头在船舷倒水,漂亮的小姐靠着窗托腮,还有英俊的公子哥站在岸上指指点点。机灵小哥在河边街上来回的叫卖零食,有糖炒栗子,有麦芽糖。捏面人的摊,吹糖人的摊,围着大人和小孩。最亮的是红楼,那里琴声四溢,也有歌声应和。

    “十里艳秦淮,六朝金粉地。萍儿,要不要在这河边买处房子,修个码头,到时,自家再弄个船,想游河,自己划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