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北王1918-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底宽27o米。

    由于西骆峪河水量充沛,大坝施工期,还必须在水库灌区修建长藤结瓜式大小水库5座,蓄水能力2o5。6万立方米。

    预计这个综合性水库需要投入8o万银元,投入民工3万多个,连续施工的话,需8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个设计当场没吓得司南尿了裤子,连忙制止说不是不建,而是分步分批建,要建也是先建几个卫星水坝,现在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和建材可用,只能先这样修筑,为以后建造主体水坝打基础。

    现在最要紧的是修筑外国专家和工程师的住宅,总不能让这近8oo号人来了之后住旅馆吧,司南的想法是将那里变成自己的大本营,东可威逼西安、西可控制宝鸡、南下可控汉中,此地有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还有资源优势,实在是个宝地。

    板房子南沟铁矿的位置是司南提供的,当年他的大学室友就是铁矿子弟,它是中小型矿,储量约129万吨,属国内罕见的高硫富磁铁矿,根据王文和让人从陕西矿务调查局里抄逾出来的资料显示,附近还有几处很早就开采的铁矿,但品位多为3o%左右的矿藏,总体储量不明。

    由于这里土地贫瘠、道路崎岖而且山高坡陡、虽有大片土地但灌溉困难,产粮极少,显得非常落后,在郭溪人的撮合下,周至县府将这一大片区域作价15万块全部卖给了他们。

    司南的想法是将富矿和贫矿组合一下,这样可以弥补贫矿很难选矿和冶炼的短处,提高综合利用率。

    在张炳玉向居民和仅有的几个大户承诺地表土地仍旧归这些人所有后,又花真金白银买下了大多数的土地,居民和大户们也偃旗息鼓,完成了西潼公路勘测任务的韩广琦、李仪祉和刘宝锷等技术队伍,经过一个月的勘探测量,也逐渐形成了此地工业和农业的布局方案。

    这里距周至县城约2o公里,距西安城1oo公里。位置毗邻素有金周至粮仓之称的北部产粮平原。

    整体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周边土台和山梁多位西南到东北走向,渐低的北部是秦岭山脉的北部边缘,同时也是“傥骆道”的出入口,又称“骆谷道”,是长安、汉中间穿越秦岭的一条谷道。

    历史上姜维攻魏、钟会伐蜀、唐玄宗身边臣子南逃、金帝完颜亮大举分道攻宋均行走此道,虽然道路窄小凶险,一不小心变会坠入深渊,但确是古代连接巴蜀和陕西的重要通道。

    考虑到北洋政府对陕西不会像现在这样永远不闻不问,司南必须加紧时间将西安城里的产业和老老少少都转移到这里来。

    但是有钱并一定好办事,司南和张炳玉、陈文双、吕秀山、安德烈等人商议了半晚上,大家似乎都有种无奈的感觉,因为要办的事情和需要的人太多了。

    铁矿和配套选铁厂、钢铁厂、机器制造厂、洋灰厂、化工和肥料厂、轴承和车辆厂、橡胶加工厂、秘密的军工和炸药厂、水库和电厂、玻璃厂、养殖场和住宿办公等等厂地,那个都是急需而且互相依存,这让手头缺人的他们实在有些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而且缺的人光不是劳力,更多的是脑力劳动者。

    现在又不能明目张胆的到处登报纸招聘,这样只会加北洋对陕西的动手,至于海运来到陕西的那些货物,暂时有这么多洋人和美国和捷克公国的公文,还不至于有人傻到动手。但自己也仅仅只有很短的安全时段。况且最多在有2个月的时间,拉契尔和王文和就会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回到西安。

    目前只能拜托周学熙和王文礼大量招聘熟练工人了,至于建设几个人分析了之后,先建房子和仓库,保证援陕人员的住宿,以4个人一套房子为标准,至少也要建2oo套,如果用砖石和水泥的话,肯定来不急了,几个人商量半天,决定大量收购木材,用砖石和水泥做地基,木材为主建造房屋。

    房屋建造分周至县城周边和基地(司南将矿区和工业区称之为基地。)内部,其中周至县城周边将主要为来陕的教授建房,以便开年后在周至开建农械学堂,基地主要提供工程师住宿。商量好这一切,已经半夜了,张炳玉安排人第二天一早骑马通知李仪祉等人,马上先停下手头的工作,让李仪祉按照规划,以德式洋楼的标准,在尽量节省地皮,提高利用率的基础上同时两处开工修建木质住房。

    晚上躺在炕上,司南夜不能寐,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自己根本没想到能做到现在的规模,可得到这个时代家里的丰厚遗产后,这一切都改变了,连自己也不敢相信现在筹划的事情竟然如此庞大,庞大到自己都几乎无法驾驭,处处捉襟见肘。



………【三七章 南洋援陕】………

    李仪祉等人正在周至热火朝天的建设,司南又回到了矿厂,他在训练中以自己的毅力坚持了下来,赢得了这些团丁对这位少东家的尊敬,为了保持自己对商团武装的控制,司南不得不每天咬牙坚持,同劳同作,同时又在上课和训练的过程中与这些团丁交心,尽量做表率,8o多天下来,就连钱贵也被折服。

    就在他回到矿厂3天后,陈嘉庚亲自押运着第一批的橡胶到达了西安,当渭南段筑路公司的员工带着陈嘉庚和胶轮车队路过灞桥矿厂时,司南终于见到了他。

    一身青色的薄装已经变成了黑灰色,草帽、脸上全是尘土,炎热的天气将汗水与一副紧紧的黏在一起,贴在他身上,脚下的凉鞋和袜子已经看不出是什么颜色了。

    “陈伯,您终于来了,实在对不起,让您大热天的这么劳累,快到厂里休息一下,洗洗避避暑,等太阳下去咱们在进城。”司南赶紧鞠躬,迎着陈嘉庚进了矿厂。

    身后的5o多辆胶轮马车上,全部装的是橡胶,将这些车夫安顿下来歇息,让团丁们照料马匹,吩咐伙房马上煮甘草和白糖水给大家喝,防止中暑。

    办公室里还是比较凉爽的,土山之上的矿厂位置比较高,周围高大的树木又提供了很好的遮蔽,四周开阔,通风很好,所以屋里温度很适宜,

    “司南,看的出你这个矿建的很正规啊,说说吧,现在铅笔厂子和胶轮车厂怎么样,听说你昆玉叔去了美国,也给我说说吧?”

    听到陈嘉庚询问,司南便将5月份以后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给说了一遍,接着将长城筑路公司和准备建个小钢铁厂、化肥厂和水库的事情说给陈嘉庚听,这时候伙房送来了防暑汤水,司南连忙将茶水换下,端上一杯甘草水递到了陈嘉庚的手里。

    “这么说,你们现在缺人手?钢铁厂加上要建的学堂还有宿舍,这缺的人手可不是一个两个啊?”陈嘉庚一边小口的喝着水,一边皱着眉头说道。

    “是啊陈伯,现在又不能明目张胆用报纸到处招聘,本来这个小钢厂和马车厂要运回来的机器就很遭人嫉妒了,要是在大张旗鼓的到处雇人,北洋很快就又会对陕西动手,这样一来,我和张叔、王叔他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家业可就保不住了。”

    “现在就是缺人,缺懂建设和水利的、缺操作机器和懂炼钢的,可这些人太难找了,而且现在上海和天津等地,工人的工钱已经很高了,我们要是掏不出更高的工钱根本就雇不到多少人,张叔这几天头都白了不少。”

    陈嘉庚看着司南,手指很有节奏的敲击着桌子,思考了半响之后说道:“搞建设和水利的南洋华人倒是有不少,特别是水利,你也知道南洋那里雨多水多,也容易出这个人才,炼钢和操作机器的我尽量给你们找找吧。”

    “强国强军,最重要的还是人才,没有人就什么都谈不上,你们想开工厂,修水库这非常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到了城里,我就给南洋报。”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这会太阳已经不是很毒了,大家歇过也精神了很多,车队浩浩荡荡的开向了西安城。

    到了城里,陈嘉庚住进了张炳玉家,洗澡换过衣服,就急着要去铁工厂看看,张炳玉拦住他说你劳累了这么久,一会吃完饭大家聊聊天,早早休息,明天再去看也不晚,陈嘉庚没有再坚持,拟完电报让司南拿着去电报局了。

    傍晚张家老宅灯火通明,郭溪人、李仪祉等人都闻讯赶来了,郭坚、胡井翼等人也不请自来,司南一问才知道,陈嘉庚倾力支持革命的义举在革命党心中如日中天,张炳玉一看来的太多,干脆叫司南去德兴楼定了几桌饭菜和酒,加上自家厨房准备的,在院子里支起4张大方桌,点着艾草,大家欢聚一堂,为陈嘉庚接风洗尘。

    酒席一直持续到深夜,没几个正常走着回去的,郭坚等人在席间还频频表示靖**军费拮据,司南没有上席,就站在陈甲庚旁边悉心照看他,一听到郭坚等人的话,不停的在背后给陈嘉庚做小动作。陈嘉庚也打着哈哈说道,这次来的匆忙,不曾准备,等回去之后号召南洋同胞为陕西父老多想想办法。

    第二天一大早,司南早早起来锻炼了身体,和一帮子伙伴们吃完饭,将他们赶去学堂,就来到了张炳玉家,陈嘉庚正在后院的马厩里看着那几匹马,现在这几匹马明显不同于刚牵回来时的样子了,经过半年的调养,已经油光亮,两匹老马中的母马已经怀孕,现在肚子已经很大了。

    “司南,怎么这么早就来了,你不用去上课?”陈嘉庚抚着怀孕的马脖子说道。

    “我现在就等着农械学堂建好之后去上学呢,之前的课程都已经学会了。”

    “哦!想不到你读书如此厉害,看来我还是小瞧了你,走吧,叫上你张叔,咱们去厂子看看。”

    先去的是铅笔厂子,看到一水的机械化生产,还有司南利用木轮车和木轨道加工成的运料线路,以及一个个标准的材料和半成品、成品箱子,整齐的放置在专用的木轮车上,工人推动着木轮车在木轨道上快的滑行,既省时又省力。

    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都在忙碌着,现在的产量比之前2个月大有提高,特别是司南设计了运料轨道和货车之后,几个人看着从原料到铅笔,一支一支被生产出来,陈嘉庚激动的拿起一支还未上油漆的铅笔说道:“好啊!想不到你们竟然做的这么好,学生幸甚、民族幸甚啊!”

    陈嘉庚留恋在车间里久久不愿离去,他闭着眼睛,微昂着头,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入耳的机器嘈杂声,对他好似美妙的音乐。

    良久!他回转身来,拉着司南说道:“这里的声音真好听,太好了,我都不愿意离开,咱们去胶轮厂看看吧。”

    到了铁工厂门口,看着门楣上还挂着玉兴铁工厂的牌匾,陈嘉庚说道:“炳玉,你这个牌匾应该换了,要改!你们不是搞了个长城筑路公司和铅笔吗?我看啊,就改成长城车辆厂,现在你们造的是马车,将来要造汽车甚至是火车!”

    张炳玉一听也高兴的说道:“我这几天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来着,可是没琢磨好名字,甲庚老哥既然这么说了,一事不烦二主,你就给小弟把牌匾写了,今天咱们就做匾换掉它!”

    几个人正乐的哈哈大笑,吕秀山从厂里出来了,赶紧上前几步拱手:“甲庚兄,恕罪恕罪,快请进!”

    到了厂里,院子里正有一辆新车在试车,陈嘉庚也来了兴趣,在请教了车夫一会后,拿着鞭子坐在车辕上,由车夫指点着,赶着骡子慢慢的在转圈,虽然慢但却转的很好,车夫在边上竖着大拇指夸道:“这位先生真是能行,第一次就能赶的这么好,可比俄当时学赶车快多了!”

    陈嘉庚笑着把马鞭递给车夫,然后围着马车转了转,看着还没铺木板的车厢,又用手按了按轱辘,高兴的说道:“这东西好啊,虽然比不上汽车,但好伺候,只要有好牲口,照料好了天天都能跑!”

    车夫在旁边站着,脸上的褶子像开花一样,用手摸着木质的车辕,嘴里说:“张掌柜实诚啊!这辆车每年只收俄们8o块的租钱,3年之后这辆车就归俄们这些祖祖辈辈赶车的苦汉子了!”

    陈嘉庚听到车夫的话,冲着边上有些不好意思的张炳玉竖了竖大拇指。

    到了总装车间里,看着工人将边上一个个制做好的车架子用滑轮吊到操作台上,然后将车轴套进去固定好,边上立刻有工人在车轴上加装刹车,在将旁边已经固定在一起的轴承和车轮一边一个吊起装到车轴上。

    工人们一边转动着车轮,一边前后左右观察车轮的转动情况,遇到需要调整的就柠上两扳手,好了的话,旁边立刻有人开始给车轱辘充气,全部完成后,吊起放到地上。边上的小工会马上将做好的车子拉走,送到外面供车夫测试,如果没问题,就交给木工车间开始铺设木板。

    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将一根根钢条加工成车轴,然后不停的修改打磨,直到完全合格,放在旁边轨道上的车子里,到了一定数量,就会有人推者车子送到下一道工序。

    现在这个厂子,每天可完成2o多辆胶轮车的加工,陈嘉庚仔细的看了一遍,到了办公室赞叹的说道:“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我实在没有想到,你们做的如此之好!”

    余兴未减的陈嘉庚提出要去周至看看,张炳玉看了看时间,到周至没问题,就叫厂里的车夫套好一辆新马车,拿了几副雨具,赶上最早买文图瑞的那匹马,一行人出了西安城。

    胶轮车的优势这时完全体现出来了,平稳、快不颠簸,马也省力,到了下午4点钟左右就看见周至县城,沿着周至县城往南走大概5公里,就到了农械学堂的宿舍工地,李仪祉几人中午那会就已经回来了,看见陈嘉庚来了,就赶紧上来给他介绍。

    看完了学校工地,又上了马车去看预备建水库的地方,到了地头之后,司南指着奔腾的骆峪河出山口,将预备要建的水库和几个卫星水库详细的说了一遍,又指着北部的平原地区和南部本来干旱贫瘠的丘陵地,说起了水库建成之后的美景。

    当陈嘉庚问道现在时节正好合适,为什么不开建的时候,李仪祉为难的说,现在技术人手和建材缺的厉害,根本无法照顾到如此大的工程,否则早就开工了。

    哪知陈嘉庚听了之后大手一挥,双目圆睁说道:“自古水利便是第一要务,岂有延后之理,看看这些贫苦的百姓和干旱的土地,不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你们怎么搞工业,炳玉、司南你们都着了相了,只有搞好了水利,老百姓有了饱饭,才能有更多读书的孩子,到时候你们还愁没工人和技术?”

    “材料不够我想办法,钱不够我给,人才我负责给你们找,今年就要开工!”



………【三八章 农业序幕】………

    陈嘉庚的话,像警钟一样敲击着众人的心肺,奔腾的骆峪河此刻也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欢快、热烈、幸福的虎啸着从山口泄出,开始变的轻缓,吹着愉悦的口哨流向东北方,然后拐个弯向东流去。

    只有握紧枪杆子,才能保住命根子!这是乱世中存身的不二之选,想要有如臂指使的枪杆子,就必须有民心,而得民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老百姓吃上饱饭,慢慢的手有余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内心的拥护和保护自己的家园。

    是啊!自己着相了,只想着展工业、机器,但这些产业带来的好处有多少是老百姓能马上看的见的?不能说他们愚昧,自己想要得到老百姓的心,就必先抓住他们的胃。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就这样干,先建水库和电站,然后开铁厂,生产大量的改进农具,想法设法兴修小水利,保住老百姓的肚子,在开始着手展工业。

    “张叔、李叔!陈伯说的对,是我们之前错了,老百姓才是根本,没了老百姓,我们啥都干不成,修!这个水库今年就修,马上就动工。”

    “好我们修,房子盖完就开始修。”张炳玉和李仪祉等人一片附和声,一行人互相看了看,站在河边的大石上开心的笑着。

    晚上就住在了周至县城的一家客栈,张炳玉听了司南的意思,叮嘱李仪祉等人,不要怕花钱,现有的工匠工资提2成,让大家加紧干,盖完房子和基地的仓库就着手准备修水库。陈嘉庚夜里连着拟了好几封电报,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了县里的电报局。

    早上大家坐着马车,特意绕了点路,去看了看盖好的几座木质洋楼,德式风格的洋楼成连体式,两座已经建好,进去看了看,墙壁和地板很厚,屋里的隔间用料稍微薄些,进门就是一个1o平方左右的客厅,周围分别是小厨房和浴洗室还有一个隔断式的书房,这个书房是根据司南的意思设计的。

    楼上是4间卧室,两南两北,内在的风格吸收了德式和后世单元房的特点,空间的利用率更高,除了还没有刷油漆和安装必要的设施之外,这样的房子已经非常完美了。

    陈嘉庚在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