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你还在看西医吗-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食用真正完整而非加工的食物(参见表4…4),例如选择…猪肉而非火腿,鲜鱼而不是鱼罐头,苹果而非瓶装苹果汁。
  2。食用大量蔬菜,特别是十字花科,像菜花,芥蓝菜,绿色叶菜类,荚豆类。
  3。尽量以低升糖指数食物为主(表9…4)。
  4。多吃高抗氧化食物(表9…6)。
  5。油脂以单元不饱和油脂如橄榄油为主,避开加工的多元不饱和油如玉米油、芥花子油、色拉油。高温烹调则以牛油、椰子油,或棕榈油优先(但不要超过热量的10%)。
  6。要避开个人过敏的食物。
  7。减少食用红肉类如牛、羊、猪等。
  8。适当补充协助消炎的营养物(表9…5)
  表9…1引起发炎的常见原因或诱因
  1。感染(病毒、细菌或霉菌:最易隐藏在牙龈、肠胃道及生殖器官)。
  2。过敏(食物与环境)。
  3。外伤或创伤(意外或运动)。
  4。氧化压力与自由基(参见第七章)。
  5。毒素(内毒素及外毒素如农药、化学物质、环境污染)。
  6。胰岛素阻抗现象:代谢综合征。
  7。过重或肥胖。
  表9…2常见“易炎”食物
  1。糖(淀粉)类:白面粉制品如白吐司、包子、馒头、面食等。
  2。有壳海产类:虾、蟹、蚝、螺、干贝等。
  3。红肉:牛、羊、猪。
  4。罐头、加工食品、罐头火腿(午餐肉)、香肠、腊味。
  5。乳类制品:牛奶、乳酪(芝士)、奶油、冰淇淋(雪糕)。
  6。油脂:油酥、人工植物油、转化油、沙拉酱(像千岛酱)。
  7。饮料类:汽水、酒精、咖啡、红茶、色素饮料。
  8。糖精类:糖浆、白糖、方糖、糖包、代糖。
  9。其他:鸡蛋、比萨、饼干、甜甜圈、爆米花、西点、蛋糕。
  表9…3常见“消炎”食物
  1。五谷类、大麦、糙米、小米。
  2。鱼类(鳕鱼、鳟鱼、比目鱼)及瘦肉如土鸡。
  3。豆类:青豆、豌豆、黑豆、黄豆、扁豆。
  4。坚果类:杏仁、腰果、核桃、夏威夷豆、芝麻、南瓜子。
  5。饮料:米浆、豆浆、杏仁奶。
  6。蔬菜类:特别是绿色叶菜类、十字花科如菜花、芥蓝菜。
  7。油脂:橄榄油、亚麻子油、南瓜子油。
  8。水果:甜分较少的水果如柑橘类、柠檬、草莓、蓝莓。
  9。香料:肉桂粉、姜黄粉、大蒜、姜、芹菜、麝香。
  表9…4低升糖指数食物
  荚豆类、大豆、黑豆、扁豆、青豆。
  蛋白质类(肉类、鱼类、蛋类、乳酪、奶制品)。
  水果(李子、苹果、桃子、柳橙、葡萄柚、水梨)。
  蔬菜类(绿叶蔬菜、番茄、低淀粉瓜果类)。
  脂肪类(橄榄油、牛油)。
  全谷类(糙米、黑麦、大麦)。
  坚果类。
  表9…5消炎的营养物
  姜黄素/辣椒素。
  乳香。
  凤梨素/迷迭香。
  鱼油/亚麻子油。
  姜/大蒜/洋葱。
  表9…6高抗氧化食物
  梅子(西梅)。
  葡萄干。
  蓝莓/草莓/木莓。
  甘蓝。
  菠菜。
  菜花。
  甜菜。
  苜蓿芽。
  球芽甘蓝。
  红椒。
  李子。
  樱桃。
  洋葱。
  红葡萄。
  柳橙。
  表9…7易炎一族的风险评估(回答“是”超过五项或以上的即属高风险)
  1。住在大城市/活动在通风不良的建筑物内。
  2。年龄超过四十岁。
  3。有吸烟习惯。
  4。每周运动少于三次,每次少于三十分钟。
  5。体重超过标准10%或以上。
  6。曾因重大伤害住院。
  7。每周食用深海鱼类少于两次。
  8。常感疲倦、易累。
  9。常感压力。
  10。常感情绪低落或忧郁。
  11。常暴露在有农药的地方。
  12。常有皮肤毛病或疹子。
  13。常失眠或睡眠不佳。
  14。易伤风感冒(一年超过四次)。
  15。有过敏性鼻炎、花粉热。
  16。常患牙周病。
  17。牙龈易出血。
  18。常感关节僵硬或肌肉酸痛。
  19。有高血压。
  20。有气喘毛病。
  21。血糖曾超过100mg/dl(或)。
  22。曾患各种慢性炎症如:支气管炎、肝炎、关节炎、大肠炎等。
   。 想看书来

“蝴蝶效应”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错觉,以为只要能入口的东西就是食物,已经吃进肚子的就属于我们体内。其实肠道从“口腔”至“肛门”是与外界完全相通的,任何吃进的食物在未经吸收前都不属于身体。更重要的是,在每天的进食过程中,除了具营养价值的食物外,还包括众多的加工食品、垃圾及冒牌食物,且中间还夹带大量的“有害物质”,包括环境毒素、化学添加物、防腐剂、人工色素、过敏原、残余药物、氧化物、致癌物质、细菌、异物等,这些有害物质不但无法提供营养,甚至会破坏肠道黏膜,阻碍正常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并且会造成许多所谓的“食物不良反应”(例如食物过敏、肠胃炎等)。

    “一只蝴蝶在巴西拍动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德州引发龙卷风……”

  20世纪6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天文学家Lorenz教授针对气象变化,发表了名震一时的“蝴蝶效应”现象,原意是描述在任何系统中,只要开始设定的条件有一点点不同,都会产生不可预测的后果,这个“假说”所阐述的,其实就是环环相扣的“整体”概念,后世把这种现象引申至无论任何事件、系统、领域、市场或社会,原始的一小步差错或分歧,往往都可能带来无法想象的深远影响。对身体健康来说,何尝不是如此?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当中最能反映这个观念的就是“消化系统”了。事实上,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目的,就是希望读者能够对“健康”重新建立一个“整体观念”,而不要局限在狭窄的某某“解剖”部分,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甚至掉入见树不见林的境地。

  在行医20余年中,有颇长的一段日子,作者专注于肝胆肠胃的诊疗及研究工作,也是台湾最早发表有关“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论文的研究者,与其他的消化系专科医生一样,每天接触的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毛病,像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溃疡、胃炎、大肠激躁症、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胆结石、肝癌等。

  可惜主流的“消化科”专家,大多只关注“局部构造”方面的病变,专精于各种高科技“影像诊断”,从胃肠X光摄影、内视镜、超音波、核子扫描到血管摄影、电脑断层、核磁共振等。尽管通过这些检查技术确能发现细小病灶,找出小至半公分的肿瘤、毫无症状的结石……,但过度把焦点放在结构上,忽略“肠胃功能失调”带来的全身性影响(主流肠胃科对“功能性胃肠病”多数只以“心身症”视之,而仰赖镇静剂等药物治疗),除了难以解决众多“功能性毛病”的困扰外,更错失真正“预防”的机会,陷入只有药物治疗的方式。

  另一个原因是,未能正视其他可引起消化系统变化的因素,例如“心智——肠胃层面”、肠道菌丛生态、肠道相关免疫组织状态、肝脏解毒能力、食物过敏与“肠渗漏”等带来的冲击,往往让许多人在出现所谓的“蝴蝶效应”毛病时,无法了解及因应。基本上,之所以导致这种情况,就在于主流医学普遍缺乏前述所强调的“整体观念”及过度依赖“药物”的治疗模式。

肠胃功能只是消化食物吗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体以细胞为本,细胞靠营养为生”。没有良好的人民,难有健全的国家;没有正常的细胞,也不可能有健康的身体。正常细胞是建立在正确的营养及有效代谢的基础上,营养来自“食物”,“食物”是动力的源泉、传送生命信息的使者,犹如汽车在路上奔驰全凭“适当”的汽油,但燃烧汽油所带来的废气亦须有效排放,才不致阻碍引擎的功能及寿命;同样地,食物分解后也会产生废物甚至毒素,当然也需要细胞有效地处理,才能持续维护正常功能。
  基本上,食物的“本质”固然会影响细胞的营养状况及信息互动,但消化、吸收、同化(利用)及代谢(排泄)等肠胃功能更为关键。此外,肠黏膜的完整性、肠道的菌丛状况(下述),也是决定食物能否发挥健康效用的因素。不过大多数人(包括许多医护人员)对肠胃系统的认识,只停留在“消化”及“排泄”方面,但实际上,肠胃功能之多样性,在人体健康上所扮演的角色可真是多姿多彩!
  肠胃道的功能
  营养功能:食物的消化、吸收、同化、代谢、排泄作用。
  屏障功能: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防止异物入侵。
  排毒功能:配合“肠肝循环”及“拒载”效应,对环境毒素、内毒素、残余药物等进行排除及清理。
  免疫功能:肠道相关免疫组织是人体最大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球蛋白(slgA),进行过敏原处理。
  生态功能:菌丛分布,共生作用。
  大脑功能:“肠内神经系统”又称第二大脑,具神经传递作用,发出肠…脑反应,与情绪、感官、压力互动等。
  资讯功能:制造神经传导物质(例如与忧郁有关的血清素),利用食物作为信息物质以便细胞之间得以沟通。
  

能入口的就是食物吗
相信大家从小就听过“病从口入”这句话,西方的谚语也有一句“Youarewhatyoueat”。虽然两者文义不同,但却有“所见略同”之妙,所表达的信息就是食物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名言:“让食物成为您的良药;良药就是您的食物。”而中国数千年来的“食疗”亦盛行至今,显示东西方对食物的重要性看法一致,不过除了食物,更具关键影响的则是肠胃的功能状态。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错觉,以为只要能入口的东西就是食物,已经吃进肚子的就属于我们体内。其实肠道从“口腔”至“肛门”是与外界完全相通的,任何吃进的食物在未经吸收前都不属于身体。更重要的是,在每天的进食过程中,除了具营养价值的食物外,还包括众多的加工食品、垃圾及冒牌食物,且中间还夹带大量的“有害物质”,包括环境毒素、化学添加物、防腐剂、人工色素、过敏原、残余药物、氧化物、致癌物质、细菌、异物等,这些有害物质不但无法提供营养,甚至会破坏肠道黏膜,阻碍正常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并且会造成许多所谓的“食物不良反应”(例如食物过敏、肠胃炎等)。很明显地,我们的肠道内可真是“牛骥同一皂、龙蛇大混杂”。因此,肠道必须有能力区分正常的食物与有害的物质才能保有其完整性,这也是肠道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功能。
  另一方面,我们每次吃进的“食物”,都必须经过各种酵素(酶)、胃酸、胆盐、胰液等分解(消化)、吸收(食物分解后进入血液)、同化(营养素进入细胞)才能真正被人体利用,例如牛排变成氨基酸、意大利面变成葡萄糖、食用油转成脂肪酸等,在尚未完成这些过程之前,所有这些所谓食物都只是外界分子,对身体来说完全是“陌生者”,是需要被“留校察看”的,因此肠道就必须严格把关。换言之,除了消化与吸收作用外,肠道实际上是人体一道非常重要的屏障,亦是身体最大的淋巴免疫系统,拥有身体最多的淋巴组织(才有足够力量对付有害物质)。基本上,消化道具有三种防御能力:
  1。物理性:上皮细胞紧密接合,防止有害物质溜进血液中,“肠道黏液”可防止细菌及异物份子黏附在肠壁上产生病变。
  2。化学性:各种分泌物如酵素、胃酸、胆盐等协助分解食物,消灭有害细菌等。
  3。免疫性:肠道的免疫系统是体内最大免疫系统,负责产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作为人体黏膜最佳的“海岸防卫队”,阻挡像病毒、细菌、霉菌、异物、毒素等入侵。事实上,人体70%的免疫系统环绕着肠道,尤其是集结在小肠附近,肠道每天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比身体任何其他部分都要多,但长期饮食不良或持久处于压力状态则会减少产生,后果变得容易发生黏膜毛病,像呼吸道感染、口腔炎、膀胱炎、*炎、肠胃炎等。
  

肠道发生“土石流”,身体出现“大地震”
肠道全长约25…30尺,总表面积相当于一个网球场的大小,由于肠道实际上是与外界完全连接的,时时刻刻都要面对不同的环境挑战,因此肠道壁(黏膜)的完整性非常重要,每天从肠道经过的物质如前述,皆需要经过肠道黏膜细胞加以筛选,以免伤害性的毒素、微生物及未经完全消化的食物分子进入血液中,产生不良反应。但另一方面,黏膜亦要肩负吸收利用各种已经消化过的食物的责任。
  由此可见肠道一直都扮演“多重角色”,既要作为人体屏障(像皮肤的角色),又是最大的免疫系统,也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地方,当然更是排泄废物的所在。因此如果肠道壁受损,就会产生类似“渗漏”的现象(发生之原因参考表10…1),就好像房子漏水,若不及早赶紧加以修补,碰上风雨交加时,就会变成“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困境,后果恐怕超乎想象,亦即肠道一旦形成“肠渗漏”现象,许多病态情况就会陆续浮现(表10…2),产生所谓的“肠渗漏综合征”。这个时候,虽然肠道只是出现“土石流”,身体可就发生“大地震”了!
  表10…1肠渗漏综合征的原因
  长期使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剂
  慢性压力誗菌丛失衡
  环境毒素/内毒素(经食物代谢后之废物)
  食物过敏
  老化
  酒精滥用
  慢性炎症
  重大创伤
  化疗/电疗
  患艾滋病
  表10…2与菌丛失衡/肠渗漏综合征有关的症状及征候
  腹痛/腹胀(尤其是餐后)
  便秘/腹泻
  消化不良(打嗝、胀气、蠕动声明显)
  疲劳/倦怠誗慢性肌肉关节疼痛
  思考衰退/记忆力衰退
  情绪波动誗免疫力差/易感冒
  慢性皮肤病变如青春痘、湿疹、皮疹
   。 想看书来

肠道发炎,肠渗漏症与不明原因疾病
还记得前面两章所提到的“发炎”与“压力”吗?由于当代的生活方式(压力、毒素、缺乏睡眠等)与饮食形态(高糖、咖啡、酒精、垃圾食物、食物过敏等)很容易成为肠道发炎的诱因,再加上药物滥用(抗生素、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等),隐性肠道发炎几乎快到了“人人得奖,永不落空”的地步。一般来说,肠道发炎的结果就是“肠渗漏”变化的开始,当出现“肠渗漏综合征”时(症状与征候参考表10…2),也就是“蝴蝶振翅”之日了:
  1。首先肠道发炎时,会减少消化酵素的分泌,消化能力下降,消化不良的结果就是常常出现胀气、打嗝、排气(放屁)、便秘或腹泻等症状,此时亦是“大肠激躁症”可能被诊断的时候。
  2。肠道发炎时,容易造成吸收不良,营养缺乏。
  3。发炎又会造成“肠渗漏”的出现,使部分食物未经完全消化而形成食物过敏原。
  4。肠道排泄受到抑制,容易造成“化学敏感症”。
  5。“肠渗漏”也使得其他内外毒素、代谢产物、氧化物等进入血液中,增加肝脏解毒的负荷。
  6。肠道发炎使免疫球蛋白A生产减少,造成口腔、鼻窦、膀胱、*、呼吸道等容易受感染,也会使酵母菌异常增加,甚至出现“念珠菌感染”。
  7。某些从食物及环境毒素而来的“化学物质”会导致神经荷尔蒙失调,影响“认知功能”,甚至“性格行为”。
  8。另一方面,一些肠道细菌甚至出现“细菌迁徙”(细菌搬家)现象,造成其他器官像膀胱、*等发炎。
  9。肠渗漏也容易造成食物过敏,挑起所谓的“交叉反应”,引起一些“自体免疫疾病”的发生。
  10。当慢性肠道发炎持续,会令肾上腺压力增加,最终产生“肾上腺疲乏症”。
  凡此种种,后果就是使身体功能失常或衰退,终至器官发生病变,甚至出现许多所谓不明原因的疾病(表10…3、表10…4)。
  表10…3与肠渗漏综合征有关的毛病
  营养不良
  慢性肠炎/大肠激躁症
  皮肤病变/荨麻疹/湿疹
  过敏症/气喘
  偏头痛
  慢性关节病变/僵直性关节炎
  自闭症/过动症
  肝炎/肝机能异常
  慢性疲劳综合征
  自体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
  表10…4与菌丛失衡相关的疾病
  局部:憩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