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雕之大元国师-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准备
忽必烈闻言,知道萧遥心中定然已是有了办法,于是赶忙问道:“兄弟有何妙计,赶快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详参详。”
萧遥说道:“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王子殿下若是派出大队的探子进入中原,得来的信息花样固然繁多,可终究是没有亲眼见过中原的风土人情,很多事情等到决策的时候,难免便有失偏颇。因此,臣斗胆献上一计,不知王子殿下意下如何?”
忽必烈道:“快说,是什么计策?”
萧遥道:“王子殿下可扮作使者,以通商或是外交的由头前往南朝面见皇帝。如此一来,这一路上的军事布防、风土人情、地貌特点等一切情况,便都尽在殿下心中。将来等到举兵之时,殿下以此为依据排兵布阵,指挥战斗,那么定然是势如破竹,无往而不利的了。”
话音刚落,只听潇湘子阴恻恻的声音传来,说道:“萧大人所提果然是好计谋,让王子殿下孤身犯险,独入敌境,确实是出其不意,实乃天下最聪明的计策,当真令在下佩服得五体投地,佩服,佩服啊!”说着双手抱拳行礼,脸上的嘲弄讥笑之色显露无疑。忽必烈听了也是微一犹豫,并未接话,金轮法王更是视若无睹,置身事外,完全没有一点声援之意。
萧遥将众人的表现尽收眼底,冷笑一声,说道:“潇兄此言差矣。既是出使,那么定是以使团的形式前往,到时随从众多,使团中如何安排人员,也是王子殿下一言而决,怎能说的上是让殿下自己孤身犯险,独入敌境呢?而且到时候,在下虽然不才,却也是要亲自随同前往的,就算途中真有什么差池,那定然也是在下挺身而前。潇兄此言,未免有些太刻薄了吧?”
潇湘子言语一窒,一时间无言以对,只能恨恨地闭口不言。忽必烈说道:“兄弟,你究竟有什么打算,大可直言无妨,无须顾忌其他。”
萧遥微微一笑,说道:“大哥,其实咱们一点都不用担心。自古交战双方不斩来使,这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规矩。南宋朝廷重文轻武,对于礼法制度这些看得最重。咱们扮作使者前去,就算最终被人识了出来,可他们顾及脸面,也不会对咱们怎么样。而且,就算他们真的无所顾忌,硬要下手,可仅凭临安朝廷的那点手段,又怎能奈何的了咱们呢?”
忽必烈刚才乍听到这个建议,心中跟在座的其他人一样,也都是惴惴不安,此刻听萧遥提及此处,思路登时豁然开朗。他本就是个雄才大略之人,刚才的犹豫也不过只是在思考萧遥这个看似疯狂的建议,至于什么“孤身犯险”这样的事情,他久经历练,根本就没怎么放在心上。此时听萧遥解释明白,忽必烈顿时拍手赞道:“好计策,好计策!”如此一来,刚才潇湘子挖空心思想要令萧遥难堪的打算不仅登时化为了泡影,且此时反倒成了他心胸狭窄,刻意陷害一般,只得闭口不言,脸色阴沉地坐在一旁。
此时,金轮法王眼见情势扭转,萧遥的计策显然已是得到了忽必烈的认同,于是也赶忙笑着附和道:“萧大人才智卓绝,博古通今,此计甚妙啊。到时老衲愿扮作使团中一区区小吏,与萧大人一起为王子殿下护航。”
萧遥闻言轻轻一笑,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忽必烈沉吟一阵后,正色说道:“兄弟思虑甚周,此计并无什么遗漏之处。借此机会,我大可沿路观察大宋的军事布防以及军队战力士气如何,还能查知大宋吏治,瞧瞧他们治国究竟如何,大宋皇帝究竟是何等样的人物。嘿嘿,对于大宋皇帝的名头,我可是久仰了!”说话间双目凝视远方,显然已沉浸在了自己的心事之中。
次日一大早,忽必烈召萧遥中帐议事,紧接着又找来负责军马事宜,任职太仆官职的官员以及负责外交事宜的典客,还有郎中令、宗政以及招贤馆等各方人员、针对扮作使团前往临安的计谋又好好盘算了一番。此时众人各抒己见,分做安排,每决定下一件事后,便立刻有人形成文书,迅速将命令传递下去,当即便有专门的人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如此这般直到日薄西山,晚霞初现之时,才将使团中待何人前往,以什么名义出使,沿途要走什么样的线路,以及在各地安排下接应之人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商议安排妥当。
其时蒙古兵锋正盛,忽必烈提调重兵驻节开封府,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大宋朝廷因此而惶惶不可终日,已派过了数次使团前来求和,但之前却均被忽必烈拒绝,连面也没见过一次。此时思及此处,忽必烈便决定以“议和”的名义前往临安,令萧遥名义上作为使团副使,另携军政人才数十名前往。至于金轮法王和潇湘子等一众武林高手,忽必烈想到他们经常在中原武林中行走,且结下的仇怨甚多,担心此行节外生枝,因此便只命他们在暗中随行保护,使团中却没有他们的名字。
如此这般三日之后,已有手下官员陆续报告诸事已按照先前的部署安排妥当,即日便可启程。忽必烈闻言大喜,当即命人按照外交礼节修书一封,当做国书送到大宋朝廷。半月之后,大宋朝廷的回书已到,言道欢迎蒙古使团前往,临安军民诸众早已祈盼上国天使降临,此时得此讯息,无不欢欣鼓舞。忽必烈手拿书信,笑着对萧遥说道:“兄弟,他们既然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让咱们过去,那咱们也就不再耽搁,今日便即启程,前往临安去吧。”
萧遥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去会一会大宋皇帝,看看他究竟是何等样人。”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使
二人言念至此,当即传下号令,命使团中已确定随行的人选速做准备,沿途负责车马、食宿、保卫的人员也开始着手保障。蒙古治军严谨,手下人人做事雷厉风行,因此不过半个时辰过后,便有仆从告知忽必烈和萧遥,手下一切安排妥当,立即便可启程。闻此讯息,心中本就焦急的忽必烈立即脱去蒙古王子服装,换上了一套普通的官服,再让其他人稍加打扮,顿时,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的普通蒙古官员形象便立刻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看着这身新行头,忽必烈与萧遥相视一笑,当即一块走出了王帐,与使团中其他随行人员一起上了马车,向东南方朝着临安府(杭州)的方向驶去。
由于一路上安排妥当,加之大宋也派出了迎接的人员,驿道上各个馆驿准备充分,因此一路上畅通无阻,按照预期,原本只需七八天便能抵达临安,只是由于忽必烈心系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以一路上以各种借口拖延绕行,借机将宋军沿途各处的军事布防、战力士气等等情况一一亲自探查清楚,因此,一行人来到了平江府(苏州)境内时,已是半月之后了。
平江府位于临安北面,论及经济繁荣程度,是仅次于临安的所在,且此处风光秀美,那烟波浩渺的太湖,更是一个能与临安的西湖相提并论的绝美所在。自建炎南渡,淮南两路便成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之一,淮河成为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南宋的边界线。其时金国的势力已日渐式微,忽必烈一行从开封府出发,走的便是淮南西路的顺昌府(今安徽阜阳)至淮南东路的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县),然后到江南东路的建康城(今南京)。一行人还未入城,远远便已经听到了一阵锣鼓喧天之声。萧遥骑在马上举目眺望,只见城外身穿五颜六色服饰,举着各种各样牌子的队伍正热热闹闹地又吹又打,前面是一群身穿各色官衣,拱手而立的大宋官员。见此情景,忽必烈微微一笑,说道:“没想到,临安朝廷战场上不行,但官场上的排场倒还是挺大的。”
萧遥闻言,想起自己曾经见过的现代社会中的那些官员,忽然感同身受地点了点头。一行车马缓缓驶至城门前,当即便有一人走出大宋迎接官员的队伍,高声说道:“京湖安抚制置大使贾似道率江南与淮南两路四府十七县,共一百三十九名文武官员,恭迎大蒙古国天使降临和议。乞蒙天恩,荣光普照,万民归心!”一言甫毕,当即叩首跪拜,伏地高呼。
自古两国交往出使,不论双方国力强弱,领土大小,甚至不论是否敌对,都应是平等论交,并无上下之分,就连忽必烈自己一路走来也是谨言慎行,每路过一处馆驿,跟当地负责接待的知府或是其他官员一起吃饭时,也从不依仗武力耀武扬威,以大国使臣的身份胡作非为,提一些无理的要求。但此时他见到这些大宋官员竟以君臣之礼相待,不禁皱起了眉头,似是自言自语地小声说道:“这些人好没骨气!”
萧遥听到领头的那个身材瘦小、短须小眼,一脸猥琐之相的官员竟然自称叫做“贾似道”,当即心中一震,暗道:“这个人不会就是那个卖国求荣的大奸相贾似道吧?”但他还不及细想,己方车马已来到了跟前,那自称名叫贾似道的官员当即迎上,来到了走在最前面的使团负责人也乌布恩的马前,伸手为他牵住了马缰。由于此次众人来到中原是打着“出使”和谈的名义,因此使团中必不可少地也要真正带一些负责外交的人来应付大宋朝廷,也乌布恩便是忽必烈手下专门负责此类事情的官员,因此此次蒙古使团明面上的负责人便是他。
此时,他见贾似道主动鞍前马后地主动为自己引路,明白他是在尽量讨好自己,而对于跟大宋官员打交道时需要如何做,负责外交多年,早已深谙此道的也乌布恩心中自是再明白不过,因此并不退让,反而向着正欲谦让推辞,不愿被其他官员牵马引路,要下马自己行走的萧遥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只须坦然接受后,便昂首挺胸地坐在马上,任由贾似道一步步地在前牵着缰绳,自己则雄赳赳气昂昂地坐在马上,进入了建康城中。
萧遥看到也乌布恩的眼色,只得心中惴惴地坐在马上,但当他看到身前给自己牵马的那名官员身着紫色官袍,胸口锈径三寸独科花,显然是一名当朝三品大元时,心中却无论如何不能受之自若了。他明白按照宋朝的官职划分,三品官员已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国务委员,而想到自己此时竟被这样一名位高权重的官员服侍在侧,萧遥每思及此,心中在倍感刺激不安的同时,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意却也油然而生,却越来越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本来外国使团入城,按照规矩都要先下马拜文,走一番繁琐的外交程序,但此时,贾似道等一众大宋官员竟一路绿灯,执意牵着马缰,径直将蒙古使团引入了建康知府的宅邸之中。萧遥见此情景,坐在马上略一思索,便已明白了为什么贾似道这些大宋高官此时如此卑躬屈膝、谄媚逢迎的原因。
原来,其时蒙古大兵压境,虽还并未与南宋之间产生过什么大的摩擦,相互间也没真正打过一场实实在在的战争,可蒙古铁骑威名远播,不说之前宋朝与蒙古南北夹击之下灭亡金国时,便已让临安朝廷见识过了草原雄狮的厉害,就单说历史上的宋代终其一朝都是重文轻武,从上至下,主战派的在朝堂之上从来没有真正占过上风,面对蒙古雄兵在侧,耽耽而视,真正掌握朝廷大权的那些官员,比如贾似道这些人心中想的,定然是只要能避免战争,哪怕朝廷年年奉上高额的岁币,那也是心甘情愿的。因此此时碰到蒙古使团议和的良机,他们自然不肯轻易便放过,当然是要尽全力展现自己求和的诚心了。想到这里,萧遥不禁哀叹道:“当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便是吸取了唐朝藩镇割据、拥兵祸乱的教训,虽说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但俗话说矫枉过正,这才导致武将始终被排挤在权力核心之外,后来更是经常无端受到猜忌,岳飞一世英雄,也难逃此命运。不仅如此,连军队也是羸弱不堪,根本不能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有如此政体,纵然天降圣人,也难以改变宋朝的命运了。但无论如何,宋朝也毕竟是中华正统,我选择加入这时还算是外国的蒙古,恐怕被现代的人们知道了,多半便要骂我为‘汉奸’了。天幸我此刻身处南宋乱世,不必理会这些意见,否则人言可畏,我是否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当真是殊无定数了。”
(希望各位书友来逐浪支持一下小弟。写这本书需要付出很多,但只要有你的一句支持,就是我继续下去的最大动力^_^)
〖
第二百五十三章 打探
由于建康城只是江南东路的首府,并没有接待外国使团来访的资格和能力,贾似道率领百官在此迎候,其实只是因为他急于想向蒙古表达自己求和的诚意,因此使团众人在此歇候一日后,便按照贾似道的安排,前往平江府议事。
由于建康城离平江府之间的距离已不算远,加之贾似道献媚心切,一心一意想要沿途服侍,而此时距离临安也已并不算远,所有的军事布防或是风土人情已没有必要再查看,因为若是有朝一日真能打到这里的话,那其实已经等于说胜券在握,因此忽必烈一转念间,也并未再找什么借口故意拖延绕行,而是随着贾似道,一起朝平江府进发。至于为何不到临安面见大宋皇帝,不管是萧遥还是忽必烈心中,其实都是心知肚明,因为那多半便是贾似道意图欺上瞒下,若是议和事毕,双方言定大宋每年缴纳岁币或是还有其他条件,作为蒙古不进兵的代价的话,贾似道回报皇帝时,便可大言不惭地说蒙古见大宋兵多将广,如何如何畏惧大宋兵威,或是他贾似道如何如何义正言辞地直叱其非,令蒙古鞑子自惭形秽,无地自容,这才令其灰溜溜地撤兵而回,总之最后的功劳,都要记在他贾似道的身上,而最后由此加官进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自也不必多说。
虽然对这一切都洞若观火,但萧遥此时已不愿再多管这些事情。此时,他的心思其实已放在了其他的地方。其实,自从进入宋境之后,负责与沿途大宋官家打交道的有也乌布恩,负责日夜保护忽必烈安全的有随行的五名蒙古高手,而真正观察和记忆沿途军事布防、风土人情等事务的则是忽必烈。萧遥虽说随行在侧,但真正需要用到他的地方其实并没有多少,而萧遥自己也乐得清闲,一路上吃喝玩乐自是少不了的。直到进入建康城中,萧遥听贾似道提起议事时要在平江府太湖之畔,脑海中灵光一闪,这才突然想了起来,太湖,那正是天龙原著中,慕容世家燕子坞以及参合庄的所在之地,遍藏几乎天下武学典籍的还施水阁以及琅嬛玉洞就在此处!而也正是想到了这里,萧遥才会突然亢奋起来,当即决定便趁此机会,前去一探究竟。
虽说此时距离天龙的时代已过去了百多十年,而且自慕容复疯了之后,慕容家的情况究竟如何,那也是谁都不知道的,还施水阁和琅嬛玉洞中此时究竟是否还藏有秘籍,甚至就连太湖中究竟有没有燕子坞和参合庄,此时萧遥的心中都没有丝毫把握,因此他也并不急于求成,只是耐心地跟随使团,在贾似道的带领下,朝着平江府而去。
如此这般两日之后,蒙古使团已来到了平江府境内,当地官员吹捧恭迎自是不必多说,随后设筵款待,一番香歌艳舞更是不在话下。忽必烈心有不喜,宴席之上直接推说身体不适,离席而去。也乌布恩虽然名义上乃是使团负责人,但此时见到忽必烈面色不善,心中也是惴惴不安,便也要跟随忽必烈而去。萧遥察言观色,知道也乌布恩要是就此离去,恐怕这场戏就要做到头了,因此赶忙打圆场,以眼神告知也乌布恩不可轻举妄动,坏了王子殿下的大事。也乌布恩当即心领神会,明白自己确实是头脑一时发热,此刻若是贸然离去,那么这次出使的真正目的不能达到也就算了,恐怕还会连累着己方一众人立刻身处险境之中。一念至此,也乌布恩当即又气定神闲地坐了下来,面对贾似道等大宋官员的询问,圆滑地替忽必烈的突然离场收尾,且恰到好处,并没引起旁人一丝一毫的怀疑。
期间,萧遥作为使团副使,自然也帮腔说了几句话,但他自知自己此时论及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其实远不如这些看似年迈,昏庸无能的大宋官吏。他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因此只是简单说了几句后,便将大局交给也乌布恩主持,自己则跟陪坐在身旁的平江知府王守清交谈了起来。
萧遥心系还施水阁以及琅嬛玉洞中所藏,心中也早已想好了一番说辞,此时他觑准时机,趁机跟王守清说道:“王知府,在下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不知知府大人能否应允?”
王守清之前从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