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民币境外升值境内贬值:咀嚼人民币-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式,促使其他东亚经济体中央银行扩大与中国中央银行间人民币的官方交易,使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官方储备货币,并逐步推动人民币在官方交易中可兑换。另一方面,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放松资本账户管制,改进人民币回流机制,使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承担投资货币的职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8。2 人民币的机遇:定位锚(2)
第三阶段,通过国内经济的改革、调整、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模式的逐步转变,促使其他东亚经济体自发地将人民币作为汇率安排上的某种“锚”货币,进而成为其他东亚经济体外汇市场的干预货币。   第四阶段,推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一方面利用区域融资安排提高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和干预货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逐步推进的次区域汇率合作安排,在制度化的层面上实现人民币的“锚”货币地位,同时协调好与日元、美元等区域内外主要货币的关系,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区域内主导货币或主导货币之一。   人民币锚的选择
  人民币做大国的货币,当然不能死死盯住美元,成为别人货币的附庸。但要赋予人民币独立的“人格”,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放弃“美元锚”以“一揽子货币”为锚的过渡思想并不可取,因为这样的锚70%左右的成分依然是美元,且仍然没有解决人民币的“人格”问题。我们把寻找锚的视线放到能源领域。
  数字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年份     原煤(亿吨)  原油(亿吨)  发电量(万亿度)  GDP(万亿元)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前6个月)
  数据的处理:把原煤/GDP、原油(国内生产)/GDP、发电量/GDP得到3组与能源产品密切相关的数据分别称A、B、C三组。
  年份   数据A(吨/万元)  数据B(吨/万元)  数据C(度/元)  C的增幅1998     
  1999     
  2000     +
  2001     
  2002     +
  2003     +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
  2010                       +
  A的数据逐年在减少,说明中国每万元GDP消耗的自产原煤在减少,但不能说明是不是其他的能源替代了,另外频发矿难的原煤生产的数据本身非常容易失真。 txt小说上传分享

8。2 人民币的机遇:定位锚(3)
B的数据快速减少,现在是非常清楚的,那是因为进口原油大大增加了。
  C的数据非常稳定,这说明十几年来中国的经济的能耗效率(电力消耗上看)毫无进步,GDP基本上是靠拼能源,当然也一定是拼资源换来的。而2008年大幅波动刚好与金融危机相匹配,说明了中国经济受对外贸易的影响程度。
  发电量做人民币锚的优势
  发电量与GDP的相关度非常好,从1998年到2010年长达12年里,非常清晰的有度发电量/每元人民币GDP。上下波动的幅度没有超过5%(2008年应该是经济危机的突发影响)。
  发电量的数据非常便于采取准确和时时的收集。
  发电量在国民经济各大部门的分配信息非常好把握。
  发电量在地域分配(各省或市)十分清晰。
  发电量的数据完全来自于国内,几乎不受外界干扰。
  发电量因电力本身难于储存大大减少了失真。
  发电量受制于能源科学技术的制约不会大起大落。
  发电量的数据本身和电力的生产消耗的价值转移无关,不会受其强烈干扰。
  发电量与经济活动的密切相关性,可做人民币锚的优势一目了然,下面是笔者随机引用的一段关于电力的叙述:
  经济增长是拉动全国电力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反映优势第一条
  重工业基地和用电负荷中心用电增速仍领先全国。国民经济重工业化趋势持续。以重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近年来用电增速很高,05…07年平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08年预计比07年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在15%以上。从第二产业耗电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弹性来判断,08年的情况将会与03年类似。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落,未来几年,第二产业用电增速也将出现一个下降期。反映优势第三条
  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加快,将成为拉动电力需求的重要因素。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继05…06年用电大幅增加以来,07年又开始缓慢爬升。05…07年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家用电器拥有率迅速提高;二是城市化加快。居民家庭户均人口减少,户数增多较快;三是城乡同网同价和城镇居民峰谷分时电价的施行,大幅降低了居民生活电价水平,居民用电积极性提高。…反映优势第二、六条
  第三产业用电主要包括批发零售等商业活动用电,住宿餐饮行业用电,娱乐业及办公物业用电等等。这些电力消耗用户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密切相关。消费品零售增加对于第三产业增长具有提升作用,例如2004年和2007年,第三产业用电都随着消费品零售额同方向变动,只是幅度更大一些。预测08年第三产业用电增速达到,第三产业增速对消费零售增幅的弹性系数达到与06年差不多的水平。……反映优势第四条
  电力需求展望:经济强劲发展促使电力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我国〃十一五〃时期将保持8%左右的年均GDP增长率。按照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势,综合考虑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经济的拉动,我们保守认为〃十一五〃期间GDP平均增长将在以上。经济的强劲发展拉动我国电力的旺盛需求。尽管国家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的硬性指标会部分降低工业用电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们看到占用电结构的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在以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我们预测2008年我国电力消费增长率为。……反映优势第五、八条
  人民币锚的具体操作
  目前,中国的发电量和GDP的关系是:全国的发电量每增加1度就会创造出GDP约元人民币的增加。在将来某个时间挤掉了泡沫的人民币仍然能选到一个确定的数据,来确定发电量和GDP数量之间的精确关系。这为人民币的发行提供了量上的依据。
  根据中国经济区域化的特点,可以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的具体量的投放,通过六个大的区域银行具体操作,这六个大的区域银行分别按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的地域划分。这样的操作可避免流动性分配的不均匀,比如说现在,混乱的人民币发行机制,导致央企、国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性相对泛滥,而中西部地区、民营的中小企业却流动性相对干涩。

8。2 人民币的机遇:定位锚(4)
严格的按照发电量来控制人民币的发行量,使人民币滥发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同时出现的偏差也便于发现和纠正。因为无论是部门、行业、地域、还有时间上,我们都有充足的数据,而且是相对真实可靠的数据来作为依托。
  立法确定在二十年期,任何一届政府都不得修改人民币锚的地位。
  发电量的相关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搜集——受国务院控制;人民币的发行量由中国人民银行操作——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控制。
  纠错机制要建立,若干个民间或准民间机构来监督。比如,货币咨询委员会、金融安全监督委员会、金融智囊团,等等。
  人民币的锚的紧迫性
  人民币为什么没有自我崩溃?换句话说:银行的挤兑风潮为什么没有出现?两个主要原因:
  1。经济和金融虚假数字的互相叠加,彼此掩盖,导致假象的漫延和泛滥,使广大民众处在犹豫和徘徊状态;
  2。银行卡的广泛使用,“无纸化”掩盖了表面上的银行挤兑。两个大的消费行为能力的群体:其中一个,公款消费的大小贪官污吏不仅广泛使用信用卡,还大量使用各种变向的储值卡(用于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各种准贵族消费的VIP卡等),去完成了这种“无纸币”的流通和转移支付的功能。另一个大的消费群体是八0后为主体的过度消费群体,他们往往由于懒惰和虚荣或者说是好奇心,也广泛使用各种“无纸币”的流通手段。
  人民币的“无纸币”流通的现象只能延长支撑泡沫破裂的时间节点,但本质上它不能帮助泡沫本身;即不能阻挡人民币泡沫最终的破裂,也无法减轻泡沫破裂产生的可怕破坏!
  人民币在大风暴的来临前、大风暴的过程中和大风暴的席卷后都迫切需要稳定器和镇海的神针——中国的实际发电量!
  目前的情况是:每创造1元人民币的GDP,全社会就要消费度(千瓦小时)的电力。而如果全国总的平均最终消量电价取元/度(大城市的居民用大约元/度,商业用电大约元/度,但奇怪的是中小型民企的工业电可能达元/度)这样我们就得出一个全新的概念:经济运行效率的能耗指标(用总电量除以GDP总额)。
  这个新概念的现实意义是能有效的量化表达经济的进步。减少这个比例就是提高经济活力,必然要伴随着科技进步、能耗水平的总体降低。
  相对这个数据的值:2008年主要国家
  美国   GDP  万亿美元   万亿度电力   美分/度    
  日本   GDP  万亿日元  万亿度电力   日元/度   
  欧盟   GDP  万亿欧元   万亿度电力   1欧分/度   
  中国   GDP  万亿人民币 万亿度电力   元/度      
  同理,这可为将来绿色GDP的计算预留伏笔。
  如果出现了人民币的贬值的大风暴,经济本身的活力大大降低,人民币的需求量和流动性将向疯狂的方向发展,于是我们的新概念指标就会上涨,比如由目前的上涨到13%或15%甚至20%,这可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的工作啊!当然此时的电价一路狂贬,由1元/度、100元/度甚至1000元/度、10000元/度。数据而已,读者不必紧张。但用中国的准确的发电量来控制人民币的有效发行量,仍可实现“可控的高通货膨胀”。对人民币而言,“洗洗更健康”!
  

8。3 人民币是人民的货币
人民币在境外面临着升值的巨大压力,但在境内却面临着巨大的贬值压力。同样,在人民币的利率方面,也面临着官方的主导利率上升的巨大压力,而高企的民间实际利率面临着必须下降的巨大压力。这些怪诞的矛盾体纠缠在一起,形成中国经济独特的“风景线”!
  人民币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锚,就不能“币值”稳定。
  人民币不确定自己的货币发行机制,就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锚。
  人民币的这些不确定性,正在逐渐摧毁中国经济的活力。甚至导致全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倒退!
  有人曾经辛辣的评论到:“在中国的经济利益表中,没有分配,只有分赃”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何种程度上成为日益悬浮于其本来意义之外的空洞字眼。
  经济体制上的改革做为一种实践,发展到如今,这种实践与其说是导致了一批官僚的腐败,倒不如说导致了中国人在文化和道德上的一次集体“缴械”。而 中国改革在道德和文化上所付出的巨大成本恐怕需要好几代人才能修复。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以权力为轴心的分配体制一旦形成,就可能凭借其财富和权力的双重优势控制改革的进程本身。当这种体制露出它“马太效应”的冷酷面目时,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改革进程将由于其价值源泉的枯竭而油尽灯灭,并可能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人民币可以不升值。尽管人民币面临着对外升值、对内又事实上的贬值的所谓压力。但优美的外交攻略、严密的操作手段完全可以顶住主要来自外部(西方世界)的政治压力!
  不过不升值的动机必须放在支持正常的出口贸易和赢得必要的贸易顺差上,其更深层的目标是持续的外汇盈余为粮食、石油等战略物资的进口提供安全的保障。但如果为经营即盈利为目的就完全违背了国家的利益,就只能导致那些外汇储备被各种利益集团蚕食。
  人民币背后的中国经济活动是财富的巨大流失和浪费。通过对面子工程的阐述,及对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抨击。揭示这种经济模式——以善意的初衷和快速的发展为借口——掩盖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贫富的两极分化问题。
  笔者强调各种不切实际甚至互相冲突的经济数据的处理,当数据变得真实些、可靠些时,经济分析才有意义。比如:2010年9月11日出炉的CPI当月数据为,这无论如何也无法让大多数人接受,所以,这类数据必须处理和修正。
  相对可靠的经济数据才能揭示出了鲜为人知的新的现象、新的秘密。于是又带来新的思考!
  国家管理的效率低下导致了广大民众的痛苦。追踪这个效率的低下问题,是由于制度的漏洞,法律的缺失和执法的艰难。于是它就具有的必然性和灾难性。当触及到制度的暗礁后,无奈的心情油然而生!
  笔者在制度性的危机面前仍不死心,希望国家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包括对“蓄水池”的猜想,对城市化的美丽一面的幻想,对土地大流转的善意解读。并把这些看作是国家逐层深入的战略步骤。
  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给中国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做人成功的标志变成了人民币数据的符号。物质力量无情地掩盖了精神力量。做人的艰难导致了流氓主义的滋生和泛滥。生活的本身快没有了,生活变成了无时不在的选择,而且只有唯一的选项,那就是做不做流氓?当我们天天问自己,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这个单项选择时,我们的生活还有真实的内容吗,还有意义吗?
  所谓的成功者踌躇满志,所谓的“蜗居者”垂头丧气,所谓的“农民工”麻木不仁。这些祸根都在人民币身上,或者说在人民币的数量上。主动的撕碎这些数字背后的虚伪,通过人民币的大贬值来洗牌,不失是中国全社会洗心革面的最佳方案。但这需要技巧和勇气!这样才能给活着的人一个公平的说法,给后人一个发展的机会!
  于是,我们要回答我们前言里的问题;人民能否摆脱贫困?答案是能!
  人民币的大洗牌或者说是人民币的大贬值只是一个快速的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财富不会丢失,但会在整个系统中重新分配。分配的结果应该是流向广大民众,哪怕结局是“20%的中国人拥有80%的财富,80%的中国人拥有20%的财富”也算是进步了。但笔者更希望“30%的中国人拥有70%的财富,70%的中国人拥有30%的财富”这样的结局!
  撕裂人民币的号角要吹响,具体划破人民币泡沫的工具是人民币的加息,持续加息。
  只有人民币的官方利率上涨了,向实际利率靠拢了。虚盈的房地产业在人民币的洪流退去后,方才发现自己是裸泳者。骄奢的银行业在人民币的洪流退去后,方才发现自己病入膏肓。
  当财富重新向广大民众流动,当人民币重新向实体经济流动,中国经济才能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可持续的活力。财富就能被持续的创造,财产就能持续的制造。
  当然,那个时候新的问题又会出现,人民能保全自己的财产吗?于是,改革,继续改革,不断地深入改革。
  无论如何,人民币是人民的人民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