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民币境外升值境内贬值:咀嚼人民币-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序言
人民币是什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提及一下财富和财产。财富的概念十分抽象,它可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过财产就相对具体了,财产好比量化了的财富。那么这个量化工具是什么呢?在中国,这个量化的工具就叫人民币。
  当人民币描述的是财产(商品)时,人民币就是价格工具;当人民币描述的是中国全社会的财富时,这个时候人民币又成为价值工具了。
  人民币是人民的价格,人民币是国家的价值。
  显然,人民币被撕裂为两个不同的工具!有趣的是:人民币的价格和人民币的价值都以元为计算单位的。
  人民的价格对国家而言就是人民生活的成本,降低成本需要引入国家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国家的价值对人民而言就是国家的力量,它需要拿出来使用和炫耀。有了上述两个前提,人民币的价格自然就要被挤压到最低,而人民币的价值自然就要被提升到最高。于是在实施前者的过程中,产生了令平民百姓恐慌的通货膨胀;而在实施后者的过程中,产生了GDP的高涨和大国崛起的辉煌!
  但GDP的令人羡慕的数据却无法阻挡粮食和石油大量进口的步伐。这令国家的管理者们十分尴尬:中国拿什么用来交换呢?环顾国内四周,只有平民百姓的廉价劳动了,于是只能继续降低人民币的价格。这也令外国人产生了恐慌,他们派美元来与人民币争夺,希望通过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汇率)来降低中国经济在贸易领域的运行速度,进而削弱中国国家力量即降低人民币的价值。
  人民币的价格元和价值元里隐藏着事实的差值,随着这个差值的逐渐扩大,使中国的广大平民百姓产生了痛苦,当更多的人发现了这个耐人寻味的差值后,痛苦会逐渐转化为痛恨,因为更多的人会问,这个差值跑到那里去了呢?
  所以,人民币就要面临着大洗牌的风险,简单地说:就是让人民币价格元和价值元的差值向理想的零的方向过渡!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洗牌不应该只是结果而更像是手段,为真正的人民币的价值和价格的回归做铺垫。
  人民币要浴火新生,必须建立人民币的有效发行机制,这个问题必须由国家给予明确、坚定和可靠的回答!人民币的发行机制解决了,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自然可就由市场解决了!
  中国是个大国,大国的崛起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力量,这些都寓含在财富中,而不是财产中。中国必须学会财富的创造而非简单的财产的制造。这当然不能依靠人民币了,更不能依靠房子和土地!
  那么,讲到这里了,人民币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人民币不只是个符号,人民币应该是人民的货币。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1 人民币升值的烦恼(1)
人民币的升值,说的是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更确切地说是指兑美元的的浮动汇率的升值。
  人民币升值的政治烦恼
  人民币的升值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进入2010年它的热度骤然升高。当然与美国国会的高度关注有关。
  在2010年3月24日美国众议院专门对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举行了听证会。美国国会130多名议员联名《舒默法案》,要在2010年4月15日表决这个法案。中国所担忧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政治化”油然而生。
  人民币升值的依据是什么,是美国的舆论认知,是美国政客的认知。美国参议员施塔贝诺(Stabeenew)认为:人民币被低估20%…40%。
  关于人民币的升值,有两个明显的逻辑障碍:
  首先人民币不知道为什么“升”。我们来分析一下国际上(主要是指西方发达国家,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利益)压迫人民币升值的动力——“贸易顺差说”——一个国家有贸易顺差,说明本币就应该升值;顺差越大升值的速度越快;顺差积累的越多升值的幅度越大。不过这个学说有个最基本的条件,注意!这个条件是“市场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但中国目前还不完全具备这个背景,因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其次人民币不知道怎么“升”,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图谋已昭然若揭,可笑的是:西方逼人民币升值,怎么升,升到哪个位置才令他们满意?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话题。
  一般的理解,西方国家所要求的人民币升值就是由目前官方汇率:1升到平价购买力2:1的这个进程。
  平价购买力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个2:1是哪来的呢?平价购买力是由比较而产生的概念,即用相当的收入与相当的生活感受做比较而得出的数据。
  比如:美国人在洛杉矶3000美元和中国人在大连3000元人民币的生活感受是大致相同的,这时的所谓平价购买力美元兑人民币就是1:1。同理可推,在法国马赛的2000欧元和中国哈尔滨的2000元人民币生活感受相当,于是这平价购买力欧元兑人民币也是1:1。
  注意,矛盾出现了:这会导致欧元兑美元还是1:1,而现在实际上是约:1啊!日本人在东京80万日元和中国人在北京4000元人民币感受相同,折算下来,岂不是1美元兑换200日元了(现在的汇率是1:90)?这样的推演,就会延伸出重重矛盾啊,显然平价购买力不能成为汇率数据的计算的依据。
  2008人民币实际汇率和2大著名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汇率(2008年出口商品换14285亿美元)    机构             购买力平价汇率 元/美元   实际汇率 元/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当然,事实上并不妨碍西方国家普遍认定这个方式。人民币兑美元有“1:1说”一直到“4:1说”笔者取了个中间值“2:1说”。
  结论:对西方而言,人民币升值问题,本质上是一场政治斗争,因为在经济上这无理可据!
  那中国为什么不愿升值呢?惧怕什么呢?怕GDP增长变缓、怕影响出口就业、怕潜伏在国内的热钱获利而出逃?怕变成“广场协议”后的日本和后来所谓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
  笔者认为都不是。
  出口贸易部门有庞大的利润空间:层层的贸易公司、皮包公司,夹在国内生产厂家和国外零售商之间的现象,本身就清晰的说明了这个行业高额的贸易利润的存在!如果利用汇率升值产生的“压迫力”而驱赶走这些“食利者”,升值岂不是见好事?

1。1 人民币升值的烦恼(2)
如果将出口退税真正直补给生产厂家,人民币升值哪里会可能造成大量的所谓失业现象?简直是“健康茁壮成长”!
  至于热钱,这说法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一个资本项目严格管制,一个技术上强制结汇,一个金融系统被政府严密管控的国家,怎么会出现“大量的热钱问题”呢?“热钱”的概念早已被偷换。
  那个“日元升值”问题,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就拿日元升值而导致所谓的日本经济失去十年这个现象简单回顾和分析一下,就可以明白笔者所说的“日元升值”与“人民币升值”没有可比性。
  首先,1985年时日元已经是国际货币了,它可以自由的走出国门,可是现在的人民币远远不具备这个条件。
  其次,日本虽然也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但当时日本出口的机械设备、汽车、家用电器、船舶等可算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而今天的中国是恰恰相反的,是大量的低技术产品,最多是贴牌技术产品。
  再次,日元最初升值的压力不过是升值30%左右,可是后来的十年里,日本人差不多自己完成了200%的升值,这算是压力吗?
  对于“日本失落的十年”,还有另一种解读。完全是中国国内对经济增长方式不同的理解造成的。首先中日经济的增长方式不同,日本人已不看重GDP增长的数量,它不一定会去追求3%甚至8%的GDP增长率,而是必须面对真实的经济社会问题,比如日本自身老龄化问题。其次人民币和日元在货币舞台上的运行不同,日元已是国际货币,而人民币还未走出国门。
  显然,我们的政府和民间在人民币汇率的这个战场上没有必要充满着忧虑。应该理顺心态,顺乎经济规律的自然!
  人民币升值的经济烦恼
  在中国国内,人民币升值问题在经济上所产生的忧虑甚至已发展成为恐惧,当然有其利益渊源。主要来自于GDP的情结!GDP的不断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读者也许觉得这句话说反了,不过这恰恰是笔者所要强调的!中国GDP增长的源泉来自财富的转移而非财富的创造。另一方面也掺杂着贸易集团利益的惯性(出口利益集团天天鼓吹升值不利于出口、升值影响就业等等)。
  2009年1…6月,我国出口退税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出口总额达5217亿美元,同比下降。2009年预算出口退税额预计为6700亿元,实际可能将达到8000亿元,这笔资金占据了中国一年税收收入的14%。
  在国外,围绕人民币升值问题,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有这样的逻辑:中国人抢了西方人的“饭碗”。
  留在境内的烦恼
  中国改革开放的宗旨,是想在经济上创造出活力。最初的思路是希望得到外国的资本和技术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拿出能吸引别人的东西,这个东西西方称作“比较优势”,在中国说穿了就是廉价劳动力啊。
  我们来讲一条在美国沃尔玛超市里销售的、中国制造的牛仔裤的故事:
  它最终的零售价是美元,那个生产它的血汗工厂的实际出厂价为12美元。差价哪去了呢?
  在中国这种小血汗工厂不仅没有出口经营权,往往为了省钱,它在国内证照都未必齐全,于是它只能忍受中间商的盘剥。美国的沃尔玛想来中国买一万条牛仔裤,和谁签约呢?只能找国内所谓正规的、大的、合法的贸易公司——其实它们什么都不生产——合同价为22美元/条。沃尔玛挣了8美元的名义差价,已经很满意了,要知道外国公司虽然贪婪,但20%—30%的毛利率足够刺激了。 。 想看书来

1。1 人民币升值的烦恼(3)
拿到了合同的中国的贸易公司转手就以18美元/条的价格卖给了更小的私人贸易公司。这私人贸易公司接了合同后,把任务分配给业务员,给他们的灵活谈判权限是:最高15美元/条。
  拿到任务的业务员就像“饿狗叼着了骨头”,马上去寻找他的下家,他当然会找到那个什么证照“都不齐全”的血汗工厂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用13美元/条的价格甩给了那个血汗工厂。血汗工厂还得暗中给这个“业务员能人”1美元/条的回扣,没法啊!
  很清晰了吧,血汗工厂实际只拿到了12美元/条的合同!
  也许读者会问:美国的沃尔玛为什么不直接找血汗工厂生产?贸易利益集团的阻隔、现有的制度设置让这种可能性降为零!
  22美元/条到13美元/条之间的巨大差价进入了极少数人的腰包。国内的大贸易公司的背景是中国的贸易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往往是有“香港背景”的大陆人;国内的小私人贸易公司是前者的“影子部队”——他们往往是有大陆背景的“香港人”!
  改革开放30年,上述两种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幕后逐渐走到台前,逐渐发展成为贸易既得利益集团。他们豢养了大量有知识无道德的专家学者,为他们的利益摇旗呐喊,他们天天叫嚷着人民币升值的害处、当然也是他们杜撰出“日本经济逝去的十年”这样的恐怖故事。
  2005年7月—2008年5月人民币汇率升值了21%,那些恐怖的谎言本应该不消自灭:出口贸易不是谎言所说的减少,而是大幅度的增长;贸易顺差不是谎言所说的减少,同样是大幅度的增长。但贸易既得利益集团们却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于是中国迅速伸出援助之手——大大增加了那令人痛心的出口退税——相当于“放我们全国人民的鲜红的血”去补贴外国人!
  好了,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了(当然是假设中的),由:1升到:1吧。美国人的意思,在沃尔玛超市里,那条来自中国的牛仔裤还是标价条!
  可是,那条牛仔裤的生产者——血汗工厂,还是给他12美元/条的话,他受不了了,因为升值前他可以得到元人民币/条,而升值后他只能得到66元人民币/条。他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拿到美元/条的合同(折合还是元人民币/条),这相当于血汗工厂的报价必须上涨至少美元/条!
  于是,升值前有美元—12美元=美元的被剥削空间,而升值后这个空间就缩小为美元/条。这就意味着:如果让血汗工厂“活下去”,贸易既得利益集团和他的影子队伍及“准影子队伍”就必须让“利”美元/条,可是他们不肯,这就是我们无法摆脱“升值”的苦恼!
  贸易出口部门依靠着对中国廉价劳动力血淋淋的剥削,得以高奏凯歌,大赚“顺差美元”。其中很多“顺差美元”在香港被过滤掉了,这就导致了中国和美国之间关于贸易顺差的计算,有巨大的“误差”。这个误差保守的估计每年有600亿美元之巨!这也是“升值”的苦恼!
  留给境外的烦恼
  西方经济逻辑中的两个担心——“就业”和“通货紧缩”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于是美国人就以为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每到美国的选举临近,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总是美国政治家的炙手可热的话题,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又使这个问题的热度空前高涨!
  这输出“通货紧缩”又是怎么回事呢?当“中国制造”以廉价商品的身份巨量的、无孔不入的挤入国际市场时,必然会造成这样的一种竞争:墨西哥、巴西、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等这类国家也得纷纷“降价促销”啊。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低端商品领域的廉价优势,却造成了西方国家“通货紧缩”。不得不插一句,西方国家的高端商品可从来都没有过什么“降价促销”。

1。1 人民币升值的烦恼(4)
这种“通货紧缩”,一方面要给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中国本身的这种发展模式又不可持续。
  讲个故事来解释:有个叫老华的果农,家里徒有四壁,领着一家人过着清苦的生活,靠一片果园种苹果、卖苹果来维持生计。
  可是这老华是个认死理儿的人;不管市场周边小商贩们2元/斤的苹果实际售价,只顾自的卖元/斤。
  这下可好,老华的生意红火啊,苹果卖得越来越多,可就是不赚钱,他的家越来越穷,他的老婆孩子觉得生活越来越苦,老华只好在家里做忆苦思甜的思想工作来维持着家庭表面的和谐。
  可是,在市场这边老华越来越受到其他苹果商贩的攻击,他们都骂他傻,大家都逼他“升值”。
  消费者乐了,老华的苹果太便宜了,比土豆都便宜,土豆还元每斤,比其他水果更便宜。于是大家连普通蔬菜都很少买,其他水果更不想问津,只大量的买苹果吃苹果了!
  老华为了维持这个销售火爆的场面,几乎在自己家里的果园“掘地三尺”卖掉了所有的“资源”。过着清苦生活的老婆孩子们越来越忧郁了,但老华越来越高兴,简直是天天兴高采烈,因为他手里掐着一大把“绿色的纸币”,好像叫什么外汇。
  在市场这边,老华人际关系却越来越不好过了,不仅卖苹果的逼他升值,现在热闹了,卖香蕉的、卖桔子的都来找老华的麻烦,大家都逼他升值。
  老华这个郁闷呐,我卖苹果的,咋卖,卖啥价,关你们屁事啊?可是……老华还有一个不知道的事情呢,等他明天去市场,他就会知道的,那些消费者由于“过度消费”只吃他的苹果,导致营养单一片面而“不良”,正纠集在一起打算明天来揍老华呢!
  老华错在哪了呢?老华制造了“通货紧缩”。
  既然这样,人民币升值是应该无法回避的问题,长痛就不如短痛了。
  至于我们的出口创汇,它赚取了大量的“顺差美元”,这“顺差美元”又以国家外汇储备的名义重新流回了西方金融市场,主要是购买了各种形式的美债,其数量有万亿美元之巨。换句话说,它去支持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并没有转为国内的资本或者是购买到国内迫切所需要的技术。这种把钱由“穷人”流向“富人”的做法,在“富人”那里只能催生“泡沫”;这“穷人”费力不讨好啊。
  但我们却为出口贸易而支付了巨额补贴,中国似乎“费力不讨好”,显然这也不是出于经济动机啊!天天“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背后必有隐情,这样的贸易迟早会引起经济冲突的,历史上曾有过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