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诗经解读-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代羊祜一次登山,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死后,人们为其在此山立一块碑,上书“堕泪碑”。因见到此碑不禁令人想起生死,不觉泪下。

“堕泪碑”见证的是自己对自己死后的悲悯情绪。

一件衣服,一件纱巾,则会见证亲人对自己死后的痛苦之情。

《绿衣》一诗描写了丈夫在妻子死后的悼念。丈夫手捧妻子绿色衣服,泪眼朦胧。物仍在,人已非。内心的忧伤如凄凉秋雨,淅淅沥沥,不可断绝。寒风吹拂,衣角飞舞,一束绿丝,勾起无限的思念。

死亡是爱的试金石。

西晋潘岳容貌俊逸,但在妻子死后,悲怆沉痛,提笔写下字字泣血的《悼亡诗》三首,终身未娶。其情之坚贞因妻子的死而光芒万丈。还有许许多多的贞妇烈妇,在丈夫死后,或终身不嫁,或自杀殉情。抛开封建礼教的误导,其中隐藏了太多的真情。

爱因死亡得到升华,成为道德的象征,成为赞颂的榜样。但这种升华,往往也是一个悲剧。《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为了坚持自己的爱,通过死亡完成他们的梦想。他们成为人们追逐爱情的榜样。

但爱只要与死亡连在一起,就注定了是场悲剧。

所以在短暂的生命里,细心享受爱的体贴、温柔与甜蜜。不要等到死亡的来临,而追悔莫及,只能睹物思人,暗自伤心。

【国学故事】

爱屋及乌: 商朝末年,周武王在军师姜太公等人的辅佐下,联合诸侯,出兵讨伐纣王。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定,感到天下没有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如何处置呢?” 姜太公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他家的墙壁篱笆也厌恶。就是说,杀尽全部敌对分子,一个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么样?”武王认为不能这样。这时召公上前说:“我听说过:有罪的,要杀;无罪的,让他们留下残余力量。大王你看怎么样?” 武王认为也不行。这时周公上前说道:“我看应当让各人都回到自己家里,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武王听了非常高兴,心中豁然开朗,觉得天下可以从此安定了。后来武王就周公说的办了,果然天下很快安定下来,西周也强大起来了。

【文化常识】

死亡的别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相关阅读】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3、《黄鸟》:生命的价值里面没有高低贵贱

【原文】

黄鸟

交交黄鸟(1),止于棘(2)。谁从穆公(3)?子车奄息(4)。维此奄息,百夫之特(5)。临其穴(6),惴惴其栗。彼苍者天(7),歼我良人(8)!如可赎兮,人百其身(9)!

交交黄鸟,止于桑(10)。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11)。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12)。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注释】

① 交交:鸟鸣声。黄鸟:即黄雀。

② 止:停落。棘:酸枣树。棘之言“急”,双关语。

③ 从:从死;即殉葬。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

④ 子车:复姓。奄息:人名。下文子车仲行、子车鍼(zhēn)虎同此。

⑤ 特:杰出的人材。

⑥ 惴(zhuì)惴:恐惧的样子。栗:战栗。

⑦ 彼苍者天:悲哀至极的呼号之语;犹今语〃老天爷哪〃。

⑧ 良人:好人。

⑨ 人百其身:用一百人赎其一命。

⑩ 桑:桑树。桑之言“丧”;双关语。

⑾ 防:抵挡。

⑿ 楚:荆树。楚之言“痛楚”。双关语。

【经典原意】

交交悲鸣的黄雀,在枣树枝上停息。是谁为穆公殉葬?是姓子车,名字叫奄息的人。就是这个奄息,是百人中的俊杰。临视这个墓穴,不觉胆战心惊。苍天啊,坑杀了这样的好人!如果能够赎代他,愿意用百人去交换。

交交悲鸣的黄雀,在桑树枝上停息。是谁为穆公殉葬?是姓子车,名字叫仲行的人。就是这个仲行,是百人中的豪杰。临视这个墓穴,不觉胆战心惊。苍天啊,坑杀这样的好人!如果能够赎代他,愿意用百人去交换。

交交悲鸣的黄鸟,在荆树枝上停息。是谁为穆公殉葬?是姓子车,名字叫鍼虎的人。就是这个鍼虎,是百人中的英杰。临视这个墓穴,不觉胆战心惊。苍天啊,坑杀这样的好人!如果能够赎代他,愿意用百人去交换。

【当代阐释】

生命的价值里面没有高低贵贱

父母赐予生命,妻子儿女陪伴自己的生命,自己操纵着生命,如果不是咎由自取,不是自然陨落,谁还能拿走我们的生命?

如果有?那就是殉葬。

蒙昧文明下制造出的殉葬制度不知枉死了多少人。往往一个人的生命需要几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无辜地死去。天地不容的残忍行径啊。

《黄鸟》带着悲泣向我们诉说了一个殉葬的故事。秦穆公死去了。害怕孤单的他,仍想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前呼后拥,享受武士的保护,他在坟墓里需要陪伴。于是,他选择了三位良人殉葬。三位良人都是人中之杰,他们白白的死让《黄鸟》作者为之可惜,不由大加谴责。为什么是他们三个人呢?如果可以,愿意用一百个人去交换他们一个。

我们不禁拷问,生命价值在死亡面前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实际上,《史记》记载秦穆公的殉葬者为一百七十七人。《黄鸟》作者只提到三个武士,因为他们是贤豪俊杰。这就体现出生命价值的三个层次:秦穆公、三位武士、剩下的无名无姓的陪葬者。依据,便是他们的社会地位、金银财富。

社会地位、金银财富决定了在死亡面前生命的价值,这就是野蛮殉葬制度告诉我们的。

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现在一些黑心医院在收治病人时,因病人没有钱而不做手术,贻误治病时机,致使病人死去。万恶的殉葬制度早已被我们从法律条文中擦去,但殉葬制度的思想余孽仍然残存在一些人的心里。

佛家认为人只有做到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贪、不嗔等等才能往登西方极乐世界。

基督教认为坚持十诫,坚持信、爱的人才能进入天堂。

其实,一个坦荡的人生,一个无愧于自己的人生便是敲开天国的钥匙,死亡面前的生命价值就在于此。

【文化常识】

殉葬:又称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甚至活人陪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活人陪葬,是上古时期丧葬常有的习俗。起源于原始父系氏族社会晚期,氏族首领及氏族贵族掌握大量由战俘转化来的奴隶等,他们迷信地认为死者在阴间仍能够继续享受生时的生活,故将死者的妻妾、侍仆、奴隶等随同埋葬,后来多用俑(yǒng,陪葬用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财物、器具等随葬。春秋列国时,秦国人殉的风气最为严重,所以也才有上面诗文的反映。用活人殉葬,是中国古代一项残忍野蛮的制度,秦汉以后有所收敛,往往代之以木俑、陶俑。秦汉以后就很少有用人殉葬了。殉葬在其它国家的古代也有存在。

4、《素冠》:放下是福

【原文】

素冠

庶见素冠兮(1);棘人栾栾兮(2),劳心抟抟兮(3)。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恚猓4)。我心蕴结兮(5),聊与子如一兮。

【注释】

①庶:有幸。素冠:白帽。古礼法居丧穿白色表示哀悼。

②棘:瘦,栾栾:瘦弱的样子。

③抟抟(tuán):忧愁劳苦的样子,

④恚╞ì):蔽膝,类似围裙。

⑤蕴结:心里郁结放不开。

【经典原意】

幸见这戴着白帽的人,身体瘦弱面容憔悴,内心忧愁哀伤。

幸见这穿着白衣的人,我内心悲伤痛苦,甘愿与他一同死去。

幸见这穿着白围裙的人,我内心郁结悲闷,甘愿与你同赴黄泉。

【当代阐释】

放下是福

亲人离世,留下撕肝裂肺的痛楚等待自己孤独地品尝。刻骨的思念让诗人形容枯槁,看到穿着孝衣的人,渐趋平静的心情又涌起哀愁的巨涛,恨不得与亲人共赴黄泉,以解心中的郁结。

人有悲欢离合,亲情的永久离别引起生命的痛感。而这种悲伤不在于死亡,在于由死亡所引起的亲情的缺失。由缺而痛,并非由亡而痛。

所以我们在体验别人的死亡,总容易忽略事情的本真,只关注表象。因为我们容易让感性的冲动引领自己的思考。七情六欲,搅作一团。沉陷其中,忽而放声大笑,忽而长歌痛哭,痛快地倾泻着自己的情感。

《菜根潭》说:“草色花香,游人赏其真趣;桃开梅谢,达士悟其无常。”对于亲人的死亡,痛定之后,需要考虑下一步该怎样走,是继续放纵情感,沉湎于悲痛,还是走出痛苦的阴影,重新审视这带来悲痛的死亡。

死者长已矣,生者的悲歌不能永远的唱下去。

亲人的去世,并非要留下痛苦,更重要的还是对死亡的感悟。

存在即合理,大自然在你的生命历程中安排各种死亡,不是为了折磨你,不是为了令你畏惧,而是让你明白死亡,理解死亡,坦然面对最终的死亡。

扔掉挂碍,轻装前进,将生活过的更有意义,这才是生命存在的价值。

佛说,放下是福。

【国学故事】

雁邱: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有次去并州参加考试,漫长寂寥的路途中,偶然碰到一个捕雁者。两人随一道并路而行,元好问看到捕雁者手里提着两只大雁,不禁赞叹起捕猎者的高超技巧来。而捕雁者却说了一件令他刻骨铭心的凄凉故事:捕雁者今天设网捕雁,与往常一样,他在一旁无聊地等待着。忽然,他听见一阵大雁的哀鸣。赶紧爬起来一看,两只大雁捕得一只,一只脱网而逃。在他捉住网中大雁的时候,他发现那只脱网之雁并没有飞走,而是在他上空不停地盘旋,同时悲鸣不断,叫声凄厉。没过多久,空中的大雁突然直直冲地坠落,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其中最为有名的两句便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文化常识】

古代帽子:古代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叫“冠”,后代“冠”又泛指一般的帽子。“冕” 是天子、诸侯和大夫在祭祀时戴的,上边是一块长方形的木版,前后沿挂一串小圆玉珠。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这样的冕,所以后代称皇帝即位为“加冕”。打仗时还要戴上“胄”,胄在秦汉以后又叫“兜鍪(móu)”,后代又叫“盔”。古代平民不能戴冠,只能戴类似后代的头巾之类的东西,称为“帩头”等。比平民地位更低的奴仆,则仅能以青布束头,所以奴仆又称为“苍头”。

古代丧葬过程:

古人将人死时叫做“属纩(kuàng)”(礼记·丧大记)。属是放置的意思,纩是新絮。新絮很轻。据说古人把新絮放在临终的人的口鼻上,试看是否断气。

古人初死,生人要上屋面向北方为死者招魂,这叫做“复”,意思是招唤死者的灵魂回复到身体。复而不醒,然后办理丧事。

古人死后,要给他沐浴。这在《礼记·丧大记》里有记载。这个风俗持续到后世。

死后有“敛”(殓)的仪式。有小敛,有大敛。小敛是给尸体里上衣衾,越是贵族,衣衾越多。大敛则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敛时死人口里须饭含,饭是把米放在死者口里。含又写作琀,是把玉放在死者口里。

入殓后,停丧待葬叫做“殡”。

送葬的规矩是白衣执绋。绋是拉柩车的绳子。执绋的原意是亲友们帮助拉车,实际上只有形式。后来出殡,在送殡人的行列的两旁拉两根带子,那就是执绋的遗制。送葬的时候扶柩的人们还要唱挽歌。

之后便是下葬。

【相关阅读】

潘岳《悼亡诗》; 纳兰性德《沁园春》

九、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生命的苦短

导读: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生命在浩瀚宇宙中短暂而永恒。

肉体躯壳百年而过,如白驹过隙,转瞬成尘;精神灵魂,却如璀璨星斗,千百年依然悬挂天边。

追求肉体的生死轮回还是精神境界的无限超脱,人们很少能悟透其中奥秘。佛教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一切凡夫,皆在生死中,故皆在此岸。一切圣人,则已从此岸,渡烦恼河,到达涅槃彼岸,永离生死之苦,长享无为寂静之乐。

如能成为圣人,当然不用担心生生死死的问题。但芸芸众生更多还是在此岸世界为生死而操劳奔波。

《蜉蝣》描写了一种朝生暮死的小动物,它弱小、美丽,有一双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几乎完全透明的翅膀。在暮霭笼罩的傍晚时分,成群结队的蜉蝣飞翔在天空中,完成生命的传递之后纷纷坠地而死,在地上用尸体堆积起一层厚厚而洁白的雪。诗人踏雪归来,内心忧愁,人之生命与蜉蝣何异?满地晶莹华丽的蜉蝣翅膀激发起诗人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攫住诗人的心灵,他询问自己,自己的归处在哪里?诗人不能解答生死的问题,但仍一遍遍追问自己。在疑问中内心被笼罩上一层忧伤。

《山有枢》的作者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也没有结果,但他采取了行动,一种面对生命苦短的颓废无法自拔的消极行动。穿上华丽的衣服,坐上高高的车马,四处游戏人生。拿出钟鼓琴瑟,拿出美酒佳肴,尽兴地享受着所有你所拥有的甚至不拥有的物质财富,在大朵快颐,莺歌燕舞中度过短暂的美丽时光。因为一切的一切,都终将在人死后而成为别人的东西。

相比较《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等吝啬鬼,作者至少认识到了物质财富的幻灭幻空。但一个在吃喝中度过此生的人在临死前会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足吗?

短暂一生到底该如何度过?《蟋蟀》也给出了一个答案。

寒秋的来临,让蟋蟀的歌唱变得沙哑。它需要休息一下,回味在一年里的露水滋味。于是,它带着深秋的气息一下子跳到了屋内。主人知道,一年又将要过去了。年复一年,时光匆匆而过。生命的光彩会逐渐暗淡下去,该如何度过这短暂的生命呢?还是及时享乐吧。因为不论做什么,都会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失去所有的意义。

如果诗人继续下去,将会与《山有枢》的作者一样步入漫漫物欲横流的世界。然诗人转而又想,不要过度的享乐,职责和工作都还要去承担、去做,还要时刻警戒外族的入侵。因为他知道,如果过度的沉浸在享乐中,实际上是主动缩减了自己的生命。或许你可以昏天黑地的享受十年,但外族的入侵会让你立马感受到地狱的来临。然在享乐与努力之间适当平衡,一张一弛,你就有可能享受几十年的快乐。

愚蠢之人得过且过,聪明之人悠悠而过。

1、《蟋蟀》: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原文】

蟋蟀

蟋蟀在堂(1),岁聿在莫(2)。今我不乐,日月其除(3)。无已大康(4),职思其居(5)。好乐无荒(6),良士瞿瞿(7)。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8)。无已大康,职思其外(9)。好乐无荒,良士蹶蹶(10)。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11)。今我不乐,日月其慆(12)。无已大康,职思其忧(13)。好乐无荒,良士休休(14)。

【注释】

①堂:堂屋。天气寒冷时蟋蟀从野外进到堂屋。

②聿(yù):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莫:同“暮”。

③除:消逝,过去。

④已:过度,过分。大康:康乐,安乐。

⑤职:常,还要。居:所处的地位。

⑥好:喜欢。 荒:荒废。

⑦瞿(qú)瞿:心中警戒的样子。

⑧迈:消逝,过去。

⑨外:指份外的事。

⑩蹶蹶(jué):勤劳敏捷的样子。

⑾役车:服役出差的车。休:休息。

⑿慆(tāo):逝去。

⒀忧:忧患。

⒁休休:安闲自得的样子。

【经典原意】

蟋蟀栖息在堂屋,预示一年就快结束了。现在我不去及时行乐,光阴会一去不复返。也不要过度安乐。还要想着我们的职责所在。喜欢享乐但不要荒芜工作,贤士要时刻警觉这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