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清朝当大官-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底下的老百姓都显得很有信心,很有干劲,同时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似乎,李序然现在不仅仅是他们的知县,而是被赋予了更多了使命和意义。
于是,随着李序然的一声令下,太仓县上上下下开始了他们的改革大计,各个地方甚至角落都透露着一种新气象。
李序然知如果说太仓县真的变了的话,也是全民改革的结果和功劳,这也是具体诠释皇上的“以民治县”的思路和旨意,因为,只有百姓行动起来,才是真正的治理,真正的全民改革。
而李序然也开始了他更忙的更累的阶段,水渠、荒地、林地、树林,房屋里,东河、街道、甚至粪场……都有李序然的足迹,他生怕那个环节出了纰漏,生怕那个环节落实的不到位……
而安刚也在李序然的身边忙前忙后,十三骑除了忙他们各自的差事外,也在秘密的加紧训练。
这样的日子过的很快,东河的截流终于成功了,大坝很快就修了起来,各个田间的水渠也修建完毕。林地和荒地也按期开垦到位,多余出来了近原先一倍的耕地,林地中砍伐下来的树木被很快制成了家具和房屋,同时住房相关的家具也在制定着。
除了动物的粪便外,他们专门开了一些肥料池,就是将植物的秸秆等腐烂而后发酵,进而制成耕地所需要的肥料。
在李序然的感召和实际行动下,终于请出了太仓几个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来出面教小孩上学,李序然专门为他们开建了新的书院,同时,也发动了一些年轻的书生加入到了这个阵营,从各个方面提高太仓的教育现状。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好多人已经住进了新搭建的房屋中,这样一来,来年再种地的时候就近多了。
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过春节了,李序然能感觉到:今年的春节将别有一番风味,到时他把他的“父母”和太太接过来,好好的过一个春节。
就算是与民同庆吧,说实话,做官这么长时间,太仓县的经历确实令李序然改变了不少,也体会和改变了不少,这或许是因为和老百姓接触的比较多,和他们在一起面对的较多,这种感觉才显得更加的真切。
因为今年有了赈灾的银子和动工的工程补助银子,同时皇上又免了太仓县三年的税赋,所以,相对来说,老百姓今年的日子会过的宽裕一点。
李序然知道,真正的富裕还要靠自己,朝廷的补助只能度过眼前。
相信,明年的时候,太仓县将会迎来一个大丰收之年,而这,也是李序然最希望看到的。
第七十七章 漫漫改革路
年底的时候,太仓县下了一场大雪,厚厚的积雪把一些树枝都压断了,这在太仓的历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
老百姓们都知道这是个好兆头,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一方面积雪可以融化的时候可以冻死一些越冬的害虫,同时雪水渗到地里可以作为滋润作物的水分。
这个时候,李序然和所有的人一样,穿着厚厚的棉衣,由于太仓县比较偏僻,县衙的条件也远远不如江都府和南江按察使司,加上李序然经常外出,所有梦盈给他做了个很厚的棉衣,李序然穿上都觉得臃肿了许多,但是很受用,这个地方确实太冷了。
原本以为要接家人来太仓过年的,但是看这个样子,路上也没法走了,加上路途遥远,起码要走半个多月,同时,太仓的条件远远不如他老家小南县的条件。所以,李序然去了书信,只好等来年天气暖和了再把他们接过来,到时,小孩也出生了,正好和他们团圆。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太仓县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喜庆。
李序然知道,这份喜庆一方面是来自节日的因素,但对于太仓的百姓来说,今年的这个春节值得庆祝的事情远远不止于此。
富商恶霸被除,山匪被剿灭,同时开建了水渠,开垦了荒地和林地,也有了新屋,还开了书院,这些事情才是给他们真正的喜庆,不仅是没有了瞻前顾后的忧虑,而且有了明确的未来和希望,这才是他们喜庆的真正原因。
县衙里的差役除了正常的当值外,也在忙着布置县衙的各个地方,挂灯笼,贴对联,买年货……
到了除夕那天,梦盈忙着指挥着后厨,指挥着县衙的下人,简直就成了“后勤部长”。
因为,李序然规定:只要是县衙的人,不管职务大小,哪怕是丫鬟,只要是不回家的,都可以在县衙一起吃年夜饭。
到了下午的时候,沈捕头急匆匆的跑来说道:“老爷,你快去看看吧,县衙门口有好多人,把门口围的水泄不通,说是要见你,他们带了好多吃的东西”。
李序然的心震了一下,这个时间,他们来县衙干什么?带吃的?今年的粮食他已经调度的够百姓们吃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序然急忙带人来到衙门口,但眼前的景象却令他大吃一惊,门口站的人足足有一千多人,把门口甚至街道都挤得满满的。
李序然认识站在前面的老人,就是那个他拜师学艺的种地行家老农,还有几个当地德高望重的先生。
见李序然出来了,还没来得及说话,这些就都给他跪下了:“拜见知县老爷李大人”。
这时,李序然急忙大声说道让他们起来,同时,亲自下去将前面的几个人扶起来。
为首的一个老人说道:“李大人,我们太仓县的所有百姓都应该感谢你,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太仓县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这些都是我们原先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好了,我们终于有了希望,也看到未来,
今天除夕,我们商量了一下,每个村庄和街道派出一些代表,带了点自己做的年货,给李大人送来了,这也是我们大伙对李大人的感谢之情”。
李序然看着这一张张质朴和善良的面孔,看着他们手里拿的吃的,还有拿包裹的,他明显的感觉自己的眼睛湿润了,很明显,他被感动了。
老百姓们选这个时候给他送年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拜年来了,所以他也要给他们回礼。
于是,李序然命沈捕头和徐明他们把为首的几个人的年货收下,其他人的东西就让他们各自带回去,就说李序然都收到了,也见到了,感谢大家的心意,只要大家都能齐心协力的将太仓的改革大计坚持到底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也是最好的感谢。
作为回礼,李序然叫人找来笔墨纸砚,写了四个大字——爱我太仓!然后叫人裱起来,送给了其中最年长的一个老人,让他代表百姓收下,同时李序然派了一些马车,将这些年长的送回去。
送走这些人后,李序然的兴致很高,因为,作为一个官员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百姓主动给的礼物,最高的成就就是老百姓的认可和赞扬,李序然知道:他要做的还有很多,因为,太仓的百姓还没有真正的脱贫。
这时李序然感觉心情难以平静,于是,他便叫来杜唐沈捕头以及十三骑,他要在特殊的节日里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开怀畅饮。
正好也到了吃饭的时间了,于是,他们十几个人围在一张大桌子上,梦盈叫人给他们上了大碗,摆好酒菜。
这就算是他们的年夜饭了,只是可怜的梦盈,她和这些喝酒的一起吃了这顿饭,不过好在她还有她父亲给他留下的几个贴身丫鬟,她们可以说说话,一起好好的吃顿安稳饭。
到了晚上的时候,原本还打算燃放爆竹、挂灯笼的李序然早已醉的不省人事了,他只记得自己迷迷糊糊的被梦盈带人抬进了卧房。
尽管是迷迷糊糊的,但李序然还是能感觉到自己是很高兴的,因为,他的计划基本全部都实现了,剩下的就是等待时间了,只要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太仓一定会繁荣起来的。
而这也是对他最大的慰藉,因为,太仓之行对于他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有什么太大的意外的话,他可能连这个知县也当不成了,因为皇上不会再给他机会了。
就这样李序然胡乱的想着,最后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个年也就这样过了,来年就要开始了。
今年的春天似乎来的更早一些,大地结冻后不久,就看到一些嫩芽绿苗长了出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干吧!
李序然请教过许多老农,也懂的了一些种地之道,在他们的指导下,李序然开始部署了今年的春播。
他们先是将能灌溉到的田地都灌溉了一遍,同时通过引流的方式将水引进来,浇灌不到地方,就近的用肩挑的方式进行灌溉。
浇灌到的地方主要种植一些不耐旱的作物,其他地方则选择种植一些相对耐旱的作物,加上去年冬天的那场大雪,所以今年开春也不算是太旱。
新开垦的林地和荒地已经按照登记造册的统计分到了百姓的手里,同时,他们住的地方相对分散开了,种地自然是方便了许多。
百姓们的马匹和马车也比往年宽裕多了,加上李序然去年给他们弄了一批小崽子,所以后续的运载力会更加的充足。
就在他们忙着播种的时候,李序然则要重点忙两件事。
首先是他通过一驰和尘远,还有杨尚书带到的瓜果青菜之类的种子和种植的方法。
李序然专门选了几块合适的土地,有针对性的种植这些,他要改善太仓人的体质和饮食结构。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李序然要亲自去督促书院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件关乎太仓未来的大事。
就这样,李序然按照原先的改革计划在稳步的推进着,他知道现在计划有了,条件有了,士气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坚持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秋收的时刻,果然不出所料,太仓县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为丰收的一年,这一年太仓的百姓们终于知道了什么是能吃饱能吃好的日子了。
因为,他们吃到了更多的青菜和瓜果,同时也有了家禽的肉类和蛋类食物,至于一些生长期较长的果树类的,现在虽然还不能结果,但是老百姓们精心的栽培着,他们知道:迟早会有果实的。
太仓县年纪稍大一些的孩子再也不用整天无事可做了,因为他们要去书院读书,要学写字要学诗词歌赋,相信太仓县的老年人再也不用为了写封书信而到处找人代笔了,因为,几乎每家都至少哦有一个识字的了。
李序然亲手在书院的旁边的院子了种了九棵果树,书院的老师和学生平时都精心的浇水和施肥,因为,李序然说了,希望他们能学着果树的精神:慢慢的成长,不怕风吹雨打,也不自暴自弃,最后结出成熟的果实,做一个于国于家有贡献的人。
九棵树的意思就是天长地久,李序然希望他们能长期坚持下去。由于树木的生长期的较长,李序然也希望学子们能懂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
今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李序然知道:太仓县太穷了,底子太差了,所以,还要靠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于是,就这样,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而太仓的改革也就这样继续和坚持着。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间,李序然已经在太仓县呆了三年多的时间了。
而此时的太仓县,与李序然刚来的时候想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好多人家的粮仓满满的,院子里也能听见不少家禽的叫声,他们的衣服再也没有补丁了,孩子们也会读书写字,不少人家自己盖起了新房。
太仓县城也出现从未有过的繁荣,店铺的种类和数量也增多了,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再也没有人担心被打被抢了。
第七十八章 官复原职
当年的山匪几乎全部改造,有几个实在是贼心不死的,李序然已经命人将其绳之以法了,自护队的巡护已经成为了很系统的工程,李序然命令他们继续坚持下去,因为太仓县太过偏僻,所以除了预防当地的山匪外,还要堤防外来的强盗。
这段时间除了必要的公务去过几次徐州府和一次南江省城外,剩下的时间就都呆在太仓县,这其中,他经常和杨尚书书信往来,一驰和尘远来看过他们两次。
同时,由于新开垦的土地众多,新建房的人也多起来,新开的店铺增多,书院的学生也在增加着,这样一来,太仓的事务多了起来,朝廷已经批准了李序然申请在太仓增设县丞一职,所以,张庆峰就当上了名符其实的县丞,他和李序然合作的很默契,在李序然的指点下,张庆峰有了很大进步。
燕云十三骑已经按照李序然的计划训练完毕,但是他们从未在外人面前展露过,因为,他们有更重要的任务。
李序然的太太早已来到了县衙,他的孩子都会走路了,同时也会牙牙学语,除了李序然的家人外,小孩见了十三骑的高手,也会喊着——叔叔叔叔……。
李序然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适应了县令的政务,每当他一个站在山顶看着夕阳或者朝阳的时候,也会想起自己当知府和按察使时的情景。
同样也会想起杨尚书,还有一驰和尘远他们,会想起静远大师,会想起《铁窗赋》,甚至皇上……
当然,令他最为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改革大计在太仓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实际上,这也是他付出心血最大的一部分,他已经和他的改革大计融为一体了。
就在这天下午的时候,晚饭后,李序然照例坐在院子里逗着他的小孩,梦盈和太太则在一边看着,这是李序然几乎每天都少不了的一个节目。
这时,十三骑中的徐明走了过来说道:“大哥,杨尚书的信到了”。
这几年来李序然和一驰及尘远他们一直都是飞鸽传书,但是和杨尚书的信却是有专人送的,要么是杨尚书的人,要么是李序然的亲信。
当然,这倒也不是他们之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主要是杨尚书的身份过于特殊,他们这样做也是不想节外生枝。
其实,他们也就是互相问候,然后就是李序然请教杨尚书一些办差的事情。
所以,李序然接过信后,继续躺在躺椅上,慢慢的打开书信。
他快速的看了一遍,心里大为一惊,但是脸上没有显露出来,于是,他起身回到书房,过了一会后,走出来要了一匹马,快速的奔向南山的山顶。
梦盈感觉到了他的奇怪举动,便吩咐徐明过来,徐明当然明白梦盈的意思,便领着十三骑中的七个人跟着李序然而去。
李序然边走边想着恩师刚才的信中提到的:
信中说:前段时间,太子被废,所以,皇子们围着太子之位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最后,荣亲王不如众望的坐上了太子的宝座。
但是,太子的门人众多,他倒台后,皇上对他的门人进行了彻底的肃清,朝中人人自危。
皇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太子利用皇上外出的时候,竟然勾结九门提督以及京城周围的一些卫戍区的将领逼宫,皇上一怒之下就废了他。
但是,皇上没多久就得了一场重病,身体已大不如前了,现在荣亲王已经监国,京城内都加紧了防备。
同时,朝中的官员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杨尚书虽然还是尚书,但已经不是刑部尚书了,而是被新任命为兵部尚书了,一起变动的还有户部尚书,工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少卿,当然还有九门提督。
当然,这些事情在老百姓看来,是天大事情,但在京城为官的来说,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因为,职务的变动都是公开的,同时皇上已经昭告天下关于太子的事情了,只是,还没有到太仓县而已。
久在太仓县的李序然,已经习惯了开建水渠,开垦荒地和林地,还有种粮食,种瓜果的他,对于这个消息似乎有点不太适应。
所以,他一个来到这个山峰上,意思就是想一个人清净清净。
杨尚书没有在信中提到其他的事情,李序然知道,其他事情,就是杨尚书也决定不了。
同时,他现在已经是兵部尚书了,管着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新官上任,他自然是忙的不可开交,在这个时候还能记得李序然,记得给他说说朝廷的事情,就已经不错了。
抛开其他的不说,李序然对恩师被调整还是挺高兴的。
兵部尚书虽说没有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