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耻辱者手记-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企求俗世报偿。他们的需要,总是最深刻地代表了人性的需要,所以可以说,他们的方向,就是人类解放的方向。
每一个历史伟人,都是站在某种特定的文化基座上的。西方天才形象和东方圣人形象,不过是两种文化精神的人格化。对于中西两种文化的态度,也鲜明地表现在对于这两种人格模式的态度上。当中国文化处于嬗变更替、空前痛苦中的今天,一种严峻的选择摆到了每一个知识者面前:你是要做天才,还是要做圣人?
答案当然千差万别的,但是肯定会有人作出符合人性要求和历史要求的选择。
从特立独行到三献书稿
废名的文字以宁静淡雅见长,其人却以奇倔孤傲著称于世。无论论文论道,都有藐视天下之气,即使对熊十力这样的一代巨儒和长者,也毫不相让。这对黄冈老乡在争论佛道问题时,由于各不服输,曾经扭打成一团。这则历史上少见的学坛佳话,活现出两个求道者的炽热与纯真。后来为了驳倒熊十力的巨著《唯识论》,废名花了几年时间,写出了浩浩二十章的大作《阿赖耶识论》。俞平伯曾经称道说,像废名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在这个时代是极为罕见的。
养成特立独行的气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性,也许同样需要类似的条件?
废名还在北京大学读预科时,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受到周作人的器重和栽培。升入英文系本科后,成为《语丝》杂志的重要撰稿人之一。本科毕业后,受聘在周作人所主持的北平大学国文系任讲师。他每出版一部新著,都由周作人亲为作序,这对于一个青年作家来说,可谓难得的殊荣。1949年以前,他的小说和散文都受到文坛推重。每有一件文化成果产出,即有著名编辑或出版家抢着将它公布于世,以供世人共享。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人是不难保持自信的,从而也就不难立其“特”而行其“独”了。
在他49岁那一年,发生了根本的转折。那是1949年,北大当局组织员工政治学习。废名痛感自己以前的生活不堪回首,决意放弃文学创作,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这年他写了《读新*主义论》,送呈毛泽东指正。这本书自然不像当年写《阿赖耶识论》那样立意在驳难,而是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再加上真诚的赞颂。据说事后董必武约见过废名,算是对他的答复。后来,废名还有过两次献书,其结局很有点叫人痛心。
第一次发生在1953年。此前一年,他被从北京大学调到东北人民大学(现为吉林大学)。所以他献书的对象是这个大学的领导。年初,他把刚完成的新著《跟青年读鲁迅》书稿送请指正,两年过去了,领导没给过答复,特立独行的废名当然不好意思去催问。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在一个屋角落满灰尘的纸堆里发现了这部手稿,这才物还原主。
第二次发生在1965年。废名将《鲁迅研究》《杜甫研究》《美学》三部书稿捧到办公楼,一部一部地交给领导。这三个论题都是当时的显学,写这样的书最能表现他思想上的转变。他一边交书稿一边向领导说,不久就是“七一”了,我这是向党的生日献礼,也是向党汇报自己的工作,请领导审定出版。好几个月过去了,废名没有得到领导的答复。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某个屋角有一张废弃的书桌,他打开抽屉,看见一叠书稿,书稿上积满了愚昧的尘土。他觉得那些书稿好生眼熟,拿起来一看,正是自己那三部著作。他当时不敢把书稿取回,因为这是给别人的献礼。直到回家以后,他才悲愤地吼叫着说:去把那堆破烂捡回来,我不愿意给他们垫抽屉。从这吼叫里,才透出一点当年“特立独行”的影子。事后他眼疾急发,导致右眼失明,左眼衰微,也许这是特立独行之气的一种转化。不久以后,他的住房被“无产阶级”占领。1967年,在“*”高潮之中,无家可归的废名长辞于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