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宪宗看了韩愈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气得半死。他把韩愈的奏章拿给宰相们看,定要宰相将韩愈处死。宰相裴度是韩愈的哥们儿,当然会为他说好话:“陛下,韩侍郎话说得是难听了点,但念在他一片赤诚上,希望您饶了他的死罪,否则大臣们都不敢强谏了。”唐宪宗正在气头上,哪里肯听呢?他说:“韩愈指责朕信佛太过倒还罢了,他居然敢咒朕活不长,哼,绝对不能轻饶了他!”朝廷大员们虽然也怕宪宗发火,但大家还是明白事理的,觉得宪宗佞佛过头,韩愈只不过是说出了大家不敢说的话而已。所以大家都为他求情,最后板子高举轻落,将韩愈发配到潮州做刺史了事。
  被贬潮州,是韩愈一生的最低谷。这一年韩愈已经五十二岁了,他以为自己这一把老骨头再也没有机会重返长安了。在大雪纷飞中踽踽南行,行至蓝关,韩愈遇到了前来送别的侄孙韩湘———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心情沉痛地写了一首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中虽然有“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豪气,但“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连后事都安排了,可见那股豪气不过是强自安慰罢了。伴君如伴虎,龙鳞哪里是那么好批的?
  虽然心中郁闷,但韩愈到底是个干实事的人。到得潮州,韩愈听说那里鳄鱼为患,个头大得跟船似的,吃牛吃羊,把老百姓都吃成了穷光蛋。韩愈是个书生,只能用书生的方法来驱赶鳄鱼:跟鳄鱼讲道理。他命下属秦济往河里扔了一头猪、一只羊,算是送给鳄鱼的见面礼,然后写了一篇 《祭鳄鱼文》 烧化。他在这篇文章里警告鳄鱼道:老夫是潮州父母官,不能坐视你们为害百姓。你们要是胆敢再吃潮州百姓的牛羊,别怪老夫命人将你们开膛破肚!不知道鳄鱼们是被韩大人的爱民之心感动了还是被韩大人的威胁吓坏了,反正它们纷纷流着眼泪离开潮州,去别的地方安居乐业,从此潮州就再没鳄鱼之患了。真是奇怪,这鳄鱼居然比人有通灵,韩大人一句话它就老实了。

韩愈:“好奇”的圣人(4)
在潮州,韩愈给皇帝写了一篇检讨,措辞哀切。宪宗看了后很感动,跟裴度说:“朕明白了,韩愈确实是想匡正天子之失才上那篇奏疏的,只是他不该咒朕短命而已。”裴度还没来得及答话,一个叫皇甫樯的人很讨厌韩愈(哪个当官的都不喜欢身边有个正直的同僚,不然岂不要累死?),马上跟宪宗建议说:“韩愈心是好心,不过这个人太狂妄了,还是得让他受点挫折。要不给他安排一个近点的地方做官吧?”皇甫的话都说出来了,裴度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朝廷将韩愈调到近点的袁州(今江西宜春)做刺史。这一年,韩愈的诅咒终于应验:唐宪宗信佛过甚,果然死翘翘了。穆宗即位,改年号长庆。
  穆宗一直比较欣赏韩愈,他即位后不久,就将韩愈调回长安任国立大学校长,之后转任兵部侍郎。这时镇州兵变,兵士们杀死节度使田弘正,拥立王廷凑为帅,将牛元翼统令的唐军围困起来。穆宗非常重视此事,派韩愈前往调解。大臣们都替韩愈捏了一把汗,元稹得知,在穆宗面前叹息道:“可惜了,不知道韩大人能不能活着回来?”穆宗听了,也觉得不应该把韩愈派到那么危险的地方去,要是王廷凑脑筋一短路,像李希烈缢杀颜鲁公一样,损失岂不大了?于是赶紧派快马命韩愈回朝。可韩愈胆子大,并不怕杀人如麻的军阀。到得镇州,王廷凑故意让很多人端着明晃晃的刀站在一旁吓唬韩愈,说:“围困牛元翼的事儿闹得沸反盈天,其实是兵士们自作主张干的。”他的意思是:韩大人别怪我谋反,老夫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韩愈才不吃这一套呢,一落座他就大声说:“皇上觉得你王大人有将帅之才,所以才委任你做节度使。却没想到你会勾结这些叛贼,一起谋反!”底下兵士听了,提着刀就跳出来:“姓韩的!我们跟随田太师平定朱滔之乱,于国有大功,你居然敢指责我们是谋反的叛贼?”韩愈微微一笑:“老夫还以为你们早就忘了被你们杀掉的田太师了呢,记得就好。你们想想,安禄山、史思明和李希烈等人当年比你们的兵力强大得多吧?可是现在且不说他们有没有子孙在朝廷做官,你们看见他们还有子孙活在世上么?”众人说:“没有。”“这就对了,如果你们一定要逞一时之快,灭掉牛元翼,跟朝廷为敌,将来你们的下场也会跟安禄山他们一样。”众人听了,背脊一阵发凉,都不说话了。王廷凑顺坡下驴卖了韩愈一个面子,将牛元翼的唐军放出包围圈。韩愈搞掂王廷凑后回京复命,可把穆宗高兴坏了,马上任命他为吏部侍郎。
  之后韩愈的官运终于稳定下来了,只经历过一些小风波。当时宰相李逢吉与李绅不和,李逢吉想利用韩愈把李绅搞掉,于是任命韩愈为长安市市长兼御史大夫,特意给予他毋须按时上朝的待遇;同时任命李绅为御史中丞,做韩愈的直接领导,让他们俩自己斗去。李绅果然上当了,他做御史中丞还每天辛辛苦苦上早班,可他的手下韩御史却躺在家里睡大觉,真是岂有此理!于是李绅参了韩愈一本。韩愈很委屈:我不用上早朝,可是皇上特命恩准的,这样批评也太不讲理了吧?于是又上疏为自己辩解。这李绅、韩愈都是文才出众的家伙,两人你一篇我一篇互相指责,极其热闹。李逢吉见时机已到,于是借口御史台与长安市政府关系不和,两者都有责任,所以各打五十大板,改韩愈为兵部侍郎、李绅为江西观察使。李绅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去拜会了一下皇帝,把自己的事儿搞定了;李绅没事,韩愈当然也没事了,仍旧做他的吏部侍郎,直到长庆四年去世。
  韩愈谥“文”,在文学上当然有过人之处,不管是散文还是诗歌,他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宗师。韩愈以复古相标榜,所谓复古,从政治上来说就是要严守夷夏之防、重建君臣之义,从文学上来说就是要弃“时文”而取“古文”。复古运动的政治目的与文学目的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习古文就是要复儒礼、复儒礼则必学古文。以韩愈为代表的复古派聪明地将文学利益与政治利益捆绑在一起,搞了个买一赠一的把戏。皇帝想借重儒学树立中央政府的权威,那么对不住,文学是下层建筑、政治是上层建筑,您要想住舒舒服服的二楼,麻烦先把一楼建好。为了让皇帝和知识分子们接受他的理论,他提出了一系列命题,先是“文以明道”,接着是“不平则鸣”、“文如其人”、“文从字顺”、“务去陈言”,说来说去就说到了“师其意不师其辞”这个关节点,最后就成了以复古为名行变古之实。蛀书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有些理论家就是忽悠专家,他们辛辛苦苦建立起理论体系,可不是用来玩的,他要用理论体系来把你忽悠得晕头转向,然后趁机向你贩卖他的观点。至于理论本身嘛,who cares?当然,某些专家居然敢得出“自行车造成的污染比汽车大”的怪论,这明显是侮辱全国人民的智商,这样的人居然也能混到饭吃,真是没天理。
  在散文方面,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气势奔放,号称“韩文如潮”;在诗歌方面,韩愈与孟郊一起建立起了“韩孟诗派”,充分发展了杜诗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沾溉宋诗甚多。他的诗写得很好,柳宗元先生就对他非常尊重。据说柳先生每次收到韩愈寄来的诗文,都要先用蔷薇露净手,然后点上玉蕤香,最后才郑重其事地拜读其诗。不过“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却导致某些韩诗不堪卒读,特别是 《南山》,蛀书捏着鼻子也未能读完,觉得就是读 《尔雅》 都比读这玩意儿来劲儿。因为韩愈在儒学重建中的重大功绩,宋神宗元丰七年,他与荀子、扬雄配享孔庙,吃上了冷猪肉,从此就成了一位板着面孔的圣贤了。
  其实韩愈对朋友甚至后生晚辈非常亲切,除了教训皇帝,他基本上不板着面孔说话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李涉:遇到了有文化的好贼(1)
听 歌
  飒飒先飞梁上尘,朱唇不动翠眉颦。
  愿得春风吹更远,直教愁杀满城人。
  李涉,在唐代数以千计的诗人中实在属于寂寂无名之辈,尽管他身后留有一百多首诗。不过,蛀书初读他的 《牧童词》,勾起了自己童年放牛生涯的回忆,所以还是写一下吧。《牧童词》 曰:“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读罢这首诗,有过放牛经历的同志肯定都会会心一笑。这首诗里描绘的牧童憨态可掬,腰间插上几枝蒿竿子,小胸脯一挺,自信心爆棚,就以为自己是李广了,老虎来了也不怕。是啊,哪个男儿儿时没有做过这样稚气的侠客梦呢?与吴作人、张大千、李可染和黄永玉等老先生的 《牧牛图》中的主人公相比,这个傻乎乎的小家伙似乎更逗人喜爱。
  李涉(生平不详),洛阳人。李涉家兄弟五个,全是爱学习的好孩子。年轻的时候,李涉与弟弟李渤一同在庐山五老峰南麓隐居读书,哥俩养了一头白鹿做宠物,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巨威风。鹿这东东本来就非凡品,何况还是一头基因变异的白鹿呢?相传很多神仙都以鹿作坐骑,比如南极仙翁;李太白学仙,也曾经起过“且放白鹿青崖间”的念头,不过估计他老人家最后连白鹿长啥样都没见过。您想想,哥俩领着头白鹿东逛西逛的,能不引人注目么?贵妇人喜欢抱条京巴,因为温驯;泰森先生则喜欢牵着老虎遛弯,那叫一个猛呀。但是,跟李涉兄弟比起来,贵妇人和泰森都显得俗不可耐。至于养蛇养蜥蜴养……算了,我都不稀说了。且说这头白鹿极其乖巧,哥俩在深山里苦读,没有时间去超市购物,什么时候缺纸缺笔缺食物了,便在白鹿的角上挂上一个袋子,将钱与购物清单放在里面,让白鹿跑到星子镇替他们买回来。因了这头标志性的白鹿,人们便把哥俩称作“白鹿先生”,他们也把自己读书的地方取名“白鹿洞”。后人在这儿正式建起一个书院,这便是驰名天下的白鹿洞书院。蛀书上次独访庐山,因为行色匆匆,跑了西边的东林寺,南边的白鹿洞书院就只好割爱了,郁闷至今呀。
  跟李涉兄弟一起读书的还有崔膺兄弟。这崔膺不是什么好鸟,虽然出身于博陵崔家,却从小就爹不疼、娘不爱的,扔在外公家里养着,跟现在的留守儿童差不多。偏偏这娃儿不听话,外公家的人也不待见,所以就养成了孤僻乖戾的脾性,都是缺乏父爱母爱惹的祸呀。崔膺长大后学到了写文章的本事,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 《道旁孤儿歌》,骂他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就这样一个人,著名美女关盼盼的老公张建封先生还把他当成宝,恭恭敬敬地请到自己统率的军队中做参谋。崔膺在夜里一惊一乍,几声大喊差点把张建封的军队搞崩溃,您想想他的嗓门会有多吓人。将军们气愤至极,要把他抓起来割肉吃,幸亏张司令将他藏了起来。第二天,将军们摆了一桌酒席,席间,监军大人操着公鸭嗓子对张司令说:“老夫有个不情之请,请你把崔膺那王八羔子交出来治罪。”张建封笑着答应道:“好的,好的。”过了一会儿,张建封对着监军举杯道:“公公,我也有个请求,请求大家放崔膺一马。”众人哄堂大笑,这事儿才不了了之,要不然狂放不羁的小崔还真得光着屁股下油锅。

李涉:遇到了有文化的好贼(2)
有崔膺这样品行不端的狂人做同学,您想李涉哥俩能学到啥好东西?日后李涉犯下不少错误,蛀书觉得跟崔膺这个不良少年的影响大有关系。史载李涉“性狂险,宰臣恶其为人,久不得用”,真是近墨者黑呀。宪宗元和六年,李涉被任命为试太子通事舍人,“试”的意思是说他本来不够格,先干着,干得好再转正。这年十月,宦官刘希光接受将军孙璹二十万贯钱的贿赂,答应替他向皇帝说情,谋求一个节度使当当。事情被他们的政敌揭发后,刘希光被迫自杀。跟刘希光过从甚密的另一个宦官吐突承璀也被怀疑与刘希光有染,所以各位言官联手上书,参了他一本,将吐突承璀逐出长安,撵到淮南做监军。前面不是说李涉“性狂险”么?现在体现出来了。他想搞一场政治投机。李涉觉得吐突承璀仍然深受皇帝宠信,只是迫于舆论压力才被外放。如果他能通过上书将吐突承璀留在皇帝身边,皇帝与吐突都会对他感激不尽的。于是他赶紧写好奏折,投送到匦院。现在的党政机关门口大多挂着一个用来接受群众意见的小匣子,这个东西搁在唐代就叫做“匦”。匦院,是朝廷为了方便吏民上书而设的机构,由匦使(玄宗时一度改名“献纳使”)负责管理,跟现在的信访部门差不多。当时主管匦院的官员是李太白的老友孔巢父的侄儿孔戣,孔戣很讲原则,看了李涉的上书后,拒不接受。李涉无奈,只好贿赂宦官,直接将上书交到皇帝的手里。孔戣一怒之下参了他一本,说李涉不但居心险恶,而且还越级上访。这个罪名可就大了,于是李涉被放逐到峡州(今湖北宜昌)做司仓参军,这场政治赌博以搭上自己的政治前途而告失败。做逐臣的日子那是相当不舒服呀,若干年后他遇赦归来,写了一首 《峡石遇赦》:“天网初开释楚囚,残骸已废自知羞。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诗中表现出悔意,似乎要改改过去的脾气了。可是不久以后,他又被贬到峡州夷陵县任县令,原因不明。这次他写了一首《再谪夷陵题长乐寺》:“当时谪宦向夷陵,愿得身闲便作僧。谁知渐渐因缘重,羞见长燃一盏灯。”比上一首诗流露出更多的出世之意。也难怪,被流放到南方做官,滋味确实不怎么好受。《岳阳别张祜》 诗云:“十年蹭蹬为逐臣,鬓毛白尽巴江春。”又曰:“山疟困中闻有赦,死灰不望光阴借。”满纸血泪,觉得生活一点希望都没了,真可谓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大约在这时候开始,李涉沉迷于宗教,前面两首谪诗里已经流露出了这个苗头。他不但自己信佛,跟着和尚讲经论道,还把夫人送进庵里做尼姑。《送妻入道》 诗曰:“人无回意似波澜,琴有离声为一弹。纵使空门再相见,还如秋月水中看。”唉,闹到这般田地,早知如此,当初为何不走正道呢?
  可是李涉仍不悔改,他要一条路走到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李逢吉入相,推荐他为太学博士。国立大学的教授当得好好的,他却偏偏要跟着李逢吉冲锋陷阵。当宰相的有几个能全身而退、不被政敌扳倒的?所以李逢吉一倒台,他也跟着倒霉了,被流放到康州(今广东德庆),不知道有没有揣上两方上好的端砚回家。
  憋到最后,蛀书再给大家讲一个好玩的故事。据晚唐范摅 《云溪友议》 记载,长庆二年,正做太学博士的李涉前往九江,看望自己做江州刺史的弟弟李渤。船行至浣口,忽然遇到一群打家劫舍的盗贼。数十名贼人手执刀枪,喝令他们停船。船停下后,劫匪问:“船上何人?”船夫答道:“是李涉博士。”匪首听说后,命令部下停止抢劫,说:“如果真是李博士,我们就不劫他的财了。不过我辈早就听说他的诗名,希望他能给我们写一首诗。”李涉听罢,铺开宣纸,写了一首绝句:“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世上如今半是君”,看来唐代社会还远远不和谐呀。匪首得诗大喜,不但不抢李涉的钱财,反而将自己的“劳动成果”送给他不少。当然,李涉也不好意思拒绝———人家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刀呢,可不敢惹大王生气。再则,肥猪拱门,居然把它往门外撵,这不有病么?
  这位山大王要诗不要钱,可见是个有文化、爱学习的好贼。

白居易:三千宠爱在一身(1)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