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月天唐-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水军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对于陆战的实力很弱。由于大唐对海岸线的封锁,以至于渤海的战船根本无法挺进大唐内部作战。即便可以,但由于船只的局限性,也不能大规模的投入兵力作战。渤海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若想在大唐这块膏腴之地上分得一杯羹,那就得有实力强劲的陆军。

    但是又一个问题搬上了台面,即便有了精锐的陆军想要兵发范阳,也要顾虑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奚族与契丹的立场。契丹与奚族这两股草原势力,可以说是大唐与渤海国的缓冲地带。这也是为何李唐王朝历代都是将目光聚集在西南,而与渤海国矛盾较少的原因之一。

    而渤海国若要率领这几年训练的精锐陆军分食大唐,那它就要经过契丹与奚族的驻地。以往由于契丹与奚族弱小臣服于大唐,致使两个部落的矛头纷纷指向渤海国。渤海若要陆军而来,就必须顾忌这两个以铁骑贯通天下的民族。如今随着时间的更替,两族早已有了自立的野心,又加上近期在河北发生的矛盾,这就给了渤海国可乘之机。

    李渼虽然不懂军事但对战略还是看得清的,如今奚族与契丹两族与朝廷的矛盾还没有缓解,渤海国如今又兵犯边境。他知道,奚族与契丹之所以按兵不动,给朝廷缓解矛盾的时间,主要还是因为两族的实力还不足以与大唐正面对抗,故此才会一直持观望态度。

    这也正是李渼没有将河北之事太放心上的原因,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两族做一做样子罢了。可是如今有了渤海大军的加入,逆转的形式定会不利于大唐。有了渤海国的支持两族便没了后顾之忧,定会协同渤海大军兵犯边境。

    最后果然不出李渼所料,几日后河北便传来消息,渤海世子大虔晃与两族首领会晤,之后的结果便是两族主动借道给渤海大军。非但如此两族愿意与渤海大军兵合一处,联手共同分食大唐。这个结果让李渼感觉如坠冰窟,压抑的让他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李渼原本是打算若河北无战事,就将成德节度使仆固俊征调到山南,与山南西道节度石雄使合兵一处共同抵御并击退南诏大军。然而如今看来河北已经无法抽调兵力了,如今震天雷已经没有库存想要支援前线也不可能,况且近日河西屠狼也传来奏报,声称震天雷全是哑雷根本没有作用。

    这让李渼对于震天雷的期望,也没有了以前的那么高涨。在这如此国难当头之际,他也没有心思去关系震天雷失灵的原因。渐渐地对于震天雷的那份神奇,在李渼的心中也荡然无存。最后李渼一日之内连发两道圣旨,分别就近调集山南东道与黔中道两道节度使,联兵共同抵御南诏大军。

    然而得到的回复却让李渼暴跳如雷,山南东道节度使李开复,直言兵力不足难以抗敌。而黔中道节度使崔宇倒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让宣旨太监回禀李渼,说出兵不是不可以,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预支一百万贯粮饷再说……

    在宣政殿上,李渼听了传旨太监的回禀,愤怒的重重的拍着龙书案,将面前的所有奏章全部扔在了玉阶上。大殿里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最后李渼不禁怒极反笑:“呵!这仗还没打,竟然开口向朕伸手要军饷,还是一百万贯军饷……”

    这时御史中丞王博坤,却出列正色道:“圣上,这崔宇实在是胆大妄为,在这国难之时竟然如此不识大局,其罪当斩!”

    果然不愧是御史中丞,弹劾起来倒是有理有据,王博坤见李渼神色缓和了些许,于是又接着道:“但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其他诸道即便有心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崔宇身为黔中道节度使与山南东道毗邻,驰援石将军是最合适不过的。故此老臣以为,不如先应下他的要求,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住口!”王博坤的话还未有说完,就被李渼出言喝止。

    王博坤不由一愣,心道我说的可是句句实情,难道我说错了不成?当他抬头看向李渼那一刻,不由心头一凛,因为看到了一副酱紫色的脸。

    李渼怒火中烧冷视王博坤半天,最后才从口中崩出六个字:“笏板掌嘴八百!”

    噗!

    李梅的这道口谕说出,不禁让堂上众位大臣一阵愕然。掌嘴八百这刑法着实有些残忍,漫说是王博坤这个枯木老头儿,就是年轻力壮之人这掌嘴八百,也能将嘴巴打残了。要知道这朝堂之上的掌嘴,可不是后宫用手掌施刑,而是用笏板狠狠地掌嘴。

    笏板作为古代朝臣必备之物,因此在殿上是随处可见。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其实笏板还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挡住自己的脸,用以彰显龙威,上朝面见天子眼睛要望着笏板,表示对天子的敬意。

    然而不论这笏板到底有几种用途,但是这笏板掌嘴新兴用途,倒是让李渼成了开创笏板刑法流的先河。笏板多是象牙与竹板可不如手掌肉乎,试想这掌起嘴来有多痛。而且李渼似乎有意为之,竟然一开口就是八百!

    王博坤闻听此言顿时吓得魂归天外,他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这番折腾,本来牙齿就松动的没有几颗了,再掌嘴八百,额不,掌嘴十次估计牙齿都脱落了。于是慌忙伏地泣声请罪:“老臣有罪顶撞圣言,请圣上开恩!老臣也是为了朝廷……”

    这一刻所有人都不做声,整个大殿上静悄悄的,王博坤冷汗直冒的伏地不敢起身。李渼却余怒未消的冷斥道:“你是为了朝廷筹划,但你说了不该说的话!”

    说了不该说的话?这一刻倒是轮到王博坤与群臣疑惑了。方才不过寥寥几句话,谁也没有觉得那里有顶撞圣上的言辞,也更没有觉得不对的地方。

    最后还是魏谟率先反应过来,于是出列沉声道:“启禀圣上,王大人虽然引用了那崔宇的推脱之言,但也是无心之举,还望圣上勿要随性而为!”

    魏谟的话倒是提醒了众人,也点醒了王博坤,原来自己惹圣上生气的根源在这里,顿时冷汗直冒不敢在说什么。方才王博坤引用了崔宇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是就事论事。没有想到李渼因为痛恨崔宇的推脱要挟之词,而将怒火牵扯到了王博坤的身上。

    虽然群臣的求情之声不断,但是李渼却并不打算买账。王博坤是皇后的伯父又是官拜御史中丞,可谓是位高权重威望甚高。若是不借此时机好好压一压,那他以后如何驾驭群臣。况且王博坤方才谏言虽然合情合理,但是让他一个天子受制于一个节度使,即便退了南诏大军,他这个天子也是颜面无存。

    于是一挥衣袖冷视群臣,随后一指王博坤厉声道:“来人!将此人给朕轰出去!”

    随后殿前御林军纷纷而上,托起王博坤就向外驱赶。

    堂堂一个三品大员就这么被轰出朝堂,这要比对其用刑还要折辱。王博坤此刻即后悔又羞愧,低着头不敢观瞧身边的臣僚,挂着涨红着的老脸疾步走出了宣政殿。

第496章 传旨太和() 
王博坤的事情不过只是个小小的插曲,待朝堂平复以往的安静之后,关于调兵增援山南西道的事情,又一次摆在众人的面前。但是如今西、南、北三面临敌,可用之兵已然无法抽调,这着实是让李渼感到头痛。

    朝廷划分天下十五道,节度使更是多不胜数,如今真正听命朝廷的屈指可数,这个时候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谁又愿意在这场战争上消耗势力。询问朝中各位大臣,所有人也拿不出个具体的办法来。自从高崇文逝世之后,如今的朝堂已然没有人能够熟谙兵事。就连一向出双入对的令狐绹与卢匡,此刻也成了个哑巴。

    “卢爱卿,对当今之势有何良策?”既然群臣未有一人说话,他李渼只有亲自点名了。

    如今由于高崇文病逝,又因现今边关战事吃紧,于是李渼便让卢匡暂代兵部尚书一职,故而此时此刻,他想听一听卢匡的意见。卢匡曾经外任过节度使一职,对于军事也是略懂一些,李渼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这才任命他为兵部尚书。

    卢匡出列躬身回禀道:“启禀圣上,以微臣之见,此番情形也只能调集京畿道大军驰援前线了……”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不禁一片哗然,调动镇守京畿道的十万大军,前往山南西道抵御南诏大军。这个的确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但是京畿道的十万大军,可是拱卫京城安危的嫡系军队,若是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妄动的。

    试想京畿道十万大军开赴前线,那整个京城就等于是是一座空城。届时若是内部有谋逆之人乘机攻袭长安,那岂不是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京城的南衙北司麾下兵马,若是维持京城治安以及皇帝安危尚可游刃有余,但若是与正规军比起来简直不堪一击。

    正因为这种原因的考虑,才会使得群人议论纷纷尽皆哗然,李渼脸色凝重的沉声问:“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佳策吗?”

    “额,这个……”

    这时三宰辅之一的魏谟却出列,继而躬身道:“圣上,依老臣之见,如今朝廷已经无良将可派了……”

    魏谟的话音刚落,卢匡却拧眉不悦道:“魏大人此言何意?我煌煌天朝岂会无人!?”

    卢匡接话接的如此迅速,倒是让魏谟很是意外,但随后轻抚髯须冷笑道:“哦?莫非是老夫眼拙,未有看出卢大人也会领兵打仗?依老夫看,卢大人抠抠字眼,说几句俏皮尚算有余,至于这打仗……哼!”

    “你!……”卢匡被这几句讽刺之言,激得是满面通红。

    “好了!别再争了!”这时李渼心中积郁难解,因此语气虽是平和但是却颇多无奈,然魏谟的话虽然说得事实,但是听起来却不甚悦耳,于是李渼此刻心绪有些烦躁。

    随后摆了摆手示意卢匡退下,这才将目光落在魏谟的身上,继而神情甚是阴沉的质问道:“那以魏爱卿这么说,朕的江山无人可保,朝廷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了?”

    卢匡提着耳朵在一旁听着,对于魏谟今日当众羞辱心里很不痛快。因此接下来只要魏谟有一句可以挑刺,他都不会放过予以反击的机会。于是卢匡阴测测的瞟了魏谟一眼,心道这可是你自找的难题。你要是回答江山无人可保,朝廷必定岌岌可危,那么老夫就参你蛊惑军心临阵叛国之罪。

    而就在卢匡思绪千转小人之志时,魏谟却是神色如常的郑重说了十个字:“江山有人保,朝廷已飘摇!”

    这个回答倒是出乎众人的意料,因为方才魏谟可是亲口说的朝廷无良将。李渼双眉紧锁,疑惑问道:“魏爱卿此话何意?方才你明明与朕说,朝廷已然无人……”

    “圣上,老臣没有糊涂,也没有说错,如今朝廷的确是无人可派,即便李开复与崔宇二位节度使听命朝廷调令,圣上以为就一定可以击退敌军?要知道东川节度使颜庆复乃是沙场宿将,但终究未能抵挡南诏敌军的兵锋。都畿道节度使高骈十万大军一战而覆亡,试问李开复与崔宇的统兵能力比得上这二人吗?”

    魏谟的这几句话让朝堂上再一次陷入了沉静,而李渼的心再一次沉入了谷底。在这多事之秋人心本就不稳,如今对抗有备而来的南诏大军,的确如魏谟所说胜负难料。兵多并不能说明会赢,有时候反而成了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见李渼略有沉思,魏谟又接着道:“老臣虽不懂军事,但是还是懂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圣上与其担忧无兵可调,甚是从何处调兵……不如想想何人可担当重任!否则即便有千军万马,没有一个出色的将帅,最终的结局又有何区别?”

    ……

    李渼沉吟片刻之后,却是亦有深意的看了魏谟一眼道:“听魏爱卿言外之意,似乎已然有了合适人选?”

    “圣上心中早有人选,老臣不过是表明圣意罢了!”

    魏谟的话让李渼的脸色有些难看,坐在龙椅上许久没有作声。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虽然没有说明人选姓名,但是能够立足于朝堂的可都不是愚痴之人,何尝听不出这对君臣话中的合适人选,就是辞官的定北侯陈浩。

    其实朝堂上的所有人包括李渼在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浩。因为在这个万分为难的时刻,也只有陈浩这个怪才能够有机会力挽狂澜。虽然众人都跟陈浩有着或多或少的纠葛,但是当年河朔三镇一战,已让众人打心里十分佩服这个年轻人!但是群臣至今却未有一人出言举荐陈浩,这其中除了顾及令狐绹与卢匡的势力外,也是对于李渼的有意避讳。

    当初关于陈浩与李渼之间恩怨,如今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非但如此各种版本满天飞。但无论这些版本之中真假如何,但是有一点众人却达成了共识,那就是陈浩与当今圣上有了重大矛盾,而且这个矛盾还是不可调节的。否则也不会私闯大内皇宫,而且之后辞官归去甚是决绝。

    所以自从陈浩离开人们的视线之后,就很少有人在李渼的面前提及陈浩。曾经有一位回京述职的刺史官员,由于不懂这其中的避讳,于是大殿之上偶尔赞美了陈浩几句。可就是短短的偶尔几句赞美,结果以治理州县不利的罪名,直接罢黜了刺史之职贬为七品县令。正是由于这种血淋淋的事实,让众人在朝堂之上对陈浩这两个字唯恐避之不及。

    卢匡见李渼略作沉思似有意动,于是慌忙出列劝阻道:“我军现处于劣势只是暂时的,但我大唐缓过劲来定会能击溃南诏大军。只要调集足够的兵马驰援,以山南西道节度使石雄的能力,完全可以抵御南诏兵锋!”

    说到这里,卢匡生怕李渼被魏谟说动了意,于是又接着道:“至于京城防务圣上也无需忧虑,南衙北司共计也有十万之众,即便有叛逆宵小,想要撼动京城也绝非易事……”

    李梅没有做出表态,而是沉吟片刻之后,将目光落在了一直未有说话的令狐绹的身上,旋即面无表情的问道:“令狐爱卿以为呢?”

    卢匡见李渼询问令狐绹,这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要知道二人可是统一战线的人。然而就在卢匡暗自得意之时,令狐绹却出列郑重道:“启禀圣上,魏大人所言正是微臣所想,微臣也认为如今这种局势,非定北侯出面不可!”

    嘶!

    令狐绹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开口就将在场的众人给震住了。所有人都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向令狐绹,仿佛是第一天认识他一样。众人心中同时冒出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令狐大人,你没迷糊吧??”

    卢匡在一旁怔怔的看着令狐绹,眼中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没有想到令狐绹今日会出面力挺陈浩,直到他缓过神来,也不愿意相信方才听的是真的。

    而李渼的震惊与卢匡也不遑多让,整个朝堂谁都知道令狐绹与陈浩素有恩怨,就在不久之前的科举上,二人还互掐的你死我活,最后让令狐绹的外孙与状元无缘。而就是这恩怨日久渐深的关系,如今令狐绹竟然公开没有反对,这着实让李渼大吃一惊之余更是觉得的匪夷所思。

    其实在剑南道第一次告急之时,李渼便想到了陈浩,但是出于帝王的威仪,他不想事事都要倚靠陈浩。况且二人的关系已非往昔,于是他便将希望寄托在了高骈的身上。然而其结果让李渼无法接受,数十万大军就这么没了,这对他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所以这一次他又想到了陈浩,但是出于皇帝的面子,他不愿意亲口说出。毕竟当初陈浩私闯大内皇宫,又递交辞表不辞而别,这让他这个皇帝已经颜面无存。若是此时他主动传召陈浩回朝,岂不是让他这个皇帝很丢面子。因此他需要一个台阶下,那这个台阶自然就是先让大臣们主动举荐陈浩。

    既然连一直与陈浩为敌的令狐绹,都已经摒弃前嫌赞成陈浩还朝,那李渼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随后命传旨官前往太和县传旨。而此刻的陈浩,正与何璇乔装向寿州城而去。

第497章 真假小人() 
待散朝之后群臣鱼贯而出,令狐绹抖了抖衣袖便与众位大臣告辞向宫外而去。然而不曾想在宫门外却见卢匡,此刻卢匡正背负着双手来回踱步。见卢匡脸色甚是不悦,令狐绹于是便强颜欢笑的疾步上前,拱手寒暄道:“卢贤弟,为何在此迟疑不走?”

    卢匡转过身来,神色有些揶揄反问道:“令狐兄,你不需要给小弟一个解释吗?”

    “哦?一个解释?呵呵!请恕老夫年老健忘,实在想不起来……”令狐绹拍了拍脑门,十分懊丧的无奈愧疚道。

    见令狐绹故意搪塞,卢匡便直言问道:“名人面对面不说暗话,今日令狐兄在圣上面前主张陈浩归朝,愚弟实在不明其中何意!”

    令狐绹恍然大悟状,旋即情捋美须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