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休息一会,众人也不敢久留,害怕官军再追上来,所以又急着逃命。

他们想要窜出山西地界,也没有那么容易,距离第一目标,北直隶的邢台,还有二三百里地呢。曹文诏带的是骑兵,吴家省也把手下的骑兵全都借给曹文诏,由曹文诏率兵猛追,一路之上,斩敌无数。流寇一看,这么跑可不行,目标太大了,干脆,各跑各的吧。他们这一分头跑,给曹文诏可带来了困难,自己的部队没有流寇多,最多也就分兵两路。要是也向流寇那样,分个六七路追,估计不少都得让流寇给吃了。

曹文诏分兵两路去追,被他追杀的那两位,可是倒了大霉。油里滑、丫头子,他俩的人比较多,曹文诏这人脾气也怪,没捡少的打,专挑人多的追。两路骑兵,将这两路流寇,几乎杀光大半,后来那些流寇士卒一看,实在不行了,干脆把丫头子和油里滑分别给绑了,直接投降。

三路援军尽皆取胜,先后朝太原奔来,包围太原城的流寇,得到消息,差点没崩溃了,大家伙马上拿出统一意见——逃跑。

毕竟要是让朝廷的援军全都上来,形成合围,到时候再想跑,那可就难了。各营立刻整合人马,撤离太原,流寇的举动,城上看的清楚,就在流寇刚一掉头走的时候,吴如梦当即下令,从南门杀出,直扑王自用的大营。

这两天,流寇的攻击懈怠,吴如梦就断定反击的机会来了,命令守军把南门城门洞里的石头、沙袋全都取出,时刻准备出城杀敌。机会终于来了,城外流寇各营都有旗号,吴如梦当然知道,王自用是现在流寇的大头子,所以,别人可以别管,但必须要干掉王自用。

官兵从南门杀出,直扑流寇,南门一共五营,都在撤退,他们根本就没想到,官兵还敢杀出来。眼下看到官兵追杀出来,而且官兵的人数,远远超过他们的估计,好几万人呢。看到架势,而且流寇都无心恋战,哪里能够抵抗的了,除了拔腿快跑,根本没有战斗的心思。

这下可好,还没等官兵追上来,流寇内部就先乱了,争先恐后,自相践踏,拥挤不堪,乱七八糟。等到大冲锋的官兵马队冲过来,流寇便一泻千里,被冲的是七零八落,待到后面的步兵杀到,什么场面,已然不言而喻。

官兵追杀流寇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喊杀之声,因为他们喊的是,“不管何人,活捉王自用,官封副将,赏黄金千两!”……

这个口号可要了命了,吓得王自用更是打马急行。官兵在后掩杀,那一路追去,从白天一直追到晚上,整整追出五六十里。

南门那五营的流寇就不用提了,被裹挟的百姓,是纷纷投降,一场追击战下来,流寇不知道死了多少。几大头领也不在一块,各自逃命,王自用身边,只剩下百余名有马的亲随。其他的步足,是一个也没有。

另外三门的流寇自然没有胆子趁机攻城,全都是争相逃命,沿路之上,难免遇到赶来的援军,少不得一场追击战。整个太原周边,都好似一锅粥,但情况很明朗,就是兵抓贼。

流寇被官兵撵的到处乱跑,没有办法,只能化整为零,这样一来,可以避开官兵的追拿。但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人少了,谁也不怕你,沿途的州城府县都敢出兵抓拿,就连一些地主,也调集庄客,捕杀流寇。

当然除了捕杀流寇,也有那地方官员,趁机杀良冒功,夺人财产。

吴如梦对王自用许下重赏,但也是经过巡抚刘策批准的,估计这事,哪怕报到朝廷,也能兑现。就因为这个封赏,王自用可是倒了霉,追杀他的最多,别看王自用骑马,可这马反而还成为最明显的标志。

不仅官兵打他,有的流寇为了从良,也暗算于他。王自用虽然逃过几劫,但是手下护卫却死了一半多,甚至连王自用还得上了疑心病。最后王自用的手下一看,干脆,咱们把他做掉,到官府请赏去吧。于是,王自用只做了一个月的义军盟主,就因被手下出卖,丢掉性命。

!#

第107章 疑心生暗鬼

“好!”

内阁之内,岳肃看了山西送来的折子,那是一脸喜悦,连连叫好。

朝廷从崇敬三年就开始对流寇用兵,一直没有肃清流寇,哪怕是洪承畴,也只是把流寇从陕西赶跑了,匪首王嘉胤还是在四川被岳肃干掉的。现在在太原,虽然没有尽歼,但也让流寇元气打伤,并消灭了三十六营的盟主王自用。

报捷的奏折一份份送来,岳大人怎能不高兴,就连张太后也是凤颜大悦。尤其是今天送来的折子,斩杀流寇首领王自用。

“好呀,这回朝廷终于可以消停一阵子了。但是,也不能大意,这流寇东窜、西窜的,着实可恶,一定要全部肃清。”岳肃说到这里,扫视了一圈周边的阁臣,跟着说道:“诸位大人,流寇余部现在已经从山西窜入直隶,看架势,是打算南下逃入河南,河南并非杨奕山、吴思南的辖地,他们的兵马无法国界追击,只能由地方兵马围剿。这对朝廷一鼓作气,剿灭流寇很是不利,本官有这么一个想法,封杨奕山为五省总督,总督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广,四面夹击,定能将流寇一网打尽。诸位以为如何呢?”

“这个……”众阁臣互相瞧了瞧,就连岳党官员,都不敢表态同意。更不要说齐楚浙三党的官员以及首辅韩爌了。

五省总督,这官实在有些大了,基本上可以算是把半壁江山都交给杨奕山了。如果是为难之时,就像当初白莲教与斩龙帮一起作乱的时候,由皇上出面,让岳肃让五省总督,这事倒还好说,可眼下,流寇大败,已经没有什么实力了,再让杨奕山当五省总督,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呀。而且,这事哪怕我们同意了,报到太后那里,太后能不能同意。这个官职不比别的官职,即便内阁票拟通过,太后完全可以与司礼监联合,否则这个提议。

齐楚浙三党,虽然愿意和岳肃同心协力治理国家,但他们确实不敢同意岳肃的这个提议。岳党官员也有自己的考虑,太后一直忌惮岳大人,别看现在缓和了不少,如果把这是提请上去,太后会不会再次对岳大人起疑心呢?

相比于其他阁臣,韩爌心中暗喜,他现在巴不得所有的人都同意岳肃的这个提议。如果真的票拟通过,呈到太后那里,太后怎能不疑心生暗鬼,尤其是看到,所有的阁臣都站到岳肃这边,那就更不消说了。当然,如果真的票拟,韩爌是打算弃票的。

岳肃见没人表态,而以张正刚为首的自家官员也是一脸为难之色,岳肃立刻就反应过来,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心中暗道:“是呀,这个提请要是送给太后,她岂能不怀疑与我。看来现在,只能严令河南巡抚全力剿匪了。”

他随即一笑,说道:“本官也就是一时冒出这么个想法,既然诸位大人都不说话,想来是不同意了,那也没什么。这样吧,责令河南巡抚张我续全力剿灭进入河南的流寇。”

“大人所言极是。”……

见岳肃没有再提让杨奕山充任五省总督的事,阁臣们都送了一口气,一个个露出满脸堆笑。

紧跟着,又听岳肃说道:“太原大胜,有关官员都需褒奖,山西巡抚刘策与太原知府吴如梦当属首功,这样,本官有意擢升刘策为礼部尚书,吴如梦升山西巡抚,并准刘策奏请,封斩王自用人头投献朝廷的王二狗为副将,诸位以为如何?”

礼部尚书别看权利不大,但当了礼部尚书便能入阁,这个职位,说白了就是一个跳板。众阁臣看的明白,岳肃这是想提拔刘策入阁,刘策立刻大功,阁臣们也没什么可说的,纷纷表示赞同。至于说提拔吴如梦当山西巡抚,不过小事,自然不会反对。而那个斩杀王自用投降的,封个副将而已,对这些身居中枢的大佬们来说,更是小事中的小事,所以更不会反对。

在众阁臣表示赞同之后,岳肃又接着说道:“此番有功官员不少,杨奕山么,就算是戴罪立功,不必升赏了,其他官员,诸位议一下,该怎么封赏,就怎么封赏吧。”

“是,大人。”……

说白了,这些官员也没法再封了,要是提拔,就得进京,但岳大人明显没有让他们进京的打算,也是,他们都进京当官,谁去打仗呀。所以说,也就是给个荣誉头衔,也是完事。至于武将,已经是总兵的,也只能给荣誉头衔,比如说加个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或者都督同知之类的。副将么,倒是可以封,给个总兵无所谓。大乱之时,一个省也不必要按照定制,一个省就一个总兵了,有功就封,好像辽东那边,总兵造了五六个。

左良玉、吴家省、曹文诏全部提升为总兵。

封赏的折子,拟完之后,该交到司礼监的,全都交到司礼监。似乎一切就这么过去了,但是岳肃的那个没有得到大家伙赞成的提议,竟然不知不觉地传进了慈宁宫。

是谁把消息传出去的,没有人知道。但这天,伺候张嫣的宫女,都发现太后的神色有些不对。

“杨奕山先是去当三边总督,然后岳肃又让毛有见到天津任水师总兵,跟着又想让杨奕山当五省总督。还有一个吴思南,现在是宣大总督。合着,在我这北京城周边带兵的都是他岳肃的人,他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说,我又看走眼了……”

张嫣心里如此琢磨,但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连续几天,她的心中都在考虑这件事,脸色一直都是凝重的,身边的宫女、太监,一个个是提心吊胆、小心谨慎,生怕一个不留神,触怒到太后。

太原大战没多久,就是秋季了,不少流寇也都窜入河南。原本进到河南之后,他们想要大抢一番,并没身上没有粮食了,怎么也得吃饭不是。

可他们没有想到,在他们进到河南之后,才发现,这里根本没什么可抢的。今年大旱,百姓根本没有收到什么粮食,黄河边上的地,倒是肥沃,打出来的粮食,也被收完了。

河南一带,吃不上饭的百姓多的是,还赶不上他们流寇呢。

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流寇分头逃命之后,一直也没有汇合,都是各自为政,各跑各的。不提别人,单说李自成,他现在的人马最少只有一百来人,但他不是主要通缉对象,而且大部分人都有马,所以遇到太大的阻击。一路逃进河南,他很快发现,这里的百姓也吃不上饭。于是,按照李岩制定的方略,以义军的名义,杀富济民,收买人心。

当然,李自成不敢往洛阳、开封那边走,那里是重镇,朝廷兵马很快,以现在手头上的这点人,哪里吃得住。所以,他往陕西与河南交接的地方走,一路上也不攻打县城,只走乡镇,看到那里有富户、恶霸,就直接灭门,抢了财产和粮食,大部分带走,小部分分给百姓。如果百姓有愿意加入“义军”的,他是照单全收。

开始投奔他的百姓并不多,但是因为一件事,让李自成彻底翻身了。

每当李自成打土豪、分粮食走后,当地的官军都会跑来,杀良冒功。他所过之处,多有无辜百姓被官府所杀,并栽上流寇的名头。而李自成正好借助这一点,回过头去,先派人潜入县城,然后里应外合将城池攻破,杀了官员,抢了官仓,顺理成章地打出“剿兵安民”的旗号。

一时间,李自成可谓声势大振,百姓争相投奔,很快又有了上万人马。这一日,李自成来到卢氏县,还没等攻打县城呢,城门便被打开,无数百姓蜂拥而出,大喊着“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

这是李自成第一次兵不血刃的得到城池,此时此刻的他,是兴奋无比。自己的部队,终于成为公认的义军了。

入城之后,很快有一个人主动前来投奔,据百姓们说,这个人就是带领大家杀掉县令,开城迎接闯王的人。听到这话,李自成连忙亲自接见,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牛金星。

牛金星本是个举人,且十分有才,通晓天文地理,孙、吴兵法。作为知识分子,牛金星是不愁吃喝的,在家乡有田,还开馆授徒,可以说是丰衣足食。不想一日得罪了乡间大户,被诬陷抢占妇女十八人,革了功名,发配卢氏当差服役。因为他是举人出身,人家就给他安排了一个抄抄写写的活,时间一长,也能没事出去溜达。就这样,他在这里认识了不少人,没事还帮人家写个书信,给刚出生的孩子起个名什么的,也不收钱,所以人缘很好。

这次李自成打来,他趁机联络百姓,杀了本城县令,打开城门,迎接义军。

经过一番交谈,李自成和牛金星相谈甚欢,认为他很有才华,便收他当了军师。在李岩与牛金星的辅佐下,李自成如鱼得水,招揽人心,巩固势力,兵马是越来越多。

今天是小翼的生日,小翼白天就没有功夫码字了,晚上尽量再写一些,小小的爆发一下。

!#

第108章 京城米贵

窜入河南的流寇,着实不少,但凡从山西逃出去的,基本上都进到河南。但当初被打的,手下已经没有多少人,多说的也就一千来人,不过是主力尚存。

在流寇进到河南之初,所有的流寇加到一块,也不过一两万人。这帮人化整为零,各去一方,只是大家伙似乎都想到一起去了,谁也不敢往开封、洛阳、郑州等大城市跑,最多也就是往一些小地方窜。如此一来,让官兵在围剿上面,很是费力,可即便这样,竟然也杀了七八万流寇。

不是说流寇只有一两万么,怎么杀了这么多?说白了,道理很简单,抓不到流寇,就拿老百姓代替,州城府县,纷纷杀良冒功。他们不但不以为耻,甚至还以为荣。如此一来,百姓们本来就快吃不上饭了,官府再这么折腾,许多被逼无奈的百姓,只能去投靠流寇。

流寇之中,李自成名声最好,其次是高迎祥和张献忠,所以这三家也是以极快的速度开始壮大。剿匪剿匪,剿来剿去,匪是越来越多。

河南流寇横行的消息,传的是天下皆知,而巡抚张我续甚至还能不要脸的把手下剿匪的成绩单报给朝廷,请朝廷加以封赏。

奏折送到北京,进入内阁之内。岳大人先是看来一遍,对张我续的成绩,颇为满意,跟着把折子交给其他阁臣传阅,众阁臣看完之后,也是纷纷赞扬,表示可以给张我续以及众将领叙功,并增兵拨饷。

可这时候,岳大人突然感觉有些不对,说道:“把折子再拿给我看看。”

接过折子,岳肃重新观瞧,随即脸色凝重起来,又道:“诸位,太原一战,已将流寇打的七零八落,所剩无几。现在这张我续在捷报上说,剿灭流寇近八万众,要是这样,流寇应该已经杀光了,还增兵拨饷干什么。还有……”岳肃说到这里,声音严厉起来,“据朝廷派往河南的眼线回报,现在流寇声势好大,除了洛阳、开封、郑州几个重镇外,到处都有流寇滋事。他既然杀了这么多流寇,流寇怎么反而越来越多了?”

阁臣们听了这话,一个个都哑口无言,没有动静了。见他们不说话,岳肃再次严厉的说道:“他张我续不是很有本事吗?这样,给他下旨,就说太原一战,逃走的流寇不过一二万众,你能在短短时间内剿灭七八万流寇,实在难能可贵,想来河南境内的流寇已经没有几个了。限期一月,让他肃清河南境内的流寇,要是无法肃清,他这个巡抚也就当到头了。好了,票拟吧。”

这等事情,岳大人基本上是一句话就能给定了,票拟结果也不会出什么意外。

岳大人内阁办公,家里那边,一身便装的厉浩荃带了十几个人,押着三辆骡车从府上出来,他这是要去买米。通常来说,不用到岳大人这个职位,哪怕是六部衙门里的一个郎中,基本上都不用自己家出去买米,随便知会一声,送米的都排成队。但岳大人府上不同,什么事都自己来,断然不会让米铺送米。这也是避免有那不良商人乱套关系。

一般来说,府上的大小事务,外事都是金蝉、铁虬负责,需要购买什么东西,也是二人安排人去。他俩是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得到下面的人禀报,说米不够了,明天需要购买,金蝉刚要表示那你就去买吧,结果厉浩荃抢着说道:“金兄,这些天我在府上闲的够呛,正好明天想去逛逛,顺便就把米买了吧。”

既然厉浩荃要去,金蝉也不能说不行,也就同意。

于是,厉浩荃在巳时的时候,带人上街买米。

岳大人府上购买东西,一向都有宗旨,不得以势压人,不得报上岳府的名号。厉浩荃知道这个,大家伙便服而去,一路之上有说有笑。

很快来到一家米铺,前来买米的人很多,都在排队。不过岳府买米,肯定不能按升买,得按石买。既是买的多,也就不用特别排队,厉浩荃上前,询问价格,米铺伙计答道:“十两银子一石。”

“什么?”一听这个价格,厉浩荃登时就懵了。随即说道:“官价不是一两银子一石么,你们怎么卖十两?”他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粮食早就涨价了,今年初鞑子走后,就涨到六两银子一石。

“这位爷,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呀?一两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