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叱咤乐坛-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磊并不着急。
该做的该说的他都已经全部完成,现在他还能做的唯有等待。即使今天这次试验失败了,张磊心里也不会受到太多的打击,只是会有点遗憾而已。
最近这几天,张磊越是思考这个计划,越是觉得这是目前对于他们这样的歌手,最好的一条路子。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梦想。
这么好的一个计划,张磊想不出它有任何失败的理由,他深信这份计划会被大家接受的。
只是,已经过了好一会儿了,能不能不要让我等这么久啊?一个人站在这里没人搭理,好尴尬的啊!
不知不觉中,客厅里弥漫着一股隐隐的压抑味道。
陈子墨和周芳、路征他们都饶有趣味的看着张磊的表现,现场的安静他们也全都看在眼里,但是他们谁都没有来帮这个忙。
雏鹰总要经过磕碰摔打,才能真正展翅翱翔在蓝天之上。这样的经历对于张磊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对于他们将来要做的这件事情,那更是很好的一次磨炼机会。
真要是什么事情都靠他们这些老师,那这样的计划要它何用。
能自己过关,才能获得这些老师们的赞许和支持啊。
叶梓和崔正光也觉得等待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虽然能够理解大家的谨慎,但是等待的时间越长,刚才那股劲头过去了,筹资的效果就会差了很多。
叶梓并不适合来做第一个投资的人,朋友帮衬的痕迹太过明显,只会起到反效果。不过还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再次来挑动一下大家的情绪。
情绪到位了。总会有人出来带头的。
接到了叶梓眼神的暗示,崔正光点了点头,忽然开口问道。
“张磊,你知道我对专辑的事情不是很懂的,我只想知道你这张专辑的收入可能有多少?你给我们大家预估一下吧。”
“呵呵,我对赚钱什么的那是最有兴趣的了。”
崔正光嘿嘿笑道。
这个问题一出。客厅里的安静压抑就再也不复存在了,一说到赚钱,歌手们全都激动起来。
“对呀,张磊你就算一下,让我们心里有点底嘛。”
“没错没错,要是卖出十万张专辑那就应该能收回投资了吧?那我就投个两份试一试。”
“哪要这么多?我看卖到五万张就差不多了。”
“行了行了,你们在这儿算得这么起劲有用吗?还是听听张磊怎么说吧。”
“就是就是,张磊,赶紧说一下吧。”
……
张磊悄悄松了一口气。
再像刚才那样继续安静下去。他也快要沉不住气了,还好还好。
迅速整理了一下思路,张磊伸手虚按了一下,歌手们立刻收住了七嘴八舌。
“好,那我就来大概预估一下吧,不过我只能按照最低数目来算。”
客厅里再次安静下来,不过这一次的安静就没有刚才那种隐隐压抑的气氛了。
“我的这张专辑,不出意外应该是发行磁带。目前市面上的专辑磁带。正版的价格是三种,九块八。十块八和十一块八。”
“十一块八是进口专辑的价格,我这张专辑是捞不到的。九块八的专辑使用的磁带带基很差,听不了多少次磁带就会走形,声音也会发生变化。我不想使用很差的带基,那就应该是卖价十块八的那种磁带专辑。”
“我们就以这个价格来计算。”
咦?磁带带基不同价格也不同?这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啊,长见识了。
歌手们全都是第一次接触发行内幕。一个个都大感兴趣。
路征微微点头,这些内容都是他告诉叶梓的,张磊也能知道毫不为奇。
张磊继续计算。
“一盒磁带十块八,要计算利润的话,这里面还要去掉两部分成本。一是唱片厂的制作和发行的成本。二是出厂价的折扣。”
“磁带的制作成本在三块五到四块五之间,我这张专辑想拿三块五的最低价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加上路老师的关系,能够以四块钱左右拿下来就已经很好了。”
“路老师,这个价格您觉得可行吗?”
张磊问道。
路征点了点头:“肯定不会超过四块,我尽量帮你谈到三块八。”
“谢谢路老师。”张磊谢过,随后继续说道:“发行的成本不定,不过一般不会超过一块五,我们能够拿到的应该在一块钱左右。”
说到这里,张磊看了一眼路征,路征同样含笑点头。
“那就按照一块钱来计算。”
“这样算下来,一张专辑的成本支出是四块加上一块,那就是五块钱。还有一些税收之类的支出,我们就按照一盒磁带总计五块五的成本来算,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歌手们静静的聆听着,谁也没有发出任何声响。这样的发行内幕绝不是他们能够去打听到的,能够了解谁也不想错过。
也只有这样的计算,才能彻底打消他们心中最后的一丝犹豫。
“磁带的出厂价一般是20%到30%的利润空间,我们按照最大数来算,那就是还要去掉三块两毛四。”
“好了,一盒磁带的利润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算出来了,那就是十块八减去五块五再减去三块两毛四,应该是两块零六分,就算两块钱好了。”
“这是每盒专辑最低的利润数字。”
张磊一口气说到这里,停了下来。
歌手们立刻又开了讨论。
“怎么样怎么样,我说的吧,只要卖出五万盒磁带投资就收回来了。”
“不对啊,要是仅仅只能收回投资,那张磊做这个专辑好像也没多大意思吧?”
“怎么会没意思呢?出了专辑跟没出专辑能一样吗?不说别的好了,场费再往上走一走那是很有可能的。”
“不太可能吧?他现在已经是最高了,还能涨到哪儿去?”
“我说你们都在瞎想,就以张磊现在这几首歌来看,我感觉怎么也不止卖五万盒,八万盒到十万盒那还差不多。”
“八万到十万?会有那么多吗?那我们投资进去,不就能赚到钱了?”
“对呀,我怎么忘了这个呢?”
“嘘,先别说话了,听听张磊自己的预估是多少吧。”
……
张磊再次拍了拍手,歌手们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好了,我们继续。”
“刚才我就说过,对于这张专辑的前景我很看好,那么我要问一问大家了,你们猜这张专辑到底能卖出多少盒呢?”
张磊微微一停,下面的这些歌手已经喊了起来。
“五万盒,不亏本就行。”
“切!你也太小心了吧?我猜至少能卖十万盒。”
“不一定有这么多,我觉得卖到七八万盒也就差不多了。”
客厅里再次哄闹起来。
谢云大声说道:“张磊,别磨蹭了,赶紧说说你自己到底预估多少盒?”
“对啊对啊,赶紧说说吧。”
歌手们的意见完全一致。
“好好好,那我就说一下。”张磊笑道:“我自己的预估是……”
张磊深吸了一口气。
客厅里彻底安静下来。
“……至少二十万盒。”
轰的一下,歌手们炸开了锅了,这个数字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他们最大胆的猜测也只有十万盒这样的数字。这会儿他们全都大声的嚷嚷起来,心里的火焰也是越烧越旺,如果不发泄一点出来,他们怕自己会被这把火焰烧成灰烬。
至少二十万盒,那就是至少四十万元的利润,去掉投资还能有三十万元的纯利润。
面对这样的一笔巨款,这些歌手没有哪一个还能镇定下来。
客厅里乱成了一团。
叶梓和崔正光对视一眼,微微一笑。
“张磊,我认购十份。”谢云第一个高声说道,他的声音微微带着点亢奋:“就算最后卖不到二十万盒我也认了,等我将来做专辑的时候,你可一定要帮我一下啊。”
“好,谢谢了。”张磊大喜:“等我这张专辑做好了就来帮你艹作,你自己先准备起来吧。”
有了谢云的带头,歌手们群情汹涌。
“张磊,我也认购十份……”
“我的钱不多,不过张磊,大家都是好兄弟,这样的事情我怎么也不能往后退的。来,我认购五份。”
“张磊,以后你也要帮我啊,我先认购五份吧。”
“我认购三份可不可以啊?张磊,会不会太少了一点啊?”
“张磊,我认购。。。。。。”
……
一个名为《灯塔计划》的专门以小额投资来筹集专辑资金的活动,就从这一次张磊新专辑的筹资……
开始了。
今天在场的每一个人,即使是《灯塔计划》的这几个发起者,都没有预料到这项计划将给申城歌坛带来怎样的改变。
正是由于《灯塔计划》的横空出世,申城歌坛的未来在1992年2月23日这一天拐了一个弯,走上了另一条跟叶梓前世完全不同的轨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六章 黄金时代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
“真没想到,今天一天就已经筹集了三万多的资金,看来这五万元应该很快就能全部筹集完毕了。这……这我可就放心了。”
客人们走后,张磊累得瘫倒在客厅的沙发上,闭着眼小声的喃喃自语道。
今天这一天,可真是把他给累着了。
录音倒是没花太多精力,可是后面的筹资实在是让他煞费苦心,又要不时的担惊受怕。吃晚饭的时候,张磊更是受到了这些歌手的集体“围攻”,害得他灌了一肚子酒下去,可是到现在还粒米未进。
精神上的疲劳加上身体上的劳累,这会儿他真的是有点撑不住了。再晚一点他还要去跑场演出,现在不抓紧时间休息一下,等会儿唱歌都唱不动了啊。
崔正光不累。
今天没他什么事儿,就是跟大家见个面混个脸熟。不过他这个人一向就是没个正形的,能歪着绝不会好好坐着,这时他也跟张磊一样,躺倒在一张长长的沙发上。
听见张磊的自言自语,崔正光就笑道:“张磊,你今天可是把豪言壮语说出去了,到时候专辑要是卖不到二十万盒,那你可就惨了啊。”
“什么张磊惨了?怎么了?”
叶梓将几位老师亲自送出大门,这会儿才刚刚回来。一进客厅就听到崔正光正在大放厥词,叶梓不明所以,赶紧问道。
“大头,这次你可说错了。”得知原因,叶梓摇头笑道:“张磊这张专辑说能卖二十万盒,那还是非常保守的。”
“不会吧?”崔正光瞪大了眼睛:“做专辑这么赚钱?”
“你以为呢?”叶梓好笑的看了崔正光一眼:“要不然我那么急着做专辑干什么?现在可是唱片最好卖的时候!”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华夏的唱片行业开始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专辑做出来就几乎是不愁卖的,不过越是这样的情况,专辑的种类、数量却反而越少。
这些八十年代的专辑,受限于当时的整体工资水准,要想卖到五十万盒以上那是比较困难的,卖到百万盒以上的销量那更是非常稀少。
到了九十年代初。平均工资从八十年代的几十元翻了几番逐步上涨到了两三百元,唱片行业的发展势头有了经济的推动力量,那就更加强劲了。
整个九十年代,那是华夏唱片行业的黄金时代。
在当时,一张质量不错的专辑稍微宣传一下,再有一两首能够上榜的歌曲,卖到几十万盒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是成名歌星的新专辑,或者专辑里有一两首在全国范围传唱度很高的歌曲,卖到百万盒甚至两三百万盒都是很有可能的。
这个数字还不包括盗版。如果华夏唱片行业没有盗版的侵袭。这个时期的唱片将会更加好卖,再翻上几倍都是小意思。
这段时期,同样也是一个赚取唱片暴利的年代。
前文张磊当着歌手们的面就算过,一盒磁带能赚到两块钱,还不到20%的利润,看起来这似乎并不多。但是不要忘了,这个时代的专辑太好卖了,除非歌手演唱得实在是太差。或者根本一点宣传都没有做就开始上市销售,否则四五十万盒的销量几乎闭着眼睛就能卖出去。
利润率的确是并不很高。但是有这么大的基数放在那里,一张专辑赚到手的钱那是绝对不会少的。而一张专辑赚到两块钱,这是最低的利润线,好一点的赚到三块钱左右是没有问题的。
就算是两块钱的最低利润,在这样大的基数下,利润的总值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而投资呢?
仅仅十万元。
这个投资数目并不算很高。但是香江、台海各大唱片公司在专辑制作上面,一般也就是一张专辑二三十万元而已。算上三地在人工上面的差异,这跟张磊这样十万元的投资规模几乎相当。当然,那些天皇巨星肯定不会是这么小的投资规模,但是他们的专辑根本就不愁卖不出去。他们的专辑销量是以百万盒作为基数来计算的,投资更多那也理所当然。
就以内地的十万元投资,卖出五十万盒来算,这是内地很多歌手一张专辑的投资与销售数字,那么十万元的投资换回的将是一百万元的回报。
十倍的投资回报率,这不是暴利那什么才叫做暴利?
就算是张磊所说非常保守的二十万盒,那也有四倍左右的投资回报率。拥有这样的投资回报率的行业很多吗?
绝对不多。
在整个九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初期的那五六年,唱片行业就是不折不扣的暴利行业。至少四五倍的投资回报率,足以让那些投资唱片业的老板们赚得盆满钵溢了。
叶梓是个重生者,更主要的是叶梓本身就是个歌手,对于唱片行业的黄金时代他是亲身经历过的。重生回来,他要是不往这个行业里寻求发展找寻机会,那他真的是白白重生这一回了。
这是他最熟悉也是他最喜欢的行业,他当然要在唱片行业的黄昏来临之前,去分上一杯羹,从这块大蛋糕里挖下大大的一块份额出来。
“我擦!做唱片做专辑这么赚钱?”崔正光被叶梓的描述吓了一大跳,从沙发上一骨碌爬了起来:“那……那我们只是帮这些歌手制作专辑,那不是太亏了?”
任何时候,崔正光都能第一时间想到生意的盈亏。
“话也不是这么说的。”叶梓摇了摇头:“帮这些歌手做完第一个专辑,好的话我们就可以签下来嘛。你忘了这个《灯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了?在这上面就先别光想着赚多少钱了。”
“大头,钱是永远赚不完的,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这一点利益,眼光放远一点。”
“我们现在资金不是很充足,人手也不够,经验上也有欠缺,暂时还签不了其他歌手。目前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先把我和张磊的这两张专辑做好,其它事情等这两张专辑的成绩出来以后,再作打算吧。”
叶梓做出了结论。
“好吧,现在也只好先这样了。”
崔正光有点垂头丧气。
虽然明知叶梓说的是正确的,但是眼看着前面就有很多钱放在那里等着自己去捡,可是自己却被捆住了手脚动弹不得,这可让崔正光大为扫兴啊。
……
张磊专辑的筹资异常成功。
就今天下午这一会儿的功夫,十一位歌手就已经瓜分了一多半的投资额度,现在只剩下三十几份还没有认购出去。
这还是限制了老师们认购的结果,叶梓和崔正光同样没有认购。从目前来说,投资者的身份还是单纯一点,就以夜场歌手为主最好。等到计划运转正常以后,有需要了再慢慢扩大规模,将申城歌坛的其他歌手囊括进去。
还有二十九天的筹资时间,剩下的这些份额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夜场里还有那么多的歌手,要不了几天,这三十几份就会被全部认购出去的。
对此,张磊绝对信心十足。
不过一想到再过一会,自己还要赶到大都会和另外两家夜场去跑场演出,瘫倒在沙发上的张磊就有点“痛不欲生”了。
这日子,可真是没法过了啊!
……
叶梓、崔正光跟张磊一起离开了别墅。
张磊是去演出赚钱,维持自己的生活和专辑制作的开销。叶梓和崔正光则是各自赶回学校去。
明天,就是申城各大高校开始上课的日子了。而对于叶梓来说,开学了不仅要继续自己的学业,因为过年暂停下来的《校园十大歌手评选》也即将开始复选阶段的比赛。
这,都是事儿。
今天见到周芳的时候,她就再三提醒了叶梓,从星期三开始,复选就将在东华师大的学生活动中心进行连续录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