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大民国-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感慨的表示了感谢,塞北代表告诉他,塞北军从来是信守承诺的,既然赵书礼曾答应说,只要他宋哲元抗战,那么他永远都是十九路军的指挥官,那自然会全力支持他。
现在十九路军是没了,但是却多了一个第一集团军,这是赵书礼为宋哲元争取的新番号,一个集团军的番号,他可以扩军到二十万人。可是扩军谈何容易啊,没地盘就意味着没有兵源,没有物资保障。他不自由的想到了过去几年的自己,掌管平津这样的大城市,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可是这一切都被日本人毁了。他恨日本人。好在他在对于抗日上是问心无愧的,他自认为他的十九路军拼尽全力了,战前扩编到的三十万人,现在只有八万人跟他到了山西,而且伤员很多,或许能活下来的还没有七万也说不准。
但是宋哲元相信,日军的日子也绝对不会好过,当时在有塞北飞机的支援下,他们开始是一直采取攻势的,只是在日军先后调派主力后,才支撑不住丢失了北京,而他们的战果是十五万以上的日军伤亡。这种战斗力在苦涩的同时,也值得宋哲元自豪了,他的战斗力丝毫不比塞北军差,跟南方不但损兵失地的中央军杂牌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报告司令,太原来电!”
宋哲元终于收到了一个重要电报,太原方面邀请他去商谈山西防御。
华北失陷后,山西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日军占领这里后,往北可以直接攻击塞北腹地,往南可以进入河南,往西则可以攻击陕西,可以说如果日军能攻到西安恐怕对中国的打击甚至要大于南京,因为那意味着中国几乎被他们打穿了。
收到这个电报,宋哲元不敢耽误,他此时的处境不允许他跟山西人相抵触。要知道他现在驻扎在井陉,这是一个河北县城,往西就是山西的平定县,两县之间就是巍峨的太行山脉,在群山险峻处则有一座雄关娘子关,而娘子关现在阎锡山正严密防守着,说的好听是防守日军进攻,不好听也在防守他宋哲元进入山西。一旦日军来进攻,那么他的第一集团军就是夹在山西军队和日军中间的鱼肉,打赢了,他损失惨重估计也残了,打输了那更不用说了,粉身碎骨。他极希望能让他的军队进入娘子关防守,依靠雄关第一是安全,第二呢说不好听的跑也方便,那些弟兄们跟他这么久他也不忍心白白断送他们的性命。
让宋哲元意外的是,在太原主持军事会议的是竟不是阎老西,而是塞北军中将军长傅作义。傅作义以善守闻名,但是中原大战后并入塞北军以来,却一直没什么表现的机会,他的部队一直就被放在二线部队,一直充当防守任务,可是塞北太过强大,他的敌人从来没有能够深入攻击过他,总是他在攻击别人,包括英国人和日本人。
赵书礼任命傅作义为晋北防御作战总指挥,总领他任军长的第六军、孙楚的第七军和李生达的第八军,防守大同为中心的晋北地区。而同时作为山西旧将,阎锡山表示对他很放心,尤其是傅作义还是晋南人,以太原为中心的晋南其实才是他的故乡,他来故乡作战,阎锡山认为能发挥出更强大的战斗力,于是他也邀请傅作义统领晋南军队,代替他指挥杨爱媛的第四军和王靖国的第五军。山西军队名义上都是塞北军,现在又一次统一指挥起来,交流期间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但是在讨论会上,宋哲元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阎锡山的心腹杨爱媛和王靖国对傅作义似乎是很不配合不服气,职位上他们二人的军队现在都是集团军,而傅作义不过是一个军长,军衔上同为中将,但是他们早就得到了阎锡山的任命,而傅作义则是刚刚才接受中央任命的。
原来山西塞北军仍然是两帮人,一帮是亲塞北的傅作义等,一帮则是完全听从阎锡山的王靖国等。宋哲元对他们的内斗没什么兴趣,他只关心自己的西北军老兄弟,可是当他提出放弃井陉让第一集团军能进入娘子关防御作战,但是杨爱媛等阎系将领表示反对,他们认为井陉是进入山西的门户绝不容有失,希望第一集团军好好防守这里。倒是傅作义表示认同宋哲元的建议,但是显然他这个总指挥现在拿不了主意,在娘子关防守的王靖国部根本不会撤出也不会放宋哲元进入。
大会开了几天,阎锡山终于出现了,他态度依然是温和的,老狐狸本色不变,但是看起来苍老不少,这些年的折腾就是军阀也受不了啊。阎锡山还带来了一个人,中央军将领卫立煌,他宣布了一条来自中国最高军事委员会的任命,现在傅作义不再是山西防御的总指挥了,卫立煌新上任了。
卫立煌本来是驻扎在河南的部队,本来在平津会战的时候,他是奉命支援宋哲元的,但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他跟塞北军一样,没能发挥出什么作用,只能在此退回河南。而现在则是受到阎锡山的邀请,蒋价石派他到山西帮忙防御,带领他的十四集团军进入山西。
有内情,宋哲元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了,显然是阎锡山还想在中央和塞北之间玩平衡,相互借势引二虎相争来渔利。既不愿意把山西防御大权交给现在心向塞北的傅作义,又不想得罪他,所以拉来中央军的卫立煌。而蒋价石也想插入一颗钉子到一直不得入的山西,好在跟赵书礼的争权夺利上占据优势。看到国难当头这些巨头之间还在玩这种手段,宋哲元突然觉得有些恶心。可是想想他前段时间岂不是也被这权势迷惑了双眼,不愿意外敌军队大规模进入平津地区,最终才造成现在这局面,他也不好说什么了,但是却生出一种消极情绪,觉得中国要是一直这么下去恐怕是没有出路的。
傅作义退居二线做副总指挥,这时候做决定的是卫立煌了,得罪人的事情就不是他傅作义做了,这时候反而更加敢说话了,他强烈要求把宋哲元军调入娘子关。为此跟晋军将领争得不可开交,卫立煌也是倾心调宋哲元部进入娘子关的,但是各方意见他必须平衡,他是一个老好人,更不愿意得罪人,这也是阎锡山钟情他的原因。于是干脆卫立煌把矛盾推到了阎锡山哪里,该怎么做你阎老西拿主意吧,怎么跟蒋价石赵书礼这些大鳄交涉,咱卫立煌这种身份就不掺合了。
问题推到了上头,反而麻烦了。
赵书礼很生气,蒋价石调卫立煌进入山西,他是明白什么意思的,但是此时他不拒绝,因为多一份战斗力保卫山西就更多一份力量。让他气恼的是,塞北军、晋军、宋哲元西北军加上现在来了中央军之后,协调起来难度很大,加上各个势力之间貌合神离更是让防御认为难以执行。于是他很快拨通了给蒋价石的电话,就此问题交涉起来。
他在电话中表示同意卫立煌为山西防御总指挥,并且表示塞北军完全听其调遣,但是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了,他不希望各方势力在抗日中还搞小动作,武汉会议达成的密议希望蒋价石尊重。他说的隐晦,但是蒋价石不可能不明白他的意思,那就是,以后不要在这么搞了。而且希望蒋价石遵守武汉密议,武汉密议是什么东西,这个就有点上不得台面了。当时在会上李忘川处处力挺中央军不是没有道理的,私下里双方其实达成了协议,那就是全**队名义上统归中央节制,但是在北方包括山西河北陕西以北地区的作战,那是要塞北军来统一领导的。现在卫立煌进入山西明显是破坏了这个密议,当然这时候蒋价石已经坐上了统一抗战总指挥的位子,他不需要塞北的支持了,搞搞小手段的毛病有出来了。
塞北军在密议中得到这个统一节制北方军队的权力,倒不是赵书礼想跟中央军争什么东西,完全是为了方便抗战的考量。所以才能默许卫立煌进入山西的行动,但是这不是个好苗头,万一以后蒋价石老是这么搞岂不是乱了。
所以赵书礼才打电话警告他以下,然后又给了阎锡山打了电话,很明确的表示了希望调第一集团军进入娘子关,并且对阎锡山表示了不满,很显然卫立煌一事,阎锡山是始作俑者。他希望阎锡山能支持各路军队在山西的作战,希望阎锡山不要干涉掣肘卫立煌的指挥。说他是坚决支持卫立煌的,要是出现军官不服从指挥之类的事件,一切依照军法处置。
经过三个巨头的协调,山西防御问题才得以解决。
卫立煌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很快各种防御计划安排了下去,宋哲元第一集团军进入娘子关配合王靖国一部防守,同时以娘子关为中心的忻口地区防御指挥为王靖国。杨爱媛所部调往北方的平型关、雁门关一线,负责雁北防御作战。卫立煌十四集团军驻扎太原,作为预备队。而晋北地区,除傅作义军驻守大同外,李生达、孙楚军随时准备南下策应晋南防御作战。至于晋北地区本身的防御,倒不是那么危急,除非日军攻克张家口,或者从晋南攻击,否则这里相对来说较为安全。
山西防御计划尘埃落定,而此时日军在平津也休整结束,他们打出了一个月占领山西,三个月打到西安的口号,气势汹汹的往石家庄调集部队,进犯山西部队总指挥官为板垣征四郎,此人是阎锡山的老师。
三百六十四节 冬季战争
山西防御顺利部署,严阵以待日军,形势比较乐观;他们面对的是经过激战后的日军疲兵,而且还进行了分兵,一部南下占领了山东并往苏北运动。山西防御军队信心满满,各个军官有信心把来犯日军留在山西。
此时南方战局则不太理想,山东的韩复榘的不战而逃,给正组织苏北防御的李宗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不得不面对从南方来的南京日军和北方的华北派遣军的夹击。
韩复榘到了河南,蒋价石也倒了河南,并邀请他去参加河南防御的军事会议。
“我们有一个将领,在国难当头之际,不顾防区的百姓,保存实力,私自放弃自己的防区。大家说说,这个责任该怎么算!”
在会议上,蒋价石不指名道姓的说道。
韩复榘脸上挂不住了,他虽然这次逃的不光彩,但是这是军阀的本性使然,这样干惯了,没觉得什么了不起。而他又是一个刚烈的汉子,立马反唇相讥道:“山东丢失的责任我来负,那么南京丢失的责任该谁来负责呢。”
南京国家首都,按照西方惯例丢失南京等于战败了,这个责任自然是要由蒋价石这个军事最高长官来负的。
不知道是借机发飙还是真的被激怒了,蒋价石大怒,立即站起来指着韩复榘大骂,细数他的罪责,同时让卫兵把他带出去就地枪决了。
韩复榘被干掉了,但是由于他真的做的很不地道,国人共讨之,他所部的第三集团军也没有哗变,手下军官没人敢在这个时候给他鸣不平,没有发生大家担心的山东部队哗变的事件。蒋价石随即把于学忠任命为第三集团军新任司令长官,很快就稳定了形势,老蒋抓住时机在抗日期间灭掉了一个军阀。事实证明,这仅仅是他第一次出击而已。
相较南方的不利局面,东北的战局则要用可喜来描述了。
继攻陷了四平后,塞北军几只部队汇合,经过不到一个月的休整,再次南下轻取开原,在铁岭激战后成功占领这里,然后进逼抚顺威胁沈阳。而利用塞北军在北方大举南下,日军不得不把防御的重心放到北边的机会,东北军再次抓住时机,攻占了辽阳,也进逼到了沈阳。
此时赵书礼除了为塞北军的战绩感到高兴外,对国际形势则忧心忡忡。
此时的地球上,除了塞北在冬季进行着一场战争外,远在东欧,苏联也在冬季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芬兰发动了进攻,因为是冬季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也被叫做冬季战争。
战争的起因是因为苏芬边境的卡累利阿地峡问题,两国间对这里其实并不存在领土争议,可是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易守难攻是芬兰防御苏联进攻的堡垒地区,这里的存在对芬兰来说仿制苏联人的要塞,但对苏联人来说就如同一个遇刺噎在喉咙里一样。于是随着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苏联对芬兰提出要求,希望芬兰把这里交给苏联,苏联会用自己西北方的领土补偿双倍给芬兰。但是芬兰拒绝了,因为苏联人的做法实在是很可疑,尤其是他们先后已经吞并了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等数国后,现在仅剩芬兰这一个独立国家存在的情况下,更何况苏联最近刚刚攻击了波兰。
芬兰拒绝后,苏联人立刻在边境制造了摩擦,诈称芬兰军队炮击苏联边境村子造成了苏联防军的伤亡,于是苏军大举进入芬兰。这个借口跟日本发动侵华的借口如出一辙,但是真实的历史上,一个是正义的一个是邪恶的,只因为苏联人是胜利方,他们打败了德国人,而日本输给了美国。
芬兰是一个小国,全国人口不到五百万,经过彻底动员兵力也不会超过三十万,更何况极度缺乏武器装备。而他的邻国苏联,此时经过了两个五年计划,已经是一个工业强国,总兵力可以达到五百万人,比芬兰的总人口还多,按说这样的战争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可是芬兰这个国家十分特殊,他本是沙皇时期沙俄的领土,扼控芬兰湾这个苏联出入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他受到西方国家的关注,把她看做遏制苏联向北扩张的桥头堡,从独立开始,英法德国就十分热血的扶持芬兰的军事力量,三国的军事顾问几十年没有断过,并且也提供各种军事援助。虽然军事力量不多,但是芬兰的军队却是一只职业化比较高的军队,军官素质甚至要高于苏联。
可即便如此,他也不可能战胜苏联人,但是英法却在这次战争中对芬兰表示了支持。
在苏军进攻芬兰不到一个月,英法主持下,就把苏联开除出了国联,并把苏联行为定性为侵略。除了这些外交上的援助外,英法还做出承诺向芬兰派遣军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英法有可能向苏联宣战,在跟德国宣战后再次跟一个军事强国苏联宣战,由此造成的国际形势是不可估量的。
同时这也是赵书礼极为担心的情况,他担心一旦英法向芬兰派遣军队,势必把苏联推到德国一边,而此时国际上也确实把黑特勒和斯的太林看成同盟者,看他们的表现,先是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然后合作瓜分了波兰,在波兰问题上,他们事实上达成了攻守同盟。而因为波兰事件英法已经向德国宣战了,但是并没有向苏联宣战。此时苏联的进攻芬兰,很有可能引起英法把他们列入作战对象中。一旦这种顾虑成为现实,则世界大战的走势很可能变成,苏德联盟跟英法作战,而对中国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因为世界大战的局面将变成,德意苏三国同盟,攻击英法同盟,而日本则在东方自行其是,并很有可能被拉入英法的一方。
德意苏联盟显然不能完全战胜英法,尽管法国不值一提,但是英国却有强大的足够保护自己的海军,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加上日军的海上力量,那么完全可以做到德意苏三国占领陆地,而英国占领海洋。最后只等待美国的参战了,美国参战将是关乎战争结果的,显然不管是意识形态还是历史渊源,美国很有可能站在英国一方。到时候形成英美日法等国跟德意苏三国间的世界大战的话,中国怎么办,中国肯定被打入了德国一边。那么日本侵略中国的土地恐怕在战后就要不回来了,甚至中国要背负一个战败国的名声。从而永远的站在非正义的一边被列强永世踩在脚下,什么是正义,胜利就是正义。
当然这是美国能够参战,并且最终胜利的情况,那么按照最坏的情况来计划。英美日三国同盟没能打败德意苏同盟的情况,中国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在陆地上,或许英国人干不赢德国,但是德国也战胜不了英国的海军。但是美英日三国联合的话,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恐怕干中国是绰绰有余的。且不说美国的庞大动员力量,仅仅就是日本,如果在美国庞大财力,英国殖民地丰富资源的支持下,就能给中国带来无法权衡的破坏。
所以一旦苏联被英法逼到了德意两国一边,恐怕中国的局面不管怎么说都好不了了,这是一个对中国最为不利的局势。除非英法向苏联宣战后,德国不愿意跟苏联站在一边,反而也去打苏联。但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他是一个政客,不是一个纯粹的愤青。仇视苏联归仇视苏联,既然为了攻击波兰,可以跟苏联结盟,那么为了对付英国为什么不能再次合作呢。
因此此时在遥远的西方发生的这场苏芬之间一场恃强凌弱的战争,竟然神奇的可以影响到远在万里之外东方的大国中国的未来,世界局势就是这么微妙。
三百六十五节 大捷
尽管英法先后向芬兰承诺派遣军队,可是迟迟不做行动,这是两国间的一贯做法,在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他们就没有派兵,更何况此时波兰已经战败,德军的主力已经调往了西部边境的情况下。英法两国更是不会往其他地区派兵了,只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