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风1276-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找到汉人总督府里没有的怪石头,就能换来大包的白米和盐巴,还有铁器!”这句话迅速传遍了附近的平坝和山越部落。
开始,是五十里内的土著人拿着矿物找上门来,然后范围扩大到了一百里,两个月后,有人操着阿泰都听不懂的语言,风尘仆仆的赶来,通过多个部落的人连环翻译,才搞清楚这人竟然是台东沿海的土著,翻越了海拔三千多米的中央山脉找到这里来“献宝”!
这个翻越大山的土著人,带来了工业上非常有用的铬铁矿,可惜那地方太远,暂时无法开采。楚风给了米和盐各五十斤,他就欢天喜地的离开,准备再一次翻越中央山脉回老家。
工夫不负有心人,长石、苦硝、方铅矿、闪锌矿、绿松石、琥珀、云母、硫磺……分门别类的摆了一间房。
每当土著人送来矿物,楚风都要仔细的询问是在哪儿发现的,是单独的一两块还是一大片,是河床中还是山地断裂带……觉得有价值的,他就让来人带路,自己亲自去考察一番。
终于,阿泰部落一个叫做山花的放羊女,在距离匠户村三十里的地方发现了磁铁矿,经楚风考察,这里的矿石品味不算高,但胜在处于山谷断裂带,少部分矿床是露天,大部分处于山体浅层,便于开采,而且到匠户村有一条起伏平缓的小路,交通运输方便。
但开采矿石的人力不足了。
经民政科长侯德富统计,琉球匠户村实有七百二十八户、三千一百九十六人,其中16……55岁的青壮男子有八百八十七人。
楚风的盐场、煤窑、砖窑、水泥窑,还有采挖粘土、石灰的,总计有二百一十名工人;船场工匠二百七十五名;汉军原有一百名士兵,现在又新招了五十名水手,由侯德禄带领着操练那艘“敏儿号”剪式帆船。这三项就占了六百三十五名青壮,剩下的“自谋职业者”就只有二百五十二人了。
据估计,这两百多人中,又有至少五十名基本上只从事商业,农业生产的青壮只有不到二百人了,开荒的工作逐渐减缓。
幸好商业交换弥补了食物的短缺:祝家从大陆运来白米,土著人提供了大批的芋头和鹿肉,几条小渔船捕捞的海产品也很可观。因为有这些,琉球人才不至于饿肚子,但两百青壮从事农业生产,已经是底线了,以这年月的生产技术,让妇女下田劳动显然不太人道,何况她们要做家务、种菜喂鸡、带孩子,稍有空闲就摇起了纺车。
楚风脑袋一拍:这不有阿泰吗?
楚总督大人色眯眯的目光让阿泰心惊胆战,但接下来的话又让他喜笑颜开:“阿泰,你们部落要发财了。”
“这里,是铁矿;这里,是煤矿。它们两口子相距将近二十五里路,我们给它来个鹊桥会。”楚风指着简易地图上两个矿的中间,大约距铁矿十五里,煤矿十里的地方,那儿地形平坦,还有一条大河……就是船场挨着那条河的上游,土著人叫它嘎武河。
“告诉你的族人,替我把这种褐色的石头挖出来,运到这个地方,每一百斤,我支付三十个铜钱。”
“真的?”阿泰瞪大了眼睛。发达的商品贸易,让土著人都知道了铜钱的意义,他们对楚风工场里的工人羡慕的不得了,想想啊,工钱最低的每天都能拿到一百个铜钱!可惜楚总督只要汉人不要我们,否则就是每天六十个钱,大家也要挤破头啊!
“真的,一点不假,现在就开始,你们可以把矿石堆到那块平地的边上。越多越好。”
阿泰迅速运用刚学的数学知识计算一番,身体一般的人挑一百斤没问题,十五里路,每天可以来回走两趟,就是六十个钱,如果身体好,走上三趟就是九十个钱。阿泰眼睛里,无数个铜钱上下翻飞,忽而又想到了什么,拿起那块矿石翻来覆去的看。
“这个石头里,有宝贝?”
“嗯,有宝贝。”楚风哈哈大笑,拍着阿泰的肩膀说:“不过那宝贝你们找不到,只有我们汉人能找到。”
半个月后,楚风在地图上画了个圈的地方,这是嘎武河中下游的河谷台地,地形平坦宽广。植物都被放火烧掉,空出了足有四五个足球场的面积。
西面靠河的地方,从上游挖来引流渠,渠边架起了大大小小十多个水车,这条河从山区到平原河谷的落差很大,正好驱动水车,提供冶炼所需的动力。
东面是一长排砖头砌就,半截埋在地下的炭窑,半埋地下可以有效的保温,提高原料利用率。它的结构类似一座二层小楼,一楼用来烧火加热,二楼放置烧制木炭的原料木材。
铁匠冯火山站在窑边,指挥学徒工们跑上跑下。
“张驴儿,你抱那么粗个棒子干啥?烧得透吗?锯开、锯开!”
“细枝放下面,撒点煤粉,好烧!”
木材搬进窑后,在一楼的火嘴处点火,二楼窑中木材被火炙烤,木材中的水分蒸发,混合其他挥发物,形成灰白的冷烟,因为温度不高,从烟囱中冒出后并不向上升去,而是平着沿地面扩散。
温度渐渐升高,此时一楼的煤炭已经烧尽,二楼窑内木材自身开始氧化发热,如果有一双透视眼就能清晰地看见,木质材料发生热分解反应,其组成开始发生了变化。其中不稳定组成,如半纤维素发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少量醋酸等物质。
木材自身分解发热把窑内温度推到了最高点,大约摄氏400度,木质材料急剧地进行热分解,木材表面有粘稠的油状物流出,那是反应生成的大量醋酸、甲醇和木焦油,时不时的还会鼓起一个气泡,这是甲烷、乙烯等可燃性气体,它们在炉内缺氧的环境下缓慢燃烧,释放热量、保持窑温。
工人们早就可以离开干其他的事,反正木材会自己慢慢反应,不需要人为干涉。
视木材湿度、厚薄,12……24小时后准备出窑。学徒们堵住了窑顶的烟囱,本来烟囱很小,窑内就是在非常缺氧的环境下反应,这下彻底堵住了氧气,窑内氧化反应就慢慢停下来,窑温逐渐变低。
如果急用,可以早点开窑,再往烧成的木炭上浇水;如果不急用,可以等它在窑内自然冷却到摄氏一百度以下,再开窑。
可用于冶炼优质铁料的木炭,就这样烧成了。它的炭含量极高,磷、硫等杂质含量低,还原性强,还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在高炉炼铁中比焦炭更加优秀。
空地上,东边堆着四五丈高,一大堆的黑乎乎木炭;西边堆着三丈多高,一大堆棕褐色带着星星点点黄斑的磁铁矿石。
磁铁矿石堆旁,总有一个傻乎乎的人呆在那儿,手执大铁锤,遇到稍微大点的矿石,就要敲开仔细看看。
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他没有放弃,挥汗如雨的抡起大锤,继续免费帮楚风进行铁矿石的破碎工作。
阿泰很不服气:这是什么宝贝,为什么汉人找得到,我就找不到呢?
第029章 琉球钢铁厂
铁匠冯火山主持下,一座肚皮宽大,颈部逐渐收窄,外观有点类似景德镇花瓶的高炉,在这片钢铁厂离河岸不远的位置,沉积岩台地的地基上树立起来了。
没错,确实是冯火山主持修建的,楚风只是按照现代冶铁工艺,提了一些修改方案。
哪个穿越者回到宋代,想通过“发明”高炉炼铁来捞第一桶金,他一定会活活气死的,因为高炉早就普及了。
北宋元丰年间,朝廷军器监在汴河两岸架设高炉,炼铁的红光映日,昼夜不息。生产的高峰期,仅华北地区年钢铁产量就达到了15万吨;要知道,大英帝国在整整七百年后才达到76万吨的钢铁年产量,那时候它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
整个宋朝期间,包括了北宋初年和南宋时期国土面积狭小,包括了战乱时期生产遭到破坏的不利因素,居然能达到35……7万吨平均钢铁年产量!
南宋时期福建钢铁产业发达,有的大型高炉,一次就可以冶炼上万斤生铁;冯火山作为船场的铁匠把头,也曾主持一次性浇铸千斤大铁锚。
高炉的建造并不复杂,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号召全国人民炼钢铁,甚至有的小学学生、生产队村民、副食品商店售货员都组成一个个炼铁小组,建造高炉来炼钢炼铁。
那些高炉的技术水平大约也就和宋代差不多吧,理论上是能够炼铁的,但是技术掌握不过关,所以大多不了了之。
琉球史上第一座高炉,高四丈五尺,高炉容积约15立方米……比这个时代任何一座高炉都大,但要是在二十一世纪,国内200立方以下的高炉都必须强制关停,倭国甚至已经在使用5000立方米的高炉了。
技术进步的速度真快。
但这并不表示楚风休息了大半个月。首先他根据土著人提供的线索,找到了高铝粘土,这玩意氧化铝含量高,研磨后加上石灰石煅烧,就是耐火水泥;直接压制成砖,在1300度的高温下可以烧制成耐火砖。
其实这个时代的小高炉,直接使用粘土筑造,或者用红砖砌都没很大问题,关键是楚风希望提高它的使用寿命。于是在高炉内衬中,使用了现代炼钢炉才用的高级耐火材料。
鼓风机也是个大问题。现代高炉都是专用的风机,马力强大,但在宋代,还是使用的风箱。风箱有两种类型,一种像手风琴,上下是木板,四周围着折叠的皮革,用的时候一下一下的踩踏鼓风,另一种是个大木箱子,有活门,推拉鼓风。
第一种风箱使用久了皮革会老化,楚风害怕到时候换都来不及,送风不足高炉炸炉,滚热的铁水流出来附近的工人全得成焦炭。还是活门推拉的保险,用水车提供动力,利用偏心轮把旋转运动变成往复运动。整个高炉布置了四台风箱、四个风道,另外做了两台备用的风箱,以防意外。
进气道最后入炉前的一段并在一起,下方设有和进气道隔离的火池,内盛燃煤,空气在进炉前,就被加热到八百至一千度。
空气预热,这是现代钢铁生产中,提高炼铁效率的最关键一步,楚风印象中,至少在明末以前全世界都没掌握这门技术。
庞大的炉身外,还用扎实的木头搭建了支撑点落在地面的独立式检修塔。另用滑槽、滑车和滑轮组组成了炉顶上料系统。
高炉炼出的铁水是含碳量高、杂质多的生铁,但是已经可以用来铸造大型铁件,比如铁锚之类的东西,于是在出铁口外接一条沟槽,平时封闭,如有需要就打开,烧红的铁水直接注入模具,浇铸大型铁件。
高炉旁边修建了一台大型炒铁炉……就是亨利科特在1784年发明的反射式搅炼炉。这台炒铁炉的外形有点像功夫茶的茶杯,是焰、铁隔离的反射炉型。它用耐火砖整体建造,炉床底部中间凹陷,四周是拱形炉壁,下部为燃烧室,进风道在燃烧室底部。
它的结构可以看作三层楼,三楼和二楼互相隔离,一楼和二楼之间是多个可翻动的铁栅栏。使用时铁水从高炉流到三楼,二楼煤炭躺在铁栅栏上燃烧,加热楼上的铁水,煤炭烧过后翻翻铁栅栏,炭渣就掉进了一楼的除渣室,铁栅栏放平,又能从斜向下45度的进煤道向它上面添加煤炭。
同样是水力鼓风,与高炉不同,它的侧面还修了个高高的烟囱。
明代的炒铁炉是用人力搅拌,炉边总有一位身强力壮的大汉,拿着根熟铁做的炒铁棒,挥汗如雨的来回搅动。
热爱机械的楚风显然不会让工人们做这种严重损害健康的工作,他在炉顶上做了个支架,正中悬挂着一个大圆滚子,下面有三根熟铁棍子斜斜地伸向炉床,仍旧是水车提供动力,就有了机械化的炒铁设备。
以往生铁是冷却成锭后再加热,炼成熟铁;楚风现在使用的技术,是把高炉出来的生铁水直接炒成熟铁,本来是要到明朝才会出现的方法,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有记载。
熟铁就可以直接制作锄头铁锨之类的农具了,当然,制作过程需要锻打、渗碳和淬火,熟铁柔软,可锻性强,加工性能优越。
楚风又修筑了一字儿排开的六台锻炉,这东西的基本结构,和所有农村铁匠修理锄头铁锨等农具的锻炉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要加大、加厚,加大是为了锻造大型铁件,加厚是为了保温,毕竟这是长时间使用的,节约燃料嘛。不用说,依然采用水力鼓风机,当然和高炉、炒铁炉的鼓风机比起来,这些就是孙子辈的小不点了。
每台锻炉边上都有一台水力锻锤,锻锤下是厚厚的铁砧,砧下垫着厚实的柞木墩子,再下面是水泥、石子浇铸的基座。多层复合受力结构,能够承受锻锤落下的巨大冲击力。
三个大的锻锤重两百五十斤,冲程三尺,每分钟落锤50次;三个小的重八十斤,冲程二尺,每分钟落锤150次。大锻锤用于粗加工,小锻锤则是精加工……实际上也精不到哪儿去,毕竟仍是锤子敲,说到底,水力锻锤的加工技术,和铁匠们一锤一锤敲打,实质上没有区别,仅仅是效率提高。
可惜,现在的技术条件不能冲压,更不能精密锻造,否则楚风就有金属机床可用了。
高炉、鼓风机、水力锻、炒铁炉,这些东西还在冯火山的认知内,但炼钢法的改进终于让他彻底认不出来了。
楚风用高铝粘土烧制了很多大土锅,几个窑场的主管徐财旺,以前曾在瓷窑干过,这事儿他是当仁不让。先把粘土粉碎加水过筛成细泥,再像塑瓷胎那样在飞速旋转的木盘上手工成型,最后放到专门的高温窑中烧制十个小时,土锅就新鲜出炉了。
只是冯火山不明白,这些土锅子能拿来炼钢吗?那不和炒菜差不多了。
宋末的钢,主要有炒钢、百炼钢、灌钢三种工艺。
炒钢实际上就是炒铁,楚风那炒铁炉就能生产,其实出的主要是熟铁,还有少量中低碳钢,质量很不稳定;
百炼钢用炒钢作为原料,加热后反复折叠锻打,或用数种成分不同的原料反复叠锻得到的,工艺复杂成本高,只适合制造宝刀宝剑;
灌钢法在《梦溪笔谈》有记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封泥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这三种工艺都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楚风要炼的,是坩埚钢。自从春秋时发明坩埚炼钢法以来,到汉朝最为兴盛,用它炼出的钢铁制成坚固的鱼鳞甲、锋利的环首刀,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大汉军,才有了将匈奴从蒙古高原打到欧洲的辉煌胜利,才有了“犯汉者,虽远必诛”的赫赫声威!
也许是五胡乱华的战争,也许是其它什么莫名其妙的原因,坩埚法在南北朝时期失传了,反而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印度得到发展,阿三们用此法炼制的乌兹钢,制作的大马士革军刀锋利无比,曾经斩下无数十字军的头颅。
坩埚法在人类社会中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才被马丁……西门子平炉炼钢法逐渐取代,但二十世纪兴起的转炉、电炉又可以看作坩埚法的变种,坩埚法在两千年后焕发了新生。
高炉、水车、炒铁炉、工人宿舍、冷却水塔,都一一建起来了,铁厂通向村子的路上,还起了一座大门。
国人喜欢乱写“到此一游”楚风也有此雅兴,于是靠着大路的门头上,挂起了五个鸡抓狗刨的大字:“琉球钢铁厂”。
第030章 承包商
“大汉帝国的工业化,是在土人居民的血汗中建设起来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卡尔弗里德里希在《资产论》中如是说
铁矿山通往钢铁厂的道路,一个瘦弱的平坝小女孩佝偻着腰,背篼装着几块沉重的矿石,和她弱小的身体简直不成比例,像一座大山压在背部。她咬紧牙关,因为用力,嘴唇抿成了一条线,竭力迈动两条麻秆似的腿,向铁厂走去。
因为身体差,走不了多远,她就要停下来歇口气,擦擦汗水。
有什么办法呢?阿爸被山越人捉走后就再没了消息,留下阿妈和三个弟弟,阿妈从白天忙到晚上,种芋头、捕鱼,自己替阿泰头人放羊,还是喂不饱三个嗷嗷待哺的弟弟。
幸好善心的汉人大老爷办起这个铁厂,每背百斤这种褐色石头,就能拿到28个铜钱。就算身体瘦弱,山花也要一次背上50斤,一天两次就能到手28个钱,能换半斤多盐,或者十个蛋,或者将近一斤白米呢!
呀,是阿泰头人!小女孩正要把背篼背上肩,就看见阿泰头人从铁厂方向走来,忙低着头恭恭敬敬的站在路边。
“阿泰,你越来越胖了,老实说,你贪污了多少钱?”楚风嬉笑着拍打阿泰圆滚滚的肚皮,这家伙挺着个大肚子,越长越像西太平洋某岛国的国王了。
楚风非常清楚,这个外表忠厚的头人绝不是个活雷锋,他到处宣扬自己承包了楚大总督的铁矿,号召族人前来搬运。
阿泰从楚风这儿拿的是每百斤三十文,其它部落的人来搬,他只给26文,自己部落的来了,他给28文,结果整个部落的人都对他感恩戴德,甚至有小的部落主动要求和他合并。
每百斤矿石扣2……4个铜钱,现在的阿泰,已经富得流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