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行-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祖大寿捻着胡须的手不禁紧了紧嘴里喃喃的说道:“看来老夫还是小瞧了他们啊……”

第五百零九章 校场阅兵(中)

“哗哗哗……哗哗哗……”

沉重而整齐的脚步声仿佛踏在了人们的心头,众人心里全都不禁全都一紧,尤其是原辽东的士卒们全都吃惊的看了过去,对于他们来说何曾看到过如此整齐的队列。

刚赶到校场的军士们每五人为一排,以千人为一大队,百人为一小队,无论从前面还是侧面看,他们的队列都是整整齐齐。

已经跟随着自己的官长站立完毕的黑子看着拍着整齐步伐跑来的士卒,嘴巴咧得堪比河马,他情不自禁的拍了拍站在他跟前的胡子,“我的乖乖啊,这些家伙到底是咋练的,排得也忒争整齐了!”

胡子虽然平日里喜欢和黑子抬杠,但此时他的神情比起黑子也好不了多少,他没好气的说道:“你管人家是怎么练的,人家就是有这能耐,你不服气咋的?”

黑子嘻嘻一笑,“在队列上我自问比不过人家,不过说不定人家也只是驴蛋粪子面上光,中看不中用呢?”

“嗯,那可说不准,别看他们盔明甲亮的,可本事如何还得在战场上见真章。”

旁边也有人凑过来搭灿,都说文人相轻,武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军人的血性都是一样的,谁也不服气谁,辽东将士原本在辽东自大惯了的,现在看到一支外军在他们面前如此耀武扬威,心中自然很不舒服,因此一些怪话也就出来了。

“住口!”

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站在前头的武吉转过头来立刻就骂开了,“你们不懂就不要乱说,不要说如今咱们已经加入了大华,他们是咱们的袍泽,就算不是,你们如此言语和民间的长舌妇有何区别?让人听去没的丢了咱们辽东边镇的脸面。”

武吉在他们这队夜不收里威望还是挺足的,一同臭骂下来,众人全都低下了头。

随着第三通鼓以极高接近了尾声。士卒们也陆续全都跑到了校场,这个校场很大,虽然站着两三万人,但并没有显得特别拥挤,从台上望下去李岩带来的第三军团两万军士站在左边,而辽东将士则是站在右边,双方颜色恰好是一黑一红。左边的第三军团的军士们站立齐整,全都目视前方纹丝不动。每人一支米尼式步枪全都在背上背着,所有人的动作都是一样的。

而右边辽东的士卒们则要差了许多,虽然不能说他们站得凌乱,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和旁边的第三军团的士卒比起来他们首先在队形上就差了不止一筹。

这样的情形看在观礼台上的祖大寿等人的眼中就不是个滋味了,虽然他们平日里也自诩勇武,但现在在校场上和人家一比立刻就落了下风。尤其是祖大寿更是看到对方两万士卒,一旦停止了行动后,就立刻肃穆的站立当场。整整两万人竟然无一人吭声,整个队形肃静务必,可再看看自己的队伍。从上面一眼望下去,许多人都在交头接耳,这差别太明显了。

虽然祖大寿还在勉强用“打仗不是列队,能列好队并不代表能打好仗。”这样的理由来安慰自己,但他的脸色此刻越来越难看却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第三通鼓突然停住,李岩也在众将的陪伴下慢慢的走道了观礼台中央。今天的李岩同样穿着一身和士卒们同样颜色的铠甲,被漆成黑色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着黑黝黝的寒光,再配上他英俊的面庞和挺拔的身躯,更是衬托得英气勃勃。

李岩站定。身后的一名亲兵递给了他一个铁皮做的喇叭,这种喇叭自从被我们的庞刚同志“发明”出来后,由于制作简便,还能将人的声音扩大,很亏就在军队范围内迅速传播了起来。

李岩接过话筒。犀利的双目在台下的众人环视了一遍,深吸了口气后才大声说道:“诸位弟兄们!”

“哗啦!”

刚说到这里,只看到校场上的军士身形一正,将左脚收了起来,由于太过整齐划一。以至于响起了一阵脚步声。

这样的情形却是看得观礼台上的众人一阵眼晕,这个新朝廷的规矩也太多了吧,连说句话都有讲究。校场上的诸多辽东士卒们看得都有些头晕起来,有些人又开始交头接耳起来,校场上顿时响起了一阵嗡嗡声。

李岩点点头道:“兄弟们,你们绝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本官的名字,但是这不打紧,从今往后你们就会熟悉了,自今日起,本官就会住在锦州,与兄弟们一同打鞑子!”

校场上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在静静的看着观礼台上的李岩,李岩继续道:“本官姓李,单名一个岩字,得皇上错爱,添为大华的兵部尚书兼辽东督师。本官知道,你们原本都是大明的兵丁,但是现在大明已经不在了,祖大人和诸位将军已经前些日子已经到了京城,觐见了吾皇陛下,蒙吾皇不弃,承认了兄弟们的军籍,也就是说你们现在已经成了我大华的将士了。”

虽然早就有了准备,但当上官当着他们的面宣布出来时,校场上还是有不少将士默默的留下了眼泪。大明虽然已经没有了,但是它立朝近三百年,留下的痕迹可不是这么容易消除的,有的士卒看着身上那熟悉的鸳鸯战袄当场就滔滔大哭起来。

“混账,太不像话了!”

看到校场上不少低级军官和士卒当场大哭,台上的祖家兄弟和一些将领大感面上无光,这也太丢他们的脸了,尤其是脾气暴躁的祖大粥,提起了一根皮鞭就要下台,看来是打算教训那些士卒了。

祖大粥刚要走下观礼台,却被一只有力的大手给拉住了,他回头一看,原来是身为第三军团长的李源。只见李源牢牢的握着祖大乐的手皱眉问道:“祖将军,你要干什么?”

祖大粥怒道:“我要教训这些兔崽子,让他们知道知道规矩!”

“规矩?”

李源冷笑了,“什么规矩,祖将军能否告知本将?”

“所谓规矩就是……”

祖大粥正要继续说下去,却被一声冷和打断了,“二弟,够了,你给我过来,这里是什么地方,由得着你放肆吗?”

祖大粥不用回头就知道这是他大哥祖大寿的声音,这时的他才猛的打了个激灵,这才想到,台上官职最大,身份也最为尊贵的李岩都没有吭声,他大哥祖大寿也没吭声,轮得着他出声吗?军中是最讲规矩的地方,岂容他下去肆意抽打士卒。

回过神来的祖大粥倒也机灵,赶紧大步走到李岩跟前单膝跪倒在地上请罪道:“李督师,是末将鲁莽了,未得您应允就要擅自责罚士卒,末将错了,请督师责罚!”

祖大粥倒也光棍,一下子就将罪责扛了下来,并未出言狡辩或求情,一时间李岩倒也不好责罚他。毕竟人家都已经过来认错了,更何况他也还未做呢,你还能怎么样?

因此李岩只是沉着脸点头道:“此事下不为例,祖将军请起来吧。”

“是,谢过督师!”

李岩说完,祖大粥这才感到原本聚集在他身上的几道冷厉的目光才从他身上移开,他情不自禁的暗自擦了一下额头的冷汗,那几道目光他可是看得很清楚,那正是李岩带来的几名军法官的目光,他很清楚若不是自己见机认错得快,恐怕一顿板子是跑不了了。

处理完祖大粥后,李岩又将目光转移到了校场上,大声说道:“好了,兄弟们,本官知道你们当中很多人都对前明有许多情感在内,但是前明毕竟已经过去,大家还是要往前看。本官奉皇上之命督师辽东,但并非空手而来,本官还带来了朝廷补发给尔等的军饷和粮食,以及要给你们换装的铠甲服饰,今天,本官就要当着众将官的面,为你们补发前明拖欠尔等的饷银!”

“哗……”

若说原来辽东的将士们只是窃窃私语,当李岩说出了要补发拖欠的饷银时,台下就如同烧开的水壶般沸腾了起来。

“什么,大华要为咱们补发前朝拖欠的饷银?”

几乎所有的士卒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朝竟然会为前朝拖欠的银子买单,这可就太出乎他们的意外了,难道大华的银子多得要生锈了吗?

仿佛为了加大自己说话的力度,李岩走到放置在台前的一大排木箱前,伸手就从一旁的亲兵腰间抽出了腰刀,用力就劈在了一口箱子的上。

“啪”的一声,箱盖子字被他劈烂了,李岩接着一脚提在箱子上,箱盖子立刻飞到了一旁,一阵白光闪过,一箱垒得整整的银锭就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在阳光的照耀下几乎将众人的眼睛给晃花了。

“咕嘟……”

台上一阵咽唾液的声音响起,看着银光闪闪的银锭,辽东众将的眼中闪过了一阵贪婪的目光,就连祖大寿的手也仅仅的紧握起来,过了好一会才松开……

第五百一十章 校场阅兵(下)

台下的士卒们看着在阳光下银光闪闪的箱子,眼睛都直了。

武吉使劲吞了口口水,“我草,这是……这是补发给咱们的军饷?”

胡子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喃喃的对身边的黑子道:“黑子,你……你使劲掐我一下,看看咱们是不是在做梦。”

黑子闻言后使劲掐了他一下,一股疼痛从腰间传来,胡子脑子一醒,这才精神一震清醒过来。

这时,李岩的声音也通过铁皮话筒的传了过来。

“本来前朝所欠诸位的饷银与本朝是无关的,但陛下仁慈,不忍看到众将士艰难度日,因此特命本官前来补发前朝所欠半年饷银,现在以营为单位,喊道名字的就上来领取自己的饷银,尔等可听明白?”

台下一片寂静,竟然没人回答,李岩看到眉毛微微一翘,再次大声问道:“尔等可听明白!”

这下有动静了,一阵阵凌乱的声音从校场上传了上来:“听明白了!”

紧跟着一阵阵排山倒海般的声音从校场上传了过来:“大华万岁,皇上万岁!”

“万胜!”

无数士卒激动得不能自己,朝廷终于发饷银了,自己一家老少终于有奔头了。

就在士卒们激动不已的时候,观礼台上的辽东诸将却是神色复杂的看着眼前一箱箱的白银,目光中贪婪、惋惜、气愤、不服等等神色不断闪烁。

是的,这些辽东将领们不服了,以往朝廷调拨饷银过来,首先就要被以祖大寿为首的辽东诸将们刮一层,随后才是底下的中低级军官再刮一层,最后十两银子能发到士卒们手里的不足四两。

而他们这么做也是朝廷默许的,虽然这是一种陋习,但朝廷的风气早已堕落,即便是对此看不惯的大臣对此也是有心无力,因为你若是要查究的话得罪的利益集团可是太大了。大到足以将把他们烧成灰烬。

但是现在李岩却是要将这些陋习全都清除,自然会引起辽东诸将的反弹,这也是昨天的晚宴上差点和李岩翻脸的原因,若非李岩带着重兵而来,恐怕他们早就翻脸了。

站在祖大寿身边的祖大粥一边用贪婪的目光望着台上的银两,一边痛心的对祖大寿耳语道:“大哥,这么多的银子足足有二十多万两啊,若是让咱们来分发。咱们至少可以捞六七万两,就这么发下去太可惜了。”

“住口!”祖大寿瞪了祖大粥一眼,冷冷的说道:“二弟,你要记住,这些银子是朝廷的,不是咱们的。今时不同往日,咱们现在既然吃大华的俸禄,就要守大华的规矩,否则出了事情谁也救不了你。”

“是!”

听了祖大寿的警告。祖大粥只得悻悻的应了声退了下去。

随着开始发饷银,一箱箱的银子被抬下了观礼台,它们被分成了十多堆。每一堆都有好几名司务官负责分发,在司务官的周围还站立着几名军法官,他们是负责监督的,若有克扣、侵吞军饷的事情发生,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出来制止。

“张大福……”

“王三路……”

“傅老五……”

每当念到一个名字,就会有一名士卒上前领银子,许多士卒在领到银两后,都激动的哭了,这些饷银来得太及时了。称之为救命银也不为过。而且他们早就注意到了,这些银子成色十足,看起来雪白发亮,绝不是以往那种参杂了铅块,颜色发黑的劣质银两。

“头。发了……发了,十五两,我足足领到了十五两银子,这下咱们有银子了!”

领了银子的胡子回到队列里,兴奋得手舞足蹈。手中沉甸甸的银子晃得人眼睛发晕。

“王铁栓……苏有道……”

随着名字一个接一个的念下去,越来越多的士卒领到了银子,兴高采烈的回到了队伍当中,看着喜笑颜开的士卒,祖大寿心中一阵凄凉,此刻的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自己家族经营了近百年的锦州恐怕就要拱手让给朝廷了……

此时的锦州处于和满清交界的第一线,祖大寿等人归来并带来了大批的粮饷和援兵的消息自然瞒不过城内的探子,就在城内发饷银后的第三天,这里发生的一切就被人用快马送到了位于盛京的皇太极手中。

皇太极接到情报后,不敢怠慢,立即下令召集文武百官前来崇德殿议事。

时间不到一个时辰,大多数满清王公就聚集到了殿内,皇太极命太监将探子发来的情报送下去,让诸位王公相互传阅。

皇太极坐在大殿内,看着下面的众人正传阅着情报,他们一个个神情凝重,有的在沉思,有的在暗暗咒骂,有的则是愁眉苦脸,有的却是不屑一顾,种种神情都映入了皇太极的眼中。

“诸位,这是咱们潜伏在锦州城内的探子刚传来的消息,大华将他们的兵部尚书派来了辽东,欲与我大清争夺辽东,诸位何以教朕?”

依旧是一片沉默,那些这两年曾经南侵与庞刚交过手的满清王公将领,如多尔衮,阿济格、杜度等人更是默不作声,以前庞刚只是一个千户、指挥使的时候就那么悍勇难缠,现在人家已经登基为帝,无论是兵力、财力比起以前更是雄厚了不止数倍,更加难以对付。

看到众人都默不作声,皇太极心下暗自恼怒,问道:“卿等为何不语,现在大明已经倒了,如今的大华新成立不过数月,难道诸位连与大华一战的勇气都没有吗?”

看到皇太极发了怒,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大贝勒代善,在这里以代善的威望不能说最高,但他的年纪却是最长的,加之他身为正红旗旗主,由他来第一个发言最为合适。

代善看到众人的眼光,无奈之下只好站了出来,对皇太极拱手道:“皇上不必担忧,虽然大华增兵锦州,但未必就是要对我大清动手之征兆,我大清今年来实力虽略有下降,但也不是区区一个新立的大华所能动摇的。以臣之见,此不过是大华正常增兵调动而已,皇上不必担忧。”

代善的话并没能让皇太极宽心,皇太极皱了皱眉头道:“还有人要说么?”

这时,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跳了出来,“诸位,你们这是怎么了,想我大清赫赫威名,难道就这么怕了大华不成,想那大华不过新立不足数月,可为何诸位一提到大华都是心有余悸,难道那庞刚长了三头六臂不成?”

豪格的话刚一出口,多尔衮忍不住翻了个一个白眼,心道,你要真有能耐就去碰碰他们啊,在这里叫嚣算什么本事。

皇太极满意的看了看自己这个儿子一眼,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相貌不凡,英武豪俊,力大超群,久经沙场,屡建军功,是以深受他的宠爱,听了豪格的话他满意的说道:“豪格所言有理,大华虽然增兵锦州,但也不过两万,对我大清尚且够不上威胁,若是他们敢擅自向我发兵,咱们大清的铁骑也不是吃素的。”

这时,原本站在队伍里默不作声的宁玩我和范文程对视了一眼,宁玩我站了出来说道,“皇上所言甚是,依奴才看,那大华初立,所占地盘也不过昔日大明的四五成,若奴才是那庞刚,管好自家那一亩三分地都来不起,岂敢有犯我大清的意图?不过皇上也要做好准备,防止锦州将领立功心切,派出大军对我进行挑衅才好。”

皇太极点带年头:“嗯,宁卿所言甚是,朕也是这么认为的,此时大华与我大清全面开战的可能不大,但却是要警惕下面的边关将领立功心切,擅自出兵于我大清为敌。”

说到这里,皇太极又想了想,对豪格说道:“豪格,明日你便领五千兵马前往锦州附近驻扎,若遇到敌军大队人马不许恋战,立即率队返回,若是对方尾随追赶,你就将他们往盛京方向引,朕倒要看看,他们敢不敢与我大清决战!”

豪格大喜,立即站了出来大声应道:“儿臣遵旨!”

这时范文程却站了出来对皇太极道:“皇上,请允许奴才与大阿哥一同前往锦州。”

豪格一听怒了,向来瞧不起汉人的他瞪了范文程一眼怒斥道:“范文程,你这是何意?难道是对本王不放心吗?”

范文程拱手道:“奴才不敢,只是那新来的辽东督师李岩奴才昔日也对他有所耳闻,此人颇有谋略,奴才只是想万一此人有什么阴谋诡计,奴才在大阿哥身边也好为大阿哥出谋划策一翻。”

范文程说这番话时确实是一番好意,豪格的性子他是知道的,勇武有余而谋略不足,他是担心豪格不能领会皇太极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