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雍王-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慎见朱厚煌的神色,虽然没有猜出朱厚煌的心思,但也明白了几分,说道:“殿下现在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填充南都人口?我看殿下之策,是不是想从大明移民到南都?”
朱厚煌说道:“正是。”
有成熟的模式为什么不去做啊,反正当初填东雍的时候,就是这一套,现在不过是远一点而已。
杨慎说道:“臣以为,此不利者有二,南都气候炎热,四时酷暑,即便是南方人,也不习惯这样的生活,贸然迁移,恐怕会水土不服,此其一也。”
“海禁严厉,如果从大明移民困难重重,成本太高,此其二也。”
“然非我大明有汉民,南洋汉人也不少,不过分散在各地,多操商业,殿下何不招纳南洋汉民,南洋汉民在百万左右,以南洋汉人为骨干,招纳土人,不出一二年,可填充南都。与南都之西设府县,则南都定也。”
朱厚煌听了杨慎的建议。
还是有一点顾虑。说道:“杨先生,南洋土人多为回回,而回回尊崇异教非我族类,孤担心的是,如果时间日久,恐怕南洋不稳定啊。”
“殿下,东雍与南洋不同,南洋非无人也。南都因我国,与佛郎机,乃至满刺加拉拉锯,方才占据此地,如果殿下杀人夺地,则今后南洋皆以东雍为地,殿下每并一地,接虚杀尽土人方可,则步步难行,殿下何不以夷化夏,如此则各地土人皆归殿下,殿下何不担心东雍无人可用?”杨慎说道。
朱厚煌默默想了一会儿,终于想明白,他为什么与杨慎的观点不同了。
对朱厚煌来说,从大明迁过来的才是东雍国人,而其他的土人根本不是所以,朱厚煌对国人编户齐民,而对这些土人,却是羁绊酋长。
但是杨慎却不一样。
杨慎心中根本没有这个念头,在杨慎心里只要能编户齐民的人,由官府组织起来的人,都是东雍国人。而不是只有汉人。
杨慎意思就是改变东雍以大明移民为本的策略。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杨慎比朱厚煌多了一分文化上的自信,杨慎认为圣人教化,是可以教化蛮夷的。但是朱厚煌却少了这一分自信,只想将这些人当成隐患,给彻底根除。
但是该怎么做,朱厚煌迷茫了。
他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孤命你为南都知府。南都开拓之事,由你负责。一年之后,孤要看你的成绩。”
有些东西试试就知道了。朱厚煌不会连实验的勇气都没有了。
杨慎说道:“一年之后,臣定然让殿下满意。”
朱厚煌将自己的政务又割出去一大半,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却不知道杨慎入东雍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北京。
“什么,杨慎跑到东雍了。”嘉靖本来仙风道骨的样子,瞬间被破坏掉了,说道:“陆炳,你是怎么办事的。”
杨慎可不仅仅是杨慎一个人,而是杨廷和一派很多人。
嘉靖正在清理杨廷和派系,凡是与杨廷和有关系的,都一个默默记在嘉靖本子上,如果不是杨廷和之死闹得太大的话,嘉靖现在就将这些全部远窜南疆了,不远窜西疆,因为南疆与东雍太近了一点。
只是这个计划,一下子不行了,就好像吃鱼被鱼刺卡住一样。
嘉靖如果不清理这些人,嘉靖心中不舒服,又担心他们与杨慎相勾连,但是清理的话,是万万不能杀的,毕竟一个杨廷和的死,就让嘉靖缩手缩脚好一阵子。
所以其中的轻重拿捏,必须慎重,既要让他调离关键位置,又要不能处罚太狠了,让他们一下子都跑到东雍去了。
嘉靖越想越气,重重的踹了陆炳一下。陆炳顺势倒地,随即起来,再次跪到原来的地方,好像等这嘉靖下一脚一样。
“罢罢罢。”嘉靖说道:“朕不处罚你了,但是朕要杨慎死,如果做不到,朕两罪并罚。”
陆炳松了一口气,说道:“谢陛下大恩大德。”
这一关,他算是过去。陆炳知道他没有性命之忧。毕竟他是嘉靖的心腹,即便有些疏漏,也是可以原谅的,如果杀他,嘉靖去哪里找知根知底的人。
不过,嘉靖饶过他,并不是说这一件事情,就可以这样过去了。
嘉靖召见杨一清,张璁。
杨一清一到,嘉靖就将情报扔到桌上,说道:“杨先生,你是去安抚杨慎的,还是与杨慎同谋?”
杨一清一看大吃一惊,说道:“陛下如果不信臣,臣这就辞职。此事臣绝不知情。”
嘉靖当然不能让杨一清走了,杨一清坐镇内阁,是做给天下人看,让天下人看到国有社稷臣,自然安心。但是杨一清在北京,并没有太大权力。内阁真正的权力,已经被张璁篡夺大半了。杨一清本来就有气,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嘉靖连忙道歉,说道:“是朕误会先生了,只是如今雍王兵强器利,又招降纳叛,不轨之心,昭然若揭。而东南兵事,连区区倭寇都打不过,请先生教朕,朕该如何行事?”
杨一清深恨杨慎。
本来杨廷和的事情按下去就结束了,但是杨慎的叛逃,将嘉靖内心之中对东雍的忌惮给勾了起来。
杨一清说道:“雍王乃大明宗室,为先帝所建之藩篱也,其远在海外,或许是不明大明形式,又与杨慎有不旧,而且杨慎不守孝道,当夺取出身文字,不过,他远在海外,是否该给雍王一个面子啊?”
杨一清在中枢了解了东雍形式之后,与杨廷和一个意见,那就是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因为他知道征伐东雍,对大明来说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更有难度的是打赢,大明水师早就不是当年的郑和水师了。
所以杨一清为国家计,还是不要管雍王了,反正雍王所在地方都不是汉土。
嘉靖怎么肯,他对雍王的忌惮,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消散过,甚至因为雍王建功立业越多,越发高涨。
嘉靖一定要杨廷和死,最大的原因,就是怕杨廷和与雍王合流。此刻杨一清一说,嘉靖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杨一清是为国着想,而是觉得杨一清可信吗?是不是正德一党。
嘉靖想来杨一清弘治提拔的,正德也重用过,不过后来被贬回乡。想来对正德并不满意,他又赞成了自己的继统不继嗣的方案,应该是自己人。
嘉靖说道:“杨先生,敢保证,雍王某一日不会挥兵北上吗?”
杨一清怎么敢保证,怎么能保证啊?杨一清说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臣觉得该整顿江南军务,一来剿灭倭寇,二来也防范雍军的进军。不过,臣以为陛下当派天使,去探一探雍王,如果雍王安心镇守南疆,不过一藩国耳,陛下也就不必在意,如果雍王真的有不轨之心,臣定然要将他绳之以法。”
“好。”嘉靖说道:“那么派谁去看看雍国到底是什么摸样啊?”
杨一清说道:“这是陛下家事,还是陛下派一名亲信宦官去一趟雍国吧。”
杨一清不想将事情搞大,一旦派文臣去,一定会传得沸沸扬扬的。这些言官定然要废除东雍。
但是现在东雍岂是说废就能废的。还是派宦官低调一点。
第七百四十二章出使?()
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
嘉靖想了想问道:“张先生,你怎么看?”
张璁心中暗暗吐槽:“杨一清是首辅,我不过内阁一员,杨一清历经三朝,而我不过当管数年,暗中已经夺下不少权柄了,这个时候,又怎么能与杨一清唱反调啊?”
张璁之前与杨一清的明争暗斗都没有撕破脸,如果张璁敢在嘉靖面前当面否定了杨一清的策略,那可就撕破脸了。
即便他们不想撕破脸,也会由各自的党羽传遍朝中。毕竟皇宫之中,从来是如同筛子一样的保密,也是出了名的。
张璁说道:“臣觉得杨大人所言再好不过了。”
嘉靖说道:“朕就派人去一趟东雍,用什么名义去?”
张璁说道:“听闻雍王殿下有两子,还没有列入黄册之中,还请陛下赐下美名,列入玉蝶,就以这名义去吧。”
大明宗室起名,被太祖皇帝规定的死死的,自由度很少。所以宗室都一个习惯,就是先起一个小名,等上玉蝶的时候,再起一个大名。
否则和这么多亲戚撞到了可就不好了。
而所谓之玉蝶,就是记录宗室名字用的。
而东雍与大明的关系在嘉靖登基之后,急剧恶化,根本没有什么交往了,朱厚煌才不主动要求上玉蝶的。
朱厚煌想要另立一脉的心思很多人都知道,不过被吴太后狠狠训斥了一顿,朱厚煌也就息了这个心思,但是朱厚煌一直不去求上玉蝶,也是一个态度。
嘉靖没有意见,什么名义不重要,重要是什么人去,嘉靖暗道:“此行非我心腹不可,就黄锦了。”
嘉靖心中未尝没有不去针对雍王的想法,既然雍王意见远逃海外了,就不要管了,但是他不放心,所以他必须派自己的绝对亲信过去。
他立即叫黄锦过来,说道:“黄锦,今日朕有一重要事情,要你去办,你一定要办好,”
“请陛下吩咐。”黄锦说道:“奴婢就是豁出性命也会为陛下办到的。”
嘉靖说道:“无须你豁出性命,让你去一趟东雍,看看雍王有没有反意。”
黄锦说道:“陛下,奴婢一定会试探出雍王的底细。”
杨一清与张璁一并吩咐了黄锦一些事情,就下去了,黄锦出使东雍的事情,算是定下来了。
杨一清与张璁联袂出宫之后,杨一清拦住了张璁两人到了一个酒楼,寒暄几句之后,一挥手,左右都下去了。
他们两个也算是朝中的两大巨头,杨一清接纳了杨廷和很多班底,毕竟彼此之前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同窗,就是同乡。而张璁却是代表皇帝的,是明确的简在帝心,凡是向皇上靠拢的人,都投向了张璁。
所以两人地位平等,都不会去对方府上议事,只好找一个酒楼了。
杨一清说道:“张大人,你觉得雍王有反心吗?”
张璁说道:“我哪里与雍王打过交道,又怎么能明白雍王的心思啊?”
杨一清说道:“老夫辞官之后,雍王才冒出头来,老夫也不知道雍王到底是什么心思,但国家大事托付于一个阉人之手,是不是太轻率了。”
张璁说道:“这不是杨大人的意思吗?”
杨一清说道:“我的意思是明面上,不派人去,暗地派一两人看看东雍是怎么样的?”
张璁说道:“杨大人可有人选?”
张璁其实想过了,他明白,杨一清并不是给他说,而是让他委婉的转呈皇帝,毕竟在杨一清这样的老臣心中,张璁根本就是一个传话筒,无他资历太差了。
而且张璁夹带里面也没有什么人选,毕竟张璁才当官几年了。
杨一清说道:“夏言。”
张璁一听夏言的名头,也微微点头。
夏言是一个能臣,机敏能任事,并且有勇气,最重要的反对正德的,他将正德大部分事情都归为弊政,而且亲手裁撤了正德身边三千余人,这些人虽然有横行不法之徒,但也有边军精锐。
夏言也算是可以信任的人。
张璁说道:“我会禀报陛下的,只是夏言准备怎么去?”
杨一清想到,远隔重洋说道:“就让他混在黄锦的随从之中去吧。”
杨一清将这件事情与张璁交代清楚之后,回到府中,遣人将夏言给叫过来了。
寒暄过后,杨一清将这一件事情给夏言托底说道:“现在江南军务糜烂,大约两广哪里还有一些精兵,但是真打不了仗,所以你必须细细观察,看看雍王,还有雍王身边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思,如果真有谋逆之心,自然要防备,甚至先发至人,如果雍王没有此心,那么双方相安无事,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夏言说道:“阁老,此事恐怕不在东雍想不想打仗,而在陛下信不信东雍,东雍信不信陛下?”
杨一清觉得夏言说到点上了,双方没有互信,对彼此都非常忌惮,时间长了或许会慢慢的淡化。但现在却不行。
比如东南军备烂成这个样子,要不要整顿了,大明这边一整顿,那么东雍那边会不会以为你要南下打他啊?
这都是事。
杨一清想了想说道:“或许,公瑾可以传话给那边的人,只要东雍没有野心,我杨某人在一日,大明不会进攻东雍的。”
公瑾是夏言的字。
夏言说道:“我尽力而为。”
不是夏言觉得杨一清无足轻重,而是这样举国生死的大事,谁会信一个人的担保,或者一个怎么能担保起来。
杨一清也觉得如此,长叹道:“只要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杨一清又给夏言安排行程,让他跟着黄锦一行人去东雍,而夏言说道:“我不跟着阉奴过去。”
“哦。”杨一清说道:“公瑾的意思是?”
夏言说道:“跟着正使过去,又能看到什么,只有深入民间才能知道东雍的到底能不能战,有没有北上之心。”
杨一清说道:“只是这一路都在海上,现在东海上乱的很。”
夏言说道:“大丈夫行事岂能避艰险,我听说东海上乱的,也只有浙江南直隶一带,在福建一带就已经被东雍拦住了,而福建走私猖獗,我就从福建出发去东雍看看。”
杨一清说道:“此行要绝对保密,万万不可泄露半分。”
夏言说道:“阁老放心,我知道轻重。”
紫禁城就是一个筛子,还没有两天,嘉靖派宦官出使东雍,并给雍王世子赐嘉名,上玉蝶的事情就传开了。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幌子,陛下到底想与雍王说些什么?都十分好奇。有人觉得,是陛下与雍王和好,有人觉得并不是,反正议论纷纷。
只是在议论纷纷之中,夏言因病离京回乡之事,就好像是砸到水潭上的小石头一样,掀起一些波澜,瞬息之间,就平息在水潭之中了。
不过,京师的保密如此之差,以至于这边还没有派出使者,黄锦都还没有出宫,正在准备的时候,消息已经经过一层层的传递,来到来到了朱厚煌的耳朵里面。
朱厚煌皱起眉头,细细推敲,他离开北京太久了,已经不大能看懂北京的政治情态了,不过,他不是有一个刚刚从北京过来的属下吗?
朱厚煌吩咐下去,道:“传杨慎过来,孤有事相询。”
杨慎这一段时间忙的不可开交,很少来朱厚煌这里了,常常在南都以西,将土人全部编户齐民,想设立府县管辖,不过,他这才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汉人,所有的人都可以沟通的。
第七百四十三章出使二()
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
杨慎来得不快,到了第二日,才来到朱厚煌身边。
朱厚煌将情况告诉了杨慎。
杨慎眼睛之中闪过一丝精光,暗道:“机会来了。”
他为什么来东雍,固然是为了能够建功立业,但是未尝没有想为父亲报仇的意图。只是他更知道,他这个意图所有人都知道。所以他越发不能着急。
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起兵靖难的,连朱厚煌自己也在犹豫徘徊,以王阳明为首的一大批人都在努力打消朱厚煌北上的意图。
很多南洋人也不想北上打仗,因为南洋所有人的根底浅薄之极,没有中原的文化底蕴,所以一旦靖难成功,南洋本土人士,定然会被大量中原人士给边缘化。
朱厚煌了解到这些,才对北上靖难的事情犹疑起来。
时间越长,朱厚煌身上雍王的属性就越多,而朱厚煌本人的属性就越少,皇帝都做不得快意之事,更何况雍王啊?
朱厚煌不能违背雍国的利益做事,否则会被很多人反对的。
即便这些反对阻止不了他,但是对东雍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还会加深内部隐患。
不过,杨慎觉得他有办法,让大明与东雍不得不战。
杨慎说道:“殿下,黄锦是嘉靖的亲信,是嘉靖的眼睛与耳朵。所以如何对黄锦,取决于大明与东雍的关系。只是不知道殿下想如何对北京。”
朱厚煌说道:“杨先生不想报仇吗?”
杨慎说道:“想,但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将两国陷入战乱之中,所以是战是和,需要殿下拿注意。”
朱厚煌忽然站起来,问杨慎说道:“杨先生,你看孤这南斗宫,比不比得上紫禁城?”
杨慎在北京的时候,也是宫中的常客,对紫禁城风格也是很了解,说道:“殿下南斗宫胜在气魄,而紫禁城胜在精巧。”
朱厚煌看着外面一左一右的两国塔楼,上面有士卒行走,不过依旧没有南斗殿高,朱厚煌说道:“现在南都不过是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