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雍王-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变化,当初的敌人,一瞬间变成了朋友,还要当东雍的丞相了。
吴凤仪的政治原则,就是紧跟朱厚煌,朱厚煌说什么他说什么,朱厚煌要干什么他干什么。所以吴庸臣哪怕是心中再不高兴,不舒服,也必须恭恭敬敬的的对待这为杨叔父。
杨慎心中涌过一阵知遇之感。
朱厚煌不计较恩仇,还大力重用他,他岂能不感动,一时间离开大明的忐忑之心,消散了大半,杨慎问道:“听说雍王殿下已经不在大员了,而是在南都,不知道南都比大远如何啊?”
杨慎立即开始询问东雍的近况,特别是南都的情况。
杨慎知道朱厚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厚煌重视他,是因为他的才能,绝对不是因为不恨他,他如果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哪怕朱厚煌恨他,也会重用的,但是如果相反的话,即便是朱厚煌念旧情,也不过将他搁置而已。
这是一场考试,杨慎必将面对的考试,他现在就开始备考了,而东雍他还是比较熟悉的,毕竟东雍的蓝图还是杨慎画的,而南都就不一定了,所以南都是他必须要了解,而且是重点了解的地方。
因为他推断,南都是东雍最近经营的重点。
第七百三十九章东雍新印象二()
第七百三十九章东雍新印象二
“南都就是一个圈子,大工地,哪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人。”吴庸臣说道。
吴庸臣详细的给杨慎解说。
吴庸臣对南都的影响相当不好。或许是因为他在大员长大的,虽然大员的规模小了一点,但是比起内地一些繁华的县城,也相差不远,再加上少府的一些工坊,更是人烟很多。
但是南都啊?
南都的建立用了大量的奴隶。
对,就是奴隶。从各地部落哪里卖来的奴隶,这些奴隶有相当一部分死在工程之中,还剩下不少,但是却不能让他们进入南都城居住,因为在朱厚煌的规划之中,南都城之内,要全部居住着。
因为朱厚煌不信任这些人,朱厚煌希望将烈属,东雍的官员乃至重臣,大多数居住在南都之中,最少当兵临城下之后,南都可以万众一心,坚守下去。
正因为如此,朱厚煌迁都过去之后,带走了大批的人口,但是依旧填不满南都城。
吴庸臣也没有注意,絮絮叨叨的将南都的情况告诉了杨慎。
杨慎一点一点的将这些信息归并过来。从而建立起自己对南都的印象。
时间不慢,不过一天的时间,顺风顺水的杨慎就来到了澎湖。只是一到澎湖,就大吃一惊,暗道:“这数年不见,澎湖可是大变样了。”
杨慎在的时候,东雍就那么几个县而已,澎湖是其中最重要,有收入的县,自然被杨慎重视,现在想想,当初澎湖的重要数据,杨慎还能记起来。
只是不过短短几年,却不想澎湖有这样的变化。
澎湖的妈祖港面对的是一面半封闭的海域。
当初澎湖的妈祖港,不过数道栈桥码头,而现在看来,黑压压的一大片,似乎将附近可以建造码头的地方,全部扩建成码头了。
一时间杨慎甚至没有看出来,这个码头上能同时容纳多少艘船。
不过,现在看来这妈祖码头的船的状态不好。
一部分船就妈祖港北边,没有停到最好的位置上,而其他位置上,大多数是空空如也。
杨慎不由的感叹道:“数年不见澎湖码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实在是…”
一时间杨慎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了。
吴庸臣说道:“叔父,这妈祖港这几年不比当初,没落了很多,想当初,妈祖港几乎上所有码头都停满了船,几乎没有位置了。可是现在,因为海禁的关系,大部分少府船只都被掉到南方,从事香料贸易了,这里还有一些南洋到日本的商船停留,一些来这里销赃的海盗之外,就没有其他船了。”
“澎湖没落了。”吴庸臣说道:“如果不是没落了,当初手上沾血的海盗根本不会让进来。”
澎湖的没落不仅仅是因为海禁的原因,还有北港,大员的崛起。
东雍初建时候的澎湖,就海贸的中心地带,几乎上是佛郎机人与大明商人交易的首选地,毕竟海商也不善茬,没有一个担保人,说不定,这一点就是一场火拼。
澎湖也是在这样急速扩张的贸易之下,成长起来的。
但是现在因为海禁的原因,东雍无力也不能去调账大明禁海政策,只能想办法用自己的生产弥补货物的亏损。
少府的重点,也从贸易商变成了出产商。
少府的产业大量在大员与北港两地,所以很多与东雍做生意的人,干脆在两地做买卖,就不来澎湖了。
这也抢夺了澎湖的资源。
除非海禁再次松弛,否则澎湖的黄金时期就要过去了。
“各位官人,需要脚夫吗?”
船一靠岸,立即有好几个牙人前来招揽生意。
杨慎的腿不方便,就叫了一辆马车。
东雍的人力紧张,而且朱厚煌提出不能以人为畜。所以轿子在东雍受到抵制,除非是新娘子很少有人坐轿。
甚至很多地方因为轿子不好找,迎娶的时候,已经用其他方式代替轿子了。
杨慎虽然坐在马车之上,但是打开帘子向外面看去。
却发现澎湖市面比之前扩张了数倍,本来澎湖妈祖港附近,不过是一个村落而已,能有多少丁口啊。
而现在澎湖却与江南的一个县城,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有一些萧条。
一会功夫,澎湖县城映入杨慎的眼帘。
杨慎在的时候,澎湖县城还是一个规划。而现在就已经成为一座真正的城池了。
杨慎来到澎湖。立即被澎湖县令热情招待。
而澎湖县令不是别人,正是杨慎的旧人,王源和。
王源和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是和杨廷和一起坚决不想朱厚煌登基的文官也是一样的人。所以王源和不符合朱厚煌的价值观,当时还当面呛过朱厚煌。
朱厚煌或许没有在意,但是有人就替他做了。
升官什么,与王源和没有关系了。
大家都飞快的高升,与王源和一起来的王鹤年,已经成为礼部的头头,而王源和还是一个县令,不过,从普通县的县令,变成了澎湖县的县令。
即便澎湖现在有所衰落,但比起东雍其他县还要强一些。
而且他也快要升迁,会升迁到长崎县令。
到了长崎虽然说是县令,但却是魏大临之下的文官之首,可以说是方面之任,位卑权重,也算得上升迁了。杨慎与王源和秉烛夜谈。才算是将自己的心中的东雍,与记忆之中的东雍联系在一起了。
现在的东雍两府,雍南与北港,已经不逊色于江南一带的府县了,当然了与苏杭相比,还是不能比的,但远远的胜过了普通内地府县。而且雍国开国,正是开国气象的时候。
大家都用心做事。情弊比较少。以雍制收上来的粮食税收,远远超过了明制能收上来的。有这两个府在,即便是东雍贸易上出了问题,也足够他支撑数万大军了。
当然这数万大军,并不是雍军这样的军队,而是冷兵器的军队。
不过,东雍岛的开发也陷入了瓶颈之中,靠近水源,容易开拓的土地,大部分都开拓好了,大部分以海运,北港与大员的直道相连。但是其他边边角角,想要开拓出耕地来,虽然是可以,但是耗费就大了。
有些不划算了。
这大概也是朱厚煌要迁都南都的原因之一。
这仅仅是东雍岛的情况。
而澎湖县位置重要,可以说东雍航运中心地带,北到日本,南到南都,很多消息在这里汇集,让杨慎知道。东雍不仅仅在东雍岛上,还在抵定了安南,占城,虽然控制力不算太强大,但是想抽调两国出兵,出粮却是可以的。
杨慎离开东雍,虽然是一为父报仇为名义,但是实际上,杨慎却是不甘心于沦落下僚。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东雍已经积累到如此地步了,单单以兵力而论,绝对一方强蕃,稳定中原的可能不是没有。
杨慎暗道:“雍王有此基业,我当为姚广孝。雍王身边缺乏士人,唯有心学邪说横行,我定当匡扶圣道,让雍王重归正道。才算不辜负一身所学。”
杨慎与王阳明不对付,或者说杨慎很看不惯王阳明那一套,因为以礼法而论,杨廷和坚持的是对,但是张璁用来破题的说法来自什么地方?
是来自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大礼仪之争,几乎是朱熹一套与王阳明那一套在争论,杨慎能看得上王阳明才是怪事。
之前,这一点矛盾并不明显,但是现在却让杨慎耿耿于怀的存在。他暗暗后悔,早知道有今天,他就不会在王阳明入东雍的事情上出力。
第七百四十章东雍新印象三()
第七百四十章东雍新印象三
杨慎到了澎湖,没有过几日,朱厚煌就知道了,朱厚煌亲自派人来请杨慎。
杨慎也就跟着船队南下去南都了。
因为朱厚煌叫的急,杨慎一路上并没有停留,直接到了南都,用了十日上下。
当杨慎来到新都城,南都的时候,杨慎不由暗道:“好大的地方。”
杨慎是通过水门进入南都的。
南都在临海的地方,专门凿的运河,从南都城中经过,此刻人虽然少。可以宏大之极,远远就看见城墙,就好像是石壁一样,耸立在运河两岸,还有一道长长的铁门在头顶之上,看上就好像一个大闸刀,战时可以切断水路。
杨慎看得震撼无比,暗道:“此地与京师相比,不逊色多少。”
不得不说,朱厚煌继承了基建狂魔的基因,自从到东雍以来,他就点开了这一项技能,让后陆完的加入,让他们学会大明大规模工程的一套方法,
不要小看这一点。
很多国家根本不知道大工程该如动手的,大明工部的这一套方法,虽然落后,但也管用。陆炳最大功绩,一是为开拓东雍岛。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二就是为东雍培养出一支有朝气的技术官僚。
没有陆完在东雍的培养,这一座新都,绝对不是数年之内,能够建起来的。
当然了,其中也有朱厚煌大量的贡献。
比如引入数学管理思想,用水泥这种新材料。所以,才能建造出这样宏伟的工程。
不过,即便是这样,这一道大铁闸,也是超出东雍的技术能力的。这么大块铁,横跨数十里,根本不是现在东雍技术可以完成的。
所以这个铁闸,不过是包铁而已。
一进入水城之后,杨慎感觉豁然开朗,终于觉得吴庸臣说,南都是一个大圈子是什么意思啊?
南都城墙内部,几乎是一片荒野,不过树木都被清除干净了,要么成为了燃料,要么成为建城时候所用的工具。
没有了林子视野非常开阔,几乎都能看见,远处隐隐约约的城墙。
杨慎暗道:“没有想到,殿下还有这么好大喜功的一处。”
的确,东雍新都的面积,与大明北京的面积相差不大。从这一点上来说,朱厚煌有和北京别苗头的想法。
不过,这不是全部。
朱厚煌虽然想靖难功成,入主大明。
但是想是想,事实到底能不能成,就是另外一个问题。
朱厚煌不得不做出自己将在南都终老的备选,而南都就是朱厚煌今后数十年,乃至是雍国数百年的都城了。
并不是朱厚煌不想继续远航下去。而是朱厚煌觉得,将周围这一片群岛,全部纳入雍国版图,即便不纳入版图,也必须确定雍王对附属国的权力,就足够朱厚煌努力一辈子了。
很多事情都急不得。
比如吞并安南。
朱厚煌早已决定一点一点侵吞安南的权力,将来封黎氏一个爵位,封到别的地方,将安南化为郡县。连占城都是这样的。
属国体系一定要转化为封国体系。这都需要时间。
有时候很朱厚煌也在想,他不一定非要当那个皇帝,尤其是面对,将这么大的版图纳入华夏,将来恐怕是一个国力不下于大明的大国。
自己当开国皇帝,何必去当备受掣肘的大明皇帝啊?
所以南都的兴建,朱厚煌是想一次到位,不想如大员那样,一直有扩建之声。
很快,南都最精华的一带出现在杨慎的眼中。
他远远的就看见,南斗殿的金顶。一时间都愣住了。
朱厚煌对宫殿的要求,就是高,大,宽,以气势压人。并不要求什么其他珍贵的装饰品。地面上也没有是玉板,都谁水泥地,而南斗殿上面的顶,也不过是寻常砖瓦而已。
只是阳光照射之下,烨烨生辉,在加上宏大的气势,更显得气势旁边了。
南斗殿占据了全城的最高点。所以运河是绕过南斗殿的。杨慎一下船,终于看到人迹。大部分官员家属,乃至军属都住在以南斗殿与丞相府之间的广场为中心,数里的范围之内,而这个运河码头却是这一带,商业街聚集地。
“大人。”一个队龙骧卫迎了过来,为首的军官对杨慎说道:“殿下命我们准备多时,大人一到就立刻入宫。”
龙骧卫的衣服非常鲜亮,东雍的军装本来都是大红之色,上面又绣了一条蟒,与斗牛服差不多。
不过龙骧卫没有那么精致,即便如此也胜过普通雍军的军装。
杨慎被请进一架马车,他闭目默默的想,等一会,见到了朱厚煌该说些什么,就好像当初殿试一样,将东雍的所有政策,还有朱厚煌的品行,在心中过上一遍。细细推敲到了该怎么说,说什么。
似乎是时间过的很快,一会功夫,马车就停下来了。外面有一个声音说道:“大人到了。”
杨慎下了马车,远远的看向南斗殿。
这是南斗殿的侧门,不是正门,即便如此也有数百个台阶,而台阶两边,数米一个士卒,好像是人肉屏风一样。
高大的南斗殿好像是一个巨兽一样俯卧在面前,让杨慎感到呼吸微微一紧。
两个士卒两边抬着杨慎的椅子一步步走到南斗殿外的走廊之上。
这些走廊看上去都是合抱之木,其实不过是水泥柱子刷上了朱红色而已。
杨慎没有去正殿。
南斗殿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座大殿。
南斗殿最大一间,也就是正殿,能容纳数千人,一起活动,放到现在比一番的工厂厂房都大一点。
不过大殿不常用。
如果按朱元璋的规矩,朱厚煌每天都要在这里上朝,但是朱厚煌对此没有兴趣,所以正殿只会在重大的礼仪场合才用,比如说大朝会。
而朱厚煌现在工作的地方,就是偏殿。
以中轴的原则,两个偏殿都在南斗殿的两侧,属于南斗殿的附属宫殿,这些宫殿并不大,一个是朱厚煌的书房,一个是朱厚煌的寝宫。
按理说朱厚煌寝宫应该在后宫之中,但是真正属于后宫的宫殿,这一带本来是属于内廷的宫殿,不过现在划后宫,毕竟真正的后宫还是一片空白,建起来的,也就是南斗殿,已经南斗殿的附属宫殿,合起来可以说称之为南斗宫。
“杨先生,好久不见。”朱厚煌在门后迎接杨慎。看见杨慎的双腿,眼睛之中闪过一丝快意,随即又消散了。
他心中并没有像他嘴上说的那么不在意。
杨慎被抬进偏殿,他一见朱厚煌,就努力的跪在地上,说道:“臣拜见殿下,臣罪莫大焉,万死莫恕。臣如今悔恨莫及,还请殿下降罪。”
杨慎忽然想起了父亲杨廷和,泪水再也止不住了,哗哗的流淌下来了。
朱厚煌连忙将杨慎扶住说道:“往日如烟,无须再提了。今日你我师徒再相逢,无须说那些不如意的。”
杨慎双腿断了,朱厚煌一个人不敢强扶,他和两名侍卫一起,将杨慎扶到一旁的椅子上,宾主坐定之后。朱厚煌说道:“杨先生这一路走过来,觉得东雍如何?”
朱厚煌不想多提当初的事情,唐寅的死,是他不能释怀的地方。所以掠过去寒暄,直入主题。而杨慎也不想多提当初的事情,接过朱厚煌的话头说道:“殿下天纵之才,无人能及,在区区数年之内,白手起家,创建一国,有今日的规模,就是古之英雄,也不能相比。臣心服口服。”
第七百四十一章杨慎入东雍()
第七百四十一章
杨慎入东雍
朱厚煌微微一笑,心中却暗自叹息一声,暗道:“现在和我说真话的人实在太少了。”
当年杨慎对他说话,从来不客气,可是有什么说什么。而如今也变得委婉起来了。
杨慎见朱厚煌的神色,虽然没有猜出朱厚煌的心思,但也明白了几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