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雍王-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大内氏之上。”吴凤仪解释道,不过他的解释不过是一家之言。是用最容易理解的语言将日本情况概括出来。其中日本天皇,他觉得太过狂妄,直接称为日本国主。

    朱厚煌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让他继续。

    吴凤仪继续说道:“大内氏比细川氏快一步来到了宁波,但是细川氏却贿赂了市舶司镇守太监。使得细川氏可以先大内一步入关受检。因为引发双方矛盾,大内氏不平,带队于宁波袭杀细川氏使者,双方在宁波城中大大出手,烧了好几条街。后被大肚官兵围困,夺船而出。宁波城半城被焚,数名千户战死,波及百姓数以万计。”

    朱厚煌点点头说道:“还有其他的吗?”

    “据臣所知,还有一个勘合问题。”许松说道。

    许松是宁波人,他对宁波的消息特别的灵通。

    “什么勘合?”朱厚煌问道。

    “是日本来宁波贸易用的勘合。如今新皇登基,撤换先帝的勘合。正德勘合都作废,必须用嘉靖勘合才行。大内与细川都是以日本国主的身份来宁波贸易的。结果细川因为贿赂在大内之前,市舶司认为,一个国家怎么会有两队使者,认为先到者为真,后到者为假,拒绝为大内氏发放勘合。大内氏不甘心无功而返,才有宁波之难。”许松说道。

    “为了区区一次贸易就在天朝大大出手?也太得不偿失了吧?”俞大猷说道。他无法理解日本的行为,不过,他敢肯定日本如此做,大明绝对不会给日本好脸色。

    “不,他们也是逼得。”许松说道:“其实其中还有我们的作用?”

    朱厚煌奇怪道:“我们?”

    许松说道:“对,殿下当初在琉球,与细川氏盟约,所以我们的货物大部分都是直接运给细川氏的。而大部分散商都是直接将货物运到长崎销售。这样一来,细川从贸易上所得到了利益要超过了大内氏,也让大内氏感受到了压力,特别是在日本,各项产自中国的东西,都纷纷升成天价。更让大内氏受不了。而中国与各藩国的贸易,可以用厚往薄来来形容。

    朝贡贸易也就成为大内氏补充生活必须品的救命稻草。臣推测,这位大内氏的臣子,可能是负有使命吗?不能承受失败,才不得不铤而走险。”

    说道这里,整个宁波的乱子,才算是全部说完了。

    朱厚煌说道:“诸位,宁波之乱对我们的影响大吗?”

    朱厚煌一时间还说不清楚,这个事情对东雍的影响大不大,但是直觉感受到这一件事情,会关系到东雍。

    一时间,所有人都皱起眉头。都在思考,只是没有人贸然开口。

    朱厚煌对王阳明说道:“王师………”

    王阳明说道:“这一件事情,大失天朝颜面,特别是两伙日本人不过几百人而已,在宁波大大出手,如入无人之境,而且地方上的卫所,战死好几个千户所,还让他们给逃了?在朝廷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朝廷一定会报复的。但是朝廷要怎么报复啊?日本为太祖不征之国,朝廷不会轻易出兵的。所以断绝与日本的贸易,就是自然而然的问题。”

    “日本货物本就不足,再出了此等事。想来这些日本大名有铤而走险的可能,不过有琉球舰队在,应该不会影响到东雍。不过这仅仅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朱厚煌说道:“那如果不理想?”

    王阳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臣恐怕今上,会借题发挥。”

    朱厚煌有些明白,说道:“如何借题发挥啊?”

    王阳明说道:“更加严厉的海禁,即便是一阵子,也足够东雍承受不住了。”

    朱厚煌一听,脸色都有些煞白,立即问道:“许松,如果大明的货物断绝,那么我们东雍掌握的货物有多大缺口?”

    许松带着几分苦笑说道:“殿下,您应该问,我们能提供多少货物。”

    许松说道:“如今东雍与安南都有养蚕的人家,所以丝绸还能提供一些,其余的货物,只能零零碎碎的提供,提供不了多少。大头的瓷器,是最重要的问题。”

    黄士龙说道:“殿下,王师之言,有些绝对了。沿海军户活不下去,都指望着跑船吃饭的,所以,不管朝廷怎么折腾,都无法挡住走私之风,东雍的货源恐怕要从别处挪借了。不过,要说没有货源,却是不一定了。”

    “如今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大宗货物的价格,已经涨了不少。即便是殿下,如果真如王大人所言,那么南洋的航行的货物,在价格上就要继续攀升了,东雍根本承受不起了。”许松说道。

    是的。东雍将大明的货物运输到的西方是有极大的利润,但是问题大明这一而二,二而三的提高价格,只会让东雍的利润越来越薄弱。特别是因为海禁的问题,东雍已经向自己的下游提高了一次价格了。

    朱厚煌皱起眉头,还不知道眼前的问题,该怎么解决,王阳明说道:“我担心的不仅仅是海禁,还有日本?”

    “日本怎么了?”朱厚煌说道。

    “日本货物的短缺,一定会得到解决的,特别是日本物价腾贵,恐怕海面上再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平静了。”王阳明说道。

    许松对此了解的太清楚了。

    现在同样的一批布,在大明与在日本的差价,已经令人吃惊了,如果差价再翻上一番,那么简直是谁也拒绝不了的利益。

    资本家追逐利益的贪婪,永远不会过时,当他们知道在大明抢劫一个村子,就在在日本获得很好的招待,想来不会介意刀口再舔点血,反正在海上跑生活,在大明律里面,本来就是死罪。

    当利润高到一定程度,他们是绝不介意用刀剑来获取利益。

    朱厚煌说道:“东雍必须货物的生产者,而并不是其中的转运者。所以,我们必须在东雍发展,瓷器产业,丝绸产业。茶业,乃至于糖业。”

    “殿下。”许松说道:“少府可以负责扩建瓷器作坊。”

    朱厚煌说道:“好,这一件事情就交给少府了。”

    许松说道:“少府,定然不会辜负殿下的信任。”

    “殿下,臣以为应该强制农民种树,种桑树。”郑绥说道。

    “好。”朱厚煌不会不答应。不过丝绸产业,并不是一天,就能弄好。用行政命令推行桑树,很多朝廷都做过。“行之,拨给郑大人一笔款子,必须要用在推广桑树上。”

    吴行之说道:“是。”

    这几年,吴行之也有几分锻炼出来的样子。他沉静的坐在朱厚煌身后,说道:“是。”

    茶业就不好推行了,用平地种茶业,先不说,茶叶能不能种好,单单是浪费这么多的土地,就足够朱厚煌心疼,粮食生产才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任何问题,都要为这个问题让步,茶业也是一样。”

第六百三十九章争贡之争二() 
第六百三十九章

    争贡之争二

    如果将茶业种在山上如何?

    虽然大部分茶业都长在山上。但是东雍的山地并不太平。虽然东雍不再兴兵讨伐那些野人了,但并不是说那些野人,就不存在了,他们之是被从平原之中逼到了山里而已,即便如此临近大山的几个县,还时不时的听到了有野人下山抢东西的传说。

    不过大多都被打跑。

    如果朱厚煌想开发茶业,恐怕又是一轮杀戮,将很多丘陵地带清洗一遍才行。

    不过,朱厚煌现在不想动兵了。至少不想去山中与这些野人追逐,简直是得不偿失。

    朱厚煌岔开茶业的问题,对身边的侍卫来说道:“拿几块糖来。”

    “是。”立即有人答应下来。

    随即有一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有几个小碟子,而小碟子上面,却有几块好像是冰块一样的东西,这东西当然是冰糖。

    朱厚煌对榨糖的环节并不是太清楚,但是只要他指出方向,雍王府之中,就有足够的人才,将一份设想变成现实。朱厚煌只记得,明代发明了什么黄泥制糖法,让糖产量的大增,而明末清初吗,成为国际上的拳头产品。朱厚煌就从黄泥这个角度来提醒工匠,这才做出这个。

    朱厚煌说道:“这是冰糖,还请诸位品鉴。”

    糖在大明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件,毕竟中国从唐代就有糖了,被称作石蜜。只是因为产量问题,一直没有进入百姓之家,但是在座各位都是东雍重臣,谁也不能被称为百姓,百姓没有吃过糖,但是他们谁没有吃过,味道没有什么,只是觉得颜色比寻常的糖好。

    朱厚煌生起生产糖,并不是一日两日了。

    朱厚煌问麦哲伦,说道:“麦先生,这糖不错吧。”

    麦哲伦说道:“不错,这是上帝的味道。”

    朱厚煌说道:“那么,如果大量向西方输入这个东西,你觉得有人买吗?”

    麦哲伦说道:“一定会有人,因为谁都拒绝不了,这是上帝的味道。

    朱厚煌说道:“南洋比大明更适合甘蔗种植,所以,我准备在吕宋推行大规模种植甘蔗。用甘蔗来制糖,用来代替大明短缺的货物。”

    麦哲伦说道:“殿下,只要你有足够的糖,一定会给殿下带来巨大的财富的。”

    看着麦哲伦一提到糖,就眉飞色舞的,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糖一样。

    朱厚煌长出一口气,心中暗道:“虽然看上去问题解决了,但是从种甘蔗,还有收获甘蔗,然后榨糖,都需要时间,特别是开辟出足够数量的甘蔗院,更需要时间。只是,希望变化没有那么快。”

    朝廷的反应是比东雍慢一点。

    当东雍这边刚刚确定该怎么办的时候,消息也传到了嘉靖的手中。

    嘉靖一看,先是皱起了眉头,随即哈哈大笑,说道:“将这个消息传出去,看看百官的反应。”

    大明朝廷的决断,没有东雍这样明快,东雍只需要朱厚煌点头就可以了,但是在大明却需要一定的流程,不可省略。

    所以嘉靖先将消息放出去,因为嘉靖的得到的消息,是东厂锦衣卫的消息。官方正式消息,要比锦衣卫的消息来的更晚一些。

    数日之后,群臣议论纷纷,嘉靖乘机召见杨廷和,询问杨廷和此事的意见。

    杨廷和说道:“日本来使,无视天朝,在宁波大大出手,累及百姓,念日本为太祖不征之国,故而臣以为当与日本绝贡。”

    嘉靖说道:“单单是绝贡,就行了?”

    杨廷和自然能听出嘉靖有话要说,那就听着,“陛下以为?”

    嘉靖说道:“民间走私猖狂,朕想重申禁海之策,并派御史巡视海疆,重申海禁之令。请杨先生派出几个铁腕人物。”

    杨廷和是一等一的聪明人。

    东雍的财政运转内部是怎么样的,他已经通过了各种情报了解了不少,所以他很明白,贸易就是东雍的死穴所在,而禁海令推行的种种疏漏,他也一清二楚,哪里不知道嘉靖如此做,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东雍。

    但是杨廷和要拒绝吗?

    他片刻之间,就做出决定。当然是不会拒绝了。

    他觉得大举用兵,特别是在东南大举用兵,耗资太多,而且没有胜算,特别是东南沿海早就烂成了一团浆糊。所以杨廷和不同意对东雍用兵,并不是杨廷和对东雍就有什么好感了。嘉靖如此对付,杨廷和是乐见其成的。

    杨廷和说道:“陛下英明。臣这就按陛下所说的办。”

    嘉靖说道:“朕认为,非要日本国王来大明谢罪不可。”

    杨廷和心中有些莫名其妙,日本国王不是傻子,他怎么会乖乖的来大明谢罪。大明对很多藩国失去控制能力,这已然是事实了。当然面子上说万国来朝,实际上却是另一回事,但是当政者如果真以为是这样,就是太傻了。

    嘉靖说道:“雍王是大明贤王,让日本国王来朝之事,就交给雍王来做吧。”

    杨廷和这才明白,嘉靖的意思。嘉靖分明是想为难为难东雍。

    一方面是在财政上给东雍下绊子,另一方面给东雍树敌。现在明眼人都知道东雍与大明之间,矛盾重重。但是双方都还没有撕破脸。雍王是大明亲王,嘉靖给他下令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他不从,将来出兵讨伐,就是天经地义。而且嘉靖也不怕朱厚煌对日本怎么样。

    因为海禁一出,东雍恐怕自顾不暇。

    但是杨廷和却不想这样做,杨廷和说道:“先帝授雍王南海征伐之权,如今又放东雍入东海,恐怕将来雍王势大难治。”

    嘉靖说道:“朕即便不这样做,他已经在东海了,琉球那一支水师到底是怎么回事?杨先生不明白。朕就是要为东雍找一点事做。”

    其实杨廷和明白,东雍已经是势大难治了。所以杨廷和对东雍的处理方案越来越消极,有一种任他自生自灭的感觉。但是嘉靖与杨廷和不一样,嘉靖看雍王与杨廷和不一样,杨廷和觉得东雍势大难治了,杨廷和就改变路线,不再去想办法平定雍王,试图冷处理。不去管雍王,反正雍王也在海外,无关大局。

    但是嘉靖不一样,嘉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他的皇位是从雍王手中抢来的,雍王不死,他心难安。

    所以,雍王的势力越大,嘉靖心中越不安,对待杨廷和的态度也就越厌恶。特别是杨廷和对雍王的态度,与他相左的时候。

    嘉靖绝对不愿意看着雍王的势力一点一点的扩张。但是即便是作为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事,特别是有一个强势首辅的时候,更是如此。

    对嘉靖来说,宁波之乱,来的正是时候,嘉靖借题发挥,用来对付东雍。

    杨廷和也知道东雍的势力在琉球的存在,一时间也不好反驳。不过,杨廷和对雍王的看法,觉得这区区小事,难不到雍王,只是见嘉靖兴致勃勃的样子,他不好反驳了。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嘉靖在朝中站稳了脚跟,就轮到杨廷和难过了。毕竟大明制度在皇帝一方。杨廷和的权力被一步步剥夺,为此杨廷和与嘉靖明争暗斗好多次,杨廷和都落于下风。所以杨廷和决定不在触怒皇帝了,这件事情即便不成,也没有什么害结果。反正杨廷和已经决定放弃对东雍用武的打算了。让陛下见识一下东雍的实力也好。

    杨廷和说道:“臣遵旨。”

第六百四十章东雍与大明() 
第三百四十章

    东雍与大明

    嘉靖的圣旨很快就来到了东雍。

    朱厚煌面对嘉靖的圣旨,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让下面的人传阅一番,问道:“诸位,北京那位的命令,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殿下,我等何须理会?”郑绥说道。

    郑绥是安南人,对大明皇帝本来就不感冒,他选择了对朱厚煌表忠心。

    “我东雍自成一统,国势如此强盛,何须看北京脸色行事。以臣之建,殿下何不开国建制。与大明决裂。”

    郑绥自己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东雍与大明之间万却决裂对东雍未必是好事情,不过,郑绥不管这些,郑绥就是向朱厚煌表示,自己是雍王殿下的死忠。

    开国建制,从此不理会中土是非?

    朱厚煌当然想。

    但是他依旧不能这样做。最少他身边很多人都不希望这样。、

    “殿下,东雍财政都是依靠与大明之间的贸易,如果东雍与大明断交,恐怕东雍支持不下去啊?”许松第一个发言。虽然嘉靖已经下达措辞极其严厉的禁海令。但是许松并不以为能真正封禁了大海,除非大明与清廷一样,来一个沿海迁界,片帆不得下海。

    但是在大明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禁海令并不是高喊几声,下放几个御史就能做到的。

    当然了,如果雍王自绝与大明,又是另一回事了。恐怕双方非交兵不可。

    而且人心也是一个问题。

    朱厚煌的眼睛扫过下面,很多人的眼睛不自然。

    许松说的只是现实问题,而人心问题,比现实问题更重要。虽然朱厚煌官僚之中,南洋一系的比例的大增,但是真正的重臣,却大多是来自大明。

    朱厚煌说道:“孤知道,今后休要再提此事。孤是太祖血脉,岂能背弃祖宗之国?”

    此言一出,朱厚煌分明感受到,有人松了一口气。

    朱厚煌明白,如果朱厚煌选择脱离大明自立建国,下面的人很多人都会处于两难之中。这几年,朱厚煌也明白了一些事情,让人保持忠诚的办法,就是永远不要去考验他。

    “殿下,”黄士龙说道:“征伐日本,取日本国王送到大明是下下之策,以臣之见,莫过拖延时间,我们可以加大在日本的存在,如果北京问起,就说正在办,如果北京不问,那就正好。”

    言归正题。话题转换到原来的问题之上。朱厚煌听黄士龙说过,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王阳明身上。

    王阳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