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雍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带大军回京,看内阁诸位先生,还有什么话说。”

    朱厚煌欲言又止,最终什么也不没有说。

    朱厚煌发现正德真是一个孩子,朱厚煌这半年来,因为练兵之事,深入了解大明的军事体系以后,就再也没有一点天真想法。而正德依旧天真的想,他带着大胜之威回朝,就能从文官之中,夺回话语权,能够在朝政之上,有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只是政治从正面到反面,都是漆黑无比。哪里有那么容易。

第三十章宣府() 
第三十章宣府

    正德并没有在居庸关停留多久,留下谷大用封锁居庸关,不允许内阁等人出关之后。正德一行人就向宣府而行。

    整个宣大,就是宣府,大同,是整个北京的屏障,也是整个九边最重要的地方。

    正德一来到宣府,张永立即来迎接。

    正德立即将其他事情抛道脑后。只注意一件事情,小王子会从什么地方入关。

    小王子其实并不小,最少比正德大多了。

    为什么叫他小王子啊,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就是满都海。是小王子父亲,满都鲁的夫人,不过满都鲁英年早逝,按照蒙古人的规矩,谁娶了满都海,就能继承满都鲁的部落,但是满都海出乎意料的嫁给了满都鲁的儿子,就是小王子,达延汗。

    他被立为可汗的时候,才六岁。

    所以就被明朝史官,叫了一辈子小王子。

    从成化二十一年开始,小王子就开始骚扰边境。甚至有一种说法,弘治皇帝病重的时候,就是听到了小王子,入花马池,韦州,环县之后,才咽气的。这也是正德为什么与达延汗耿耿于怀的原因。

    达延汗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是黄金家族的嫡系血脉,并且在满都海的扶持之下,击败了草原上的所有对手,再次统一了蒙古草原,成为草原上公认的大汗,不过这都是弘治年间的事情,在弘治后期,达延汗对明朝的攻击,从甘肃到辽东,几千里的边境之上,几乎无年不入。

    正德四年,犯延绥,围陇州,犯花马池。六年,犯沿边诸堡。九年,犯宣大。破宁武关,最深到达蔚州,特别提示,蔚州虽然在山西的,但是离北京特别近,就在房山以西,现在的蔚县,根本就是北京的郊区了。

    正德十年,犯固原,十一年,犯白羊口。

    如果将达延汗所有军事行动标在地图,只能得到四个字,越演越烈。

    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

    正德总结了所有细节之后,询问道:“这次小王子,会从什么地方入关?”

    朱彬说道:“小王子,从什么地方入关,臣并不清楚,但是小王子会打什么地方。臣却有一猜测。”

    “何处?”

    “大同。”

    “为什么?”

    “因为陕西沿边,都是穷地方,连花马池都被攻陷数次了。陕西沿边,对小王子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油水了。”

    “好一个没有油水了。”正德自嘲的冷笑。

    陕西本来就是一个苦地方,唯一比较富裕的地方,还是关中,小王子还没有能攻入关中腹地的能力,而花马池是三边总制的驻地,当初王越就在这里驻兵,想以此为基地进攻河套,这样重要的地方,都已经被小王子攻克数次,哪里还有什么油水。

    人头不是韭菜,割了还能长出来。

    蒙古人犯边从来是为了财货,没有油水的军事行动,不会有人支持的。

    陕西沿边已经弄得蒙古人都不去抢的地步,可见陕西沿边已经成为怎样的人间地狱。一想到这里,正德心中就猛地一紧。他强制按捺说道:“既然如此,就传令王勋,令他守好大同,如果有失,让他提头来见。”

    丘聚立即记录下来,说道:“陛下,以什么名义发给他的。”

    正德沉吟两句,这立即就有一个问题,怎么说。皇帝的圣旨范围并不是无限的,资治通鉴之中有一句话,“不经鸾台,凤阁,何得为敕。”就是不经过鸾台,凤阁的附署怎么能称作圣旨啊?武则天登基之后,将中书省改名为鸾台,将门下省改为凤阁。

    也就是说不经过中书门下的附署,圣旨根本没有法律效力。

    在大明也是同样的道理,正德自己写的那是中旨,这东西的根本没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大同总兵王勋如果强项一点,与上次那个张钦一样。硬顶着不办,正德还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为什么啊?乱命不从,这是大明的政治正确。

    丘聚见正德为难,眼睛一转说道:“皇上,要不署名为总理天下兵马总兵官,这样正好管辖王勋。等仗打起来,他想抗旨也没得抗了。难不成他能打到一半就不打了吗?”

    正德脑筋一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不过总理天下兵马总兵官,有点不好听。不如叫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话。正德正想说什么。

    朱厚煌一脑门子浆糊,立即出来劝阻说道:“陛下不可。当年太祖,成祖领兵之时,何曾用过这等办法,天下兵马皆为王师,谁不从命,斩之可以。何必多此一举,如果陛下担心,臣愿为陛下传旨,如王勋不听,臣为陛下斩之。”

    儒家最重视名分二字,资治通鉴,开篇就是正名分。也许现代人多几个头衔不觉得什么,但是正德真得给自己的戴上一个大将军的头衔,绝对是一个天大的黑点。而且朱厚煌也觉得正德有点被文官搞怕了,看来他不知道多少次下令,被下面无视。不过正德没有注意到,王勋,不过是一个武臣,不是文官。

    文官鄙视皇帝,鄙视太监,鄙视武官。

    皇帝可以鄙视太监,鄙视武官。

    作为鄙视链,最低端的武官,在没有文官大佬做靠山的情况下,是不敢于皇帝硬顶的。而且文臣之中,也不是谁都是张钦的。

    正德被朱厚煌这么一说,心中也鼓起了心劲,他从小就以太祖,成祖为榜样。他一咬牙问道:“张永,宣大,你能不能控制住。”

    张永说道:“请陛下放心,臣经营宣府经年,皆听陛下号令。”

    “好,有宣府精兵,再加上京营,外四家军,就够了,再看看,能不能从辽东调一点兵来,至于王勋,………”正德眼睛绕过众人,说道:“魏彬,你去,知道怎么做吗?”

    魏彬也是立过军功的,最少在军事不是生手,也许他自己并不会打仗,但是手下一定有会打仗的人。当初平安化王之乱的时候,也上阵过。不过,魏彬在刘瑾的时候,是刘瑾的忠实狗腿子。刘瑾倒台之后,就被正德闲置了,今天正德将他们这些人都带上了。

    魏彬大喜过望。

    太监最怕什么,最怕是主子忘了自己。此刻见正德给魏彬分配任务。魏彬恨不得喜极而泣。说道:“奴婢领旨。”

    这个样子让朱厚煌有点担心了,这位大太监会不会因为闲置太久了,立功心切。即便王勋从命,这被这太监弄得抗命不从。

    朱厚煌连忙出声说道:“魏公公此去,监督王勋听命,就是大功一件。还请魏公公思量。”

    正德听出了朱厚煌的意思,说道:“你别节外生枝。”

    魏彬应命之后,立即下去安排了。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宣府的积蓄还算可以,只能够支撑大军行动,不过,这大军一动,千头万绪的,乱成一团乱麻。大军前进的驻地,还各路援军的来路,以及路上的粮食,以及很多细碎的东西。正德此次出来,一个文臣都没有带。这些琐碎的问题,都必须正德来安排。

    不过,还好正德身边的人大多都是宿将,指望他们一定要打胜仗,有些不可能,但是,大军如何行军,怎么处理这些军中杂务,却是得心应手。朱厚煌也跟着他们学习这些东西,让朱厚煌觉得学到很多东西。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有十几万军队的机动行动,正德要与蒙古正面交战的兵力大概不多,但是有两倍于此的民夫转运。

    这样组织十几万人大行动,不是等闲人能接触到。

第三十一章小王子来了() 
第三十一章小王子来了。

    万事具备。

    正德已经布置好了人马,命令大同坚守,宣府能够抽调的机动兵力,再加上正德亲自带领的京营与外四家军精锐。还有一定数量的辽东军,已经在宣府集结了。

    正德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在大同与蒙古来一次会战。

    只是小王子会按照正德的意思行动吗?

    他会来大同吗?

    这个问题让正德暴躁非常,好像是一个受伤的猛兽一样独自徘徊。除却几个近臣之外。根本没有一个人指点正德心绪如何,不过每天白天还依旧接见各地来的将领,或激励,或慰问,让这些武将都感激涕零。朱厚煌就跟着正德身后,不得不承认,皇帝收买人心的手段,几乎是天生的。每一个将领被正德接见之后,都死心塌地的跟着正德混了。

    只是等了一个月,小王子还没有来。内阁的文书就已经追过来。正德无心处理,干脆让内阁代为处理了。怎不过正德却没有想到,他这个临时举措,让他自己最后深尝苦果。权力容易放下去,却难以收回来。

    秋天渐渐的冷下来,宣府早上已经有了哈气,正德再次早早起身,向西边看去,最后叹息一声,问道:“你说小王子,会不会来。到底会从什么方向来啊?”

    朱厚煌知道正德第一驾驭十几万人,进行一场决战,心理压力相当大。现在他需要的是宽慰。朱厚煌说道:“小王子一定会来了,因为锦衣卫的情报,小王子已经召集各部,各部都已经开始集结了,小王子这一次至少集结数万骑,这数万骑不入关,他还能干什么的。陛下坐镇宣府,宣府左山西,右辽东,不管小王子攻山西,宣府,辽东,陛下都能直接支援,唯一让人担心的是陕西。”

    “是啊。陕西。”

    陕西是正德顾不上的地方。

    其实并不是正德不能带领大军过去,只是一来道路遥远,千里跋涉,军队开过去,还能有几分战力,二来,就是粮草。宣大是大明边防的重点。粮草还能够供应大军,但是陕西就不一样了,陕西被小王子蹂躏了数次,本来就是穷地方。再加上蒙古的祸害。被蒙古人都视作没有油水的地方,怎么会有能力供应大军。如果说从宣大运粮过来,消耗巨大不说,恐怕宣大等地,根本就没有这多的粮食。

    正所谓千里运粮。运一石几乎就要消耗一石。

    这正是正德担心的。

    “陛下,陛下。”丘聚跑了过去,几乎喘不过气来,说道:“陛下,小王子,小王子入关了。”

    “什么?从什么地方入关的。”正德焦急的几乎要跳了起来。

    丘聚来不及平息下剧烈的喘息声,就有气无力的说道:“榆林。”

    “榆林。”正德与朱厚煌一起说道。

    “怎么是榆林啊?”

    榆林在陕西北边,多有榆树而得名。不过这不是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小王子从榆林入关之后,会去哪里?如果向西,正德的计划就全盘落空了。不要说蒙古骑兵的四条腿,正德手里面虽然也有一些骑兵,但是总体上来说,是不能与蒙古骑兵比速度的。更不要说榆林与宣大相隔千里,赶过去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小王子从榆林入关,被震撼的人不仅仅是正德与朱厚煌。不一会儿,宣府之中的将官都出现在正德的面前。

    下边的人不住的窃窃私语,正德仰头坐在椅子之上,双眼无神的看着天花板。不知道再想些什么。

    所有人都商量一件事情,就是现在怎么办?宣大这里集结应该是整个大明战力最强大的野战集团。但是他们总不能追到陕西去吧。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任小王子入侵,手握重兵而无动于衷。恐怕也不太好吧。

    正德忽然开口说道:“朱彬,你认为小王子的目标是哪里?”

    朱彬深吸一口气,说道:“山西。”

    正德说道:“你确定。”

    朱彬说道:“草原上千年来的习性都是一样,有利乌合,无利云散。纵然是小王子也不能改变草原上的习性,纵然他有心用兵于西,也阻挡不住所有部落的联合,所以小王子一定会东来的。他的目标一定是山西,更准备去的是大同,小王子用兵的习惯,是从西到东,他已经将宁夏镇打残了,如今从榆林突入,如此说了延绥镇也不能用了,小王子肯定也想将大同镇给打崩,他面对就只剩下宣府了。”

    朱厚煌听得大汗淋漓,他从来没有想过,在清朝之前,蒙古居然能屡次破关而入,如入无人之境。大明的京营早已腐朽了,如果小王子将九边重镇,一个接着一个打残,当他决心进攻北京的时候,又哪里的兵力用来勤王啊?

    正德说道:“好,下令出兵,命令辽东军,驻兵阳和,与大同互为犄角。朕自提大军前往顺圣川。”

    正德一声令下,整个宣府都开动了,已经集结好的军队兵分两路,开始向到大同方向开动。

    车丽丽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五六万士卒,虽然兵分数路,但已经铺满了所有向西的道路,正德虽然骑马,但是必须照顾步兵的速度,前进的速度并不快。好几日的功夫才算到了顺圣川。

    这一路上对朱厚煌来说也不是轻松的事情,长途行军对任何部队都是一个考验,也幸好有吴明,吴明提前为朱厚煌准备好了民夫马车,一路上带着粮食帐篷,跟在三百火枪手后面,才算让三百火枪手没有非战斗减员。对于大军来说就不用这个办法了,因为他们有更简单的办法,就是水运。

    正德之所以带着主力部队来的顺圣川,就是因为一条河,就是桑干河。

    桑干河是永定河的上游,水量还算充沛,能直接水运辎重,这样行军速度要快得多。

    古代行军做战,很依赖交通,大军行动,一般是沿河行动。因为这样能方便后勤。不过因为桑干河是东西流向,大军运输辎重,必须逆流而上。比起来在路上马车来说,还是方便了很多。

    刚刚来到顺圣川,就有小王子的消息,小王子以及从府州一带度过黄河,此刻已经到了山西地界。

    正德狠狠的一击掌,兴奋得说道:“好,小王子来了,朕只怕你不来。传令,全力向西,并命令王勋出击,让他不求得胜,只求粘住小王子,大军就在后面,如果他能黏住小王子,这次算他首功,并辽东军前出,跟着在大同军后面,与大同军互相配合,不要让大同军一口被吃掉,让辽东军归王勋节制。还有宁夏,延绥两镇的人都死光了吗?让他们同时出击,不要与蒙古人硬拼,就在后面尾随。此战如果功成,他们之前的问题,一笔购销,朕还有重赏,如果不成,两罪并罚。”

    正德的眼神顺着地图,手指顺着桑干河的河道上移动,最后在雁门关以北,大同以南,朔州,马邑,山阴,应州,这几个城池画了一个圈。

    朱厚煌会意,现在情况是,小王子从西方进入山西北部,而正德领着大军从山西东部进入山西北部,双方交汇的地方,就在这几个城池之间。就看双方脚力,还有王勋实力如何了。如果王勋势力强,打得坚决,那么双方会战的地方,就应该往西一点,如果王勋实力太差,被打败,那么双方会战的地方就往东一点,比如在应州。

第三十二章应州之战之达延汗() 
第三十二章应州之战之达延汗

    浩浩荡荡的骑兵从黄河度过。

    达延汗与几十名蒙古贵胄站在黄河边的高坡之上,看着无数蒙古骑兵乘坐的羊皮筏子从黄河上度过,浩浩荡荡的黄河与浩浩荡荡的骑兵交叉而过。

    达延汗此时已经四十四岁了,但是塞上的风霜让他的头发早早花白,一根根坚硬如钢针的胡子,却还带着达延汗倔强的气势。

    这就是达延汗蒙古中兴之主。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虽然一直是草原的统治者,其实从蒙古退出中原之后,就成为名义上的草原之主,而实权就落在了瓦刺手中,比如著名的土木堡之役就是瓦刺做得,根本没有黄金家族什么事情。而在达延汗之前,草原上分崩离析,分裂成一个又一个部落,彼此之间,几乎就好像是敌国一样。

    达延汗在满都海的扶持之下,七岁登基,击败瓦刺一族,将瓦刺赶到了西海。然后击败东蒙古各部,分封蒙古六万户,将整个蒙古再次掌握在黄金家族的手里面,对大明,时战时和,总之一直在上风,将大明边防打成筛子。

    不知道多少次让大明京师震动。

    跟着达延汗身边的是他的三子阿著。他长子与次子早已去世,而身边的三子,已经是他最年长的儿子了。

    阿著已经被达延汗当成了继承人,一直带再身边言传身教。

    达延汗说道:“宁夏,绥远两镇,有什么动静。”

    阿著说道:“阿爷,宁夏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