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雍王-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这样一来,岛上岂不是要钱荒了?”吴行之问道。

    朱厚煌说道:“钱荒也比饥荒好,两相其害,取其轻。”他微微一顿,说道:“再者,钱荒也不是没有办法克服的。我记得,前一段时间,回报说,在北港挖出来不少铜钱。”

    “是。”吴行之说道。

    这一件事情传得沸沸扬扬的,吴行之怎么会不知道。都是用大瓮藏在地下的,大多是宋钱。数量在数万贯之多,也值几万两,是一笔意外之财。

    朱厚煌说道:“岛上先用铜钱。再不行就用粮票。”

    “粮票?”吴行之问道:“什么是粮票?”

    朱厚煌将粮票解释了一下,总之是让吴行之多存粮食做官仓。而粮票都是每一个人限额的粮食票据。。

    吴行之一听就明白了,说道:“这是一个好办法,只要粮食上不短缺,其他的地方都短缺一点,也能过得去。”

    朱厚煌见他提出的粮票之法,被吴行之轻易的接受了,有些吃惊的问道:“行之,觉得此法可行吗?”

    吴行之说道:“殿下天资聪颖,这个方法是从守城之中想到的吧,自古以来,但凡守城的人都要控制城中粮食,不过大多以竹签为标识,殿下大概是以这个想到的吧?”

    “我就知道,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朱厚煌心中嘀咕道。他正色说道:“正是如此。”

    “只是,恐怕粮食不足。”吴行之面露忧色,说道:“东雍想要产粮,恐怕在民年,这一段时间有一个很长的粮食缺口期,我们即便是撑得了一时,恐怕撑不了一年啊。”

    朱厚煌忽然想起,他给正德说的那百万贱民,一时间头都大了,他看着两人,心中暗道:“如果我告诉他们,明年大概还有百万人迁移东雍,不知道他们两人,是个什么表情。”

    朱厚煌立即将这念头驱逐出去,现在这么多的问题,朱厚煌一时间也没有心思去想别的,他说道:“等会儿,孤就给陛下写一封书信,让陛下代我们将宁王战俘送过来,这样少府船队与水师就不用动用了。”

    更重要能省下一大笔钱。朱厚煌心中嘀咕。

    “殿下,如果殿下首肯,臣可以为殿下前往江南一趟,为殿下借一些银子。只是这利息定然不少。”许松说道。

    这个时候是发挥许松的关系网的时候。

    许松本就是江南海商,虽然比之那些海商背后的人物,不过是蝼蚁一般的人物,但是在海商之中,却是头面人物,再者现在有朱厚煌在他背后。

    朱厚煌在安庆之战之中立下功劳,让天下人都知道,原来宗室之中,还有这等人物,不知道有多少人商人想要攀附。

    朱厚煌只要开口去借,自然能借出来的。但是真正想成百万两银子的借钱,这些海商可支付不起,必须身后的大佬出面不可。这利息绝对不会少了。他们可不在乎朱厚煌的雍王头衔。

    朱厚煌不大明白其中的关窍,问道:“利息能有多少?”

    “三成,最少三成。”许松说道。

    朱厚煌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可怕的利息,居然有三成之多。至于到是不是年息,朱厚煌都不问了,径直说道:“这也太多了吧?”

    “殿下这已经不多了,这已经是看在殿下身上的给出让步了。”许松说道。

    这只能说明朱厚煌古代经济学的不好,古代利息之高,简直是令人发指。北魏年间,宣武帝元恪下诏,诏书为寺庙贷款规定了基准利率,利息合计不得超过本金的100%!这还是官方的标准,以古代中国的控制能力,可以想象,当有比这利息高上更多的高利贷在民间横行。虽然大明朝没有南北朝那么猖獗。但是三成利息,在放贷的人看来,定然是一个良心价了。

    朱厚煌默默的将“银行”这两个字在心底牢牢记住。

    不管这三成利息是不是良心价,朱厚煌都不准备轻易借贷了,将这个当成了最后的手段。朱厚煌说道:“你们各自回去想想,等几日后,召开大会,看看怎么开源节流,今天就算了吧。”

第二百八十二章东雍现状() 
第二百八十二章东雍现状

    打发两人走之后。朱厚煌接着接见吴凤仪。

    吴凤仪满脸疲倦,他是跟着朱厚煌去南京刚刚回来,他一回来之后,就将这三个月来积累的卷宗都一一看完了。他向的朱厚煌报告说道:“东雍内部没有什么移动,殿下要求特别监控的护蛮军中,有一点小小的变化,就是在戚景通戚大人离开之后,杜夜郎掌握了护蛮军。陆尚书不以为意,似乎还有一些纵容之意。所以护蛮军中似乎有人想脱离我们,再次建立大肚王国。”

    朱厚煌说道:“陆师从来没有将这些蛮人放在眼里,但是你要将他们给看严实,最近孤没有什么功夫去动他,等有功夫了再处理,其他地方?”

    吴凤仪说道:“陆尚书身边的人报告,陆尚书没有他念,一心在去世之前,完成东雍的开扩,还有薛神医身边的报告,陆尚书的身体不大好。如果静养的话,还有天年之望,但是如果再这么操劳下去,恐怕有不忍言之事。”

    “有多少时间?”朱厚煌问道:“陆师如果这样操劳,还有多长时间。”

    “少则二年,多则五年。”吴凤仪说道。

    “他自己知道吗?”朱厚煌问道。

    “知道。”吴凤仪说道:“陆尚书不许薛神医这里外泄消息。。”

    朱厚煌长叹道:“陆师是一个好人啊?”对陆完的身体避而不谈。

    吴凤仪心领神会,朱厚煌对陆尚的信任,也不是无限的。如果陆完真还能活几十年,如德川家康一样,朱厚煌反而要从现在着手,限制陆完的权力,而陆完身体不好,反而是朱厚煌给予陆完更大权力的前提。

    政治上的算计就这么残酷。现在的朱厚煌与刚刚来到大明的他已经判若两人了。

    朱厚煌继续问道:“日本航线情况怎么样?”

    日本航线与南洋航线是朱厚煌财政上的重要来源,东雍八成以上的收入都是由这两条航线而来的。朱厚煌不可能不问。

    吴凤仪回想刚刚看过的卷宗说道:“殿下,琉球舰队统领许栋大人,是一等一的人才,这一段时间之内,许统领打击海盗,将数支海盗都打残了,维护琉球到长崎的航道,同时与细川家的交易也打通了,开通了从琉球直到四国的航线,新航线即将给殿下带来新的收入,恭喜殿下。”

    朱厚煌可算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了。他早已在当初就给许栋便宜行事之权,看来他没有看错人。他手下第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就是许栋了。

    许栋日本航线上的所做所为,极大了振奋了日本航线的收入。如此一来,朱厚煌所承受的压力就会少一点。

    朱厚煌在心中为许栋记上一笔,心中暗暗琢磨许栋的安置,继续说问道:“南洋那边怎么样?佛郎机人有什么动静?还有魏瑞舟行事如何?”

    “佛郎机人没有什么太大异常,他们与柔佛人争执在加剧。一时半会,没有时间来找我们的麻烦。”吴凤仪说道。

    “柔佛人是怎么回事?”朱厚煌听柔佛两个字比较耳熟,但是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到底在什么地方听过柔佛这个称呼了。

    “所谓柔佛就是原来的满刺加国,满刺加被佛郎机人赶出了马六甲,但是满刺加国王并没有绝嗣,他的儿子,也就是现在柔佛的苏丹马末沙一心想要复仇,虽然柔佛的战斗力并不强,但是这一带都是回回国家,他们对满刺加国的遭遇深感同情,所以都在有意无意的为佛郎机人增加障碍。所以柔佛也牵制了佛郎机一部分兵力。”

    吴凤仪解释了柔佛人的事情之后,又说道:“而且,最近佛郎机人正在加紧征服一个叫香料群岛的地方,兵力分布在各地,所以,再让佛郎机人向上一次全力来攻,短期内,是不大可能了。”

    朱厚煌眼睛一亮,说道:“香料群岛,在什么地方?你知道吗?”

    吴凤仪说道:“臣无能,尚未探查到。”

    朱厚煌本来想从香料群岛上掠夺一笔,填补财政上的空缺,不过想想,大明可不是西方,西方离开香料就无法吃饭,但是我大明却不是,从香料群岛之中,即便是弄出来一些香料,不买到西方去,也赚不了钱。

    什么,你说买给葡萄牙人,你从葡萄牙人手中抢的,再卖给他们真是好注意。

    朱厚煌息了从香料群岛捞一笔的想法,问道:“对马六甲之西,你们有什么消息?”

    “惭愧,”吴凤仪说道:“臣已经派了四五批人过去,但是传回来消息的人,却一个也没有。还需要耐心等待。”

    朱厚煌也恍然大悟,他并不是在二十一世纪,现在的消息传递速度是按照年来算的,吴凤仪的效率已经算得上不错了。

    朱厚煌问完了佛郎机的情况,心中微微安了心。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朱厚煌最虚弱的时候,大批大批的银子都投入了移民之中,根本没有钱投入海军之中。而偏偏海军更是一个花费特别高的军种。所以,可以遇见今年雍王亲军有扩编的可能,水师却不大可能有扩编的机会了。

    现在的朱厚煌已经非常现实的希望澎湖之约这个城下之盟能继续下去。

    朱厚煌问道:“魏瑞舟在南洋怎么样?”

    吴凤仪说道:“魏大人,已经在吕宋找了一处港口,确定为南洋舰队的主港。不过魏大人的确长袖善舞,他这一段时间集结南洋的华商,扩宽的好几条航道,以至于我们在江南采购的物资,几乎有供不应求的之感。不过同时也遇见回回海盗,臣怀疑有各地苏丹的支持。”

    “苏丹支持?那个苏丹?”朱厚煌如何问道。

    吴凤仪说道:“臣只是猜测,因为南洋虽然也有海盗,但是真正大海盗都是华人,魏大人已经打过招呼,依旧有海盗袭击,而且势力雄厚,定然是各地苏丹的水师。只是具体是那一个苏丹,臣还不知道。”

    “苏丹?”朱厚煌眼睛一亮,玩味着这个词,问道:“佛郎机人也不受各地苏丹的欢迎对吗?”

    吴凤仪说道:“正是。”

    “如此来看,”朱厚煌心中暗暗的思忖说道:“南洋之事大有可为啊?”

    敌人的敌人有时候固然是敌人,但是有时候也不是朋友。比如南洋的当地的苏丹。在朱厚煌眼中看来,他们就是绊脚石。

    在朱厚煌眼中南洋已经是他的地盘了,他只要占据了南洋,绝对不会想佛郎机人一样,只占据几个据点而已,而是要将整个南洋化为汉土,所以各地苏丹,是朱厚煌注定要对付的敌人。

    朱厚煌暗道:“如果他们识相,我就买给他们一些武器,让他们用粮食来支付,如果不识相,我就与佛郎机联手,先在南洋割一次羊毛,借我燃眉之急。”

    朱厚煌想到这里,说道:“你立即给查清楚这一件事情,南洋各地所有苏丹的情况,以下面的标准来,有粮食,离佛郎机人比较远,与佛郎机人有矛盾,如果离我们近一点也好,如果不能就列为次要条件。就以上面的条件给我筛选一下。”

    这是动兵的前兆,吴凤仪明显的感觉到了这一点。不过吴凤仪锦衣卫出身,他才不在乎战争的。想想现在东雍的困境,也许也只有这个办法能解决掉了。

    “是。”吴凤仪说道。“臣这就下去调查清楚。”

    吴凤仪走后,朱厚煌揉着眉心,暗道:“总算有一点眉目了,只是不知道行还是不行。”

第二百八十三章东雍渔业() 
第二百八十三章东雍渔业

    朱厚煌想召集重臣,召开这一次关于东雍存亡的会议,就如何解决现在巨大的财政危机。但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东雍的势力分布也不小了,从琉球到东雍,再到吕宋,都有分布,等各地重臣回到大员,也需要数日的时光。

    所以,在这些重臣赶回来之前,朱厚煌见缝插针的解决问题。

    他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东雍的渔业问题。

    东雍的粮食问题非常之严重,所以,朱厚煌不肯放弃哪怕是一点希望。从渔业上来弥补,自然是其中的一条途径,所以朱厚煌必须先考察一下,东雍的渔业。

    但是说来惭愧,朱厚煌虽然已经立足东雍,也算是临海,但是对海上渔业一点都不了解。

    朱厚煌想了解渔业的时候,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忽然朱厚煌想到了水师学院,水师学院之中的学员。这些学员都来自各地,这里面可能会有出身渔民的学员,从这上面了解到渔民的生涯。

    朱厚煌说做就做,不过片刻就来到了水师学院之中,看见水师学院,朱厚煌不由有一些睹物思人,想起了当初掌管水师学院的郑路。

    朱厚煌知道他的大业总是要要死人的,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死的第一个高阶将官,就是刚刚投诚不久的郑路。

    世事无常,让朱厚煌不尽唏嘘。

    “郑路将军身下有几个孩子?”朱厚煌问道。

    “郑路将军身后唯有一子,就在水师学院之中。”说话的人是魏大临。

    郑路一去,水师学院不能没有人负责。魏大临在少府之中,被许松压制,朱厚煌就将魏大临掉过来,接任郑路的院长一职。

    朱厚煌说道:“让他过来。”

    不一会儿,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走了过来,他虽然长得毕竟稚嫩,但是身子壮实之极,看上去要比他父亲郑路要高一点,一见朱厚煌就跪倒在地,说道:“臣郑深,拜见殿下。”

    “起来吧。”朱厚煌说道:“尔父为国而死,孤心甚痛,尔当以这样的父亲自豪。”

    郑深低头说道:“是。”

    朱厚煌对魏大临说道:“孤将郑深调走了。”他又转过头来对郑深说道:“你就当孤的亲卫吧。”

    魏大临知道郑深走上的康庄大道,只有不走错了,将来定然是东雍重臣。

    朱厚煌亲卫已经有俞大猷,汪直等人珠玉在前,谁不知道是一条通天路,但是想走通这一条通天路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郑深再次行礼道:“谢殿下。”

    朱厚煌说道:“起来吧。”有两个侍卫将郑深拉起来,让郑深跟着朱厚煌的后面。

    朱厚煌问魏大临说道:“学院之中,有出身渔民的孩子吗?”

    “这……”这一句话将魏大临问住了。魏大临在郑路死好才接管这里,时间并不长,再者他也没有做过一书院的院长,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对学生还没有熟悉到,他们的出身如何,如果是几个出身许,魏,郑家的孩子,他倒有关注,但是谁是出身渔民家,这个还真不知道。

    “殿下,臣出身渔民。”一个声音从朱厚煌身后传过来,朱厚煌向后一看,说道:“是你,你家是渔民?”

    朱厚煌大吃一惊,居然是郑路之子郑深。

    郑深说道:“臣家出身苦寒,臣少得时候常常跟随父叔去打渔,后来入不敷出,渔科也多,实在没有办法,才做起作奸犯科的买卖的。”

    朱厚煌说道:“那么渔民出海打渔的收成如何?”

    郑深有些犹豫的说道:“殿下,渔民不出海打渔,或者说很少出海打渔?”

    “什么?”这完全出乎朱厚煌的预料之外,渔民出海打渔,怎么活啊?问道:“那不出海打渔何以为生啊?”

    郑深说道:“臣听祖上说,因为太祖爷爷的禁海令,所以沿海渔民不能深入大海,只能在近海打转,而海边就那么多鱼,早就打捞光了。在我爷爷那个时候,就在海中拉网养渔。”

    “拉网养渔?”朱厚煌有些不相信早就的耳朵,他完全想不到,原来在明朝,海上就开始这样做业了。

    “那鱼苗从哪里来?”朱厚煌问道。

    “每当二三月的时候,海中就有大量的鱼在河口产卵。会有大量的小鱼冒出来,那个时候,家里人就会将小鱼放进拉网之中,等养上一季,然后卖掉。”郑深对这些事情,有着深入骨髓的记忆,此刻说起来,条条是道。但是这些都不是朱厚煌想要的。

    朱厚煌想要的是什么?他才没有考虑禁海令的问题,他需要能大量捕捞鱼类渔民。

    不过郑深的消息对朱厚煌来说,也算是好消息,无他,封禁多少年大海之中,一定有丰富的鱼类,不用担心竭泽而渔了。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好像找不到熟练的渔民了。

    “真的没有人远洋捕鱼吗?”朱厚煌问道。

    郑深说道:“同样是犯禁,还不犯个狠的。我郑家百余口,就是因为交不起渔科,不得已逃亡,犯了禁之后,也没有想过捕鱼之事,因为走海之利何止是捕鱼的百倍,或许有渔民偷偷的捕鱼,但是数量并不多。”

    朱厚煌一时间有难色,去哪里找捕鱼的熟手请教啊?

    郑深说道:“殿下,可是想在远洋捕鱼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