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莓的亲戚-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锿乱约坝驯ㄍ腥コ砸桓鲋摹奥槔碧獭迸诺病Q刈判〗终獗咭涣锛甘溃宋颐钦庖蛔溃渌郎系哪腥司尤患负跏乔逡簧墓怆仉亍P〗帜且槐咄B顺担影碌稀⒀鸥蟮较睦峦兀荡尾坏取3宰懦宰牛父瞿型隆⒛型朽止镜溃骸拔颐且泊蚬怆仉匕桑蝗惶蜓哿恕!焙伲钦娴幕咕屯蚜恕K凳祷埃绞奔肝蝗市忠鹿诔四9费模梢煌眩庑└龃硬欢土栋哑【频彼鹊囊姑ㄗ拥纳聿哪哪芗税。磕歉龇旨醯模�
  夏天的光胴胴已经成为成都的一大公害了。以前也有某些部门搞过街头赠文化衫的活动,我记得报纸上说,那些文化衫还印有劝导语,类似于“不打赤膊,美化市容”这一类的话。光胴胴们接过文化衫,团在手上扭头就走。也是,谁会把这些字背在背上?岂不是不打自招吗?这次红星路步行街的狙击光胴胴行动来了点新意,美女们微笑、敬礼、递上文化衫。报上说,美女柔声劝导,光胴胴们红着脸笑,迅速穿衣,低头离去。
  报上没有说这次的文化衫上有没有字,而我一直没有去过红星路步行街,没做过实地考察。但我想,那上面肯定是有字的,因为“女子礼仪劝导队”的赞助商是一家卖月饼的厂家,他们会借机做做广告。也许光胴胴们还可以在美女手上挑选一下,“我不要莲蓉,我要青梅”,“给我芝麻的嘛”……
  这些天,成都的秋天真的是来了,凉风习习,街上没有光胴胴了。劝导队的女孩子们可能已经还了制服领了薪水回学校上课了(这些女孩都是暑期打工的大学生),月饼也开始进入最后的销售阶段了。那天我在一家超市,看到好些看上去不错的月饼在打五折,本打算买一点回家,突然就想起了文化衫的事情,突然也就不想买了。哦,这事不怪别人,是我有毛病。
  2003…9…3

//

………
升华
………


  出差前成都的美女节已经开始了。还接到一个报社的电话,问可不可以去给美女们打分?可以啊,当然可以,何况还有钞票可以拿,但是,我第二天就要出差啊。正好一朋友在我家聊天,他把电话拿过去,眉飞色舞地谈妥了生意,转过脸对我说,这本来就是给男人养眼的事情,你掺合什么?你就是不出差也不应该去。
  谬论!我就是应该去,为那些可能被男人们误解的美女们在拨乱反正这个问题上尽绵薄之力。
  在美女这个问题上,男人和女人各自的观感,除了对一些无懈可击的比如长成张柏芝那种模样的可以达成共识之外,其他的就很难说了,很多时候彼此都有嫌对方指鹿为马的感慨。我一个朋友每次听我说起他没见过的女人,第一句总是问,漂不漂亮?我说,漂亮。这位老兄和我的审美观正好是反着的,因为他总是在见了真人之后对我抱怨,哪儿漂亮嘛?!几个回合之后,我要是说哪个女人不漂亮他眼睛就放光,嚷嚷着要见见。
  出差一个星期后回成都,打开报纸一瞄:啊,美女们全裸登场?我的天!几天没回成都,改革开放的步子就迈这么大啦?再看看标题,没错,是写的“全裸”,还有照片,拍的是背影,可真的是连小裤衩都没穿。吃惊中仔细看——哦,美女们在重庆全裸,是“西部人体模特赛”重庆赛区的决赛。也是,成都美女节搞得这么热闹,重庆哪能屈后啊?这两个城市从来就是较着劲儿的。这消息写得很逗,先是说组委会请来心理医生劝脱,很成功;然后说主持人宣布:“最令人激动的时刻即将来临”,舞台上浓雾大作,灯光亮起,10名全裸美女出现在大家面前,每个造型约50秒……可以想见现场情形,台下一定鼻血流成了河。但这条消息的最后一句令人不爽:“男模没有全裸出场。”凭什么歧视男模?
  相比之下,成都还是要斯文一些,见报的美女们最多露个背、肩膀、大腿、肚脐什么的。美女节专版广告齐腰,可见财源滚滚;稿子也好看——空姐专场,“100名准空姐乖乖受调教”;主持人专场,“今晚注意!‘成都丽人’到你家”;楼盘专场,“走成都美女海外售楼去”……最精彩的是头条,主标“苏杭高呼:我们的美女团来了”,副标是“两地美女团昨日出世并开始训练,以期最佳状态挑战川妹子”。哦,苏杭美女要来成都打擂台的事情我出差前就知道了,还没来啊?但苏杭方面组织者先放话出来了,说他们的那些女孩个个水灵灵的,“相信她们能完美地展现江南天堂的风采,与成都美女争奇斗妍……”
  什么叫活色生香?看看这阵子的成都。我那位去当评委的朋友都升华成指路明灯了,我在报上看到他的点评,放在一条“成都美眉渴望起飞”的消息下面,老兄说:“某某外型条件优秀,气质脱俗,虽然有些内向,但多加磨练,适合向模特、影视等多方面发展……”平时他的小说都那么愁苦,看得人揪心。哈哈,这回让我开心了。
  2003…9…22

//

………
点菜师
………


  一位朋友过年的时候从深圳来成都,几个人约着吃饭,大家问我到哪里去吃,我想了半天,选了“巴国布衣”。选这个地儿有三个原因:一是此乃名店,菜的品质有保证;二是他们帮着停车。我最怵吃饭停车,门口密密匝匝,车位又窄,而我车技本身也成问题。三倒是我想的,他们一定有“点菜师”吧?!
  谁都知道,吃饭最怕点菜。经常是人人摇头摆手,菜单转了一圈也落实不到具体人头上。点菜的人多少要为这顿饭吃得是否美满担点干系,这是其一;其二,真不知道吃什么好,那个抓耳挠腮啊,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动这个脑筋?如果干脆上饭馆多少钱一桌的配菜,倒是方便,但的确显得太潦草了。花钱买个潦草?谁干啊?
  针对这一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成都一些著名餐馆推出了“点菜师”。我是从报纸上看到的:一般是一美女,笑容很具亲和力,精通美食;她根据客人的要求,比如金额、人数、味型搭配、酒水档次等等,为客人点菜,包客人满意。这项服务一经推出立刻获得一致好评。我先生因为开过美食专栏,参加饭局时,大家想都不想就把菜单搁在他面前;因受苦太多太久,我先生评价“点菜师”为成都餐饮业2003年最具人性关怀的改革举措。
  我开头还纳闷:这点菜师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呢?食客还是饭馆?一上来给你推荐个鲍鱼,你是要还是不要?有自称享受过点菜师服务的一位朋友说,你才笨呢,有金额在前面管着的呀,你先说好,这一桌,6个人,连酒水,不超过300元,要有蟹、虾、鱼、贝类,还要有时令蔬菜,饭后要上果盘。我问,这是哪家店啊?这个吃法,别说赚钱了,恐怕得倒贴吧,你给写个店名。朋友笑,哦,是我杜撰的。
  想来应该是这样的,司职点菜的美女按你的要求报了一串菜名之后,然后对准买单的人说,这样下来比你们的预算多了200元,但一定让你们吃得满意,是不是,帅哥?帅哥往四下里一看,美女笑颜如花,大家目光炯炯,于是手一挥,豪爽地说,多点就多点吧,只要吃好就行。
  我们在“巴国布衣”坐下后,服务生捧着菜单过来,“请问哪位点菜?”“让你们的点菜师来。”大家一起说。“对不起,我们没有点菜师。”“咦?”
  我的如意算盘落空。我点的地方,当然这苦差事还得落到我头上。我拿过菜单,前前后后乱翻了三遍,抬头对握着笔等候已久的服务生说:“回锅肉……”众人哄笑。
           2004…1…27

//

………
春天的事
………


  在圈子内的BBS上,有人贴一帖子,主题名曰:“成都好黄色哦!”点开一看,哇,是春天里成都郊县的航拍图片,无边无际的油菜花蔓延至天际线,的确好黄色啊。按理说成了规模的黄色多少会给人压迫感,但从来没觉得油菜花的蔚为大观有什么令人不舒服的感觉。那种黄,止于燃烧之前,成于浸润之后,可能多少掺入了一定比例的绿色吧,相当养眼养心。
  这张图片,怎么没用在报纸上的“东方伊甸园”系列报道里面呢?
  “东方伊甸园”是最近成都的大事,也是近来成都一系列“打造名片”工程的又一个重头戏。说来好玩,就跟肥皂剧的开场一样。话说前段时间的某一天的2时30分左右,川航从上海飞往成都的航班刚一降落,一位空姐就急切地拨通某报热线求助说,她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个老外,说要来四川验证一个美丽的地方——“东方伊甸园”……记者迅即赶往机场,找到了这位神奇的寻访者……后面的故事概括起来是这样的:老外是一美国制片人,因受近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两篇描绘四川山水风物的感召,前来成都寻找“东方伊甸园”。于是,成都媒体总动员,配合这个老美的心血来潮,一起夸赞成都的种种好处,好当得起“东方伊甸园”这一称号。
  很多人都笑了,共同的感觉是有点滑稽。当然,成都有关部门的初衷的确值得嘉许——欲为扩大成都的知名度、提升成都的投资环境加分,但是,这一次的确有点过了。刊登这一消息的当天,我在报摊边听到旁边有几个人都在说:“嘿,哪儿找的这个美国托儿啊?”
  可能将近有大半年了,成都报纸一直很热闹,从张艺谋来给成都拍形象片开始就没消停过,一直在找概念找说法找“点”找“眼”重新塑造成都的形象,用力之深之猛,前所未有。
  这些努力,市民们都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虽说闹腾了点,但道理大家都懂,把成都弄得更出名了进而更有钱了,大家的平常日子就更舒坦了。
  但,像“东方伊甸园”这样的“故事”,实在是有点过犹不及了。我不能妄加评论这则新闻以及连动产生的系列报道,但它的戏剧化程度以及给人的明显的设计感觉,实在让我觉得味道怪怪的。我不能说它是“秀”,但感觉上很像“秀”。个人秀一秀,大家已经习惯了,反正“秀”责自负;但一个城市集体来“秀”,这种阵式就显得很是浮躁虚妄。这也有违成都这个城市的内在气质——她一向是从容的、沉着的、内敛的、舒展的。
  成都近来好像有一种莫名的焦灼,很想在短期内名重天下;若是现在还没能一夜走红,那就自己先把自己的感觉弄红了再说。前两天在街上看到大幅广告“中国国际桃花节”。至于吗?不就是每年春天成都东郊龙泉驿的桃花开了吗?当然可以叫“桃花节”,很俏丽很动听很让人想入非非的说法。搞这个节,请一些歌星来走走穴也很正常,有兴趣的去买票听听,没兴趣的就径直坐到桃花树下喝茶晒太阳打瞌睡。这种本城传统的踏青游乐方式,跟“中国”这个概念扯在一起都很牵强,怎么还扯到“国际”这个词上去了?
  凡事多少都有点交叉感染吧。成都周边还有一个踏青的好去处,在新津县的梨花沟。去年我去过,很舒服,我们几个朋友在梨花树下吃农家土鸡,香得不得了;雪白的梨花瓣就飘到碗边。今年,我原来单位的一帮同事去了梨花沟,回来沮丧地对我说,漫山遍野彩旗飘飘,把梨花都给挡住了。我想,也是啊,成都那么闹腾,那么攻势凌厉,那么“国际大都会”兼“东方伊甸园”地喊声震天,新津梨花沟的农民兄弟们置办些彩旗来呼应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啊。
  最近跟着闹心的是一年一度的全国糖酒会又要开始了。这糖酒会倒不是最近才开始的,可能有10年了吧,等于是成都春天一个自然灾害,其典型症候就是堵车堵得人没脾气。现在,大街小巷都在搭广告牌、扎大气球、裹标语布。我单位出来的那条街已经被一家著名酒厂买断了,满街都是吆喝的字眼,唠叨得让人直想求饶,好了,好了,我们知道了,知道了。这酒厂广告的用色倒也是黄色,明黄,眩得头晕,让人很有压迫感。
  我原来一直认为,一个城市的气质和性格基本上是不能改变的,它是由岁月和历史繁衍滋生的,它与生俱来有一块文化的胎记。我还一直认为,对于成都来说,个性中的安静、凉爽、滋润、唯美、不易冲动、微微颓废,这一切,是不易改变的。但是,经过这大半年高强度的信息轰炸,我现在开始有点犯嘀咕了。
  2004…3…16

//

………
喝一口啤酒的机会
………


  很多年前,我原来供职的报社的一位体育记者从雅典采访回来,对我们说,雅典简直就是成都嘛,一到晚上,遍街都是冷啖杯。
  希腊在欧洲以休闲著名。其实整个南亚都有这个风气,你看,这两天英国首相布莱尔夫妇到意大利度假,尽地主之谊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扮相就相当俏丽休闲,谋杀了记者的很多菲林。贝氏是个好玩的家伙,屡屡语出惊人不说,还出情歌专辑、做整容手术;这回欢迎布莱尔,他身穿一套白色运动休闲装,像模特一样故意敞着怀,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头扎一块白底棕色小圆环图案的丝巾,媚死个人。据说,他扎这块丝巾主要目的不是秀一把,而是遮挡他刚刚做完的植发手术的疤痕。不容易啊,已经是67岁的人,还这么臭美,心态真是年轻。
  贝氏的政敌骂道:“他戴头巾的样子真是又愚昧又可笑,简直像70岁的老婆婆穿迷你裙。”这口气很像当年艾森豪威尔讽刺麦克阿瑟:“一个五星上将,整天打扮得像个19岁的少尉。”不管怎么说,大家爱看啊,也跟着学啊,就这两天,欧洲很多地方包括希腊,突然出现了很多扎头巾的男子,很多头巾专卖店生意火爆,销售量大增。
  这次奥运会上,希腊一家啤酒厂的广告是:“奥运会,喝一口啤酒的机会。”呵呵,真是欧洲冷啖杯的盛地啊。不知道他们是否需要下酒菜,就是有,估计也没有煮毛豆和兔脑壳,这有点遗憾。
  希腊一方面“快乐奥运”的理念相当感染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开幕式众人称赞不说,赛场内外的组织管理也是井井有条,让人信服。看报上的报道,有两个例子很是打动我。一是伊拉克代表团抵达希腊的当天,接待的希腊官员对这些从苦巴巴惨兮兮的国家过来的运动员们说了一句话:“比赛结果只有两种,但快乐有很多种。希望你们在雅典收获快乐。”再一个例子是美国47岁的网球女将,那个老当益壮永不言败的纳夫拉蒂诺娃,到希腊三天后,看到希腊人一杯咖啡喝3个小时的生活节奏,都呆掉了,然后无比羡慕地说,希望希腊能把他们的生活方式出口,她还说:“参与奥运会,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据说希腊人的幸福观有一顺口溜:“世人健康为第一,可人容貌为第二,第三生财且有道,第四友人见你总年少。”第四条想来是他们的邻居、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特别推崇的。
  2004…8…19
  2005…11…14

//

………
醋之糖醋排骨
………


  成都人吃火锅,一般都用一种蘸碟,其成分主要是香油混合着精炼油里浸着蒜茸,味精和盐放在桌上由食客自己根据口味轻重添加。这种油碟一般就叫香油碟,很有道理的,滚烫的食物从火锅里捞出来放进香油碟里,又降了温又加了香。桌上一般还有两个瓶子由食客自选,一是蚝油,一是醋。一上桌就加蚝油的人不多,一上桌就加醋的人更少,而我就是后者。好几次有人问,你咋个一来就加醋呢?一般来说火锅是越吃越辣,他们觉得醋就是减辣用的;其实,在我的感觉里,醋是提香和丰富口感的佳品,吃火锅的油碟里不加醋,那美味就会大打折扣的。我很爱吃醋的,面、凉拌菜,甚至汤,我都喜欢加点醋进去,微微一酸,滋味就长了。
  准确地说,我的持久性喜爱是酸甜口。一说酸甜口,我马上想到糖醋排骨,这是我百吃不厌的菜。一说到菜,特别是家常菜,我自然就想到要去抄一段石光华。他说糖醋排骨这么做,“仔排斩成5公分长短,入沸水出水去沫,再入蒸盆,加盐、花椒、料酒、姜片、葱节、鲜汤,入笼蒸至离骨。另起锅烧油至六成,排骨炸到金黄。然后,再另用油少许,微火炒红糖色,加鲜汤,下排骨,微火收汁,待汤汁将干时,上好的镇江香醋淋入锅中,等到汁尽亮油,再淋上少许香油,装盘晾冷,撒上熟芝麻拌匀,一份色泽红亮、干香滋润、甜酸味醇的下酒好菜,就等着你享用了。”我觉得我好像从来没吃过按这个菜谱严格操作出来的糖醋排骨。全国各地都有糖醋排骨这道菜,但在我视线里,佐料讲究成这样,好像也就只有川菜了。我家的糖醋排骨一般都是保姆做的,过程比较粗陋,做出来的色和形都不那么精致,不过还是挺好吃的。
  我觉得,好女人就应该是糖醋排骨吧,有骨有肉,又酸又甜,另有咸、麻、腥香等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