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毛泽东生活记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毛泽东点点头,再看看爷爷和妈妈,和弟弟一起笑了。
  夜很深很深了。这一夜,毛泽东和祖父睡在一起,祖父同他说了许多话;临入睡时,祖父再三嘱咐他:“日后有机会,一定要到衡山的大庙去看一看。”
  毛泽东问:“为什么?”
  祖父没有多说,只是说:“去看了你就晓得了……”
  从此以后,毛泽东在父亲的看管和邹春培的教授下,埋头在儒家的故纸堆里浏览、在孔孟学说的知识海洋里遨游,继承了许多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传统观念,懂得了许多具有5000年文化传统的中国伦理道德和知识学说……每日从私塾回到家里又总是废寝忘食地温习功课。毛顺生为了儿子的学业,也不再舍不得多耗费一些桐油了,而是嘱咐儿子:“夜里多看看书会记得牢,比睡觉要强得多哩!”
  而爷爷又总会给两个孙子讲些诸如《大八义》、《小八义》或者《彭公传》之类的故事,那些“杀富济贫”和“除暴安良”的“英雄豪杰”的侠肝义胆,常常令俩人听得如痴如醉……
  就在这一年,毛恩普终因体弱多病去世,葬在了毛家对面的一座小山上。那里是一处早年被“风水先生”看过的土山丘,据说是一块“风水宝地”,坐北朝南、风光八面,漫山长满了松树、大樟树、枫树和蒿草……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辗转求学苦用功  家庭暴力勇抗争(1)
辗转求学苦用功家庭暴力勇抗争
  当毛泽东还在韶山冲的南岸私塾读书时,中国大地上已经发生了许多带有改变社会根本性质的重大变化。早在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亡命西安的慈禧太后为了取悦于侵入中国的西方列强和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借以保住她的统治地位,惊魂甫定便昭告天下,说是要推行“新政”,摇身一变将自己打扮成为了推行“新政”的旗手。
  所谓“新政”,主要是在政治上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交部,“班列六部之前”;军事上设练兵处,裁汰传统的绿营兵,编练新军和警察;经济上成立商部(后改称农工商部),制定章程,提倡和鼓励资本家兴办商业;文化上废科举,办学校,提倡出国留学。
  “新政”的推行,一方面在新军中激发了许多爱国的热血青年,社会上的民族资本得到了有利的发展,新学堂的学生里更是涌现出了大量思想敏锐、忧国忧民的革命先锋;另一方面,由于清政府的对外屈服、割地赔款,早已是国库大亏、债台高筑,腐败已极的官僚们借“新政”竭泽而渔,横征暴敛,广收田粮赋税,更加深了统治阶层与被压迫民众之间的阶级矛盾,各省农民自发的抗捐抗税斗争如燎原烈火,剧烈地震撼着大清王朝的统治基础。这是推行“新政”者们所始料不及的。
  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洪流中,中国的民族资本得到了明显发展,从而壮大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队伍,进而激发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政治觉悟。在这种形势下,民主革命的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全国各地的革命团体纷纷涌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浪潮猛烈地冲击着封建腐朽的大清王朝。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2月,由国民教育会从日本东京派遣回国的留学生黄兴(1874—1916)、刘揆一、陈天华等人在湖南长沙发动、成立“兴华会”,推举黄兴为会长,响亮地提出了“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口号。
  同年7月,武昌成立了“科学补习所”,其成员多为出身寒微的下层知识分子,口号是“革命排满”;10月间,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在上海成立“光复会”,其宗旨同样是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建立民众的共和国。
  这些团体的成立和所进行的大量革命活动,以及他们所广泛宣传的革命思想,如阵阵强劲的风潮迅速传遍了中华大地;尤其在长江流域各省,众多的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然而,绝大多数的偏僻乡村依然处在封建的闭塞之中。
  是年秋天,毛泽东离开了韶山冲的南岸私塾,转学到关公桥私塾就读,塾师是毛咏生;这时,毛泽民也到南岸私塾去读书了。
  第二年春天,毛泽东又从关公桥私塾转学到了桥头湾的私塾读书,塾师是周少希。
  就在这一年,毛家又添一男——毛泽覃,字润菊,是为毛泽东的三弟,也是毛家的老幺。
  毛泽覃的出生,使毛家的生活负担加重。为此,毛泽民被迫辍学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帮助父亲耕种那15亩田地。
  毛顺生知道二儿子一心想继续读书,但他只能用大道理来说服儿子:“你要晓得,你大哥已经读了许多书,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委屈你了;再说,家里的活计也需要有人打理,你大哥不在家,你就是老大,你不下田谁下田?”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8月20日,以孙中山为领袖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们,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同盟会”;以“同盟会”为核心,把原来许多带有地方性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革命纲领。
  “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命纲领的提出,是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加速推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秋季,尚未走出湘潭县的毛泽东再次转学,到了井湾里的私塾就读,塾师是毛宇居。这时,毛泽东开始读《春秋》、《左传》,并初步接触了自命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革命先驱者邹容的小册子《革命军》,以及陈天华写的《警世钟》和《猛回头》,促使毛泽东的思想开始向反封建、反压迫、反侵略的方向激进。在此之前,母亲所教诲的“多帮助穷人”,已形成了毛泽东的思想基础。这时他认定了今生今世要为天下的穷人多办事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逢恶就莫怕,逢善就莫欺”。

四、辗转求学苦用功  家庭暴力勇抗争(2)
在这期间,毛泽东特别喜欢读的小说是《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精忠传》和《隋唐演义》等,他对这几部书中所描写的诸多人物形象充满了由衷的钦佩和赞叹。诸如《水浒》中的晁盖、武松、鲁智深,《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赵云,《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哪吒,《精忠传》里的岳飞、岳家军,《隋唐演义》里的秦琼、李世民等。他不喜欢《水浒》中的林冲,说他“逆来顺受”;也不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说他“过于骄横”和“感情用事”;更不喜欢《精忠传》里的宋高宗,说他“只为自己的皇位而忘却了自己的父亲和亲哥哥”;尤其不喜欢《隋唐演义》里的李密,说他“胸无大志”,为人“不忠、不孝、不诚、不信”,惯于“投机取巧”和“出卖朋友”……
  私塾放假期间,毛泽东就到田间去帮助父亲劳动。即便是这时候,他手上也要拿了几本“闲书”看,同时喜欢上了唐诗宋词,尤其爱读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的词,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吟上几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自从毛泽东读书识字后,毛顺生便让他帮助记账,还让他学珠算。毛泽东便开始在晚上记账,如果没有账可记,毛顺生也要指使儿子去干一些别的杂活。
  毛顺生是个脾气暴躁的人,经常为一些小事打儿子,还经常让儿子们吃最次的饭菜。文素勤是位贤惠、仁慈的女人,待人慷慨、厚道,随时都愿意帮助和接济别人。她十分同情穷人,常常送米给那些前来讨饭的人。如果丈夫在家,她就不能这样做了。因为她知道,丈夫是不赞成施舍的。
  为了这事,毛家曾发生过多次争吵。这时的毛泽东已经13岁了,在与父亲的“抗争”中,他发现了一个和父亲辩论的有效方法,那就是引经据典地反驳父亲。如果父亲责怪儿子“不孝”,他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反驳父亲;如果父亲指责儿子“懒惰”,他就反驳说“年纪大的人应该比年纪小的人多干活”;如果有外乡人来找他,而父亲又不让他出去,他就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话来说服父亲……
  毛顺生自认为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得由他说了算,根本用不着同哪个“商量”;而毛泽东却主张“凡是大事都要商量”,当父亲的也不能事事“独断专行”。有一次,毛顺生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来吃酒,毛泽东竟当着众多客人的面同父亲争论起来。毛顺生当众骂儿子“懒而无用”,毛泽东一气之下,同父亲大吵起来,继而愤然离家出走。文素勤哭着喊着追上了儿子,劝儿子回去,毛顺生随后也追上来,边骂边呵斥儿子回家。
  毛泽东本不想惹母亲伤心,但一见父亲那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便跑到一个池塘边,威胁说如果父亲再向前走一步,他就要跳进水里去。当父亲的坚持要儿子道歉并磕头认错,做儿子的同意在父亲保证不打自己的前提下,可以跪下一条腿磕头……
  通过这件事,毛泽东意识到当他用公开反抗的办法来保卫自己的“权利”时,父亲就会“妥协”下来;可是如果自己保持温顺的态度,父亲就会更加严厉地打骂他。
  家庭矛盾继续存在着,争吵之事时有发生。文素勤总是从中调解,尽其所能做丈夫和儿子之间的“协调人”。每当毛泽东和父亲发生矛盾时,毛泽民就会躲在一旁“观察”;毛泽民的脾气不像他哥哥那样倔犟,但外柔内刚,从小就向哥哥学习,有时候还能收到比哥哥的做法更好的效果。一次,毛泽民下午出去回家晚了,毛顺生火冒三丈地对妻子说:“回来罚他跪香!”
  “跪香”是毛顺生用来体罚儿子的一种方法,就是让儿子双腿跪在地上,要等燃尽了一炷香或几炷香以后,才准被罚的儿子起身。
  毛泽民从小就跟着他父亲干活,三兄弟中数他干活最多,人也极其忠厚老实。不管家里田里,毛泽民干的活总比别人又多又快又好,柴比别人家的孩子砍得多,榨桐油时总是他一个人推石磨,是个出力不叫苦的好伢子……
  晚上,毛顺生回到家里,见到二儿子,一股火气涌上头顶,先是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通,然后罚他跪香。
  毛泽民二话不说,当即跪了下去。毛顺生见儿子还很老实,火气消了许多,转身去干别的事情了。时间不长,毛顺生回屋再看儿子时,见他只跪了一条腿,顿时又来了火气:“你搞什么把戏?是不是又学你大哥?”
  毛泽民却不慌不忙地说:“我有父母双亲,一条腿是父亲给的,一条腿是母亲给的;今晚,母亲没让我跪香……”
  毛顺生一听,竟被儿子说得哭笑不得,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儿子,便不再吭声,这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
  事后,当毛泽东知道了这件事,称赞弟弟做得很好,说弟弟是“绵里藏针,老实中有倔犟,聪明中透着灵气”……
  一天,井湾里私塾塾师毛宇居要外出办事,临行前嘱咐学生们规规矩矩地坐在屋里读书,谁也不准出去乱跑。
  毛宇居前脚离开,毛泽东后脚便背着书包爬上了屋后的小山;他觉得与其闷在屋里读死书,还不如到外面来读,会记得更快、更牢……
  在树荫下,毛泽东的心情舒畅极了。他一边读书,一边采摘山上的毛栗子。书的内容记熟了,毛栗子也摘了满满的一书包。
  回到私塾,毛泽东分给每个同学几颗毛栗子,大家都很高兴。这时,毛宇居回来了,毛泽东上前去孝敬了老师一份毛栗子。不想,毛宇居非但不领情,还责怪他不守规矩,训斥道:“谁叫你到处乱跑?”
  毛泽东争辩说:“闷在屋里昏头涨脑,死记硬背也是空的……”
  “放肆!”毛宇居被气得涨红了脸,有心想罚毛泽东背书,可又知道这样做根本难不住他,便让学生们一起来到庭院中,指着天井对毛泽东说:“我要你赞井!”
  毛泽东在庭院中转了转,再看一看天井,随后说道: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毛宇居一听大惊,同学们都拍起手来叫好。尴尬之中,毛宇居暗自佩服他的这位弟子才思敏捷、处事不惊,将来或可成大器……
  是年,长江流域遭受水灾,湖南省的灾情十分严重。“同盟会”联络湘赣交界的“哥老会”以及当地的革命知识分子,于12月宣布了萍(乡)浏(阳)醴(陵)武装起义。因其仓促举事,缺乏严密计划,号令不一,加之会党本身的诸多弱点,号称3万之众的起义军虽然奋战近月,终以寡不敌众而告失败。
  消息传到湘潭,人心浮动。
  至此,城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风潮,已经开始波及并影响到了偏远的乡镇和山村。
  当年冬天,毛顺生因家中的农活太多,又不想多花钱雇帮工,便让大儿子也辍了学。于是,毛泽东便和二弟一起在家帮父亲务农了。
   。 想看书来

五、旧婚姻如桎如梏  寄豪情博览群书(1)
旧婚姻如桎如梏寄豪情博览群书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的毛泽东已经14岁(虚岁15岁)了,这在乡里已经是“成年人”了。
  辍学后的毛泽东白天要在田里干一个整劳力的活,晚上还要帮父亲记账。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抓紧时间学习,贪婪地阅读了那些能够找到的除了经书以外的各类书籍,包括天文、地理、医学、数学、周易、奇门遁甲、相书、明清小说、诗词格律、各类杂记、传记、地方志、神话故事等等。
  毛泽东渐渐地发现,他所读的书中描写的人物大都是一些“勇士”、“豪杰”、“官员”或者“文人学士”,再就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极少有贫苦农民被描写成主角。这些,引起了他不断地分析和思考。
  知识面越来越广了,毛泽东由自己不信神、不信佛到劝说母亲最好也不要再信神、信佛了。文素勤对于大儿子的这种思想变化感到忧心忡忡,并时常责备大儿子对于敬神拜佛的仪式漠不关心。
  毛顺生为毛泽东定下了一门婚事。女方家住湘潭县杨林乡赤卫村楼前门,有田产,不乏读书之人,在当地也算得上是颇有声望的大户人家。女方姓罗,比毛泽东大3岁,在家中排行第二,是长女且长到18岁时已经出落得非常美丽聪明而又丰满柔顺,且为人贤淑、通情达理。
  毛罗两家本是世交,毛顺生便主动向罗家提出了儿女结亲的要求。罗家见毛泽东长得已是一表人才,且又知书达理,毛家与罗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便答应与毛家结为秦晋之好。
  毛顺生为人精明,勤俭持家。毛家急需要解决劳动力的问题,所以希望毛泽东早日成婚,家中也好多一个帮手。
  虽然毛泽东反对这门婚事,但拗不过父亲的专横,也不愿惹母亲伤心,只得违心地遵从了父母的意愿。毛罗两家选择了良辰吉日,为毛泽东和罗小姐按照乡俗族规举行了热闹的婚礼。
  但是罗小姐万万没有想到,自从她嫁到毛家以后,却根本得不到丈夫的爱。虽然她十分贤惠,对公婆极尽孝道,除了帮助婆母料理家务,还要尽心竭力照顾丈夫的一切,对丈夫体贴备至。但是,封建的包办婚姻使她和丈夫之间无法沟通感情。毛泽东始终不满这桩婚姻,他从不与妻子同房。而罗小姐心中有苦说不出,她对丈夫的一片痴情也只能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付诸东流……
  转眼到了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经过舅舅的再三说情,二弟毛泽民又去南岸读书了,毛泽东便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是年,毛泽东因母亲生病许了愿,便遵从母命独自跋涉了100多里路,专程到南岳衡山的大庙去朝佛进香。
  一路上,毛泽东风餐露宿,全凭着年轻人的一股朝气和健壮的体魄。为了节省几个铜板,他几乎没有买过一顿饭吃,只吃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几口山涧的泉水。这是他第一次远离家门,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便踏上了风景秀丽、寺院众多的衡山。
  毛泽东先去了南岳的大庙中,极其虔诚地为母亲拜佛进香还愿。诸事完毕后,他信步游览了南岳真君祠大殿,又去了嘉应门、御碑亭和寝宫,对御碑上刻的字看得格外仔细、认真。接着,他登上了衡山的主峰祝融峰。这里山高林密,气势雄伟,登上山顶可以俯瞰盘亘数百里的大小72座山峰,漫山的苍松翠柏和一簇簇红了的枫叶,令极目远眺的毛泽东顿感心旷神怡、感慨万千,极大地激发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诚挚的爱和深深的情,同时也更加激发了他要走出大山、去到更广阔的天地间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他想:祖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