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中华-第7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8日,在德国、奥匈、中国三方照会英国政府,希望和平解决摩洛哥危机,而不是以封锁航道的方式来激化矛盾,毕竟,频繁的海上拦截已经影响到整个欧洲的海上贸易,同时,德、奥、中三国也开始私下秘密的外交合纵连横。

    很快,英国人首先与法国的敌人——德国达成了秘密协定,威廉二世显然很愿意看到英法交恶的任何变化,德国驻英国公使胡特向贝尔福首相表示,德国支持英国在尼罗河流域以及直布罗陀海峡的全部利益,这一点原本也毫无疑问,毕竟,德国的海上利益在大西洋,而非地中海。

    德国的贸易倒是需要英国把持的苏伊士运河,但德国丝毫不介意英国维系他们在地中海与法国的竞争,这对于正在崛起的德意志海上力量,只会是一个利好消息,而不会有什么坏处,更何况。这一次的摩洛哥危机,只会刺激法国人进一步加强对抗,而非妥协。

    稍晚时候,中国驻英国公使陈波也向英国政府表达了同样的意向。不过,中国在地中海、大西洋显然更没有太多直接的利益,欧洲的竞争越激烈,对于如今国内的产业越有利益——唯一的问题是,欧洲现在不能爆发任何影响欧亚贸易的战争!因为。中国正迎来新一波的海外产销热潮……

    2月初,瑞士菲尔斯财团突然宣布,向全球开放财团掌控的交流电输电技术专利、电子管技术专利授权,这意味着,原本建设高压输电线后需要支付的昂贵专利费降低了90%以上,达到了足以促成产业的基础条件,这让正在复苏的欧美经济如同注入兴?奋剂般,伦敦、纽约证券交易市场在短短数周内迎来了过去三年间也未曾出现过的投资热潮。

    到了月底,席卷欧美的经济危机终于露出了缓和的迹象,欧洲、美国之前大幅度萎缩的经济。因为电力产业广阔的投资前景,迅速恢复了经济的活力,而与之相关的铁路运输、钢铁产业也快速回暖。

    3月,从中国向欧洲、美国出口的输电设备增长了400%,而同期美国电力投资的股票更是上涨了一倍,在向欧洲输出电力设备和产品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的也打开了向欧洲、美国的汽车输出,来自中国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生产出口型东方牌小汽车,也一举打开了英国、德国、奥匈三国的市场,并且迅速登陆美国。

    等到了7月间。英法在扯皮了三个月后,终于达成了摩洛哥协定之时,欧洲电力产业也紧随美国迅速崛起,发电机组、大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产品迅速成为了提升国内经济的一剂兴奋剂。而上一次经济危机之时崩溃的铁路产业也随之快速复苏,一时间,各国煤铁复合体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契机。

    6月,唐绍仪在内阁会议上十分愉快的报告了国内重工业取得的惊人发展速度,国内电力工业发展远超预期,过去5年间。全国各地兴建国资、民资水电站430余座,建成和在建火电站600余家,发电量更是从建国初的5亿度,激增到如今的35亿度,基本完成了国内县级以上城市的供电网络,而新的电力设施建设则正在向村镇发展,面对一个五万万人口的庞大市场,电力产业吸引了惊人的资本投入。

    而四大国资重工为电力产业配套的机械收益更是发展惊人,海外销售在今年上半年达到了200%以上的增幅,而汽车、化工产业的崛起,直接催生了大批国内新兴民资工厂,一部分民资工厂甚至已经完成了初期的积累,开始进行规模上的合并,以达到能与国资四大重工竞争的能力。

    当然,主持内阁的周瑞东最关心的并非是某个产业的兴起,国家财税在他接任总理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取得了32%的巨额增幅,这才是让他心满意足的消息,而内阁在之后一周内讨论的新投资计划,依然集中在国内基础设施和国资重工的扩大再生产,汽车产业成为了真个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正在主持北方实验室的秦铠,自然在第一时间获得来自内阁的报告,不过,他的心思显然并不在这上面,周瑞东已经以靓丽的数据向国民展示了他出将入相的才能,而自己要面对的,则是在这里创造一个引领新世纪的技术中国新时代。

    对于欧美列强的能量,秦铠可不会有任何自满的想法,欧美经济由于缺乏足够庞大的市场以及各国间的关税壁垒,正在周期性的陷入无可避免的经济危机,而正在迅猛崛起的中国经济,却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发展历程,庞大的大中华市场以及自己与各国秘密达成的贸易协定,为平稳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足够坚实的基础……至少,从目前看起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的迅猛。

    之前环球资源财团通过瑞士的影子公司开放交流电和无线电专利,最终通过向各国的授权掠取了超过4000万英镑的巨额利润,这些资本正通过英法购入大批机床的方式源源不断向国内产业输血,欧美部分密集型产业的崩塌,却可以在国内欠发达地区获得足够的劳动力支持,但这显然不值得浪费国内工业的规模来进行低端的生产,购入,是最佳的渠道。

    最让秦铠感到兴奋,则是来自广州、上海两地证券市场的消息,随着国内新兴工业的崛起,中国巨大的产业规模已经开始吸引来自欧美的资本,包括德意志银行在内的多家欧美银行显然看到了中国金融的利润,开始主动开始引入海外资本。

    作为后来人,秦铠自然明白资本在经济中的巨大能量,从马尾到现在,20多年的经济积累,中国终于完成了从国家主导产业向市场主导产业的转变,而上海、广州两个规范的金融市场,成为了促进这一转变的重要助力。

    当然,如今全力投入北方实验室的秦铠,他除了向周瑞东再次提议了加大官员**的督查外,并未在过多参与国政,摆在他面前的大量技术难题,让他不得不全身心的主持实验室的工作。

    10月,重新完成设计的天梭II型飞机在北方武备试验场完成了定型试飞,虽然相比第一代的天梭I型改进有限,但秦铠对于重工系统在动力上杰出表现还是给予了极大的嘉许,动力作为一切后时代武备的心脏,显然拥有无比重要的地位。

    相比天梭I型飞机采用的初代V型水冷发动机,天梭II型飞机在整体构架上并没有太多突破,依旧采用传统的木质骨架、胶合板加篷布蒙皮,但是,由北方重工集结国内诸多动力工程师完成研发的CC…V8A型水冷8气缸活塞发动机,驱动双叶螺旋桨,为飞机提供了220马力的惊人动力。

    到了10月下旬,第三架试验型天梭II号飞机,在功勋飞行员马有利的驾驶下完成了一项惊人的挑战,全重850公斤的单发天梭II飞机跑出了时速190公里的好成绩,同时飞机进行了极限3300的升空测试并取得了最终的成功,至此,秦铠意识到,真正的航空时代已经来临。

    11月,秦铠召集了北方造船厂总工程师廖德昌,向他秘密布置了任务,而后,军政部开始秘密筹备国内第二支航空团,并且向北方重工所辖辽阳飞机制造厂拨款300万元建造40架天梭II型双翼飞机。

    就在秦铠紧锣密鼓筹备着国内第一代空中力量时,万里之外的伦敦,正在为愈演愈烈欧洲军备竞赛愁白头的英国首相贝尔福首相终于听到了一个让他兴奋不已的消息。

    第一海军大臣费舍尔勋爵向他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由他牵头海军部战舰设计委员会,提出一个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方案,采用统一型号的8…10门12英寸口径主炮,可以长时间内保持21节航速运行的蒸汽轮机组。当然,费舍尔自然不知道秦铠已经剽窃了无畏号这个十分有趣的名字,所以依旧在方案中命名为无畏号战列舰,他十分高傲的表示,这种舰不可能被击碎。(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1224章 经济崛起的前夜() 
PS:看《工业中华》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大英帝国海军大臣费尔舍勋爵非常乐意向世界发出了第一海军强国筹备许久的宣告声,当然,这消息目前仅仅停留在英国内阁的高层会议上,不过,来自远东的另外一个消息,还是让费舍尔沉思了许久,因为,据说中国已经出现了能够取代飞艇和热气球技术的新式飞行器,在北京、广州,英国情报人员都获得了类似的信息,但始终没有更具体的东西。

    很快,来自美国的飞行器消息也传入了英国,不过,很快费舍尔就失去了关于飞机的兴趣,因为,来自权威部门和海军的报告,将飞机的功能定位在侦查上,这显然与目前皇家海军已经完成编制的飞艇部队功能重合,而飞艇已经在过去数年间,被证实为稳定的飞行器。

    即便是在远东战争中出现过的大规模飞艇轰炸,最终实战效果虽然不错,但在陆海军都开始装备对空武器之后,速度较慢的飞艇只需要少量对空武器就能应付,英**械委员会甚至已经最终同意接受两款发射针对氢气飞艇的特殊子弹的对空武器,所以,很快英国人就把注意力转向了另外更重要、更麻烦的事情上了。

    远东南亚自由贸易港的存在,已经成为英国海外产品销售的重要利益点,当然,每一个英国高层都明白一点,但是,随着中国轻工产业的兴起,不到十几年的时间,英国商品在整个远东自由贸易港的销售量,却已经面临快速下降的趋势。

    印度生产的棉布、香料已经全线从贸易港溃败,来自中国本土和南华、南亚的棉纱、丝绸以及初级化工产品从价格和产量上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甚至开始向西与英国商品争夺中亚、非洲的市场,至于原本英国外贸中并不算强项的白糖、煤油、酒类、烟草等等,远东自由贸易港已经被大量中国公司彻底占领。

    问题之所以现在才真正爆发,很大程度上在于刚刚结束的经济危机。虽然远东贸易一直来都在萎缩,但之前英国都深陷布尔战争和与法国的非洲危机,而且,德国工业产品横扫欧洲、乃至英国市场,英国不得不先应付来自德国钢铁、煤炭上的危机。摒弃原有的自由贸易政策,制定高关税的保护措施。

    等刚刚抵挡住来自德国人的贸易压力,贝尔福内阁在印度总督布莱克伍德的强力提醒下,这才开始关注起远东的贸易问题,早先英国就与中国互相就关税保护达成了协定,但出于利益的交换,双方互相承诺各自提高10%的关税。

    正是这原本并不算太高的10%关税,让印度的产品失去了在远东庞大贸易自由港的最有一点点价格优势,布莱克伍德总督向国内告急,虽然印度人力资源丰富。但是,整个印度的工业产业完全集中在最低端的那一层面,外贸产品主要是英国殖民政府对当地掠夺的黄麻、缫丝等纺织产品,但是,加工好的麻袋、枪衣、绳索等产品,向南亚市场销售,利润甚至还不如直接卖黄麻原料。

    英国商人在逐渐数去亚洲市场的竞争力之后,不得不考虑将这些印度产品向非洲、西亚进行销售,但进展缓慢,根本难以弥补失去远东市场的损失。所以,印度总督布莱克伍德在大量英国商人的呼吁下,不得不向伦敦呈报,希望英国政府出面对中国进行协商。

    1905年12月3日。虽然英国大选正激烈竞争之时,贝尔福内阁再三考虑之后,终于通过驻华公使鲍尔向北京政府周瑞东内阁提出了协商解决南亚自由贸易港关税的要求,但是,拿到电报的鲍尔,显然对于这一使命毫无兴趣……想让北京政府去干涉南亚的贸易自由竞争。对于熟悉中国国政的鲍尔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外交任务,除非……贝尔福内阁能拿出让中国人满意的筹码。

    问题是,保守党和自由党正在为大选大打出手,自由党更是拿出了两任保守党在经济上的毫无作为大做文章,短短两届保守党内阁,彻底让大英帝国失去了第一经济强国、第一科技强国等让人生畏的名头,美国、德国、中国先后超越英国的经济规模,这让日不落帝国的自尊心显然大为受伤。

    这种形式下,贝尔福内阁显然已经有些早不保夕的模样,就算能够拿出来筹码,北京方面一个个都跟人精似的,那会认可一个没几天就要下台的内阁!所以,鲍尔立刻打定主意,只是先跑去外交部吹了吹风,但具体的谈判,先等国内大选结果出来再说!

    只是,他跑去吹风的这档口,却意外的从外交部总长陈季同那里听到一个让他大吃一惊的消息——中国正在和德国商讨投入资本建造柏林、巴格达铁路的可行性!

    这消息立刻让鲍尔意识到火烧眉毛的紧迫感,英国驻德国公使卢贝在布尔战争及中法谈判调停的时候,确实向德国允诺了一些额外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同意德国向中东的扩张,而其中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建造横跨欧亚的柏林、巴格达铁路。

    德皇威廉二世在获得这一协定后,并没有立刻大张旗鼓的宣扬此事,而是立刻秘密与奥匈帝国、奥曼曼帝国分别展开磋商,现在中国人竟然出现在这一计划的圈子中,显然是中德关系正在高速发展的一个印证,鲍尔甚至开始认真的考虑,中德之间是否会借此机会缔结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同盟,这两个欧亚大国,对外扩张,西亚显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目标……尤其是,中国已经在亚丁湾获得了一个永久性的海外基地!

    等鲍尔四处打探,并最终将消息传回伦敦之时,贝尔福内阁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在新一届的大选中一败涂地,之后保守党早先糟糕表现,影响到数届的选举。自由党人亨利?坎贝尔?班纳曼爵士以更中间路线的执政理念走上了执掌英国的宝座。

    鲍尔公使送回国内消息,显然也引起了新首相的关注,不过,亨利?坎贝尔?班纳曼首相显然考虑到手中并没有太多筹码。所以只是让鲍尔继续与中国斡旋关税问题,至于德国人正在推进到巴格达铁路,虽然这意味着德国的海外扩张加速,但海外问题中,摆在亨利?坎贝尔?班纳曼首相面前的首要任务。却是处理布尔战争带来的巨大后遗症……布尔战争已经成为了大英帝国不折不扣的大包袱。

    1906年1月2日,英国驻德国公使卢贝在得到伦敦指示后,立刻开始与德国展开关于中东利益的谈判,而与此同时,中国驻德国公使王黎则秘密拜访了德国外交大臣施莱尔,就展开在中东的石油勘探合作与德国交换了意见。

    随着中国汽车登陆欧洲,德国、美国、法国、英国的汽车产业也开始迅猛成长,这使得石油资源的价值迅速升值,而德国作为石油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这显然已经成为了影响德国崛起的新问题。而王黎的拜访,显然十分的恰到好处。

    短短几天后,中德就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德国将以合作的身份参与中国在奥斯曼帝国获取的海外勘探活动,而英国公使卢贝在德国的外交交涉,则因为德国对中东利益砝码的增加,被很快的拒绝了,德皇威廉二世十分明确的向英国表示——已经达成的既定协定,德国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自行完成,完全不需要大英帝国再来插手其中。

    这消息立刻被英国解读为。德国可能已经与奥匈、奥斯曼乃至新加入的中国达成了某种协定,新上任的班纳曼首相对于这个结果显然十分的不满意,英帝国对于中东以往的利益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港口,而奥斯曼帝国在中东掌控力的减弱。显然让英国有更多利益空间……但是,若是德国将铁路修到巴格达,这就意味着,德意志帝国可以通过陆地通道威胁到英国在埃及、乃至尼罗河流域的庞大非洲利益!

    早先英国为了南非的利益,为了吸引让德国放弃军事干涉布尔战争,这才抛出了柏林、巴格达铁路的利益。但作为现任首相,班纳曼首相显然并不怎么认可!短短一个月后,英国最终确信已经无法改变威廉二世的想法,伦敦方面立刻开始着手从奥斯曼帝国方面施加压力……奥斯曼帝国毕竟是欧洲进入中东最重要的通道!

    秦铠从冰冻三尺的辽阳返回北京之时,已经是一月的下旬,欧洲此刻正陷入各国的利益博弈之中,他自然清楚,非洲、中东的纠纷毫无解决的可能性可言,巴尔干半岛更是一个正被各国捧在手里的大炸药桶,德国、英国、法国、俄国都没有任何可能放弃对外的扩张,唯一能组织彼此的,也只是害怕对手之间的联合而已。

    这对于中国而言,毫无疑问是最好的时代,平稳的亚洲局面,中国早已经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周围的小国……也就是南亚那些丛林国家和英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