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中华-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洋系走的近了。

    而这位在座的郡王爷,大名叫爱新觉罗奕劻,那倒是正宗的贝子郡王,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孙,辅国公绵xing长子,不过这爵位实在不咋地,离着亲王位置还有好些距离,而且现在也只是个御前大臣,四十多岁的人了,也就一个不大不小的闲官。

    而他旁边的那位老者,倒是朝堂上颇有实力的一位,刑部侍郎兼任军机处章京许庚身,这位的实力,来自于宫内的信任,年轻时就颇得咸丰帝看重,现在虽然在军机处并不是决策的人物,但是颇得西宫太后赏识,这一点可是了不得的资本。

    通过许庚身的解释,奕劻算是搞明白隔壁这位的来历,这让他也颇为惊讶,他虽然目前来说并没有太多实权,也就是在宫里面行走的大臣,平ri里更关心的是太后、皇帝的喜好,至于这国家大事,更多的是当成趣闻来听听。

    不过这位秦铠的事情,他倒是正儿八经的听过,而且颇有印象,没想到今天这里能碰到,自然要结识一下,他们家只是世袭的辅国公,在贝子亲王多如牛毛的大清,完全算不得什么,能结识一些朝堂上的实权人物,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何况他现在只是个没啥实权的御前大臣,这管宫内事务的闲职,和那位督抚一方的权责,可是天差地别的距离。

    想到这里,他立刻示意何录速去果然,片刻之后,这位清流派的少卿不负众望,引着一个二十五六岁模样、身形挺拔的年轻官员走了进来,这第一印象和之前听闻的这位大人的事迹实在是有些对不上号。

    这位秦大人看起来确实十分干练,不过和战报上那个杀伐果断的预想相比,那就相差太远了,这位手上创立的军功,朝堂上早有人把他与率领湘军四处救火的左大帅相提并论,不过现在看起来,竟然是个和左大帅相仿的儒将。

    秦铠笑嘻嘻的进来后,一眼看去,在座的还真是不少,都是四品五品的主,这倒是些可以挖掘价值的对象,上首的两位衣着倒是十分好认,四十来岁的那位看起来面相敦厚的郡王爷,定然就是后世被戏称为“老庆记公司”的创世人奕劻。

    他心底狂笑,老子找你还真不容易啊,咱可不能让袁世凯捷足先登罗,现在不过是个闲散的郡王爷,ri后可是大有培养前途的人物,咱就先预定下来了,秦铠哈哈一笑,快步上前,来到奕劻面前,一拱手笑着说道:“原来是郡王爷啊,下官可是失礼了”

    奕劻自然给秦铠的做派雷的不轻,自己也就身份尊贵些,品阶高那么一点,要论起这实权来,拍马也赶不上这位比自己小十余岁的巡抚大人,不过看得出对方十足的给面子,这可是好事情,想到这里,他忙起身邀请秦铠入座,也琢磨起如何结纳秦铠的问题了。

    对于一旁的许庚身,秦铠自然不会怠慢,这位的身份也很特殊,在慈禧执政的几十年前,十分的注意朝堂上的权力制衡,而正儿八经得到慈禧看重的侍郎有两位,其一就是这位许庚身,而且,这位倒是朝堂上的明白人,对于中法战争、中ri战争都是坚持强硬态度的。

    而另外一位孙毓汶孙侍郎么,倒也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清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翁同騄榜进士第二人,这学问确实不可小觑,但是这能耐更是让人惊掉下巴,当然这能耐实在是有些个剑走偏锋的意味。

    很快,秦铠就算正是融入了这边的环境,和这位不学无术的郡王爷更是吃喝打屁,完全是一副相见恨晚的表现,而与许庚身交谈之时,他又变得十二万分的冷静,话题一转,就谈到了越北战事,就连越北局面不容乐观这等骇人听闻的消息,他也有意无意的泄露出来。

    这让军纪衙门行走的许庚身十分吃惊,这些消息,他在军机处也没有听到过,这位秦铠,他自然是知道的,朝廷委派他在越北练了一支炮灰部队,协助淮军防守嘛,没想到这消息灵通到如此地步。

    等到两个时辰后分手之时,奕劻对于这位看起来豪爽的汉人督抚已经颇有好感,当然这好感是需要物质基础的,临行之时,这顿消耗上千两白银的酒宴自然由秦铠买单了,此外,一封万两的银票悄悄的塞进了郡王爷的袖子里。

    一万两白银,这可是亲王级别的敬仪,各省督抚送给权倾朝野的恭亲王奕,常例最多也就一万两,这位秦巡抚出手就如此爽快,奕劻心中暗暗狂喜

    是無~錯/小/说/网!!!

第231章 秦铠的宣言() 
而潘博盛自然也牢牢抓住机会,举着秦铠的旗帜游走于其他京官之中,倒是颇为成功的取得了不少战果。

    最后,秦铠以晚辈的身份亲自送许庚身,一些问题是在不便于大庭广众之下细谈,自然需要一个独处的环境,很快越北战局的微妙之处,都由秦铠转述给了许庚身,当然,这其中免不得要夹杂秦铠的私货,怎么说对自己有利,当然就怎么说了,否则不变傻子了嘛

    以许庚身的jing明,自然已经明白了越北战局的糜烂,而且他也立刻意识到,若是真的发生那最糟糕的局面时,整个朝堂会面临着多大的压力,送到许府时,一份5000两的敬仪自然送上,对于第231章秦铠的宣言这大清官场的明规则,许侍郎自然是慨然笑纳。

    接下这份敬仪,那就代表着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许庚身直言希望能第一时间得到越北的消息,两人一拍即合。

    第二天下午时分,皇城内养心殿里,恭亲王奕十分诚惶诚恐的正在听着帘子后面那位中年妇女的问话,而前面坐着的12岁的小皇帝光绪正在十分不耐烦的端坐着,对于面前这个老头竟然扰乱了自己过年的休息,十分的不满意。

    帘子里面的慈禧不紧不慢冷冷的说道:“恭亲王,我听到些个消息,所以特地找你来询问,不知道你这个军机处的首席大臣是否知晓……”

    “太后,不知是什么消息,若涉及军机,老臣定然小心核对”恭亲王奕冒了一头冷汗,以往这位太后可不是这么着说话,今天这语气一变,那可就难以捉摸了,还是小心应对才是。

    帘子里的女人噢了一声,继续说道:“听说越北吃败仗了,不是说调集了大清淮军jing锐嘛,怎么说败就败了?”

    这事怎么这么快就传进宫里了,恭亲王奕第231章秦铠的宣言一脸的黑线,他也是早上刚刚拿到电报,这是经过云贵总督岑毓英确认的消息,北宁、山西、河内已被法国人占领,北宁的桂军全溃,至于吴长庆的兵马和粤军消息不明。

    他立刻致电直隶总督张树声,那边倒是也承认了河内失守的事情,但是一口咬定,说是桂军崩溃导致局面失控,庆字军战力未损,正在构筑新的工事,准备进行反攻不过奕自然也不白痴,这东线后路都被截断,这淮军鸭子死了嘴还硬……

    这消息他可是还是给压下来了,按理不应该这么快传进宫里,不过现在可不是探查这消息如何进宫的时机,这位西宫太后最忌讳的就是欺上,所以他立刻打定主意实话实说。

    “太后,确有此事,不过消息还未确认,所以老臣还未敢来禀告,庆字军全军尚在河内府寻求战机,与法国人决战……”说道这里,奕琢磨了下,这些说辞都是苍白的很,太后肯定不爱听,想起今天一早来拜访的那个年轻巡抚秦铠的折子。

    这次淮军系的周馥陪着这位大清官场的新锐秦铠来拜见自己,而李鸿藻更是与这位秦巡抚热络的很,竟然很给面子来引见,看在淮军和清流的面子上,他倒是对于这位广东巡抚并不排斥,既然能让淮军和李鸿藻这两个大对头都刮目相看,那就是值得笼络的人物。

    当然,秦铠在银子上那是一点没有吝啬的意思,虽然知道这位恭亲王奕因为越北的战事,注定要暂时给冷藏,但是现在的历史都有些变异了,他实在有些难以把握,再说这位鬼子六ri后还是有复出机会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份敬仪也是给到了吓死人的三万两。

    想到这里,恭亲王又起身恭恭敬敬的行了个大礼,“太后,老臣这里还有捷报传来,南洋、北洋水师在南海大捷,击沉、击伤法军6艘战舰,现在正在积极备战中”

    帘子后面的慈禧并不知晓这个消息,今天一早御前大臣奕劻一脸忧国忧民状,支支吾吾的说是听到越北战事不利的消息,这让他对于这位宫内皇亲的大管家又欣赏了几分,而后找来刑部侍郎许庚身和工部侍郎孙毓汶问话,许庚身自然是把秦铠那边听来的消息加工后再转述一番。

    这让孙毓汶万分郁闷,自己怎么就不知道这些消息,今天少了个表现的机会,当下一番“太后圣明、勤于国事”的马屁立刻拍的慈禧笑容满面,同时建议由军机处及时处置这前线官员的功过,有过必罚,有功必奖,这样才能确保与法国人交战的胜利。

    这会儿慈禧听到这越北战事倒是有胜有负,也算是放下了心思,就按照孙毓汶的意思下旨勉励前线将士,追究败军罪责,同时责令奕务必抽点能员,将越北的法国人击败,维护这大清藩属过的颜面。

    至于这越南的事务,她并没有太过的关心,那块土地,对于她而言既没有产出,也没有收益,其中最重要的不过是个颜面的问题。

    奕不用琢磨也明白,这越北的战局,那十有仈jiu是个死局,自己要去承担这个责任,咱不是傻子,坚决不干,这事还得找个能干的主甩包袱……想到秦铠那三万两银子,他心思一动,张树声那边吃了败仗,在委派也没什么大用,这秦铠不也在越北有一支兵马嘛,虽然是弱了点,但是……大清在边境上不是还有几万援军嘛

    “太后,南洋大臣、广东巡抚秦铠正在京城里,这越北的战事,他可是个明白人,是不是让他进宫来面圣”奕in推荐秦铠,一是那三万两的敬仪的关系,二则这秦铠可是清流一派推举出来的人物,就算是ri后吃败仗了,首先打板子的应该是李鸿藻,而非他这个军机大臣,想到这里,他也为自己的如意算盘暗暗得意。

    帘子后面的慈禧自然是知道秦铠来京城了,这岁末了,这各省的大员若有机会那是必定要来京城走动走动,只是这位被清流捧上天的年轻巡抚,一直来都是朝廷满族亲贵们热议的对象。

    这些时候,参劾这位新巡抚的折子那可不少,不过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根本上不得台面,自己都让军机处都给压了下来,自己倒也正好想要找个机会敲打敲打这个年轻人,这天下可都是满人说了算,就是这些个封疆大吏手里的军权那也是自己这个太后给的,这些兵马自然也是要守护满人的天下。

    想到这里,慈禧点点头,“六王爷,那就依着你,明ri晨议,你带着这秦铠来面圣,让他好好琢磨下,可有什么退敌的良策”

    “喳”

    

    秦铠此时正在忙着窜门,上午去了恭亲王府、醇亲王府、礼亲王府,这让一路跟着的周馥也暗暗惊讶于他的见识,淮军系的触角深入到朝廷的各个衙门,自然有些个消息,明白这礼亲王爱新觉罗世铎那可也是朝堂上一股子力量,ri后很有可能执掌军纪处或者总理衙门,没想到的是,这位秦巡抚倒也是消息灵通的很,而且出手还异常阔绰。

    不过对于秦铠支的银子,他也没有刻意去打听,这种事情太过机密和敏感,只是在告辞后,礼亲王世铎的幕僚丁师爷特地又从里面出来和秦铠交流了几句,很显然,这种待遇可不是一般情况下会得到的。

    对此,他心中也是暗暗吃惊,悄悄把这个念头藏在心底,一路来,他仔仔细细的观察着这位秦巡抚,这位秦烈风谈不上非常jing于官道,但是眼光却非常毒辣,更要命的是出手太阔绰了,李中堂大人就说过一句话,在大清官场里,没了钱那可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了。

    到了傍晚时分,秦铠才回到宅子里,这时候早有一个官员在这里候着了,看了倒十分眼熟,猛然间才想起来,正是昨ri才认识的太常寺少卿何录,他带来了李鸿藻的消息,请他晚上过府一叙。

    清流的党魁请自己,秦铠自然不能不去,而且他早盘算好要把这股子力量结纳下来,按照原本历史的进程,清流的实力在中法之战中被彻底的清洗了一遍,自己才刚刚结纳的力量,岂能做无用功这可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清流一派在清末的地位,他自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从根子上来说,这算是一群有见识的读书人,但是其中的大部分人,为了这清流之名不得不放弃施政的机会,变成了靠嘴巴和笔杆子吃饭的一群人,而其中更有甚者,甚至抨击一切儒家之外的东西,变成了顽固派,这也是清流颇受诟病的地方。

    但是,在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中,中国的知识人曾长久地与清议相依存。这是一种从传统和文化的深处并蒂而生的民族jing髓,儒学传承千年的东西,必定有其道理,所谓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公论之所在,便是天下的规范之所在。

    这一旦这种传承千年的清议被废止,那就意味着道德观念的沦丧。自己曾经所处的那个时代,就曾经有过道德底线几乎被彻底放弃的一段时期,好在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否则那样人人自利、缺乏公平的社会,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而清流这股子力量虽然目前还更多的流于形式和口头,但是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如张之洞、张佩纶已经开始了实务的尝试,这对于秦铠来说,无疑是一股子助力,相比那些腐朽的满清贵族和地主势力,他更愿意在现在的形势下与这些人进行合作。

    出门口,秦铠非常客气的邀请何录同车而行,一路上的话题自然是越北战事和清流们关注的洋务和儒学正统的关系,这其中,越北战事秦铠自然不会说满口话,不过含蓄的表示了护**的信心,至于后一个问题,他可有着后世500年的研究备课,套用了一番后世学者钱穆的理论,立刻让何录心折不已。

    到了李鸿藻府上,没想到的是这里聚会的人竟然有数十人之多,何录忙介绍,今天běijing城里清流一党能找到的官员都到了,这让秦铠也着实风光了一会,不过这其中的原因他早就了如指掌,一切都因他放出的消息以及双方现在那微妙的关系。

    越北的战事中,算起来主事的官员一共也就那么几号人,西线是统帅岑毓英和云南巡抚唐炯,东线则是提督兵事的吴长庆和广西巡抚徐延旭,而现在越北的战事糜烂,稍懂军事的人都明白这败仗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接下来追究责任的话,除了这统兵官员外,举荐的人那也是大有干系。

    而唐炯、徐延旭正是清流力荐的两个,当然,秦铠作为一个异数,也被列入的清流举荐的名单之中,而现在已知的战报中,唐炯带的3000滇军全溃、徐延旭手下一万五千的桂军更是败的凄惨,就逃回来一个提督、一个道员,两千不到人马。

    等进了大门口,一个身材偏胖、中等个头、长须白发的老者已经迎了出来,不用介绍,这就是清流现在的党魁李鸿藻,这位和名字一字之差李中堂那可是天生的死对头这主家到二门相迎,那可是了不得的客套,秦铠立刻加快了步子,上前拱手施礼。

    “下官秦铠拜见尚书大人”,秦铠躬身施礼,这位在朝堂上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而且是秦铠可以借助和需要的那种力量,对于现在在朝堂完全没有实力的秦铠来说,这可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看到这位蜚声在外的大清官场新锐对自己的态度十分恭敬,李鸿藻自然是十分满意,这在场的官员那可都是看的清清楚楚,这有助于自己在清流一派中声望的提高,他点点头笑着过来拉住秦铠胳臂,哈哈大笑的说道:“秦巡抚果然是儒将风范,老夫可是久闻不如一见啊”

    众人簇拥下就进了客厅,这里早就摆下了酒水,李鸿藻非常亲切的拉着秦铠一个一个介绍来人,第一个介绍的长髯八字眉老头,就让秦铠小小的吃了一惊——“南清流”的领袖人物、帝师翁同稣。

    对于这位大佬,秦铠自然是久闻其名,历史上少有的几位颇有政绩的状元郎嘛,当然,更让这位出名的还是平反满清四大冤案之首的“杨乃武和小白菜”案,光绪皇帝虽然在历史上无甚作为,但是却是满清历史上少有的勤奋和博学的皇帝,这与这位帝师有着莫大关系。

    他自然知道翁同稣最富盛名的莫过于他的书法,当下也是表示了一番对老翁书法的仰慕,客套了几句。

    老翁看到这位秦巡抚倒是出人意料颇有书生气,也是十分意外,毕竟在军机处谈论到这位秦铠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和战事有关,难免会给人留下知兵善战的感觉,当时就有了个念头。

    这一番介绍,足足花费了小半个时辰,倒也有几个名字让秦铠印象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