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国江山-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目前来看江南的人口还比不上后世明清时期,但也足够对外输出人口了。
将这么多人口迁移到洛阳来,一个方面是为了恢复洛阳的繁荣,减轻江南人口压力,另一个重要目的则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南北融合,并为未来的都城建立“群众基础”。
毕竟对于洛阳人来说,崛起于江淮的吴国乃是外来人,不说受到抵制,但至少不会受到太多的欢迎;所以迁移一些“自己人”过来,也有利于加强对洛阳的控制。
除了迁移人口外,杨渥下的另一个命令就是将洛阳、陕州、虢州、孟州、怀州、卫州合并为新的洛阳府,其行政地位与各省相当;而原本河南省管辖的地盘相应缩水不少,同时治所也迁移到开封。
定金陵为南京,将原本的直隶各州合并起来,新组建一个省,这便是江苏省,以原本的金陵府尹为新的江苏巡抚,其他官员也相应得到提升,这也算是对那些地方官的一种安抚。
不过淮南最初的都城江都府的地位却是进一步降低,不仅失去了东都的地位,同时也恢复了原本的名字扬州府。
扬州虽然是杨行密时代淮南的治所所在,但这里的位置条件别说和洛阳相比,就是和金陵相比也差了太多,这一次失去东都的地位也就不奇怪了。
迁移人口的行动一直从八月持续到十一月才宣告结束,昔日有些沉寂的洛阳城随着江南移民的到来迅速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在这三个月时间内,杨刘城的晋军又发动了两次夜袭,不过这两次夜袭中,第一次晋军取得了较小成果,攻破了六处营垒;而第二次的夜袭中吴军警惕性比上次高得多,晋军的夜袭行动不仅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反而损失惨重,最终狼狈逃回城中。
到十一月底,吴军再一次进行轮换,与上次的轮换一样,撤下来的军队回去休整后,直接从南方抽调军队补充到东阿、平阴一线来。
除了杨刘这边的动态外,另外还有一件重要事情发生,那就是围城已经有一年多的镇州终于在十月初被晋军攻破。
早在九月底的时候,张处瑾派遣其弟张处球率领七千军队出城袭击晋军大营,恰好当时的晋军招讨使李存进也派遣晋军主力前往镇州城下挑战,但问题是两支军队在半途上并没有相遇,而是相互错过了;且不管是晋军还是镇州军队都不知道对方的安排。
这样一来,当张处球率领的镇州军队抵达晋军大营时,晋军居然一点防备都没有,而且大营内兵力空虚,局势极为紧急。
李存进一面派人火速去调兵回援,一面亲自带领营内留守的几百军队奋勇抵抗;以几百人抵挡七千镇州军,即便是骁勇善战的晋军也吃不消。
好在晋军中骑兵众多,在接到李存进的命令后迅速回援,与营中的晋军前后夹击,将七千镇州军队全部歼灭,但李存进本人也在激战中战死。
李存进的战死乃是继李嗣昭后第二个死在镇州城下的晋国名将,若是再加上在镇州兵败后不久就羞愧而死的阎宝,晋军在镇州前后折损了三位大将,损失的兵力和钱粮辎重等更是不计其数。
如此惨重的损失也让晋国上下对镇州恨到了极点。
好在到了此时,随着七千镇州军队被全歼,镇州也到了山穷水尽之时。
镇州虽然是坚城,城中守军众多,且储备的钱粮军械充足,但再怎么充足也经不起长达一年多的围城战的消耗,到此时城中已然粮草断绝,甚至张处瑾派出的这七千军队就是他的最后一搏。
如今这最后一搏宣告失败,镇州的希望也就彻底断绝。
九月底,晋王李存勖下令以李存审为新的北面招讨使,接管镇州战事。
十月初三,李存审率领大军抵达镇州城下。
这天午夜,镇州城中将领李再丰充当晋军内应,打开城门放晋军入城,到天明时,镇州落入晋国手中,张处瑾兄弟家人及其党羽、幕僚等皆被擒送至魏州问斩。
至此,镇州这个困扰了晋国一年多的硬骨头终于被攻破,而晋军也终于有了一丝余力去支援其他战场。
十月底,五千晋军援兵抵达河中府,与城中守军里应外合,在河中府围城了五个月的吴军遭到大败,折损将士六千余人,被迫退回关中。
这场胜利也算给最近屡战不顺的晋军增添了不少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吴军也并非不可战胜,而是与之前的梁军、镇州军、契丹人等没有两样,都是可以被击败的。
十一月,晋特进、河东监军使张承业在晋阳病逝,李存勖听闻丧报后,心中悲痛,好几天都吃不下饭。
同样是在十一月,晋国另一位名将、大同节度使李存璋病逝。
这个消息对于晋国来说无疑又是一场风暴。
这十多年来晋军之所以能战无不胜,除了因为晋军将士的确骁勇善战,以及晋王李存勖本人的杰出领导外,更重要的却是因为晋军有着周德威、李存审、李嗣昭、李存璋、李存进、李嗣源等一系列的百战名将。
每一个王朝在其创业初兴的时候,往往都会汇聚起一大批能征善战的百战名将,比如当年三国时期,不管是曹操、刘备,还是东吴孙权,他们的麾下都有着太多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演绎了一场又一场繁星璀璨的盛景。
但等到盛景落幕之后,接下来的往往就是一个人才凋零的低谷。
这一点放到如今这个时代也是一样。
不管是曾经雄霸天下的梁王朱温,还是崛起于南方的吴王杨行密,甚至是在蜀中割据一方的蜀王王建和岐王李茂贞,他们麾下都汇聚了一大批名将,晋王李克用的麾下同样如此。
只不过当其他势力的那些开国名将们都先后凋零时,晋国的开国名将们却一直活跃在战场上,所以晋军才能战无不胜。
当然,其他势力在开国名将凋零之后也各有应对之法,比如岐国和蜀国,他们应对得不好,所以这两国如今都只能偏安一方。
而梁国虽然在年轻将领里重新提拔了一大批将领,比如王彦章等,但这些将领的能力毕竟还是比不上晋国的周德威、李存审等,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最终梁国也覆灭了。
至于吴国,因为杨渥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战争的长久性,所以在很早之前他就注重培养年轻将领;到现在,虽然那些开国老将们基本都不在了,但年轻一辈的将领已经能够挑起大梁。
而如今,随着时间流逝,晋军也将面临着老将离去带来的严峻考验。
周德威、李嗣昭、李存进先后战死,李存璋病逝,李嗣源被吴军围困在郓州城中难以脱身,剩下的唯有李存审这一位名将还在支撑着。
但不管是郓州城中的李嗣源,还是率军刚刚攻破镇州的李存审,他们如今也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将了,又能为晋军征战几年呢?
若是其他年轻将领不能迅速成长起来担当起大任,可以预料晋军将来必然会进入一个低迷时期,这将极大影响到与吴国的征战大业。
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
“诸位将军,咱们在此地驻留了大半年时间,如今也是时候活动活动筋骨了,要不然将士们估计都要长出赘肉了吧?”杨刘北城晋军大营中,李存勖难得的开起了玩笑。
“大王说的是,这么久不打仗,末将感觉都快不会骑马了!”有将领答道,引来众将哄然大笑。
“不会骑马?把你绑在马上颠簸一天,自然就会了!”一旁李绍荣笑言道。
自从晋军主力留驻这里后,李存勖将此地作为自己的临时行宫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虽然有镇州战局的多次重挫,同样有吴军进攻河北带来的压力,甚至还有李继韬自立为节度使这种大逆之举,但不管发生了多么重要的事情,李存勖率领的晋军主力都一直停留在此。
而所有的这一切,为的都是接下来的河南决战。
是的,虽说现在南城那边储备的钱粮辎重还能支持几个月时间,但李存勖已经不打算继续等下去了。
吴国水军对黄河河道的封锁越来越严,最近已经很久没有新的消息传来,若是继续等下去,难保不会发生意外。
此外,杨刘南城的储备虽然充足,再坚守一段时间也没问题,但别忘了,如今被吴军包围在河南的除了杨刘南城外,还有一个李嗣源驻守的郓州城。
相比于就在河岸边的杨刘南城,郓州城中的情况更让李存勖担心。
毕竟从三月份吴军包围郓州后,至今已有近十个月时间没有半点消息传来,局势只怕比杨刘南城更加危险。
更何况杨刘南城就在河岸边,城中守军对于双方交战的局势和部署都非常明确,知道不久之后晋王李存勖就会亲自率军前来解围;然而郓州城地处吴国腹心,四面环敌,消息完全被阻隔,在长时间得不到援军消息的情况下,难保守军在绝望之下不会出现意外。
除了军事上的迫切需要外,财政上的压力同样是李存勖不得不选择现在就渡河决战的原因。
镇州长达一年多的围城战已经消耗了太多的资源,再加上最近半年吴军渡河进攻中损耗的资源,现在的晋国已经背负了巨大的负担,前段时间负责财政的租佣使赵季良就在不断的提醒他,百姓的负担已经到了极限,需要尽快结束战事。
当然,李存勖决定现在就渡河决战,这个决定也不是仓促做出的,而是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后才做出的决定。
一来,如今乃是十二月,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候;对于以南方人为主的吴军来说,严寒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对方的战力;而以北方人为主的晋军受到的影响却相对较小。
二来,在十月底晋军援军抵达河中府,与城中守军里应外合大败吴军,极大振奋晋军的士气,这一点从此时军中众将的轻松神态就能看出来,此时决战显然对晋军有利。
至于第三个理由则是最近刚刚从河南打探到的消息,就在前两天,杨刘南城城外围城的吴军刚刚进行了一次轮换!
几万大军进行轮换,这显然不是短短一两天就能搞定的事情,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乱,而这一点就是晋军能加以利用的良机;若是利用得好,取得大胜并非难事!
营帐里,李存勖目光灼灼的看向众将,待众将从临战的兴奋中重新平静下来后,他沉声道:“从五月浮桥被毁以来,咱们时刻都在等待渡河决战的时机,这一等就是半年时间;多余的话孤也不多说了,想必诸位将军也明白此战对我军的重要性;孤就直接来说此战部署。”
随着他的话音,侍卫走进来将大幅的地图悬挂起来。
“此次决战,首先一点就是渡河!要尽可能的将更多军队送过河去,这是此战的关键。不过吴军水军的强大诸位都已经知晓,虽说因为铁索的封锁,吴军的大战船无法过来,但即便吴军用小船,咱们也难以与之争锋。”
“所以孤决定,将渡河地点选在此处!”
“马家口?”众将目光一凝,纷纷出声道,同时面上露出凝重之色。
这些北方将领大多都是旱鸭子,让他们骑在战马上于百万军中纵横驰骋,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让他们在宽阔的河面上与吴军水军交战,他们就要抓瞎了。
“不错,就是此地。孤已经命人在这里暗中搜集隐藏了大批船只,又命人扎了木筏,足以运送大军渡河。当然,最重要的是孤已经在此训练了一批水军!”李存勖沉声道。
这半年时间他可不是闲度的,不仅从各方面搜集河南的情报,更关键的就是加强了对水军的建设。
如果说当初与吴国开战之前,他对于水军建设还是不屑一顾的态度,但之后在见识到吴军的水军后,他便明白若是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黄河天险就必将成为晋军的噩梦。
所以这半年时间他暗中命人从军中挑选会游泳的士兵共三千余人,组建为晋军水军,又让人打造战船,日夜训练,以期待他们将来能与吴军水军争锋。
可惜的是,晋军中会游泳的人毕竟不多,而且就算有,其水性也无法与南方人相比;更何况水军作战可不只是会游泳就够了,还有其他决定水军战力的重要因素存在。
再加上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即便是日夜训练,但取得的成效依旧有限;至少李存勖明白现在的晋军水军还远远不能与吴军水军正面抗衡。
不过正面抗衡虽然不成,但考虑到吴军的大型战船都被铁索隔断,无法投入战场,真正能用得上的也不过是小型船只,这对于晋军来说总是一个好消息。
此外,李存勖组建水军的直接目的也不是为了与晋军正面抗衡,而是为大军渡河争取时间。
他不指望这支水军能够抵挡吴军多久,他只希望能争取足够时间,让他将大军安全运送到河南去就行。
“若是有水军能够牵制敌军,再加上我军可以在夜间渡河,这样一来我军成功渡河的可能性必将大增!”众将显然也知道晋军水军难以正面抗衡吴军,所以也没有对他们抱太多期望。
“嗯,夜间渡河,至少能争取一个晚上的时间;再加上敌军得到消息后赶过来需要时间,我军的水军又能争取一定的时间,前后算来两三天时间是有的!”李绍荣等将领附和道,同时脸色更加轻松起来。
李存勖点了点头,郑重道:“虽说时间充足,但为了不出意外,精锐将士和骑兵将优先渡河,老弱士兵放在最后;总之此次大战的关键就是要快,要赶在吴军反应过来之前发起进攻,将他们打垮!否则若是等吴军反应过来,四面围攻我军,我军寡不敌众,又缺少后方支援,最终必将落败!”
众将神色凝重,显然也明白这一点。
这一次决战,若是晋军取得胜利,不仅能解除郓州、杨刘南城的围城,同时也能打开局面,在黄河以南站稳脚跟,从而有机会蚕食河南各地;但若是晋军落败,那么不仅杨刘南城和郓州这两地会得而复失,更重要的是晋军的精锐必将损耗殆尽!
没有了这些征战了十多年的精锐将士,再加上李嗣昭等名将已经陨落,晋军的实力必将大挫,将来便是保住河北都难,更别说进取河南。
沉默了片刻后,李存勖遍视众将,缓缓问道:“渡河的具体部署接下来孤会命人发给你们;除此之外诸位将军可还有疑虑?”
朱守殷犹豫了片刻,开口问道:“末将想询问一点,渡河以后我军该如何行动?末将听说南城城外围城的吴军修筑了大量的营寨,我军仓促之间想要攻破众多营寨只怕很难啊!”
“是啊,大王,不知此事大王是怎么安排的?”众将听了纷纷说道。
虽说因为河中府一战的胜利让众将士气大振,但战争从来都不是儿戏,在经历了这么多的交战后,在场这些沙场老将深知吴军不是好惹的,若是晋军渡河后不能迅速攻破吴军营垒,等到吴军援军一到,那晋军反而要陷入吴军的围攻之中。
李存勖脸上露出一丝难明的笑容,道:“谁说孤要去攻打围城的吴军了?”
“这……”
“此战,孤的真正目标不是杨刘南城,而是这里!”李存勖指了指地图上的平阴城,道:“孤的目标就是吴王亲自率领的吴军主力!只要将吴军主力击败,剩下的敌军难道还能威胁到我军吗?”
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
杨刘下游,长清县境内,刘家村。
这是一个靠近黄河的小村庄,村子里的百姓主要以农耕为生。
半年多以前,县里的差役突然派人来村子里面招人,说是朝廷大军正与沙陀蛮子在黄河对峙,所以要招募一批人巡视河道,防备沙陀人突然渡河进攻。
这些百姓自从二十多年前晋梁对峙以来,便始终将沙陀人视为仇寇;如今虽说自南方崛起的吴国起兵消灭了大梁,但沙陀人依旧是当地人眼中的敌人:毕竟在各种传说中,沙陀军队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异族强盗,相比之下反而是南方吴国要更得人心一些。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应募的人都可以获得一份报酬,每十天分发一次,每次发放的钱粮虽说不多,但对于饱受战火摧残的百姓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了,自然吸引了大群百姓前去应募,充当吴军的耳目。
此时,黄河南岸的沙滩上,一个瘦骨嶙峋的少年缓缓向河岸走去,一边走,一边裹紧身上单薄的上衣。
“这么冷的天气还要来巡察,真是见鬼了。这都大半年了,那些沙陀人连个影子都没见着……”少年低声抱怨着。
吴国朝廷可不是开善堂的,花钱招募百姓巡查河岸,是为了在晋军渡河的第一时间就发现敌人,自然不会让百姓偷懒享福,以至于错过时机,所以每个县甚至每个村都有朝廷派来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